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不同针刺方案在中风痉挛性偏瘫康复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不同针刺方案在中风痉挛性偏瘫康复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2022-07-12 来源:爱问旅游网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Modern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2017 Jan,26(1) ・109・ 不同针刺方案在中风痉挛性偏瘫康复 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郑德松,董 静,刘国荣 (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河北唐山063000) [关键词] 针刺;中风后痉挛性偏瘫;康复 doi:10.3969/j.issn.1008—8849.2017.01.039 [中图分类号] R24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8849(2017)01—0109—03 复训练的效果提供理论依据。近年来通过康复医学的发展与 临床研究,重新认识了“治痿独取阳明”的理论,强调了针刺 要区分主动肌和拮抗肌。这是针刺疗法与康复治疗有机结 合点。 3 中风痉挛性偏瘫康复治疗中不同针刺方案 中风是高致残率的常见病,中风后最常见的残障表现是 痉挛性偏瘫。针刺与康复皆是痉挛性偏瘫的主要治疗方法。 针刺作为中医治疗中风偏瘫的主要手段,近年已得到国际康 复界的重视。在我国中风痉挛性偏瘫患者在康复训练的同时 常联合针刺治疗,且不同的针刺方案在改善肢体运动功能方 面的作用已得到广泛研究,并开始尝试分析针刺与康复的联 合治疗有效性。 1病因病理 西医对中风痉挛性偏瘫主要以康复训练治疗为主,必要 时会配合肌肉松弛药物或进行手术。中医主要以针刺疗法为 主,配合中药或手法等,具有良好的效果。中西医总的治疗原 现代医学认为,中风后痉挛的机制尚不十分清楚,目前倾 向于两种机制:“即反射介导机制或称牵张反射相关机制和 非反射介导机制或称非牵张反射相关机制。一般认为中枢抑 制的减弱是导致痉挛发生的重要机制,主要表现为肌张力增 则是疏通神经元通路,抑制痉挛肌的激活,使痉挛得到缓解, 达到疏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的目的。近年来大量的不同针 刺技术方案进行科学研究和临床实践,使得针刺在中风痉挛 性偏瘫康复中的运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3.1 针刺技术 随着对于中风后痉挛性偏瘫认识的不断加 深,我国发展了众多针刺理论与技术,包括传统针、火针、头皮 针、电针等针刺技术,又有根据不同理论提出全经针刺、缓急 高、腱反射亢进、浅反射减弱或消失,随意运动功能障碍,出现 病理反射及肌肉萎缩等症状 I3 ,在出现时间上,明显的痉挛 约在发病后3个星期后,一般持续3个月左右。中医学将中 风后痉挛归于“筋病…‘痉证”范畴,病机为本虚标实,是以阴 针刺、督脉取穴针法等针刺方案,临床中结合康复治疗取得了 不错疗效。 阳失调、气血逆乱为其根本病理,最终致营卫失和、痰瘀阻络 的过程 。 3.1.1头皮针研究显示,在同一康复训练基础上,头皮针 针刺治疗本病,作用在于疏通经络、调节脏腑,总则在于 可起到活血化瘀、舒经通络的作用,能较好地解除微血管痉 挛,可促进凝血块血栓转化,改善大脑血液循环及氧代谢,增 加血糖及葡萄糖的供应,保护中枢神经元,促进中枢神经的功 能的恢复,有助于痉挛状态的缓解,结合康复疗法,对瘫痪肢 体痉挛有较好的改善作用 。 补虚泻实。《灵枢-根结篇》说:“用针之要,在于知调阴与 阳,调阴与阳,精气乃光,合形与气,使神内藏。”《素问・至真 要大论》也说:“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明确指出 针刺治病,关键在于调节阴阳的偏盛偏衰,使人体归于“阴平 阳秘”的状态,恢复正常生理功能,起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2针刺与康复治疗的联系 《难经・二十九难》日:“阴跷为病,阳缓而阴急,阳跷为 病,阴缓而阳急。”指出下肢痉挛状态是因肢体阴阳侧或拘急 或弛缓的不平衡造成。现代康复医学认为中风后下肢出现伸 肌痉挛是因为屈肌由于过度抑制而弛缓形成的。古今认识极 为相似。陈杰等 认为针刺是一种外周感觉的输入,可以通 3.1.2靳三针靳三针是在传统针灸学与现代医学内容结 合形成的针刺方案,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以颢三针为主,配 合上、下肢挛三针,旨在通经养血、益气活络。其中颞三针为 主穴,能疏肝活络,有助于患者肢体整体恢复;上肢挛三针刺 激主要诱发上运动神经元再修复;下肢挛三针具有改善关节 肌肉痉挛僵直状态功效。研究表明综合康复与靳三针刺法联 用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可有效促进受损神经功能和下肢 功能恢复,降低肢体肌张力,改善受损神经功能、减轻肢体痉 过建立早期神经反射弧来促进瘫痪的肌力迅速恢复,改善局 部肌肉的肌张力,提高再生神经的协调性运动支配能力,促进 分离运动的产生。这可为针刺提高中风痉挛性偏瘫患者的康 [基金项目] 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科技项目(2016075) 挛程度,提高生活质量及临床疗效 。 3.1.3电针 电针针刺拮抗肌是西医康复理论指导的针刺 治疗方法,电针刺方案理论基础有二:一是为协调肌群之间肌 ・110・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Modern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2017 Jan,26(1) 张力平衡,通过刺激拮抗肌群以对抗上肢屈肌优势及下肢伸 肌优势,从而起到控制和抑制痉挛的作用,有利于建立正常运 动模式;二是采用电针可增强毫针的刺激量,能较明显地增强 拮抗肌的肌力、肌张力,平衡作用肌与拮抗肌的力量,从而有 3.2.1泻急补缓针刺戴珍 采用“泻急补缓”针刺,“泻 急”取筋脉拘急手阴经和足阳明经穴位。“补缓”在上述“泻 急”针法出针后,取筋脉弛缓之侧之手阳明经及足阳明经穴 位,通过改善患肢痉挛提高偏瘫肢体运动能力。根据泻急补 利于肢体的主动活动。有关临床研究中发现电针针刺拮抗肌 结合Bobath康复疗法,两者结合应用能有效地改善偏瘫痉挛 状态,提高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值得推广 。值得一 缓理论指导针刺完毕后,再进行肢体康复锻炼,对于偏瘫痉挛 状态明显缓解。这是因为采用补缓泻急即以针刺手法补其正 虚处于弛缓状态的经筋,而泻其因邪实壅滞处于拘急状态的 经筋,从而达到阴平阳秘、气血调和、经脉经筋通畅的目的,使 肌痉挛得以缓解,有助于患者在康复疗法中获得正确的运动 模式信息及技巧性功能的训练,保证两者的协同起效。 提的是,甄晓然等 在采用运动疗法、作业疗法等常规康复 疗法的基础上,研究发现与低频电针相比较,配合100 Hz的 电针刺激对下肢痉挛有更明显的缓解作用,并指出治疗机械 装置仍有改进上升的空间。从临床疗程及疗效统计来看,从 痉挛期开始进行电针治疗配合康复运动干预治疗,其疗程及 疗效远优于单纯针灸或住院康复治疗,且对于肌张力轻度增 高的患者效果明显,而肌张力明显增高的患者多数呈现日常 生活活动能力严重下降,这也提示了运用多频率电针在中风 病早期治疗中的重要作用。 3.1.4 董氏奇穴 在针刺临床中,董氏奇穴运用和相关研究 越来越多,有待于进一步挖掘总结。陈健安等 运用董氏奇 穴的全息通应、奇正相通、同气相求等理论,采用董氏奇穴治 疗脑卒中后遗症,发现在缓解患者上肢痉挛性偏瘫方面有一 定效果,且董氏奇穴“动气针法”用于肢体病变可以改善患者 肢体运动功能。 3.1.5火针 火针具有针和灸的双重作用;火针疗法借助针 刺、火力和温热刺激穴位,起到温阳散寒、疏通经络、调和气血 的作用。王宁等 运用火针可以较好改善中风痉挛性偏瘫 患者生存质量,对于痉挛性偏瘫有较好疗效。现代研究表明, 火针的刺激量远远大于普通针刺,可对局部组织代谢、微血液 流变学进行调整,增加局部营养,降低患处周围神经的兴奋 性,从而改善肢体关节的痉挛状态,并增加肌肉的营养状况, 促进肢体功能恢复¨ 。针刺部位多在瘫痪侧上肢选取肩 髑、臂膈、曲池等阳经穴位针刺,而下肢选取血海、太溪、三阴 交等阴经穴为主,以达到从阴引阳、从阳引阴的效果,从而使 机体“阴平阳秘”,恢复肢体的正常生理功能,更因火针的温 热作用及强烈刺激,可加强其疗效。火针疗法配合康复训练 较常规疗法为佳。 3.1.6透刺恢复步行能力是本病患者最基本的康复内容 和目标,踝背屈功能的康复是恢复步行能力的关键。王魁 等 选择毫针透穴刺法配合踝背屈康复训练,能较好地改善 患者步行及平衡能力,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踝背屈训 练时找准刺激点,以出现踝背屈和轻微足外翻动作为佳,如此 反复的功能训练,使“运动定型”完成;通过毫针透刺胫前肌 和趾长伸肌肌腹,激发腓骨长肌收缩,消除或缓解患者肌肉疼 痛,逐渐提高患者对踝关节的控制能力,同时可以促进和完善 感觉功能与运动功能恢复,防止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毫针 透穴刺法配合踝背屈康复训练是一种能改善本病患者下肢肌 力,降低肌张力的简便有效的方法。 3.2针刺理论 3.2.2张力平衡针法依据中医经络理论、现代康复医学原 理,樊留博等 应用张力平衡针法选穴针刺,根据现代神经 肌肉生理,取痉挛优势侧穴位行重刺手法,又取劣势侧穴位行 轻刺激手法,意在平衡主动肌与拮抗肌的肌张力,拮抗亢进肌 群,促进迟缓肌群的运动,使共同运动向分离运动转化,抑制 及控制痉挛模式,建立正常运动模式。同时配合康复疗法,强 制性锻炼患侧肢体,在治疗周期内不断地、反复地集中强化, 同时加入与日常相关的动作,提高脑神经损伤后患者的运动 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从而达到治疗目的。其研究结果 显示该法能够减轻痉挛性偏瘫患者患侧肢体的肌张力,有效 改善痉挛性偏瘫患者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从而提高患者的 生活质量。 3.2.3全经针刺 兰方红。¨ 提出全经针刺法概念,在采取 康复训练治疗法之外,还要进行全经针刺法。在进行全经针 刺法治疗时,要注意掌握该方法的取穴原则以及取穴的顺序 为先阳明、后少阳、再太阳经;要先取健侧,后取患侧一般情况 下,健侧刺一针。患侧刺三针;每次取穴时以经脉关节附近的 腧穴为主。在治疗时,要从阳经腧穴开始,在阳经腧穴留针半 小时,出针后,对患者的上下肢进行针刺,分别选择患者上下 肢的阴经腧穴,得气之后就出针,不留针。在针刺的时候采取 平补平泻的手法。另外,单日的时候使用梅花针扣刺督脉,双 日改叩刺任脉,以中等力度为好,当出现潮红但不出血为最 佳。用全经针刺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法治疗中风偏瘫痉挛状 态,效果明显优于单纯采用康复训练治疗法。 3.2.4督脉针刺 卢君艳等” 采用督脉针刺疗法治疗均处 本病Ⅱ或Ⅲ期患者,本取穴以督脉穴位为主配合手少阳经和 足太阳经穴,研究表明采用针刺结合康复训练,使得上肢肘、 腕部关节屈肌肌恢复较快,同时对于改善下肢痉挛状态有明 确效果,均优于一般针刺(取穴以手足阳明经配合少阳经穴 为主)结合康复训练的方法以及单纯康复训练治疗。同时指 出以上三种治疗对于上肢肘关节及腕关节的伸肌肌张力无明 显疗效,并认为这基本符合中风偏瘫肢体痉挛的发展趋势。 3.2.5拮抗肌针刺 拮抗肌针刺是依据现代医学和经络理 论形成的治疗方案,在遵循“治痿独取阳明”的同时,选取肢 体伸肌侧和屈肌侧的有效腧穴,并施以不同的针刺手法,对痉 挛肌和拮抗肌进行交替刺激,寻求力学平衡,进而缓解肌肉痉 挛,又配合以促通神经肌肉为主的康复技术反复训练,使患者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Modern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2017 Jan,26(1) ・111・ 建立正确的运动模式,最终恢复运动功能。研究结果表 明 ,针刺拮抗肌配合康复训练在改善肢体肌肉痉挛、肢 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等方面优于常规针刺结合康复锻 炼。这与诸多临床研究结果的报道大致相同。 3.3灸法与康复相关研究发现,艾灸配合康复治疗可起到 舒筋缓急的作用,有效地减轻痉挛程度,对下肢痉挛状态有疗 效,与单纯康复治疗相比有后续治疗作用 。 。通过对灸法 与康复技术中的反射抑制抗痉挛模式相结合的研究,艾灸康 复联合治疗可以使痉挛的治疗“通路”得以增加,对改善脑卒 中痉挛性瘫痪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能力方面效果 均优于单一疗法,急性期改善更明显。总的来说,艾灸可温通 经脉,通过温热效应扩张局部血管而加速血液循环,从而缓解 肢体痉挛;还可调补虚损,鼓动阳气缓解肢挛筋缩状态,从而 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艾灸一般无明显刺激,能避免针刺引起 的疼痛刺激及诱发的痉挛。因而对于艾灸配合康复的研究有 待更深入的研究。 4针刺治疗中存在的问题 对于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针刺方案,目前仍存在许多问 题亟待解决:①针刺过程中易引起疼痛和诱发痉挛;②针刺疗 程较长,使患者难以坚持。有关本病的针刺临床科学研究中 也存在的不足:一是研究者多强调取穴,忽视针刺手法;二是 目前针刺研究缺乏统一疗效评定标准,缺乏不同针刺方案介 入的最佳治疗时机,缺乏远期疗效的观察等;三是部分针刺临 床医生易忽视康复理论,对于运动模式概念认识不完善,难以 尽快矫正患者的体位姿势,往往导致痉挛加重,病程延长,影 响患肢功能的恢复。对于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 恢复,单一的干预措施难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提示针刺与 康复联合治疗是必要的,更有助于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痉 挛的解除从而促进运动功能的恢复。 5 小 结 综上所述,不同针刺法结合康复治疗临床研究广泛而深 人,两者联合治疗有助于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临床医生应 结合康复理论配合不同针刺方案,加以结合脑卒中的运动模 式概念,同时注重标本兼治的中医治疗思路,能够使患者的体 质增强,体位姿势得到正确的矫正,痉挛减轻,病程缩短,有效 地促进患肢功能的恢复。相信随着医学认识发展,深入研究 不同针刺与康复联合治疗,提高对介入时间、针刺手法,医务 人员理论培养等各方面认识,优化对中风痉挛性偏瘫的治疗 方案,必然可以取得更理想的疗效。 [ 参考 文 献 ] [1] 陈党红,梁蕴瑜,蔡业峰.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病理机制探讨 [J].陕西中医,2009,30(6):701—702 [2]Xie K,Liu MQ.Clinical obsen,ation of electmacupuncture and re— habilitation training in treating cerebral infarction[J].J Aeupunct Tuina Sci,2009,7(3):140—142 [3] 王维治.神经病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165 [4] 陈杰,高欣,李顺铭.针刺联合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后的肌张力 增高[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5,19(B05):6 [5]Wang LP,Zhou W,Zhang SY.Clinical study on acupuncture effect forspastie paralysis following cerebrovascular disease[J].J Aca— punct Tuina Sci,2010,8(6):353—356 [6] 黄马玉,冯丽丽.综合复健与靳氏针刺法联用治疗中风后痉挛 性偏瘫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5,24(9):1645—1647 [7] 张淑杰,高维滨.电针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的l临床研究[J]. 针灸临床志,2006,2(11):36—37 [8] 刘伶俐,刘忠象.电针结合康复治疗中风痉挛性偏瘫[J].针灸 临床杂志,2010,26(12):34—35 [9] 甄晓然,王璇.不同频率电针配合康复技术对中风后遗症患者 下肢痉挛作用的临床对照研究[J].实用医技杂志,2011,18 (8):859—860 [1O]陈健安,郑禹,余康潮,等.董氏奇穴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 后上肢痉挛性偏瘫的临床观察[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5, 30(7):714—715 [11]王宁,李志峰.火针改善中风痉挛性偏瘫患者生存质量临床研 究疗效[J].中国针灸,2015,35(11):1105—1109 [12]吴峻,沈蓉蓉,邵荣世.火针治疗慢性软组织损伤的实验研究 [J].中国针灸,2002,22(1):31 [13]张福全,姚益龙,白晓英,等.火针与毫针治疗膝关节侧副韧带 损伤疗效对比[J].中国针灸,2004,24(6):393—394 [14]王魁,刘经星,杨翊,等.透刺配合康复i)iI练对脑卒中后患侧下 肢功能的影响[J].上海针灸杂志,2013,32(7):539—541 [15]戴珍.补缓泻急针刺法配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偏瘫肢体痉挛疗效 观察[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0,24(9):97—98 [16]樊留博,刘素芝,王仲苔,等.观察电针联合强制性运动对痉挛 性偏瘫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临床[J].上海针灸杂志,2015,34 (12):1178—1180 [17]陈弘严.全经针刺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恢复期中风偏瘫痉挛状 态的临床观察[D].长沙:湖南中医药大学,2012 [18]卢君艳,屠文展,张丹迎,等.不同穴位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对偏 瘫患者肌痉挛的影响[J],中国针灸,2010,30(7):542—546 [19]李芳玲.针刺拮抗肌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I临 床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2,31(11):794—796 [2O]王润妹,宋成宪,李舜,等.PNF技术联合拮抗肌针刺对上肢痉 挛性偏瘫的疗效[J].实用医学杂志,2012,28(3):411—413 [21]霍新慧,赵百孝,周钰,等.艾灸配合康复治疗对中风后下肢痉 挛状态的影响[J].上海针灸杂志,2014,33(2):105—107 [22]周莉,施伟.运动灸配合反射抑制模式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 痪疗效评价[J].上海针灸杂志,2014,33(6):533—535 [收稿日期]2016—08—2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