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
一、 集合与函数概念
并集:由集合A和集合B的元素合并在一起组成的集合,如果遇到重复的只取一次.记作:A∪B 交集:由集合A和集合B的公共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如果遇到重复的只取一次记作:A∩B 补集:就是作差.
1、集合a1,a2,...,an的子集个数共有2个;真子集有2–1个;非空子集有2–1个;非空的真子有2–2个.
nnnn2、指数函数yax与对数函数ylogax互为反函数〔a0,a1〕它们的图象关于y=x对称.
3、〔1〕函数定义域:①分母不为0;②开偶次方被开方数0;③指数的真数属于R、对数的真数0.
4、函数的单调性:如果对于定义域I内的某个区间D内的任意两个自变量x1,x2,当x1 〔1〕函数ya(a0且a1)叫做指数函数. 〔2〕指数函数yax(a0,a1)当0a1为减函数,当a1为增函数; rsrsrsrs①aaa;②(a)a;③(ab)ab(a0,b0,r,sQ). 〔3〕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7、对数函数的含义与其运算性质: 0a1 a1 〔1〕函数ylogax(a0,a1)叫对数函数. 〔2〕对数函数ylogax(a0,a1)当 图 0a1为减函数,当a1为增函数; 象 ①负数和零没有对数;②1的对数 等于0 :loga10;③底真一样的对数 <1>定义域:R 等于1:logaa1, 〔2〕值域:〔0,+∞〕 〔3〕过定点〔0,1〕,即x=0时,y=1 〔3〕对数的运算性质:如果a > 0 , a≠ 性 〔4〕在 R上是增函数 〔4〕在R上是减函数 1 , M > 0 , N > 0,那么: 质 xx<5>x0,0a1; <5>x0,a1; xrrr00x0,0a1 xx0,a1 x①logaMNlogaMlogaN; ②logaMlogaMlogaN; ③logaMnnlogaM(nR). NlogNx指数与对数互化式:aNxlogaN;对数恒等式:aaN. <5>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a1 0a1 图 象 110101 <1>定义域:〔0,+∞〕 性 质 〔2〕值域:R 〔3〕过定点〔1,0〕,即x=1时,y=0 〔4〕在 〔0,+∞〕上是增函数 〔4〕在〔0,+∞〕上是减函数 . <5>x1,logax0; <5>x1,logax0; 8、幂函数:函数yx叫做幂函数〔只考虑1,2,3,1,0x1,logax0 0x1,logax0 1的图象〕. 29、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如果函数yf(x)在区间 [a , b] 上的图象是连续不断的一条曲线,并且有f(a)f(b)0,那么,函数yf(x)在区间 内有零点,即存在c(a,b),使得f(c)0这个c就是方程f(x)0的根. [必修二] 一、直线 平面 简单的几何体 1、长方体的对角线长l2a2b2c2;正方体的对角线长l2、球的体积公式: v3a 4 R3; 球的外表积公式:S4 R2 33、⑴圆柱侧面积;S侧面2rl⑵圆锥侧面积:S侧面rl⑶圆台侧面积:S侧面rlRl 柱体、锥体、台体的体积公式:V柱体=Sh 131V台体= 34、点、线、面的位置关系与相关公理与定理: 〔1〕四公理三推论: 公理1:假如一条直线上有两个点在一个平面内,如此该直线上所有的点都在这个平面内. 公理2:经过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公理3:如果两个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还有其他公共点,且所有这些公共点的集合是一条过这个公共点的直线. 推论一:经过一条直线和这条直线外的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推论二:经过两条相交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推论三:经过两条平行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公理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2〕空间线线,线面,面面的位置关系: 空间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相交直线——有且仅有一个公共点; 平行直线——在同一平面内,没有公共点; 异面直线——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没有公共点.相交直线和平行直线也称为共面直线. 空间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 〔1〕直线在平面内〔无数个公共点〕; 〔2〕直线和平面相交〔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 〔3〕直线和平面平行〔没有公共点〕它们的图形分别可表示为如下,符号分别可表示为a,aA,a//. 空间平面和平面的位置关系: 〔1〕两个平面平行——没有公共点; 〔2〕两个平面相交——有一条公共直线. 5、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如果平面外一条直线与平面内一条直线平行,那么该直线与这个平面平行. a符号表示:ba//.图形表示: a//b6、两个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平行,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 ab符号表示:abP//.图形表示: a//b//7、.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经过这条直线的平面与平面相交,那么交线与这条直 线平行. a//符号表示:aa//b. 图形表示: b. 8、两个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和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交线的平行. 符号表示: //,a,ba//b9、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那么 这条直线垂直于这个平面. 符号表示: a,b,abP,la,lbl10、.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垂线,如此这两个平面垂直. 符号表示: l,l11、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如果两条直线同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a符号表示:a//b. b12、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如果两个平面互相垂直,那么在其中一个平面内垂直于交线的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面.符号表示: l,m,lml.P13、异面直线所成角:平移到一起求平移后的夹角. l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直线和它在平面内的射影所成的角.〔如右图〕 14、异面直线所成角的取值X围是0,90; 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取值X围是0,90; 二面角的取值X围是0,180; 两个向量所成角的取值X围是0,180 二、直线和圆的方程 1、斜率:ktan,k(,);直线上两点P1(x1,y1),P2(x2,y2),如此斜率为 2、直线的五种方程 : 〔1〕点斜式yy1k(xx1) <直线l过点P1(x1,y1),且斜率为k>. 〔2〕斜截式ykxb. Hky2y1x2x1yy1xx1< ab〔5〕一般式AxByC0<其中A、B不同时为0>. 〔3〕两点式 3、两条直线的平行、重合和垂直: <1>假如l1:yk1xb1,l2:yk2xb2 ①l1‖l2k1k2且b1≠b2; ②l1与l2重合时k1k2且bb2; ③l1l2k1k21. <2>假如l1:A1xB1yC10,l2:A2xB2yC20,且A1、A2、B1、B2都不为零, ①l1||l2A1B1C1;②l1l2A1A2B1B20 A2B2C2224、两点P1〔x1,y1〕、P2〔x2,y2〕的距离公式 │P1P2│=(x2x1)(y2y1) 5、两点P1〔x1,y1〕、P2〔x2,y2〕的中点坐标公式 M〔 x1x2y1y2,〕 22Ax0By0CAB226、点P〔x0,y0〕到直线〔直线方程必须化为一般式〕Ax+By+C=0的距离公式d=7、平行直线Ax+By+C1=0、Ax+By+C2=0的距离公式d=8、圆的方程:标准方程xaybr2,圆心 22 C2C1AB22 a,b,半径为r; 22一般方程x2y2DxEyF0,〔配方:(xD)2(yE)2DE4F〕 224D2E24F0时,表示一个以(D,E)为圆心,半径为1D2E24F的圆; 2229、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 点P(x0,y0)与圆(xa)(yb)r的位置关系有三种: 假如d(ax0)(by0),如此 22222dr点P在圆外;dr点P在圆上;dr点P在圆内. 10、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直线AxByC0与圆(xa)(yb)r的位置关系有三种: 222dr相离0;dr相切0; dr相交0.其中dAaBbCAB22. 11、弦长公式: 假如直线y=kx+b与二次曲线〔圆、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相交于A ax2+bx+c=0 y=kx+m 如此知直线与二次曲线相交所截得弦长为: AB=(x2x1)2(y2y1)21y1y22k2 2 =1k2x1x2 =(1k2)(x1x2)4x1x2 =11(1)(yk21y2)24y1y2 BZ =1kb4ac a2FzCyY13、 空间直角坐标系,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 ⑴ xoy平面上的点的坐标的特征A〔x,y,0〕:竖坐标z=0 xoz平面上的点的坐标的特征B〔x,0,z〕:纵坐标y=0 yoz平面上的点的坐标的特征C〔0,y,z〕:横坐标x=0 x轴上的点的坐标的特征D〔x,0,0〕:纵、竖坐标y=z=0 y轴上的点的坐标的特征E〔0,y,0〕:横、竖坐标x=z=0 z轴上的点的坐标的特征E〔0,0,z〕:横、纵坐标x=y=0 ⑵│P1P2│=(x2-x1)(y2-y1)(z2-z1) 222xDXOEA [必修三] 统计: 三.三种常用抽样方法: 1、简单随机抽样;2.系统抽样;3.分层抽样.4.统计图表:包括条形图,折线图,饼图,茎叶图. 四、频率分布直方图:具体做法如下:〔1〕求极差〔即一组数据中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2〕决定组距与组数; 〔3〕将数据分组;〔4〕列频率分布表;〔5〕画频率分布直方图.注:小矩形的高度=频率/组距. 2、频率分布直方图:频率=小矩形面积〔注意:不是小矩形的高度〕 计算公式: 频率=频数样本容量频数=样本容量频率频率=小矩形面积=组距频率组距 各组频数之和=样本容量, 各组频率之和=1 3、茎叶图:茎表示高位,叶表示低位. 折线图:连接频率分布直方图中小长方形上端中点,就得到频率分布折线图. 4、刻画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统计量: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 将一组数据按照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排列,处在中间位置上的一个数据〔或中间两位数据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5、刻画一组数据离散程度的统计量:极差 ,极准差,方差. 〔1〕极差一定程度上明确数据的分散程度,对极端数据非常敏感. 〔2〕方差,标准差越大,离散程度越大.方差,标准差越小,离散程度越小,聚集于平均数的程度越高. 〔3〕计算公式: 标准差: 方差: ˆ,截距为aˆx+aˆ=bˆ,即回归方程为yˆ〔此直线必过点〔x,y〕直线回归方程的斜率为b〕. 6、频率分布直方图:在频率分布直方图中,各小长方形的面积等于相应各组的频率,方长方形的高与频数成正比,各 . 组频数之和等于样本容量,频率之和等于1. 五、随机事件:在一定的条件下所出现的某种结果叫做事件.一般用大写字母A,B,C…表示. 随机事件的概率:在大量重复进展同一试验时,事件A发生的频率 总接近于某个常数,在它附近摆动,这时就把这个常数叫做事件A的概率,记作P〔A〕.由定义可知0≤P〔A〕≤1,显然必然事件的概率是1,不可能事件的概率是0. 1、事件间的关系: 〔1〕互斥事件:不能同时发生的两个事件叫做互斥事件; 〔2〕对立事件:不能同时发生,但必有一个发生的两个事件叫做互斥事件; 〔3〕包含:事件A发生时事件B一定发生,称事件A包含于事件B〔或事件B包含事件A〕; 〔4〕对立一定互斥,互斥不一定对立. 2、概率的加法公式: 〔1〕当A和B互斥时,事件A+B的概率满足加法公式:P〔A+B〕=P〔A〕+P〔B〕〔A、B互斥〕〔2〕假如事件A与B为对立事件,如此A∪B为必然事件,所以P= P+ P=1,于是有P=1—P. 3、古典概型: 〔1〕正确理解古典概型的两大特点:1〕试验中所有可能出现的根本事件只有有限个;2〕每个根本事件出现的可能性相等;〔2〕掌握古典概型的概率计算公式:P(A)事件A包含的基本事件个数实验中基本事件的总数m n4、几何概型: 〔1〕几何概率模型:如果每个事件发生的概率只与构成该事件区域的长度〔面积或体积〕成比例,如此称这样的概率模型为几何概率模型. 〔2〕几何概型的特点:1〕试验中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根本事件〕有无限多个;2〕每个根本事件出现的可能性相等. 〔3〕几何概型的概率公式:P(A)[必修四] 一、 三角函数 1、弧度制:〔1〕、180弧度,1弧度(事件A构成的区域的长度(面积或体积)实验的全部结果构成的区域的长度(面积或体积) 180)5718';弧长公式:l||r 〔l为所对的弧长,r为半径,正负 号确实定:逆时针为正,顺时针为负〕. 2、三角函数: yxyx〔1〕、定义: sin rx2y2 cos tan cot rrxy3、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的角度 0 30 45 60 90 120 135 150 180 270 360 的弧度 0 sin cos 61 23 23 3 42 2 33 2 21 0 — 22 33 23 42 25 6 0 3 22 0 0 1 23 23 31 0 — 1 0 2 21 23 21 23 2 21 0 1 0 tan 1 1 4、同角三角函数根本关系式:sincos1tansintancot1 cos5、诱导公式:〔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 一全正二正弦三正切四余弦. 1、 诱导公式一: 2、 诱导公式二:3、诱导公式三: 4、诱导公式四: 5、诱导公式五: 6、诱导公式六: 6、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 S():sin()sincoscossinS():sin()sincoscossin C():cos(a)coscossinsinC():cos(a)coscossinsin T():tan()tantanT():tan()tantan 1tantan1tantan. tan+tan= tan<+><1tantan> tan-tan= tan<-><1tantan> 7、辅助角公式:asinxbcosxa2b2absinxcosx 2222abab22228、二倍角公式:〔1〕、S2:sin22sincosC2:cos2cossin12sin2cos1T2: tan22tan 1tan2〔2〕、降次公式:〔多用于研究性质〕 9、在ysin,ycos,ytan,ycot四个三角函数中只有ycos是偶函数,其它三个是寄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是非寄非偶函数〕 10、在三角函数中求最值〔最大值、最小值〕;求最小正周期;求单调性〔单调递增区间、单调递减区间〕;求对称轴;求对称中心点都要将原函数化成标准型; yy如:yyAsin(x)bAcos(x)b再求解. Atan(x)bAcot(x)by=sinx y=cosx y=tanx 11、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函数 图象 定义域 值域 奇偶性 周期性 在[2k R [1,1] 奇函数 2 R [1,1] 偶函数 {x|xk2,kZ} R 奇函数 在(k,k)(kZ) 22上是增函数 无 对称中心(k,0),kZ 对称轴:无 2 在[2k,2k](kZ) 上是增函数 在[2k,2k](kZ) 上是减函数 单调性 最值 ,2k](kZ) 22上是增函数 3在[2k,2k](kZ) 22上是减函数 当x2k,kZ时,ymax1 2当x2k,kZ2时,ymin1 对称中心(k,0),kZ 当x2k,kZ时,ymax1 当x(2k1),kZ时, ymin1 对称中心(k对称性 对称轴:xk2(kZ) ,0),kZ 2对称轴:xk(kZ) 12.函数yAsinx的图象: 〔1〕用\"图象变换法〞作图 由函数ysinx的图象通过变换得到yAsin(x)的图象,有两种主要途径\"先平移后伸缩〞与\"先伸缩后平移〞. 法一:先平移后伸缩 纵坐标变为原来的A倍1yAsin(x)ysinxysin(x)横坐标变为原来的倍横坐标不变平移||个单位 (x),ysin向左(0)或向右(0)纵坐标不变法二:先伸缩后平移 当函数yAsin(x)〔A>0,0,x[0,)〕表示一个振动量时,A就表示这个量振动时离开平衡位置的最 . 大距离,通常把它叫做这个振动的振幅;往复振动一次所需要的时间T的次数f2,它叫做振动的周期;单位时间内往复振动 12,它叫做振动的频率;x叫做相位,叫做初相〔即当x=0时的相位〕. T二、平面向量 1、平面向量的概念: 1在平面内,具有大小和方向的量称为平面向量. 2向量可用一条有向线段来表示.有向线段的长度表示向量的大小,箭头所指的方向表示向量的方向. 3向量的大小称为向量的模〔或长度〕,记作. 4模〔或长度〕为0的向量称为零向量;模为1的向量称为单位向量. 5与向量a长度相等且方向相反的向量称为a的相反向量,记作a. 6方向一样且模相等的向量称为相等向量. 2、实数与向量的积的运算律:设λ、μ为实数,那么;V锥体=Sh 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