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城乡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策略初探

城乡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策略初探

2022-04-22 来源:爱问旅游网
节能环保 LO CA BONW0 D 2017/1 城乡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策略初探 苏 琳(山东省禹城市环境保护局,山东禹城251200)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越来越重视和关注城乡的规划建设,城乡生态环境的保护及修复是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乡各级政府必须认识到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积极对城乡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采取及时有效的处理策略,更好的促进城乡规划建设的发 展。本文通过阐述我国城乡生态环境保护的发展现状,探究解决和修复城乡生态环境问题的策略。 【关键词】城乡生态环境;现状;保护与修复 【中图分类号】X1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066(2017)02—0030—02 城乡整体规划建设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同时也影响着城 乡经济的发展.那么如何才能解决这些问题呢? 1引言 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城乡经济发展不断对自然 环境进行侵占和破坏.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导致生 态环境失衡、水污染严重、土地沙漠化、植被覆盖率低、空气污 3.1调整城乡环境政策 当今的生态环境政策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适 染严重等.雾霾与沙尘暴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对人们 的生产及生活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加强城乡生态环 当的调整城乡环境政策很有必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统 筹全局、突出重点.因地制宜的制定适合城乡生态环境发展的 境保护与修复工作迫在眉睫.只有加强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政策。统一城乡环境保护设施,根据城乡二元结构特点,结合 的高度重视.才能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针对这一 创建新农村的具体要求,对污水排放设施进行科学、合理的布 重点问题.我国城乡将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作为城乡规划建 设的核心工作.根据不同城乡地区的生态环境现状.制定相应 的解决措施 局规划,建立垃圾中转站,对污染物及排放物进行集中化处理 和排放,确保基本服务设施配套化、均衡化。对城镇及乡村的 生态功能区域进行定位划分.合理布局自然环境保护区域、天 然林保护区域、城市绿色屏障、名胜风景区、水资源保护区等, 积极发挥各生态功能区的作用。对税收政策也要进行适当的 2我国城乡生态环境保护的发展现状 “环境保护”是当今社会发展关注的热点话题.据调查显 示,现今社会面临着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环境失衡等问题,粗 放型经济的发展以透支生态环境为代价,使绿色草原变成荒 漠.河流湖泊遭到污染。地下水污染及空气污染对人们的健康 造成严重的影响。自然灾害的发生对人类社会造成的危害是 调整,建立和完善合理的环境价格体系.对企业生产加工过程 中造成的水污染、空气污染、排放物及固体污染等现象征收一 定的污染税.对浪费自然资源及能源征收资源税 3.2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机制 ①优化城乡生态资源能源配置,建立健全生态环境补偿 机制 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的不完善.会导致生态环境的保护者 及破坏者、受益人与受害人之间的权力、利益、责任不统一。保 护者不能有所回报、受害人不能有所补偿。因此,必须建立健 全环境保护机制,根据生态区域分类指导原则,推行国家重点 触目惊心的。针对城乡生态环境现状,我国采取了相应的保护 措施.如严格控制农药化肥的使用量,禁止焚烧秸秆,禁止私 自占用具有生态功能的湿地及林地,科学处理城市生活垃圾. 建立天然防护林等。但是这些举措在实施过程中效果并不明 显.具体原因如下: 2.1城乡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思想落实不到位 很多城乡政府没有意识到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将 工作重点放在了城市工程建设上.建造了大量的城市广场、人 造自然景观.不仅耗时耗力.还对自然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 补贴退耕还林还草、天然林保护等生态项目;部分企业开发重 要生态功能区征收生态补偿金.专项用于修复和保护一系列 生态环境问题;国家对重要生态项目给予政策、制度、资金上 的大力支持。②完善环境保护管理机制。加强环保部门与相关 部门、社会各方的协调配合工作.建立各部门之间的协调机 2I2缺乏完善的监管机制 经调查显示。很多城乡地区在城市规划过程中没有建立 专门的监管部门。导致生态环境保护及修复措施在运行过程 制。(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执法力度。严格执法、依法办事。追 究责任制,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④建立环境监测预警系统。整合城乡生态资源,建立城乡一体 化的生态环境监测预警系统,全面掌握生态环境的变化和发 展趋势.推进城乡的可持续发展 中偏离方向.出现问题时得不到有效的解决 2-3部分地区环境保护机构的不健全 由于农村及城镇缺乏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专业技术人 才.城乡生态管理理念陈旧.没有建立健全相关机构,导致城 3.3加大对农村环境保护的投入力度 加大对农村环境保护的财政投入力度.以补贴或代补的 乡生态环境规划过程中,各个部门之间不仅没有相互合作,而 是相互推诿责任,使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无法实施和推行,严重 阻碍了城乡生态环境保护及修复工作的顺利进行。 形式给予工作上的支持。改变以往对农村环境保护的忽视现 象.对现代农业的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进行适当的补偿, 建立企业与社会相结合的投入机制.通过补偿各种生态环境 费用加强对环境保护的支持。 2.4城乡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导致自身效能低下 由于各地方政府长期对生态环境的不重视.导致我国很 多地区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即便采取修复措施进行 3.4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立城乡生态产业体系 一治理.也无济于事,生态环境的恢复过程仍旧十分缓慢。 方面以绿色先进技术改造城乡传统产业.转变产业的 3解决和修复城乡生态环境问题的策略 城乡生态环境保护及修复工作中.遇到的各方面问题对 发展模式,促进产业的生态化建设,开发新兴产业.转移农村 劳动力,通过建立新兴产业实现保护自然资源,另一方面.大 30 LoW CARBoN W0RLD 2017,j 曲能环保 海绵城市建设中城市地表径流 污染控制和利用的思考 官春芬 ,徐静 (1.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局上海局,上海200120;2.上海大学,上海200444) 【摘要】随着我国海绵城市建设相关工作的开展,城市雨水管理体系正面临着一场跨越性的变革。城市地表径流的资源化利用是建设海绵城 市的一个重要内容,然而城市地表径流污染又是仅次于农业面源污染的第二大污染源,因此在建设海绵城市的过程中,需要有效地兼顾城市径 流污染控制,对城市地表径流的总量、污染物总量控制、污染物控制指标等内容加强管理,的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践结合,提高城市地表径流利用 的效率和效益。 【关键词】海绵城市:城市地表径流;污染物;总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TV21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066(2017)02—0031—02 引言 想.即遇到降雨能就地或者就近吸收、存蓄、渗透、净化、调节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的进程也在不断加快。 水循环,在干旱或缺水时将水再释放出来加以利用。由于“海 预计到2050年.我国的城市化率将提高到70%以上。在城市 绵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 化的过程中,会产生出人口、资源和环境一系列的新问题。尤 具有良好的“弹性”,也被称为“水弹性城市”。 其是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不少湖泊被填埋,水资源日益 1海绵城市建设 紧缺.城市的硬质路比例不断提高,城区的水文、水力特性明 2012年4月,在(2012低碳城市与区域发展科技论坛》中, 显改变.因此防洪的压力非常大:而我国的城市排水管网设计 “海绵城市”概念首次提出。《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 往往以“快速排除”和“末端集中”控制为主要设计理念,这就 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以及仇保兴发表的《海绵城市 造成了城市难以应对大流量降雨,近年来在很多城市,比如北 (LID)的内涵、途径与展望》对“海绵城市”的概念给出了明确 京、武汉、济南等,出现了“看海”的奇景,这与我国的经济发展 的定义.即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 是非常不适应的.也不符合我国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目标。 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 借鉴外国在雨水方面的管理经验发现,发达国家往往把 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提升城市生态系统 自然和城市建设融合起来.在提升城市排水系统时可以优先 功能和减少城市洪涝灾害的发生口。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 考虑把有限的雨水留下来.更多的利用自然力量排水llI。通过 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时明确指出,采用渗、滞、蓄、 学习国外的先进管理经验.我国提出了“海绵城市”的建设构 净、用、排等措施,到2020年将8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 。 力发展绿色生态农业.通过现代先进技术,建立绿色生态农业 城乡生态环境保护及修复工作,必须让各地政府从根本上认 系统.实现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一体、工农互利的新型工 识到生态环境保护对城乡建设发展的重要作用及重要意义, 农关系。 完善环保相关部门管理体系,进而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实现 3.5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措施 城乡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农村生态环境的好坏直接决定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农村 是协调城市生态平衡的重要途径.是城市工业化转向城市生 参考文献 态化的必然趋势。城市生态环境的整治重点放在城镇生活污 fl1曾贤平,吴兴国.浅析城乡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中的若干问题.自然科 染上.对部分工业企业责令停业整顿,对生活污水及垃圾进行 学:全文版,2016. 科学处理。农村环境的综合整治的重点放在美化环境上,减少 f21王雪飞.关于推进我国城乡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一体化进程的几.羔 农药化肥的使用量.开展“最美乡镇”、“争创文明村镇”活动, 思考.西部经济管理论坛。2010. [3]傅嘉仕,向中华,雷国忠.统筹城乡生态环境建设的制度考量与现实 开展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新局面。 3.6扩大农村环境保护教育,激发农民的环保意识 路径选择——以重庆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为例.重庆行政:公共论坛. 2011. 加强对农民群众的教育力度,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的文化 f41王秀红.统筹城乡建设下的湖北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跨越式发展.北 水平和文明素养.大力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及生产,增强农民 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 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自觉性,定期对农村干部及广大群众 f51宋风英,于亚利.统筹城乡环境保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关于伊 进行环保知识培训.提高农村的整体环保能力,尊重农民群众 川县统筹城乡环保发展的对策措施.科技信息.2012. 参与环境保护的知情权、参与权及监督权,公开环保质量评价 结果.充分吸取广大农民群众的意见及建议。 收稿日期:2017—1—2 4结束语 总之.生态环境保护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加强对 3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