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关于威尼斯的精品散文

关于威尼斯的精品散文

2020-05-24 来源:爱问旅游网
关于威尼斯的精品散文

威尼斯(Venice)是意大利东北部著名的旅游与工业城市,也是威尼托地区的首府。威尼斯的风情总离不开“水”,蜿蜒的水巷,流动的清波,宛若默默含情的少女,眼底倾泻着温柔。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关于威尼斯的精品散文,供大家欣赏。 关于威尼斯的精品散文:威尼斯

威尼斯(Venice)是一个别致地方。出了火车站,你立刻便会觉得;这里没有汽车,要到那儿,不是搭小火轮,便是雇“刚朵拉”(Gondola)。大运河穿过威尼斯像反写的S;这就是大街。另有小河道四百十八条,这些就是小胡同。轮船像公共汽车,在大街上走;“刚朵拉”是一种摇橹的小船,威尼斯所特有,它那儿都去。威尼斯并非没有桥;三百七十八座,有的是。只要不怕转弯抹角,那儿都走得到,用不着下河去。可是轮船中人还是很多,“刚朵拉”的买卖也似乎并不坏。

威尼斯是“海中的城”,在意大利半岛的东北角上,是一群小岛,外面一道沙堤隔开亚得利亚海。在圣马克方场的钟楼上看,团花簇锦似的东一块西一块在绿波里荡漾着。远处是水天相接,一片茫茫。这里没有什么煤烟,天空干干净净;在温和的日光中,一切都像透明的。中国人到此,仿佛在江南的水乡;夏初从欧洲北部来的,在这儿还可看见清清楚楚的春天的背影。海水那么绿,那么酽,会带你到梦中去。

威尼斯不单是明媚,在圣马克方场走走就知道。这个方场南面临着一道运河;场中偏东南便是那可以望远的钟楼。威尼斯最热闹的地方是这儿,最华妙庄严的地方也是这儿。除了西边,围着的都是三百年以上的建筑,东边居中是圣马克堂,却有了八九百年--钟楼便在它的右首。再向右是“新衙门”;教堂左首是“老衙门”。这两溜儿楼房的下一层,现在满开了铺子。铺子前面是长廊,一天到晚是来来去去的人。紧接着教堂,直伸向运河去的是公爷府;这个一半属于小方场,另一半便属于运河了。

圣马克堂是方场的主人,建筑在十一世纪,原是卑赞廷式,以直

线为主。十四世纪加上戈昔式的装饰,如尖拱门等;十七世纪又参入文艺复兴期的装饰,如栏干等。所以庄严华妙,兼而有之;这正是威尼斯人的漂亮劲儿。教堂里屋顶与墙壁上满是碎玻璃嵌成的画,大概是真金色的地,蓝色和红色的圣灵像。这些像做得非常肃穆。教堂的地是用大理石铺的,颜色花样种种不同。在那种空阔阴暗的氛围中,你觉得伟丽,也觉得森严。教堂左右那两溜儿楼房,式样各别,并不对称;钟楼高三百二十二英尺,也偏在一边儿。但这两溜房子都是三层,都有许多拱门,恰与教堂的门面与圆顶相称;又都是白石造成,越衬出教堂的金碧辉煌来。教堂右边是向运河去的路,是一个小方场,本来显得空阔些,钟楼恰好填了这个空子。好像我们戏里大将出场,后面一杆旗子总是偏着取势;这方场中的建筑,节奏其实是和谐不过的。十八世纪意大利卡那来陀(Canaletto)一派画家专画威尼斯的建筑,取材于这方场的很多。德国德莱司敦画院中有几张,真好。公爷府里有好些名人的壁画和屋顶画,丁陶来陀(TinDtoretto,十六世纪)的大画《乐园》最著名;但更重要的是它建筑的价值。运河上有了这所房子,增加了不少颜色。这全然是戈昔式;动工在九世纪初,以后屡次遭火,屡次重修,现在的据说还是原来的式样。最好看的是它的西南两面;西面斜对着圣马克方场,南面正在运河上。在运河里看,真像在画中。它也是三层:下两层是尖拱门,一眼看去,无数的柱子。最下层的拱门简单疏阔,是载重的样子;上一层便繁密得多,为装饰之用;最上层却更简单,一根柱子没有,除了疏疏落落的窗和门之外,都是整块的墙面。墙面上用白的与玫瑰红的大理石砌成素朴的方纹,在日光里鲜明得像少女一般。威尼斯人真不愧着色的能手。这所房子从运河中看,好像在水里。下两层是玲珑的架子,上一层才是屋子;这是很巧的结构,加上那艳而雅的颜色,令人有惝恍迷离之感。府后有太息桥;从前一边是监狱,一边是法院,狱囚提讯须过这里,所以得名。拜伦诗中曾咏此,因而便脍炙人口起来,其实也只是近世的东西。

威尼斯的夜曲是很著名的。夜曲本是一种抒情的曲子,夜晚在人家窗下随便唱。可是运河里也有:晚上在圣马克方场的河边上,看见河中有红绿的纸球灯,便是唱夜曲的船。雇了“刚朵拉”摇过去,靠

着那个船停下,船在水中间,两边挨次排着“刚朵拉”,在微波里荡着,像是两只翅膀。唱曲的有男有女,围着一张桌子坐,轮到了便站起来唱,旁边有音乐和着。曲词自然是意大利语,意大利的语音据说最纯粹,最清朗。听起来似乎的确斩截些,女人的尤其如此--意大利的歌女是出名的。音乐节奏繁密,声情热烈,想来是最流行的“爵士乐”。在微微摇摆地红绿灯球底下,颤着酽酽的歌喉,运河上一片朦胧的夜也似乎透出玫瑰红的样子。唱完几曲之后,船上有人跨过来,反拿着帽子收钱,多少随意。不愿意听了,还可摇到第二处去。这个略略像当年的秦淮河的光景,但秦淮河却热闹得多。

从圣马克方场向西北去,有两个教堂在艺术上是很重要的。一个是圣罗珂堂,旁边有一所屋子,墙上屋顶上满是画;楼上下大小三间屋,共六十二幅画,是丁陶来陀的手笔。屋里暗极,只有早晨看得清楚。丁陶来陀作画时,因地制宜,大部分只粗粗钩勒,利用阴影,教人看了觉得是几经琢磨似的。《十字架》一幅在楼上小屋内,力量最雄厚。佛拉利堂在圣罗珂近旁,有大画家铁沁(Titian,十六世纪)和近代雕刻家卡奴洼(Canova)的纪念碑。卡奴洼的,灵巧,是自己打的样子;铁沁的,宏壮,是十九世纪中叶才完成的。他的《圣处女升天图》挂在神坛后面,那朱红与亮蓝两种颜色鲜明极了,全幅气韵流动,如风行水上。倍里尼(GiovanniBellini,十五世纪)的《圣母像》,也是他的精品。他们都还有别的画在这个教堂里。

从圣马克方场沿河直向东去,有一处公园;从一八九五年起,每两年在此地开国际艺术展览会一次。今年是第十八届;加入展览的有意,荷,比,西,丹,法,英,奥,苏俄,美,匈,瑞士,波兰等十三国,意大利的东西自然最多,种类繁极了;未来派立体派的图画雕刻,都可见到,还有别的许多新奇的作品,说不出路数。颜色大概鲜明,教人眼睛发亮;建筑也是新式,简截不啰嗦,痛快之至。苏俄的作品不多,大概是工农生活的表现,兼有沉毅和高兴的调子。他们也用鲜明的颜色,但显然没有很费心思在艺术上,作风老老实实,并不向牛犄角里寻找新奇的玩意儿。

威尼斯的玻璃器皿,刻花皮件,都是名产,以典丽风华胜,缂丝

也不错。大理石小雕像,是著名大品的缩本,出于名手的还有味。 关于威尼斯的精品散文:行吟威尼斯

威尼斯是我心仪已久之地。

其原因,不独因为它是世界上唯一的水上城市,还因为它是曾经在中国宋朝扬州的地方政府中做过三年小官吏的,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的故乡,是莎士比亚笔下的高利贷者夏洛克,要从商人安东尼奥的胸上割下一磅肉的故事发生地。读过《威尼斯商人》后,我就想莎士比亚为什么要把这种荒诞离奇故事的发生地放在威尼斯的街上,那么,威尼斯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城市。

威尼斯人口7万,面积7.8万平方公里。

这里原本是亚德里亚海的一片水面和滩涂,人们在滩涂淤泥中,在水上,建起了威尼斯。威尼斯的先民在海水里打下了数以百万计的坚硬木桩,一根根密集排列的木桩就成了建筑用的地基,铺上石块和木板,房子就建在这些木桩上。这些木桩经过桐油浸泡和防虫防腐的处理,在海水中长久浸泡,坚硬如钢,无朽损之虞,这从意大利考古工作者在马可•波罗的故居中挖出来的木桩得到了证实。

它是一个架在木桩上的城市。若不是亲眼所见,谁能相信一个有着七万人口的城市,竟然是用木桩支撑起来的。因为是木桩把城市支撑在海面上,这使得它有许多独特的风景和风情。威尼斯小岛星罗棋布,有118个,它由117条密如蛛网似的运河和401座样式各异的桥梁将小岛和街道连接起来。城里没有轻轨,没有的士、大巴,没有一辆汽车通行,所以也没有红绿灯。出门逛街、购物,不想走路,就得乘小快艇或坐“贡多拉”。威尼斯最长最繁华漂亮的“街道”,就是那条呈S形贯穿整个城市的大运河,两岸有许多的豪宅、宫殿和教堂,由于建筑年代和所有者的不同,这些建筑分别呈现出拜占庭、巴洛克、罗马和哥特式的不同风格,坐着贡多拉慢慢游览,就像在参观一条西方建筑艺术展的长廊。只是大运河过于繁忙,各式船只往来穿梭,真的就像一条熙熙攘攘的繁华大街。本来那些宫殿和教堂,桥梁和游客的漂亮倩影,都清晰地倒映在运河的水面上,很好看的,可惜的是那些疾驰而过的快艇,还有贡多拉的划桨,不时会把这些清晰美丽的倒

影击得粉碎。

威尼斯,位于亚德里亚海的西北岸,是意大利一个重要的港口城市。

历史上,由于不断遭到游牧民族的袭扰,威尼斯地方的农民和渔民于公元五世纪中叶始,逐渐转至亚德里亚海中的这些小岛上生活,前后经过400年的建设和发展,八世纪建成为亚得里亚海贸易中心。十世纪曾建立城市共和国,中世纪已经成为地中海最繁忙的港口城市和贸易中心。威尼斯可以称得上是世界上最早的海港和商埠,我们从莎士比亚笔下的《威尼斯商人》中看到,威尼斯的商人早就在进行着全球贸易,他们的商船航行在地中海、墨西哥湾和西印度洋甚至更远的大海上,威尼斯商人从这里把意大利的商品销往全世界,又把世界各地的商品带回了威尼斯。在威尼斯市中心,有一座全部用白色大理石建筑起来的里亚托桥(PonteRialto),也叫做商业桥,它是威尼斯的象征。桥顶建有一个浮亭,桥的两侧店铺林立,有几十家首饰商店和卖纪念品的小摊,游人熙熙攘攘,十分喧闹。这里是威尼斯一个最重要的商业区,到莎士比亚创作《威尼斯商人》时,这里作为欧洲的商业中心之一,已经有长达几百年的时间了。贸易的发达,才会催生活跃的资本借贷。到这里一看,我似乎明白了当年莎士比亚为什么要把这里当作《威尼斯商人》的故事背景地,让凶残、刻薄的高利贷者夏洛克活动在当时欧洲的商业中心之一的威尼斯是有道理的。1564年出生在威尼斯的马可•波罗,能够远涉重洋到达中国,也绝非偶然,这与当时威尼斯发达的海运和兴旺的世界贸易不无关系,这位意大利旅行家,向东方寻找市场,他把生意做到了中东,做到了古代中国,他不仅一路传递着欧洲的文明,也把东方的富庶与昌明告诉给了世界,他是最早的东西文化交流的使者。

走在威尼斯狭窄的街巷,进出那些装修时尚、建筑古老、人群拥挤的商店时,透过今天的喧闹,我们似乎还能依稀感受到这座城市昔日的繁华和兴旺。意大利工商业发达,以生产珠宝玉石工艺品、玻璃器皿、花皮革制品、花边、刺绣和橄榄油等著称。威尼斯一直以来就是这些货品销售的集市和外运的码头。当年上岛的威尼斯先民,发现

这里便利的海上交通,更有利于工商和海外贸易的发展,渐渐不耕不猎,专事商贾活动,把威尼斯逐渐变成了一个繁忙的港口和热闹的商埠。

威尼斯是真正的水城,世界上唯一的水上城市。

水城自有水城独有的风韵和景致。以水代路,以舟代车。户户临水,出门坐船。这一点就给游人很新奇、独特的感受。这里有的是水,亚德里亚海多情的海水,每年有三分之一以上的时间,都要到威尼斯市中心的圣马可广场上来造访,这个被人称之为“欧洲最高雅的客厅”被淹在水中,人们只好在广场上塔起架子,铺上木板,便利游人。入夜,灯光点亮,倒映在水中的广场建筑美轮美奂,就像是美丽的水晶宫。

木桩、港湾、小桥、贡多拉,运河上轮船徐徐而过,衣着光鲜的游客摩肩接踵,咖啡、披萨和意大利面飘香……这就是威尼斯水城的景致,当然,还有古老的教堂、高高的钟楼、以及披着黑纱的修女和洁白的海鸥一起,沐浴在南欧温暖的阳光下,和煦的海风中。威尼斯以它水上城市独有的风韵、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精制的各式高质量的商品,每年吸引着全球数百万的游客来这里观光、购物。

作为一个举世闻名的旅游城市,威尼斯有着太多旅游资源。来到威尼斯,谁不想到圣马可广场这个“高雅的客厅”坐坐,这个客厅很大,从东到西呈梯形状,面积在一万平方米以上,是威尼斯举行盛大节日庆典、政治活动、宗教节日的重要场所。这里是威尼斯的心脏地带,广场东面耸立着近百米高的圣马可钟楼和融东、西方建筑艺术为一体的圣马可教堂,其余三面被总督宫和圣马可图书馆等宏伟壮丽的宫殿式建筑环绕,这是个游人如织的地方。广场上有很多鸽子,不惧游人,当它们在广场地面和教堂的屋顶呆腻了的时候,更喜欢飞到游人的头顶、肩膀、臂弯和手掌,在这里它们和我也来了一次亲密接触。

著名的叹息桥,虽其貌不扬,却是个游客必游之地。它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只要在叹息桥下,情人一吻,便可天长地久,永不分离。叹息桥横跨在狭小的河道之上,一头连接着当时的威尼斯总督府的审判庭,一头连接着监狱。当押向监狱的犯人走过这座近乎密封的桥,

透过大理石雕刻而成的小窗向外看的时候,总会想起曾经的美好时光和失去自由的痛苦,而情不自禁地发出叹息。这倒是一个很好的创意,我想,现今的中国如果也有这样一座叹息桥的话,那些贪腐之官走过的时候,也一定会连连叹息和懊悔。但是,千万不要走桥上,还是在叹息桥下,与情人一吻吧。

贡多拉,是威尼斯的又一独特景致。有人说不坐贡多拉,不算来过威尼斯。贡多拉,船体狭长,首尾翘起,统统涂成红黑相间的颜色。贡多拉船夫只穿着一件带横条的紧身针织上衣,头戴有红色帽箍的草帽,他们用单桨划船,操作非常熟练。贡多拉划过宽宽窄窄的河道,穿过高高低低的石桥或木桥,游客可看到依然保持着当年面貌的古老房屋,也可以看到各家的阳台伸展出来的新开的鲜花,古老的都市显出勃勃的生机。乘着贡多拉,伴着手风琴的悠扬音乐,纵情游览在威尼斯的怀抱,穿行在城内的千年水道之中,听着从圣马可钟楼上,每隔一小时就传来的报时钟声,仿佛时光倒流,回到了中世纪,游人们无不感觉温馨、惬意而又浪漫。

威尼斯还有好些景点很值得看看,里亚托桥,在威尼斯400多座桥,它最为有名。站在这里,既可从桥上眺望运河,又可在两侧的商店购物,或许还会想起高利贷者夏洛克和商人安东尼奥的对白,使人完全沉浸在中世纪威尼斯的商业气氛之中。还有总督府、弗拉里荣耀的圣母堂,提香的《圣母升天》和《佩萨罗圣母》等名画就收藏在这里。

还是引用意识流小说大师普鲁斯特说过的一句话来描述一下威尼斯吧:几乎所有有趣的、吸引人的、伤感的、难以忘怀的、奇特的东西造就了今日的威尼斯……

威尼斯不愧为一个世界著名的旅游城市。 关于威尼斯的精品散文:大美,威尼斯

也许在马可·波罗生活的那个时代,苏州确实能与当时的威尼斯拼上一拼,可眼下的苏州如果还敢洋洋自得于马可·波罗的奖掖中,飘飘然,熏熏然,自以为是威尼斯素有“西方苏州”的美誉,是在说自己美,而不是自己素有“东方威尼斯”的赞叹,而因此自作多情地认为,

威尼斯是远不如自己的,还总想沾上自己一点光的话,我想,只要是去过威尼斯,哪怕只是在渡轮的甲板上站了一分钟,远远地瞥过一眼威尼斯小城那辽阔的大美那蓝得令人目眩的海水和碧空的人,也绝对会笑掉大牙的!

我绝不是一个民族虚无主义者,但我却要说,也敢说,莫要说小鼻子小眼小摆设一般的苏州,就算是所谓的国人新宠三亚,还有泰国久负盛名的帕提亚,还有自诩为蜜月圣地的马尔代夫,还有……真的,世界上真的没有任何一个城市能与威尼斯媲美了!威尼斯,绝对是这个世界上“不可无一,不可有二”而又“幸好有一,绝对无二”的唯一!

结束了对佛罗伦萨的拜谒,住进了一个叫做梅斯特的四星级酒店。在旅途中,我对酒店的要求一向是不高的,有间屋,有张床,糊弄一宿,就够了;更何况第二天就要去心向往之已许多年了的威尼斯了,就更没挑没捡的了。然而,在意大利虽仅住了两天,我却突发异想,在意大利要想找一间糊弄人的酒店,大概跟在国内旅游想住一家条件稍好一点的旅店一样,怕都是很难的吧。只可惜,一向少觉更因为明天天一亮就要看到真实的威尼斯了,我却白白浪费了意大利人的热情。

上路了,我们的旅游大巴终于上路了。我有过很多很多的旅游经历,比如在国内,在从一个景点奔向下一个景点的路上,你必须得忍受得了一段漫长的枯燥;但在意大利,就不一样了。完全可以这样说,任何一个地方,只要车子停下来,你的相机结像品质又足够好,揿下快门,就是一幅完美的作品;甚至车子开在路上,守着窗子,扑面而来的一棵树一片草地一栋小屋,那都是绝美的风景。难怪威尼斯,出了提香,出了贝尔尼,出了丁托来托,出了乔尔乔内一大批被称为“威尼斯画派”的旷世而伟大的艺术家呢!

到了!在我们的车子过了连接梅斯特与威尼斯之间的那座长达三公里的跨海大桥——自由桥后,我就已经看到了若浮若飘在湛蓝湛蓝的亚得里亚海中的威尼斯了。像什么呢?像一个童话,像一颗明珠,像一位光彩照人的娇娘,像……我还从来没有过瞪着双眼睛干嘎巴嘴就是找不到一个最准的词儿,用它来将蓦然就摇漾在了心里的那一份感动悸动描摹出来的时候;可眼下不行了,真的不行了,弄来弄去,只剩下了

一个词儿,美!再逼下去,也只有两个字,真美。非让我换个字,那也只能是,绝美,抑或是大美。

我总觉得,威尼斯的美是来自她的无可挑剔。

远观,尤其是坐在游艇上,此时的我,恰好就在游艇上,占据着后甲板的一个最佳的角落,放眼看去,看那蓝得似乎都有些不真实了的海水,看那些矗立在海岸上高高低低、起起伏伏的彩色的宫殿、纯白色的教堂、红色赭色绿色甚至说不上什么颜色的民宅与式样很是别致很是小巧很是迷人的小桥小楼小屋,即便你根本说不上来什么拜占庭式,巴洛克式,爱奥尼式,抑或罗马柱式,罗可可式,那又有什么关系呢,但你的心一定会跟我一样瞬间就被一种奇妙的美感征服了。你不再桀骜,你不再自负;你不禁要问,它们怎么就会从蓝色的大海里“长”了起来,一个比一个精神,一个比一个漂亮,但却和谐地往那里一站,谁挨谁,谁该高点,谁必须要凹进去,谁的头上要耸起一个尖顶,谁的该鼓起圆顶,谁……谁能够在一千多年前就按照即便在今天也堪称美学典范与准则的理念安排好了这一切的呢?到底是谁呢,唉,甭追问下去了,还能是谁,威尼斯人呗!是威尼斯人创造了威尼斯,而威尼斯又给了威尼斯人一个永远的骄傲!

近读,尤其是走进圣马可广场,而此时的我已经下了游艇,真的走进了圣马可广场,肆意读起了方方正正的广场,读起广场东边的圣马可教堂,读开了教堂正脸前左手处嵯峨而起的钟楼……尽管此时的圣马可教堂的顶部有半边身子被丝网围住,正在维修,但从它“犹抱琵琶半遮面”露出来的那半边,我还是读出了它昔日的风采与眼下的恢弘。是的,它不能跟我刚刚去过刚刚离开的圣彼得大教堂相比,我指的只是它建筑的规模。但它有它的美,它美在它的顶部:几个圆圆的顶子,配上数个尖尖的装饰,不仅给它平添了无限的威严神圣,而且更喷发出一种弃俗不凡的气度,撇开为我所不懂的宗教色彩,仅仅从作为建筑物的角度看,这样的构思与构建,是绝对不会像杜甫蛰居草堂时“花径不曾缘客扫”、“日日但见群鸥来”给他带来无尽的审美疲劳与审美寂寞的。它的美,还美在它的下部:四扇小窗,被中间的一个大窗分为两组,窗上各擎着一个半圆形绘满了彩画的拱券,精准

的对称,精致的互衬,让我这个这些年看惯了小区里长得就像从一个娘胎里挤出来的高楼大厦里的我,兴奋得几乎手舞足蹈起来。它真的很美,最美的当属最底部:五扇轩敞的大门,中间的最高最大,门柱也比两边的门的柱子要粗壮许多,好像就是它带着身边四个小兄弟一起用力撑起了圣马可教堂的全部的华美瑰丽……钟楼的位置,一定也是经过精心挑选与安排的;没安排在正中,真好,若果真在正中,显眼是显眼,可对于圣马可教堂来说,那可不是什么好事,那只能叫做“碍眼”了。右边呢,若安排在右边,可以吗?我试图用我的眼睛将它挪移到了右手边,我猛然发现,那样做简直就是一个不可饶恕的错误,喧宾夺主,圣马可教堂的风致瞬间被减却了大半,不再光彩照人了;更何况,这钟楼还得跟与圣马可教堂比邻的总督府和对面的拿破仑行宫呼应,还得处理好它跟总督府北面的旧市政大厦,南面的新市政大厦的关系。难怪美国著名的建筑师老沙李宁一到过威尼斯,就感慨万端,激昂地说:“许多不可分割的建筑物联系成为一种壮丽的建筑艺术总效果,也许没有任何地方比圣马可广场表现得更好了。”难怪作为征服者的拿破仑站在他的行宫前,也不得不大喊大叫道:“圣马可广场是一座无与伦比的露天艺术沙龙!”

可惜,太可惜了,时间给的太少,我竟然没能把环绕着整个广场的四百多米的券廊走上一遍,甚至都没能顺着总督府边上的那条十分幽邃的小巷再深入几步,只是在巷子口,很是怀恋般地拍了几张照片,便不得不匆匆地退回到来时的路上。我忽然发现,威尼斯岛上竟然没有一棵树,可就在这没有树的地方,我却呼吸到了在北京的几年里从未呼吸到的鲜润无比的空气。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