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PICC置管后常见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体会论文

PICC置管后常见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体会论文

2023-02-03 来源:爱问旅游网


浅谈PICC置管后常见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1-0265-02

经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picc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由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插管,其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的导管。用于为患者提供中期至长期静脉输液治疗(7天至1年)。picc以其穿刺成功率高、患者痛苦少、操作简单安全、不需要局麻及缝针固定等优越性在临床上得以广泛应用,显著地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但一些常见的并发症仍然在所难免。 1 机械性静脉炎 1.1 临床表现:

1.1.1 沿静脉走行方向出现发红、肿胀,疼痛,有“红线”样改变,触之发硬有条索状,甚至出现分泌物。 1.1.2 有时可表现为局限症状,局部硬结。 1.1.3 多发生在置管后2-10天。 1.2 原因

1.2.1 导管型号与患者血管不符。 1.2.2 送管速度过快损伤静脉瓣。 1.2.3 反复穿刺或多次穿刺。

1.2.4 化学损伤性静脉炎与输注药物相关。

1.2.5 置管侧肢体初期活动过频,导致肌肉挤压血管,血管与

导管产生摩擦导致静脉内膜损伤。

1.2.6 局部加压过久,血流慢 ,血栓形成。

1.2.7 封管不当,使血液反流,在冲洗导管时进入静脉等。 1.3 处理

1.3.1 选择与患者血管粗细合适的导管型号。

1.3.2 送管动作轻柔,尽量匀速送管,不可过快,以减少对血管的内膜机械性损伤。

1.3.3 提高插管成功率,穿刺时貴要静脉首选。

1.3.4 严格无菌操作,每次输注液体时要严格消毒接头,以及接头接触到的皮肤,待干后再用10ml生理盐水冲管。

1.3.5 保持敷料的干燥和良好贴敷,避免肢体过度锻炼。避免频繁的屈肘。

1.3.6 掌握正确的封管技术,使用正压封管。 1.3.7 抬高患肢,促进静脉回流,缓解症状。 1.3.8 肿胀部位予湿热敷,每次30分钟,一日三次。 1.3.9 可使用一些消肿止痛的软膏:如扶他林、喜疗妥,如意金黄散等及消肿止痛的敷料。 2 导管堵塞

2.1 临床表现:给药时感觉有阻力、输注困难、无法冲管、无法抽到回血、输液速度减慢或停止。 2.2 预防:

2.2.1 尽量减少穿刺时静脉损伤。

2.2.2 采用正确的正压封管技术。 2.2.3 注意药物间配伍禁忌。

2.2.4 长时间输注粘稠性液体(脂肪乳剂),每4小时脉冲式冲管一次。

2.2.5 输入两种不相容的液体时中间一定要用盐水或葡萄糖液脉冲式冲管,不能依靠重力冲管。 2.3 处理

2.3.1 检查导管是否打折,病人体位是否恰当。 2.3.2 确认导管尖端位置正确。

2.3.3 用10ml注射器缓慢回抽,血凝块是否能抽出(不可用暴力推注清除凝块,可致导管破裂或栓塞)。

2.3.4 无效时考虑导管内尿激酶溶栓法。先抽回血,若遇阻力不见回血,切不可用导丝或冲管来清除血块,以免形成血栓。 3 导管感染 3.1 原因

3.1.1 操作者未严格遵循无菌操作,消毒不彻底。 3.1.2 放化疗患者抵抗力低下。

3.1.3 局部出汗多,贴膜潮湿,污染未及时更换等。 3.2 预防及处理

3.2.1 注意保持医护人员手部卫生。 3.2.2 应用有效消毒剂。 3.2.3 抗生素应用问题。

3.2.4 定期更换穿刺点敷料。治疗期每周进行导管维护2-3次,间歇期每周1次,如出血,出汗多,贴膜污染松脱,及时更换。 3.2.5 注意保持接头处无菌。 3.2.6 最大程度的无菌屏障。

3.2.7 置管后如发现针眼红肿,疼痛和局部出现脓性分泌物,应局部涂抹百多邦,每日换药,直至痊愈。 4 导管移位 4.1 原因:

4.1.1 置管时患者体位不对。 4.1.2 胸腔内压力增加。 4.1.3 咳嗽、打喷嚏。 4.1.4 强有力的冲管。 4.1.5 上肢剧烈运动。 4.1.6 充血性心衰。 4.2 症状

4.2.1 异位至颈静脉

4.2.2 在推注液体时患者能听到“咕噜”声。 4.2.3 颈部肿胀和疼痛。 4.2.4 头痛。

4.2.5 吞咽困难或疼痛。

4.2.6 异位至腋静脉:手臂和肩部疼痛,进行性手臂肿胀。 4.3 处理

4.3.1 调整病人体位及姿势。 4.3.2 准确测量需要拔出的长度。 4.3.3 快速冲管,注射技术。 4.3.4 x线下确定导管位置。 5 穿刺点滲血

5.1 原因:患者凝血功能障碍;剧烈频繁咳嗽;穿刺部位过度活动;穿刺后止血不够;化疗后骨髓功能抑制及换药不当等有关。 5.2 处理

5.2.1 置管前充分评估患者,了解患者血常规检查结果,根据血小板计数,凝血功能慎重考虑可否置管。

5.2.2 穿刺针眼尽可能选择肘下两横指,进针时先皮下潜行再进血管

5.2.3 置管后穿刺针眼处覆盖纱布,穿刺针眼局部按压十分钟,外周贴透明贴膜,再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4小时,24小时内适当限制置管侧手臂活动。

5.2.4 咳嗽时可用手指在穿刺点加压,防止静脉压升高而渗血。 5.2.5 新鲜的渗血不要急于换药,换药时动作要轻柔,减少导管与穿刺针眼的摩擦,穿刺针眼处刚形成的血痂不要急于去除,有利于止血,必要时使用止血药物,改善凝血机制。 6 导管脱出 6.1 原因

6.1.1 敷贴固定不牢。

6.1.2 过度牵拉导管,患者神志恍惚,烦燥不安时自行拔管,患者缺乏自我保护导管方面的知识。 6.1.3 更换贴膜时手法不正确。 6.1.4 患者肢体活动过度频繁。 6.1.5 胸腔内压力增加,如剧烈咳嗽等。 6.2 预防

6.2.1 做好置管知识宣教,指导患者穿刺侧肢体勿活动过频,对躁动不安者必要时可用约束带,以防自行拔出。

6.2.2 更换贴膜时手法轻稳,正确,顺着导管方向从下往上揭去贴膜,以免将导管带出。

6.2.3 固定导管时,将体外导管放置呈s型,再用第二根胶带交叉固定圆盘,并用第三根胶带加强固定。 6.2.4 导管脱出体外过长时要及时修剪导管。 6.2.5 尽量减少可能导致胸腔内压力增加的活动。 7 穿刺点渗液

7.1 原因:导管头端被原因不明的静脉夹层或肿瘤压迫。导管被纤维蛋白鞘包裹,阻挡药物回流至上腔静脉,则药物从阻力最低的穿刺点流出。

7.2 处理:积极治疗原发病,纠正低蛋白血症,可采用导管堵塞后处理方法,使用尿激酶溶解纤维蛋白鞘。

picc由于操作安全、成功率高,可避免中心静脉盲穿所造成的严重并发症,因而在临床上应用广泛,但是难免出现一些并发症,

且并发症表现各异。只要护理人员思想上有高度的预防意识,在护理工作中善于总结经验,护理得当,仍然可以避免并发症的发生,达到减轻病人痛苦、避免经济浪费和保护血管的目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