高二历史周练题(第12周) 第一部分(选择题 共60分)
注意事项:
1.选择题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对应的表格内。
2.本部分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耒耜经》记载: “辕有越,加箭,可弛张焉。……所以进退,曰评。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江东之田器尽于是。”这一农具应是 A.曲辕犁 B.耦犁 C.翻车 D.水排
2.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引起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公田变为私田 B.铁犁牛耕的出现 C.国家走向统一 D.封建制度的确立 3.下列瓷器品种在历史上出现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A.青瓷、白瓷、彩瓷、青花瓷 B.白瓷、青瓷、彩瓷、青花瓷 C.青瓷、彩瓷、白瓷、青花瓷 D.青瓷、白瓷、青花瓷、彩瓷
4.东汉学者班固在《西都赋》中描绘长安“街衢洞达,闾阎且千。九市开场,货别隧分”。这里的“九市”是指 A.工官监管的夜市 B.政府管理的正规市场 C.物流通畅的草市 D.多个繁华的商业市镇
5.陶朱公:范蠡,春秋末期人,字少伯,越之上将军也。世人誉之: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下列情景范蠡可能经历过的是
A.商品交换时用纸币 B.以做瓷器生意为主 C.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 D.做一些棉花生意 6.下列言论中,最符合中国古代明清时期国家基本经济政策的是 A.“农为天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B.“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
C.“待农而食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 D.“商藉农而立,农赖商而行”
7.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和西方显露资本主义的曙光,大致处于同一个历史时代。但不久,两者进入了不同的发展轨道。导致近代前夕中国经济相对迟滞的最主要原因是 A.大河流域的农耕文明不适合工商业的发展 B.人口压力过大,传统农耕文明的衰落
C.自然经济的根深蒂固,阻碍社会结构的更新变革 D.英国工业革命后对中国大规模商品输出
8.一位先秦思想家这样评论两位政治人物:齐桓公致力联系诸侯,设法合作维系传统封建秩序,是个执守正道的国君。晋文公虽协助周王定乱,却僭越礼制,想仿行天子的礼仪,是个诈谋的国君。这位思想家的评论所体现的理念是
A.以法治国 B.兼爱非攻 C.无为而治 D.克己复礼
9.“中国古代山水画以自然而然合乎本性为美,在位置的经营上讲究‘留白’、‘计白当黑’,也是有无相生、虚实相象在艺术实践中的体现。”该作者认为古代山水画的创作理念受到哪一思想的影响?
A.道家 B.佛教 C.程朱理学 D.陆王心学
第 1页 共 4 页
10.“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
知变,而伤败乃至”。这一学说
A.反映了国家衰败在所难免 B.对君权有一定的限制作用 C.成为皇权神化的理论依据 D.有利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11.下面是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国演进的曲线图示。与d点直接相关的是
A.孟子、荀子 B.董仲舒、主父偃 C.朱熹、王守仁 D.李贽、王夫之
12.著名作家曹聚仁在谈到宋明时期两位儒学大师时,曾经这样比喻:第一个人,看见敌机来了,他会教弟子爬到书架上翻查飞机种类、性能以及防空方法;第二个人会让弟子闭目静坐,泰山崩于前而目不瞬,不为机声所慑。“第一个人”是
A.朱熹 B.陆九渊 C.王阳明 D.黄宗羲
13.西汉巨商卓王孙的新寡女儿卓文君与司马相如一见钟情。对此,宋明理学家认为 A.“正获身,非失身” B.“逾墙淫奔,无耻之尤” C.“四目相视,具各有情”
D.“少女嫩妇的,你拦着不教他嫁人,留着他做什么”
14.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王(阳明)学末流背离孔门为学宗旨,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 弄得“股肱堕而百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社丘墟”,我们从中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顾炎武主张“经世致用”的学风 B.顾炎武批判心学的空谈
C.顾炎武批判心学对儒家思想的背弃 D.顾炎武主张废除儒家思想
15.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怀种族之奇耻,究兴亡之要因,于是排斥夷狄,批评专制”。上述观点表明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A.从明亡中反省君主专制 B.认识到改朝换代的必要性 C.主张民主反对君主专制 D.反对排斥夷狄的落后思想
第 2页 共 4 页
选 择 题(考生需用2B铅笔填涂)
1[A] [B] [C] [D] 5 [A] [B] [C] [D] 9 [A] [B] [C] [D] 13 [A] [B] [C] [D] 2[A] [B] [C] [D] 6 [A] [B] [C] [D] 10 [A] [B] [C] [D] 14 [A] [B] [C] [D] 3[A] [B] [C] [D] 7 [A] [B] [C] [D] 11 [A] [B] [C] [D] 15 [A] [B] [C] [D] 4[A] [B] [C] [D] 8 [A] [B] [C] [D] 12 [A] [B] [C] [D]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共40分) 注意事项:
1.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迹签字笔在题目所指示的答题区域内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 2.本部分2个大题,共40分。 16.(20分)古代中国农耕经济发达,在明清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但却受到阻碍。阅读材料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 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
——摘编自黄梅戏《天仙配·夫妻双双把家还》
(1)据材料一的唱词概括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古代农业经济还有哪些特点?(8分)
材料二: 郡城之东,皆习织业。织文曰“缎”,方空曰“纱”。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有他故,则唤无主之匠代之,曰“唤代”。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缎工立花桥;纱工立广化寺桥;以车纺丝者曰“车匠”,立濂溪桥。什佰为伍,延颈而望,如流民相聚,粥后俱各散归,若机房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
——《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卷676引《苏州府志》
(2)据材料二分析“匠”与“主”之间的关系怎样?反映的实质问题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关系”发展缓慢的政策原因。(8分)
材料三: 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借端累无辜,此事实大错。
——[清]黄遵宪《番客篇》
(3)据材料三,黄遵宪诗中所说的“大错”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从发展的角度看,它“错”
第 3页 共 4 页
在哪里?(4分)
17. (20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不断发展并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惟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一国则受命于君。王者必受命而后王,王者必改正朔,易服色,制礼乐,一统于天下。
——董仲舒《春秋繁露》
(1)概括材料一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作者为什么会提出这一主张?(8分)
材料二:父止于兹,子止于孝,君止于仁,臣止于敬,万物庶事莫不各有其所,得其所则安,失其所则悖。圣人所以能使天下顺治,非能为物作则也,唯止之各于其所而已。
——《二程集》第三册《周易程氏传》
(2)概括材料二宣扬的核心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作者提出这些观点的目的?(4分)
材料三: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
——李贽《焚书》
(3)概括材料三作者的思想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原因。(6分)
(4)上述材料反映的儒家思想的发展变化具有怎样的特点?(2分)
第 4页 共 4 页
ABDBC ACDAB CABDA
(1)一家一户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2)雇佣和被雇佣的关系。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清政府继续实行“重农抑商”、“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
(3)海禁政策。错在切断了中外经济联系,在国内已然奉行重农抑商的传统政策下,又阻断了中国资本主义经济通过国际市场获得发展的途径,渐渐脱离了世界发展的潮流,成为造成中国近代落后的重要原因。
(1)“君权神授”“大一统”。原因:适应国家统一和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 (2)核心观点: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目的: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合理性。 (3)强调人的正当私欲,不能脱离基本的物质生活去空谈仁义道德。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4)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趋时更新。
第 5页 共 4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