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针对练习题
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1. 阅读短文。
薛谭学讴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1)未穷青之技 ___________ (2)自谓尽之 ___________ (3)秦青弗止 __________ (4)薛谭乃谢求反 ___________ [2]翻译句子。
(1)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个故事给你以怎样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薛谭身上有无可取之处?如果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阅读小古文,完成习题。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sòng yǒng)读,(决 绝)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1]用横线画出括号里正确的字和读音。
[2]对文中划线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反问句,说明心到了,眼睛也会看到。
B.反问句,点明,只要用心了,眼和口自然会到。点明心到的重要性。 [3]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并解释整个句子。 (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_____) (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知之为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这篇短文, 你有什么收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阅读理解。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
1 / 7
玉轴,常以自随。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1]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1)好书画 ________ (2)一日曝书画 ________
(3)处士笑而然之 ________ (4)古人云 ________ [2]下列句子中,括号里补充的省略成分有误的是( ) A.(杜处士)所宝以百数。 B.(杜处士)尤所爱。 C.(牧童)拊掌大笑。 D.(杜处士)不可改也。 [3]在解释正确的句子后打“√”。
(1)“所宝以百数”意思是“他所珍藏的书画有几百种”。 ( ) (2)“今乃掉尾而斗”意思是“今天调换了尾巴打斗”。 ( ) (3)“处士笑而然之”意思是“处士笑笑,觉得他说得对”。 ( ) [4]文中牧童和处士“笑”的方式不一样,请找出来写在下面,想一想:这“笑”体现了两人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牧童:____________ 性格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 处士:____________ 性格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篇短文蕴含了什么道理?请用“____”在文中画出来。
4. 文言文阅读理解。
孟母戒子
孟子少时,诵①,其母方织。孟子辍然②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喧③也,呼而问之:“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此戒④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
注释:①诵:背诵。②辍然:突然停止的样子。③喧:遗忘。④戒:警告。
[1]解释画线的子的含义。 (1)孟子辍然中止(______)
(2)呼而问之:“何为中止?”(______) [2]在文中找出同义字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1)失:__________ (2)此:__________ [3]这篇文言文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阅读文言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1]解释下列句子中“之”的含义。 ⑴诸儿竞走取之(________) ⑵人问之(________) ⑶取之,信然(________)
[2]文章开头交代“王戎七岁”有( )作用。 A.王戎骄傲自大,从不把别人放在眼里 B.暗示王戎年幼,间接写出了他的聪慧
2 / 7
C.夸赞、欣赏王戎人为人 [3]翻译句子:
(1)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译:_________________。 (2)取之信然。
译:_________________。
[4]从“信然”一词看,旁人对王戎所述理由抱有怎样的态度?( ) A.信服 B.征服 C.服从
[5]这个故事使你获得了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课外阅读。
夸父逐日①
夸父与日逐走②,入日③;渴,欲得饮④,饮于河、渭⑤;河、渭不足,北饮大泽⑥。未至⑦,道渴而死⑧。弃其杖,化为邓林。
(注释)①逐日:追逐太阳。②逐走:竞跑,赛跑。③入日: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④欲得饮:想要喝水解渴。⑤河、渭:即黄河、渭水。⑥大泽:大湖。⑦未至:没有赶到。⑧道渴而死:半路上因口渴而死。 [1]选出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夸父与日逐走。( ) A.行走。 B.跑。
[2]选出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河、渭不足。( ) A.不够。 B.够。
[3]在文中找到与下面的句子意思相同的句子,写在横线上。 黄河和渭水的水都不够他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这个故事中,你看到了夸父的哪些优秀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山海经》中保存了一些人们熟知的神话,你还能写出一个吗?神话故事中还有像夸父一样的人物吗?说说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读句子,按要求完成练习。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1]用自己的话说说“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锺子期发自内心的赞叹中,我们可以看出伯牙琴技_________,锺子期欣赏水平__________。
[3]后人经常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作“_______”,用“高山流水”比喻______
8. 阅读《义犬救主》,完成习题。
3 / 7
义犬救主
华隆好弋[1](yì)猎。畜(xù)一犬,号曰“的尾”,每将自随[2]。隆后[3]至江边,被一大蛇围绕周身。犬遂咋[4]蛇死焉,而华隆僵仆无所知矣。犬彷徨(páng huáng)嗥吠,往复路间。家人怪其如此,因随犬往。隆闷绝[5]委地,载归家,二日乃苏。隆未苏之间,犬终不食。自此爱惜,如同于亲戚焉。
——摘自《太平广记》 注释:
[1]弋:射。[2]将自随:带着它跟随自己。[3]后:后来,以后。 [4]咋:咬。[5]闷绝:窒息。 [1]解释加点的字。
(1)华隆好弋猎 (______) (2)犬遂咋蛇死焉(______) (3)二日乃苏(______) (4)隆闷绝委地 (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家人怪其如此,因随犬往。 _________________
[3]“狗对主人的义气”表现在哪几个方面?(用自己的话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文言文阅读。
曹冲称象
曹冲生五六岁,智①意所及,有若成人。时孙权尝致②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③之群下,咸④莫能出其理⑤。冲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⑥可知。”太祖大悦,即施行⑦焉。
(注)①智:通“知”,知识。②致:送来。③访:询问。④咸:都。⑤理:办法,道理。⑥校:通“较”,比较。⑦施行:实施,按这个办法做。 [1]借助注释,先理解短文的意思,再根据提示填空。
[2]用自己的话说说“曹冲称象”的办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吕氏春秋·察今》记载了《刻舟求剑》“这则寓言故事: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返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
4 / 7
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这个故事和“曹冲称象”比较,就解决问题的角度来看,两者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不过,尽管花草自己会奋斗,我若(置之不理),任其自生自灭,它们多数还是会死了的。我得天天照管他们,像好朋友似的关心它们。一来二去□我摸着一些门道□有的喜阴□就别放在太阳地里□有的喜干□就别多浇水□这是个乐趣,摸着(门道),花草养活了,而且三年五载老活着、开花,多有意思啊!不是乱吹,这就是知识啊!多得些知识,一定不是坏事。
[1]本段文字出自课文《____》,作者____,被称为“______艺术家”。 [2]请在文中的“□”里填上适当的标点符号。 [3]读了短文,我明白了下列词语的意思。
门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置之不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段话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11. 阅读下列两则文言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儿侍父,立庭前。见梅树著花,松竹并茂。儿问曰:“霜雪之时,他树多枯落,何以三者独否?”父曰:“其性皆耐寒,与他树不同。古人称‘岁寒三友’,即松、竹、梅也。”(《岁寒三友》)
(材料二)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1]结合材料一,可以知道“古人称‘岁寒三友’,即____、____、____也”。在霜雪之时,此三者没有枯落,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写原文语句)。
[2]下列选项中,对材料二中“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理解最准确的是( )
A.到了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这样才知道松树和柏树是不会凋落的。 B.天气冷了,就知道松树和柏树最后凋落。
C.到了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才知道松树和柏树是最后凋落的。
12. 读短文完成练习。
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翻译句子。
①郑人有欲买履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先子度其足: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而置之其坐:____________________ [2]郑人买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的 “之” 字解释。
①而置之其坐(__________________)
5 / 7
②至之市(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而忘操之(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反归取之(___________________) ⑤何不试之以足(_________________)
13. 阅读,完成练习。
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 右左右或言马以阿顺赵高或言鹿者高因阴中诸言鹿者以法后群臣皆畏高
[1]在下列语段的正确停顿处用/断开。 [2]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欲:__________ 乃:__________ 误:__________ 或:__________
14. 阅读小古文,完成下面小题。
学者有四失
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①。知其心,然后能救②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注释:①心理各有不同;②补救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 ①或失则寡__________________ ②学者有四失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不同的是( ) A.教者必知之 B.虽与之俱学 C.心之莫同也 D.学而时习之
[3]翻译: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文言文阅读。
(甲) 田真哭荆
京兆(zhào)①田真兄弟三人,共议分财生赀(zī)②,皆平均。惟堂前一株紫荆树,共议欲破③三片,明日就截之。其树即枯死,状如火燃。真往见之,大惊,谓诸弟曰:“树本同株,闻将分斫(zhuó)④,所以憔悴(qiáo cuì)⑤,是人不如木也。”因悲不自胜⑥,不复解树。树应声荣茂⑦。兄弟相感,合财宝,遂为孝门⑧。
(注释) ①京兆:京城地区。②生赀:财产。③破:劈开。④斫:砍。⑤憔悴:枯萎,凋零。⑥悲不自胜:悲伤得自己受不了,形容极度悲伤。胜:承受,控制。⑦荣茂:繁荣茂盛。⑧孝门:孝顺父母,友爱兄弟的家庭。
(乙) 七步诗
6 / 7
[三国·魏]曹植
煮豆持①作羹(gēng)②,漉豉以为汁③。 萁(qí)④向釜(fǔ)⑤下然⑥,豆在釜中泣。
本⑦是同根生,相煎⑧何⑨太急。
(注释) ①持:用来。②羹:用蒸煮等方法做成的糊状食物。③漉豉以为汁:过滤煮熟后发酵过的豆子,用以制成调味的汁液。④萁:豆秸,即豆类植物脱粒后剩下的茎。⑤釜:锅。⑥然:同“燃”,燃烧。⑦本:原本,本来。⑧煎:熬煮,这里指迫害。⑨何:何必。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皆平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惟堂前一株紫荆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其树即枯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不复解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注释,翻译下面的句子。
(1)树本同株,闻将分斫,所以憔悴,是人不如木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萁向釜下然,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于(甲)(乙)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甲)这则故事通过主人家堂前紫荆树的前后变化说明兄弟团结、家庭和睦的重要性。
B.(乙)这首诗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兄弟,用萁煮豆来比喻兄弟相残,表达了作者的不满和悲愤之情。
C.(乙)中“本是同根生”与(甲)中的“树本同株”意思相近。
D.(甲)(乙)两部分内容都表现了兄弟相争、骨肉相残,都说明了人不如事物团结的道理。
7 / 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