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务民主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22-01-10
来源:爱问旅游网
安徽农学通报,Anhui agri.Sei.Bul1.2014,20(14) 9 村务民主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金正帅 (中共衢州市委党校,浙江衢州324002) 摘要:实行村民自治20多年来,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在民主选举取得长足进 展、走向制度化的同时,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发展却十分缓慢。要以选举为起点促进村务的民 主管理;以程序为重点影响村务民主管理结果;完善相关制度,保证民主管理的制度供应;培育农村民主文 化,提高村民决策能力。 关键词:村务;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中图分类号D6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731(2014)14-09-03 行,包办村委会的工作。这样的结果,村委会的主动管理 变成了被动管理,严重挫伤了村委会管理的积极性。 实行村民自治20多年来,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取 得了很大的进展,农村经济与社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 头,农民的民主权利得到了一定的保障,农民素质得到了 进一步提高,社会和谐稳定。但是,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 1.2村两委职责不明,造成村务民主管理错位村党支 部、村委会是实现村务民主管理最为关键的环节。对于 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关系,《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3条规 定:“中国共产党在农村的基层组织,按照中国共产党章 程进行工作,发挥领导核心作用;依照宪法和法律,支持 和保障村民开展自治活动、直接行使民主权利。”这一规 定虽然明确了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关系,但是,由于历史 的原因,在过去相当长的时期内,实行的是党的一元化领 导,党政不分,党支部取代了村委会的职能。一些村干部 和村民也习惯于“政社合一”体制下的生活,养成了遇事 仰赖和依靠村支书决定、解决问题的习惯,因此村组织 “三个牌子一个门,说话还是一个人”,村党组织包揽一切 设的成绩仅仅是初步的,还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存在 着许多突出问题。回顾村民自治制度的实践历程,不难 发现一个普遍现象:在民主选举取得长足进展、走向制度 化的同时,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发展却十分 缓慢。“四民主”的非均衡发展,致使村民自治制度的运行 在一定程序上陷入困境。 1村务民主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管理制度需要一定的途径来实现,同样也需要组织 的保障和经济支撑。分析村务民主管理现状不难发现以 下问题: 1.1 乡镇政府对村务民主管理存在越位《中华人民共 的现象仍然存在。反之,有的村委会不能自觉地接受村 党支部的领导,甚至脱离党支部另搞一套,把村委会引导 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虽然明确规定了乡镇与村委会 的职能与关系,乡镇政府不再是领导关系而是指导、协助 关系,乡镇政府不得干涉村委会人选的产生和村委会的 具体运作。而法律层面上的规定过于笼统,实践中又缺 乏可操作性的指导和示范性的引导,因此,不可避免地出 村民自治同党支部的政治领导和保障作用对立起来,加 上有的村支部班子涣散,缺少强有力的组织,也没有一个 好的“领头雁”,使村支部起不到村级组织的核心作用,问 题就更突出,影响基层民主政治的建设。 1-3村干部素质与村民民主政治诉求不相适应无庸讳 现乡镇政府管理上的越位,从而造成对村务民主管理的 缺位现象。一方面,在政府权力已从经济领域收缩的情 言,与村民素质较低相比,村干部的低素质更值得关注。 首先文化水平低。不仅影响他们对民主自治的理解,而 况下,如果村干部完全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不受任何外 来的非民选因素的干预,那么可以预见,这些民选村干部 会将村民的利益、偏好置于其他之上,他们和村民将会抵 且也限制了他们的视野和工作能力。思想保守落后,缺 乏新的价值理念,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是村干部素质 低的另一表现。处于新旧体制转换过程中的许多村干 制乡镇政府自行出台的一些政策,影响了乡镇政府的权 力和收益。因而从局部利益出发,乡镇干部理性的态度 自然是反对村民自治。另一方面,乡镇政府把村委会当 部,有的还没有冲破“左”的和传统的思想观念的影响,工 作不能创新;有的对党的富民政策理解不深,不能很好地 运用市场经济手段,带领村民致富,想改变农村落后面 貌,却有心无力,村民自治无法顺利开展下去,民主管理 的意图也会随之落空。 收稿日期:2014-07—10 成政府的下属机构,把本属于政府的职能、责任、或者是 委托村委会办理的事项,用行政命令的方式直接下达给 村委会,把政府的引导、服务职能变成直接决定和监督执 作者简介:金正帅(1968-),男,浙江东阳人,在职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民主政治。 10 安徽农学通报Anhui Agri.Sci.Bul1.2014,20(14) ,1.4村民或村民代表参与村务民主管理水平不高村民 务,乡镇政府的职能要进行重新定位,建设成为服务型政 府。着力做好基础设施和公共环境建设,为经济发展提 供良好的物质条件;推进依法行政,形成良好的政治运行 机制和法律监督机制;推行政务公开,增加政府政策透明 度;营造开放发展、文明守信的人文环境和鼓励创新的舆 论环境。在具体事务上,只对村两委进行指导、引导和把 从自身利益出发,对参与村级管理事务有迫切的诉求。 但是从管理基础和管理素质来看,一是村民素质不高。 由于大量的文化程度相对较高、年轻力壮的村民外出务 工,导致了村民代表的素质不尽如人意。文化素质的低 下,使他们法律意识欠缺、议政没有主见,易当“墙头草”, 风吹两面动。更为严重的是村民对民主决策参与的介人 程度低,表现为一种“政治冷漠”。有的村民平时似乎非 常关注村里的事情,喜欢评头论足,但是,真正召开村民 握、把关,不直接干预、干涉村级重大事务的决策和实 施。三是要正确处理好村党支部与村民自治的关系。从 制度上合理划分村党支部和村民委员会的职权范围,在 制度化和操作性上保证二者关系的规范运作。要明确村 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他们却认为开会不发误工补贴,误 工不划算,不愿放弃手头上的农活或生意去参加会议。 二是部分村民或村民代表全局利益、集体利益淡化。有 的村民或村代表对集体公益性的决策不太关心,只注重 涉及自身的或是亲友的利益。在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关 系发生矛盾时,不能摆正关系,以自我为中心,甚至乱用 手中的权力。三是一些村民或村民代表家族、宗族和地 域观念强,宗派血缘关系严重,成为村级民主管理的一大 障碍。 2加强农村村务民主管理的对策 2.1 以选举为起点促进村务的民主管理高度重视村两 委换届选举工作,精心策划民主选举制度和民主选举程 序。党支部成员必须经过乡镇党委的考察,并进行群众 满意度的测评;村委会成员的选举,则是由全体选举人推 选出在群众中有威望、办事公正的人员组成选举委员会, 然后有组织地推荐或自荐候选人,交由选民进行“海选”, 选举出群众心目中的领头人。同时,要十分重视村民代 表的数量、质量和产生过程。村民代表由村民按5户至 15户推选1人或由村民小组推选产生。人数不足500人 的村,村民代表不少于20人;人口在500以上的村,村民 代表数不少于30人,并要求妇女代表、党员代表占一定的 比例。推行村民代表回避制度,规定村两委班子成员的 直系亲属不得担任村民代表。同时,村民代表与村委会 订立承诺协议,约定村民代表在村务决策的权利和上情 下达,下情上达,公正参与村级事务义务,维护所代表村 民的权益,使得民主管理的组织基础更加厚实。 2.2以程序为重点影响村务民主管理结果程序的设定 是在管理的各个环节上创造机会,提供民主参与的可能, 使民主真正实现对管理的影响。实践中必须正确处理好 3种关系:一是要正确处理好执行上级指示精神与推进村 民自治的关系,既要把上级组织的指示精神贯彻执行好, 又要严格依法办事,保证群众的热情不受影响。二是要 正确处理好乡镇政府与村委会的关系,乡镇对村委会的 工作是一种指导关系,在指导中,既不能越位又不能失 控。要转变观念,改进工作方式、方法,依法履行“乡政” 职责,解决好“乡政”与“村治”的矛盾。面对新形势、新任 党组织对村民自治所承担的“支持和保障”的责任及履行 责任的方式。在村民自治中,村党支部必须发挥领导核 心作用,村里的重大决策先由村党支部决定提交讨论研 究,再进行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议的民主决策,保证党 在农村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努力使党的领导贯 穿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全过程。 党支部应尽力避免行政化倾向,摆脱具体事务,将主要精 力用于对村的发展方向的把握,对其他村级组织建设的 指导,对各类组织之间关系的协调以及自身建设等方 面。由村民自己能够处理好的事情,应尽可能让村民群 众根据法律制度自主处理,以支持和帮助村民自治组织 独立负责地开展活动。依据宪法、党章和《村民委员会组 织法》的有关规定,制定完善村级组织工作规范,把党的 领导落实到村级组织的各项工作制度中使之具体化、可 操作。 2-3完善相关制度。保证民主管理的制度供应一是根 据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建立健全《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 民约》。要在自治权内规范村务民主管理行为,以民主制 度为形式对村民的知情权、管理权、决策权和监督权进行 确认和保障;二是建立健全《村民评议制度》和《村委年度 工作报告制度》,让群众评价村干部的德、能、勤、绩,特别 是经民主决策的重大村务的实施情况;三是建立健全《责 任追究制度》、《承诺责任书》等制度,明确乡镇驻村干部、 村两委班子成员、经济合作社成员、村民代表的岗位职 责、行政责任、经济责任和过错责任追究,形成决策有程 序、管理有章法、监督有实效的民主管理制度体系。 2.4培育农村民主文化。提高村民决策能力村务民主 管理与村民主体的思想文化状况密切相关。思想文化主 要包括文化知识和价值观念。文化知识是从事政治活动 的必要条件。正如列宁所指出的:“文盲是站在政治之外 的,必须先教他们识字。不识字就不能有政治,不识字只 能有流言蜚语、传闻偏见,而没有政治。”凡是在文化比较 贫乏的地方,民主制度、民主观念、民主作风就很难树立, 必然影响农村一般村民参与日常村务民主管理活动。与 文化知识水平较低的状况相比,农民的思想(下转17页) 20卷l4期 刘朝晖贵池区农村土地流转的现状、问题及解决途径 17 观望态度。有些农民对土地流转收益期望值过高,不愿 或只进行短期流转。有些农民受自身条件局限,致富无 门,怕失去依靠,不敢把土地流转出去。由于农村土地对 部分农民具有社会保障和就业功能,担心失地后生活无 层干部思想认识。大力宣传土地承包和流转政策,逐步 消除农民对土地流转的思想顾虑。通过流转典型的宣传 引导,使广大农民看到土地流转带来的实际利益,进而转 变思想观念,提高农民流转土地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3.2加大政策扶持,鼓励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一是进一 步加大财政扶持力度。设立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财政引 着落。二是部分基层领导干部重视不够。认为土地流转 是农户自己的事,应由农户和业主自由协商,而且土地流 转工作政策性强,敏感度高,涉及到千家万户,关系农民 切身利益,矛盾多、难度大,镇村不便参与,有为难、怕难、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情绪。因此存在疏于管理,对之采取 听之任之的态度,害怕推进土地经营权流转引起新的 矛盾。 导资金,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 民合作社流转,引导零散耕地向规模经营主体流转聚集; 二是在农田水利设施、土地整理、农业综合开发等农业建 设项目安排上要向规模流转经营主体倾斜,鼓励其对农 田基础设施和现代农业设施进行投入;三是把规模经营 2.2流转体系不健全,管理服务不到位由于受体制和 作为信贷支农的重点,降低土地规模流转主体贷款门槛, 简化贷款手续。试点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 款,为经营主体解决生产发展资金。 3.3完善保障机制,鼓励农民自愿流转承包地积极认 机构改革影响,镇(街)农经机构被拆并,人员被分流,加 上二轮土地承包档案资料不健全,有些地方为解决人地 矛盾或为了发展项目,搞“几年一调”,搞户与户之间自行 转包,导致土地承包管理不规范。当前虽然各地都建立 真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建立健 全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簿,确保农民安心放心流转土地; 进一步拓宽劳务输出渠道,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弱 了土地流转服务中心,但不是专职机构,无固定场所和专 人管理,作用发挥不明显。多数地方没有正常开展土地 流转指导和服务工作,造成土地流转监管不力,土地流转 程序不规范,合同简单,双方权利义务界定不清,合同没 有得到有关单位的鉴证 ,没有建立起规范的流转档案, 基础数据掌握不清,流转信息渠道不畅,供求双方对接 难。由于土地流转的随意性和无序性,导致受让方缺乏 长期经营的打算,舍不得增加投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 农村承包土地在更大范围和更高层次上的流转。影响了 农业产业化经营,流转纠纷也时有发生。 2-3扶持力度有限,不能满足各类主体规模流转需要 化土地的社会保障功能;支持、帮助离土农民发展二、三 产业,解除农民的后顾之忧;加快农村小城镇建设,鼓励 农民人住小城镇,促使农民既离土又离村,加快土地 流转。 3.4建立流转机制,促进土地规范有序流转搭建市、区 二级流转平台,减低流转成本,提高流转效率;建立健全 土地流转登记备案、合同管理和鉴证、纠纷调处、档案管 理以及土地流转操作程序等规范化管理制度和运作机 制;加强土地承包流转纠纷调解仲裁,建立土地流转风险 防范和评估机制,促进土地承包流转纠纷依法规范调处, 土地流转需要政府的合理引导和扶持,限于财力,区对土 地流转的扶持不多,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土地的规模流转 和农业的规模化经营。一些种养大户受资金、技术等限 制,没有能力扩大经营规模。在金融信贷方面,通过流转 强化土地规模流转风险防范,确保土地流转健康有序 进行。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EB/OL]. [2009—02—25].http://www.agri.gov.cn/blgg/t20050126—31 1817.htm. 获得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不能担保或抵押贷款,一些 经营主体又难以满足金融机构贷款担保条件,不能或很 少获得金融信贷资金的支持,一定程度上约束了其发展 农业规模化经营的需要。 [2]徐全永.农村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及对策IJJ.农村经济,2010,2: 27-28. 3加快农村土地流转管理服务的措施 3.1加强组织领导,为土地流转创造良好环境进一步 加大土地流转工作领导力度,强化部门协调联动,提高基 【3】韦燕.对我国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的探讨『J].中国集体经济,2010,9: 30—31. [4]曹金凤,李猛.池州市农村土地规模流转典型分析【J】.南京区域农 村经济,2014,1:21—22. (责编:吴祚云) (上接1O页)价值观念对村民自治运作的影响更大。目 前,农村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中有两种倾向不利于村 和处理个人与社会、个人自由与公共权威的关系。因此, 要大力培育村民的民主共同感与认同感,训练村民代表 行使各项民主权利的方法与能力,形成民主生活习惯和 公民意识,积极引导村民思想观念转变更新,树立民主、 平等、创新、文明的价值观。 (责编:张长青) 民自治的健康发展:一是政治冷漠,缺乏对公共生活、公 共利益的热情和关注;二是不受约束的个人主义,在追求 个人利益时缺乏必要的契约与合作意识,不能正确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