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文简史
天文学以与人类的生产、生活紧密相关,是自然科学中发展得最早的一门科学。 原始社会的新石器时代是我国天文学的萌芽阶段。当时的人们开始注意到太阳升落、月亮圆缺的变化,从而产生了时间和方向的概念。从考古发掘看,半坡氏族的房屋都向南开门,一些氏族的墓穴也都向着同一个方向。人们还在陶器上绘制了太阳、月亮乃至星辰的纹样。
进入奴隶社会以后,天文学逐步得到发展。相传在夏朝已有历法,所以,今天还把农历称为“夏历”。根据甲骨文的记载,商代将一年分为春、秋两个季节,平年有十二个月,闰年有十三个月,大月三十天,小月二十九天。商代甲骨文中还有世界上关于日食、月食的最早记录。西周已设专门人员管理计时仪器和进行天象观测。春秋时期,人们已能由月亮的位置推出每月太阳的位置,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二十八宿体系。根据《春秋》一书的记载,当时已将一年分为春、夏、秋、冬四季。在同一书中还记有“鲁文公十四年(公元前613年)秋七月,有星孛于北斗”。这是世界上关于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
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我国天文学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战国时期的甘德、石申撰写了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后人将他们的著作合在一起称为《甘石星经》。随着天文观测的进步,人们创造了二十四节气,使天文学更好地服务于农业生产。
秦汉时期,天文学有了长足进展。全国制定统一的历法。西汉武帝时,司马迁参与改定的《太初历》,具有节气、闰法、朔晦、交食周期等内容,显示了很高的水平。这一时期还制作了浑仪、浑象等重要的观测仪器,对后世有深远影响。特别是两汉时期,在天文学理论上,人们对宇宙的认识逐步深化。先是提出“浑天说”,认为“浑天如鸡子,天体圆如弹丸,地如鸡子中黄,孤居于内”,即将宇宙比喻为鸡蛋,地球如同蛋黄浮在宇宙中。进而又有人提出“宣夜说”,认为“天”没有固定的天穹,而是无边无涯。这实际上是说宇宙空间是无限的。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天文学仍有所发展。祖冲之在刘宋大明六年(公元462年)完成了《大明历》,这是一部精确度很高的历法,如它计算的每个交点月(月球连续两次向北通过黄道所需时间)日数为27.21223日,同现代观测的27.21222日只差十万分之一日。
隋唐时期,又重新编定历法,并对恒星位置进行重新测定。一行、南宫说等人进行了世界上最早的对子午线长度的实测。人们根据天文观测结果,绘制了一幅幅星图。在敦煌就曾发现唐中宗李显时期(705--710年)绘的星图,共绘有1350多颗星,这反映了中国在星象观测上的高超水平。
宋元时期,制造、改进了许多天文仪器。北宋苏颂等人的“水运仪象台”,以水为动力,带动一套精密的机械,既可观测天体,又可演示天象,还能自动报时,成为世界上著名的天文钟。元代郭守敬制的简仪等在同类型天文仪器中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他还创造了中国古代最精密的历法——《授时历》,规定一年为365.2425天,这和现行公历——格里高利历是一样的,但比格里高利历早了300多年。
明朝前期,天文学没有什么进展。明中期,欧洲传教士带来欧洲天文学知识,促进了中国天文学进一步发展。徐光启等人翻译了一批欧洲的天文学著作,并制作了一些天文仪器,安装在北京天文台。清建立后,在中国的传教土又督造了6件铜制大型仪器,这些仪器保存至今。清代学者在天文学理论上也取得一些突破,如在《仪象考成续编》一书中提出恒星有远近变化,也就是认识到恒星有视向运动。欧洲在1868年才提出这种概念。总之,中国古
代天文学取得了辉煌的成绩。
二、四象、星宿
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太阳的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内移动的轨道,叫黄道。古人把黄道附近的星空分出东、南、西、北四方,并分别用相应的吉祥灵兽代表,即东方:苍龙;南方:朱雀;西方:白虎;北方:玄武。此即所谓“四象”。简要地说,四象就是四种表示星的形象。
古人又将每象分七宿(宿念休xiu,即一撮星的宿舍),则四象共二十八宿。下面作一些简要的说明。
东方苍龙,形象是一条腾空而起的飞龙,双角、三爪四脚、遍体鳞甲,呈现吞云嘘气、目空万物、不可一世之势。东方苍龙包括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
角:在室女座,因如羊角,故名。有二星,角宿一去黄道不远,角宿二位于黄道线上。 亢:在室女座,有四星,皆三等星。《礼·月令》:“仲夏之月,昏,亢中。” 氐:在天秤座,有四星。《尔雅》:“天根,氐也”氐作底、根柢,故名氐。 《礼·月令》:“季冬之月,旦,氐中。” 房:在天蝎座,是天蝎的头,有四星。《尔雅》云:“天驷,房也。” 心:在天蝎座,心又名商星。有三星:一个是一等星。《诗·绸缪》“三星在户。”注:“三星,心也。”
尾:在天蝎座,是天蝎尾。有九星。《礼·月令》:“孟春之月,旦,尾中。” 箕:在人马座,似箕,有四星。
南方朱雀,又称朱鸟,在黄道南形象类凤凰,呈昂首展翅、翘足扬尾、振奋有力之状。它包括井、鬼、柳、星、张、翼、轸七宿。
井:在双子座,似井形,黄道在此穿过,夏至点在此。有八星。《晋书·天文志》:“南方东井八星,天之南门。”
鬼:在巨蟹座,有四星,星光均暗。中有一星团,晦夜可见。 柳:在长蛇座,有八星。《礼·月令》:“季秋之月,旦,柳中。” 星:有七星,在长蛇座。 张:在长蛇座,有六星。
翼:星数最多,有二十二个,其象翼,故名。翼在巨爵座。《晋书·天文志》:“翼为二十二星,天之乐府,主俳倡戏乐。”
轸:有四星,在乌鸦座。如车厢的轸,后开一口。 西方白虎,形象是一只张牙舞爪的跃虎,四脚五爪、怒目短耳、长尾,呈腾云驾雾之姿。它包括奎、娄、胃、昴、毕、觜、参七宿。
奎:有十六星,九座在仙女座,七座在双鱼座。 娄:有三星,在白羊座。 胃:有三星,在白羊座。《史记·天官书》云:“胃为天仓。”似胃。 昴:有七星,在金牛座。《尚书·尧典》:“日短,星昴,以正仲冬。” 毕:有八星,在金牛座。 觜:有三星,在猎户座。 参:有七星,在猎户座。
北方玄武,是蛇绕于龟上的灵兽。它包括斗、牛、女、虚、危、室、壁七宿。 斗:在人马座,有六星。箕、斗都在黄道上,斗在北,箕在南。 牛:在摩羯座,有六星。<礼·月令》:“季春之月,旦,牵牛中。”“仲秋之 月,昏,牵牛中。”《诗·大东》:“皖彼牵牛,不认服箱。”《尔雅》:“河鼓谓之牵牛。”其实,在黄道上的牛才是牛宿,与织女星相对的才是牵牛星(河鼓)。
女:有四星,在宝瓶座。《尔雅》:“婺女又谓之嬃女。”但这个女为女宿而非织女。 虚:有二星,一在宝瓶座,一在小马座。《尔雅》:“玄枵,虚也。”“北陆, 虚也。”
危:有三星,一在宝瓶座,一在飞马座。 室:有二星,在飞马座。《礼·月令》:“孟春之月,日在营室。”《诗·定之方中》:“定之方中,作于楚宫。”《尔雅》:“营室谓之定。”《广雅》:“营室谓之豕韦。”
壁:有二星,在飞马座。《礼·月令》:“仲冬之月,昏,东壁中。” 以上即二十八宿及其所属各星。除此而外,还有启明星、长庚星(或名太白星)、天狼星、彗星、天津星等。
三、日月、五星
日月即太阳、月亮,五星即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日、月、金、木、水、火、土合称“七曜”,也叫“七政”。太阳系中金星也叫太白星,早晨在东方出现时叫启明星,傍晚在西方出现时叫长庚。木星也叫岁星,是古代用来纪年的,它是太阳系中最大的一颗星。《物理论》:“岁行一次谓之岁,则十二岁而星一周天也。”水星一名辰星。先秦古籍中的“水”,不是我们说的九大行星中的水星,而是二十八宿中北方七宿中的室宿。火星也叫荧惑。先秦古籍中所说的“火”,并非九大行星中的火星,而是二十八宿中东方七宿中的心宿二,也叫大火。汉以后说的“火”则是今天所说的火星。土星就是九大行星火的土星,和今天叫的一样。
四、北斗与北极
北斗星由天枢、天璇、天机、天权、玉衡、开阳、摇光七星组成的星群,古人把这七星联系起来想象成为古代舀酒的斗形所以称北斗星。天枢、天璇、天机、天权组成斗身,古曰魁;玉衡、开阳、摇光组成斗柄,古曰杓。北斗七星属于大熊座。
北斗,可以用来辨方向,定季节。把天璇、天枢连成直线,延长约五倍的矩离,就可以找到北极星。北极星是北方的标志。北斗星在不同的季节和夜晚不同的时间,出现于天空不同的方位,人们看起来它在围着北极星转动,所以古人根据初昏时斗柄所指的方面来决定季节;斗柄指东,天下皆春;斗柄指南,天下皆夏;斗柄指西,天下皆秋;斗柄指北,天下皆冬。
五、三垣十二次
《史记·天官书》将地球上看到的北天极一片天空划分为紫微垣、太 微垣和天市垣,合称“三垣”。紫微垣以北极星为中心,太微垣位于紫微垣东北部,天市垣位于紫微垣东南部。
我们平常在庙宇的牌匾,楹联或书法、绘画作品的题款上看到“岁次甲子”“岁次乙丑”等字样,其中的“次”就来源于天文学中的“十二次”。古人为了说明七曜的运行和季节的变换,把黄道附近一周天的长度,按照由西向东的次序,分为十二个等分,每个等分是一个“次”,并取了一定的名称,如星纪、玄枵等,十二个等分合起来就叫十二次。每个“次”里以二十八宿中的某些星宿作标志。古人创立十二次,主要有两种用途:第一,用来指一年四季太阳所在的位置,以此来说明节气的变换,例如说太阳在星纪中交冬至,在玄枵中交大寒,等等。第二,用来说明岁星每年运行到达的位置,并据此以纪年。例如某年岁在星纪,第二年就在玄枵。现在虽不用十二次纪年,而用天干地支纪年,但还沿用了“岁次”这个词。
六、分星和分野:
在汉代,阴阳五行家们将金、木、水、火、土五行加以扩大推演,提出天人相应的观点,并将星空与地面配合,即将二十八宿对准地上九州,各有所指,这就分出了星野。
今按{汉书·天文志》、<广雅》所定排列如下: 角、亢、氐:兖州。《广雅):角、亢:郑。
房、心:豫州。《广雅》:氐、房、心:宋。 尾、箕:幽州。《广雅》:尾、箕:燕。 东井、舆鬼:雍州。《广雅》:东井、舆鬼:秦。 柳、七星、张:三河。《广雅》:柳、七星、张:周。 翼、轸:荆州。《广雅》:翼、轸:楚。 奎、娄、胃:徐州。《广雅》:奎、娄:鲁。 昴、毕:冀州。 觜、参:益州。《广雅》:觜、参:魏。 斗:江、湖。
牵牛、婺女:扬州。《广雅》:斗、牵牛、婺:吴越。 虚、危:青州。《广雅》:虚、危:齐、嬃 营室、东壁:并州。《广雅》:营室、东壁:卫。
古人迷信思想比较严重,把天上的二十八宿,依其位置,与地上的列国州郡相对应,认为分野的这个星宿或附近出现天象的变异,就预示着所分野的国,州郡有灾异。这种以天象占测地上吉凶的观念,纯属迷信。分野是在地上的叫法,在天上应叫分星。《史记、天官书》云:“天则有列宿,地则有州城。”我们掌握分野,主要是为了理解古人作品中有关“分野”的意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