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第七课郑愁予《错误》原文+赏析

第七课郑愁予《错误》原文+赏析

2023-03-31 来源:爱问旅游网


第七课郑愁予?错误?原文+赏析

郑愁予?错误?原文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底心如小小寂寞的城

恰假设青石的街道向晚

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底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郑愁予?错误?赏析

有一种错误是美丽的,那便是爱的错误。台湾诗人郑愁予运用神来之笔,把它描写得更加美丽,令我们不得不拊掌赞叹。

第 1 页

美丽的故事

通读全诗可以发现,诗人以凄美的笔调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动人的爱情故事:暮春三月,东风温暖,柳絮飘舞,在江南一个美丽的小城,一个女子在苦苦等待心上人的归来,她的心宛假设孤寂的小城,没有东风,也没有柳絮,她听不到青石街道上有意中人的足音,因此意态慵懒,云鬓不整,心灵也如窗扉紧闭,春帷不揭。浪迹天涯的“我〞打这里走过,听到达达的马蹄声,企盼已久的她如莲花般绽开了笑颜可“我〞未入家门,她失意万分,盈盈笑靥又像夏末的莲花迅速地枯萎凋谢了。全诗缺乏百字,而故事情节却随着主人公的情感变化一波三折,先是漫长的期待,然后是听到马蹄声的惊喜,最后是绝望,再后来又是无尽的等待。言已尽而意无穷,可谓余音袅袅,耐人寻味。

美丽的修辞

诗人在诗中充分运用了积极修辞和消极修辞,塑造了一位楚楚动人、凄婉可人的思妇形象。

“不来〞“不飞〞与“不响〞“不揭〞四个否认句间隔两行两两相对,形成一种照应重复,既使全诗音韵和谐,又使全诗抒情意味变得深婉动人。诗中的“你〞有莲花般的容貌、孟姜女的执着。她心如磐石,守身如玉,除了意中人,她的心不向任何人开放。尽管阳春三月,杨柳依依,东风拂面,但在她心中、眼里,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跫音“不响〞,春帷“不揭〞,心如窗扉“紧掩〞,仿佛让我们看到了一位被相思所苦,云鬓不整,玉颜渐凋的痴情女子的形象。诗中的比喻句更有妙处:“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恰假设青石的街道向晚〞“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第一句不仅写出了“你〞的美貌,而且极为省略地刻画出“你〞苦盼不得的憔悴。后两句以“城〞和“窗扉〞喻“心 〞,新颖又形象;两次用叠词“小小的〞加以修

第 2 页

饰,使意境显得轻倩柔美;将本属句中的“向晚〞“紧掩〞这两个动态词语倒装于句末。显得摇曳多姿,也更婉曲地表现了思妇的怀人心理。

美丽的构造

错误?这首诗共9行,96个字,篇幅不长.但所运用的艺术技巧令人赞叹不已。从构造上看,隐含着纵横两条线。明显可见的纵线是由大景到小景,层次清楚。开头两句先以广阔的江南为背景,再将镜头推移到小城,然后到街道、帷幕、窗扉,最后落在打破前面一片寂静的马蹄声上,从而使诗情层层推向高潮。从横线看,开头两句应该是结尾,正是因为“我〞途经女子的住所而不进去,才使期盼的她“容颜如莲花的开落〞。最后两句本应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我达达的马蹄声是美丽的错误〞,诗人在这里又用了一个倒装句。这样的安排造成了构造上的参差不齐,在不协调中焕发出光荣。

美丽的语言

这首诗的另一个动人之处就是语言之美,特别是“美丽的错误〞这一说法,粗看似乎矛盾,细品便知其妙。“达达的马蹄声〞敲响了思妇希望重逢的心灵,因此美丽。但是,这马蹄声并不为她的期盼而停驻,“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因此对思妇而言又是个错误,它表现出了相思女子的心理变化过程。另外,此诗语言之美还表达在意象之美。诗中运用了中国古典诗歌的意象,如“莲花‘柳絮〞“马蹄〞“春帷〞,特别是“东风〞这一意象取李商隐?无题?中“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之意,表达了诗人的中国性的根本所在。

杨牧在?郑愁予传奇?中说,“郑愁予是中国的诗人,用良好的中国文字写作,形象准确,声籁华美,而且绝对现代化的〞.可谓切中肯綮之论。

第 3 页

美丽的主题

假如我们仅仅把这首诗的主题定位在思妇期盼心上人归来的执着的爱情上.未免太浅薄了。其实诗中的“我〞难道不可以理解为浪迹天涯有家难归的游子吗?处在那个动乱时代的台湾人有一种漂泊的心态,他们在台湾岛仅仅是一个“过客〞,希望有一天能回到故土,与自己的亲人团聚。然而,由于政治原因,他们的愿望不能实现,因此产生出重重的失落和惆怅的感情。时至今日,岛内的台独权力仍费尽心思地阻挠“三通〞,妄图将宝岛从祖国分裂出去,假如他们的阴谋得逞,留给中华民族的将是永远的悲哀。这个“错误〞决不会再是美丽的。

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错误?中有诗人对祖国的眷恋之情,这是一首期盼大陆与台湾早日统一的现代抒情诗的绝唱。

第 4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