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遣唐使和唐文化对日本产生的深远影响;鉴真东渡日本;玄奘西行取经等史实。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让学生介绍玄奘、鉴真等不畏艰险,出国远行,学习交流的事迹,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及语言表达能力。
(2)通过识读《日本唐招提寺内的鉴真塑像》《玄奘西行与回国路线图》等图片,获取有效历史信息,感知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培养学生读图识图能力。
(3)通过对唐朝我国同亚洲各国,特别是日本和天竺等国的友好往来情况的学习,启发学生思考唐朝时期出现频繁交往高潮的主要原因,和这种友好交往对历史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学习鉴真为实现目标不懈努力、矢志不渝而六次东渡日本远播中华文化的品质,学习玄奘西行和译经追求真知的精神,激发学生积极上进、自强不息。
1 / 6
(2)感受开放交流、包容吸收外来文化对于世界各国文明发展的重要作用。使学生更清楚地认识今天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
(3)认识唐代的强盛及其在国际上的地位,从而增强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认同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遣唐使、鉴真东渡、玄奘西行
难点:遣唐使的影响、玄奘西行、历史史实与文学作品之间的区别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日本为2010上海世博会建造的遣唐使船》
视频中提到的遣唐使是怎么回事,同一时期,唐朝还与哪些国家或地区有所往来?
二、讲授新课
(一)遣唐使
1.什么是遣唐使?
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当时称为遣唐使。
2 / 6
2.日本遣唐使为什么要乘船来中国?(规模、目的)
次数多、规模大、学习内容广泛。
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
除遣唐使外中日文化交流还有哪些人物?留学生和留学僧。
3.遣唐使在中国学习了哪些方面的内容,对日本历史发展产生了什么深远影响?
制度上学习唐朝制度,进行大化改新;教育上设立大学,完善学制。建筑方面仿照唐朝长安城建造日本的都城平城京(今天的奈良);文化方面参照汉字,创制日本文字。生活风俗方面,饮食、服饰、茶道、端午节、中元节、重阳节登高等。
(二)鉴真东渡
1.教师出示有关鉴真、唐招提寺等图片,学生根据课前预习查阅讲述鉴真东渡的故事。
问题:从鉴真六次东渡日本的史实中,你得出了什么启示?
学习鉴真矢志不渝、为实现理想、目标不畏艰难、持之以恒的精神。(言之有理即可)
2.学生继续讲述鉴真到日本后的故事。
问题:日本政府把鉴真塑像定为国宝,为什么(鉴真对日本有哪些贡献?)
3 / 6
鉴真在日本传授佛经,主持修建唐招提寺,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三)玄奘西行
在精读教材的基础上,学生小组合作,完成以下问题:
1.出示《玄奘西行与回国路线图》,想一想,他所走过的路线经过了今天的哪些国家和地区?最终到了哪个国家?目的?
学生介绍,教师指导反馈
2.玄奘的贡献?
西行取经,天竺游学,回国后译经,为中佛教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由他口述,弟子整理的《大唐西域记》,记载了他游历过的中亚、印度半岛、西域等地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3.历史上的玄奘与《西游记》里的唐僧有什么相同与不同?
相同:都去西天取经,对佛教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不同:唐僧一路上有4个徒弟的陪伴,玄奘是独自一人去的;
玄奘到天竺取经、游学,住了14年。唐僧只是去取经书,拿到后回到唐朝才授课;玄奘去印度时那里用的是竹简,唐僧拿的经书是用纸做成;
4 / 6
唐僧由释迦牟尼佛所教,玄奘由一位90岁高龄的戒贤法师所教;
唐僧碰到的阻碍主要是妖怪,玄奘的阻碍主要是路途遥远,艰辛;
唐僧有懦弱无能,胆小如鼠,优柔寡断,昏庸糊涂,听信谗言等弱点,玄奘则追求真理,坚忍不拔,意志坚定。
4.唐僧与玄奘的不同,提醒我们学习历史应注意什么?
要学有所成,就要像玄奘学习,执着于自己的理想和追求。
历史记载真实存在,小说有大量虚构的成分。历史与文学最本质的区别,不能把小说当历史,历史是文学的原型和基础。
四、小结
唐朝以统一安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的国情吸引了各国来华。又以较为开放的对外政策为各国来唐交流提供了可能。发达的陆路和海路交通则为中外往来创造了便利的条件。
这启示我们一个国家只有强盛才有辐射力和吸引力,才可能得到别人的尊重乃至仰慕。一个国家在确保主权独立的前提下,只有对外开放,鼓励交流,才会进步。各国各族均有所长,应多向他人学习。
【板书设计】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5 / 6
一、遣唐使
1.含义 2.目的 3.影响
二、鉴真东渡
1.经过 2.贡献
三、玄奘西行
1.经过 2.贡献
6 /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