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21年湖北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金属与金属矿物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2018•湖北)在如图台灯所标识的各部件中,不属于金属材料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2019•襄阳)下列物品主要是由合金制成的是( ) A.塑料水杯 B.青铜铸像
C.汽车轮胎
D.羊毛大衣
3.(2020•湖北)有关金属与金属材料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银的导电性比铜好,但电线一般用铜制,主要与价格和资源等因素有关
B.生铁和钢都是铁合金,但钢中的含碳量比生铁中高 C.铝合金门窗耐腐蚀性好,硬度高
D.焊锡是锡和铅的合金,其熔点低,可以用于焊接金属 4.(2021•宜昌)通过下列三个实验,探究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X+HCl—不反应 Y+H2SO4═YSO4+H2↑ Z+X(NO3)2—不反应
则X、Y和Z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和(H)的位置顺序正确的是( )
A.Y(H)XZ B.Y(H)ZX C.YX(H)Z D.YZ(H)X 5.(2021•荆门)工业上冶炼铁的反应原理为:Fe2O3+3CO
2Fe+3C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 B.CO体现出还原性
C.冶炼铁使用的原料Fe2O3是磁铁矿的主要成分 D.工业冶炼铁所产生的尾气可直接排放
6.(2021•黄石)将足量X、Y、Z、M四种金属分别投入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反应关系如图甲),把金属Y、Z分别投入硝酸银溶液中(反应关系如图乙),据此判断X、Y、Z、M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是( )
A.M>X>Y>Z >Y
B.M>X>Z>Y C.X>M>Z
D.X>M>Y>Z
7.(2021•荆州)我国万米深海潜水器“奋斗者”号载人舱外壳材料采用的是钛合金,钛的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反应之一为:
TiO2+2Cl2+2CTiCl4+2C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B.反应前后碳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 C.TiO2是氧化物
D.钛合金的熔点比金属钛高
8.(2021•十堰)将锌粉和铁粉的混合物加入盛有一定量硝酸银溶液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关于滤渣和滤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若向滤渣中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液中最少有2种溶质
B.若向滤液中加稀盐酸,无明显现象,则滤渣中最多有1种金属
C.若滤渣中只有两种金属,则滤液中最少有1种溶质 D.若滤液中只有两种溶质,则滤渣中最多有1种金属
9.(2021•襄阳)将镁和银的混合物放入Xg氯化锌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Yg滤液(不饱和)。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无气泡产生,则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X一定大于Y B.滤液可能仍然呈蓝色
C.滤渣中只有铜,肯定没有镁和锌 D.滤液中最多含三种溶质
10.(2021•孝感)将一定质量的锌粉、铁粉混合物加入到CuSO4溶
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若滤液为无色,则可以证明锌的金属活动性大于铜 B.若滤液为有色溶液,则滤液中至少含有2种金属离子 C.若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则滤液中可能含有三种溶质
D.若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渣中一定含有铜、铁、锌
二.填空题(共4小题)
11.(2018•襄阳)水是生命之源,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
(1)汉江是襄阳的母亲河。汉江水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饮用硬度过大的水不利于人体健康,生活中常用 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
(3)用铝制水壶在煤气灶或煤炉上烧水是利用了铝的 性。 12.(2018•恩施州)根据物质结构﹣性质﹣用途之间的内在联系,回答下列问题:
(1)金刚石比石墨的硬度大得多,原因是 ; (2)灯泡里的灯丝材料是钨而不是锡,原因是 。 13.(2018•宜昌)铁是目前世界上使用最多的金属。
(1)认识铁:从宏观看,铁由 组成;从微观看,铁由 构成。
(2)生活中:如图是常用的铁锅。把铁制成铁锅利用了铁的延展性和 性。 为防止铁制品锈蚀,可采用的一种防锈方法是 。
(3)实验室: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 ,放热。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4)工业上:用一氧化碳和赤铁矿(主要成分是Fe2O3 )炼铁的化学方程式是 ,该反应利用了一氧化碳的哪种化学性质: 。
14.(2020•湖北)(1)观察如图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与其所组成的物质类别的关系,回答下列问题:
①甲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为 ;乙的化学式 ;丙的化学式为HNO3,该物质的名称是 。
②若丁是工业用盐NaNO2,能区别NaNO2溶液与食盐溶液的一种试剂是 (友情提示:NaNO2有毒,有咸味,外形与食盐相似,其水溶液呈碱性。)
③氮元素的化合价也可以为﹣3价,写出形成一种化肥的化学式 。
(2)将炉甘石(ZnCO3)、赤铜(Cu2O)和木炭粉混合加热到约800℃,可得到铜锌合金,其中发生的置换反应有 个。该合金外观酷似黄金,下列试剂中,能鉴别该合金和黄金的是 (填字母序号)。 A.NaCl溶液 B.AgNO3溶液 C.稀盐酸
三.实验探究题(共1小题)
15.(2020•荆门)实验室现有铁钉、铜丝、稀硫酸、FeSO4溶液、CuSO4溶液、AgNO3溶液和水,以及如图仪器:
(1)利用上述仪器和药品制取并收集一瓶H2,你选择的最简单仪器组合是 (填序号,下同),药品是 (从所提供的药品中选择,下同)。
(2)某活动小组为探究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向容器中加入药品 ,观察到的现象是 。
(3)铁钉锈蚀过程中消耗了空气中的氧气,小明利用上述仪器设
计了一套装置验证。他选择的仪器是 ,证明上述结论的现象是 。 四.解答题(共5小题)
16.(2020•黄冈)化学基础与常识
(1)第32届东京奥运会组委会计划从废旧电子设备中回收金、银、铜来制作奖牌。选用金、银、铜为奖牌的主要原料,与下列性质无关的是 (填字母序号)。 A.有金属光泽 B.导电性好 C.化学性质较稳定
(2)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由此说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其依据是化学反应前后 不变。
(3)现有指定化合价的四种元素:、、、,它们之间能形成的氧化物共有 种。
(4)如图是某一化学反应前后物质微观示意图,其中“
”和“
”
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原子。则该反应中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分子个数比为 。
17.(2020•宜昌)镁是一种常见的金属,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组成和结构:
①从宏观看,镁是由 组成的。
②从微观看,据如图分析,镁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 周期,在化学反应中容易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形成镁离子。
(2)性质和变化:
①镁具有可燃性,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 ②向镁条中滴加稀盐酸,产生大量气泡,此反应是一个 (填“放热”或“吸热”)反应。
③把一定量的镁放入硝酸铜和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为无色,则滤液中的溶质是 (填化学式,下同),滤渣的组成可能是 或 。
18.(2018•咸宁)某种手机电路板中含有Fe、Cu、Au、Ag、Ni(镍,银白色金属)等金属,如图是某工厂回收部分金属的流程图。已知:2Cu+O2+2H2SO4
2CuSO4+2H2O
(1)操作①的名称是 。
(2)写出滤液②中金属阳离子符号 。
(3)写出滤液③和铁粉发生反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 。 (4)Cu、Ag、Ni在溶液中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依次是 。
19.(2019•随州)金属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1)向硝酸铜、硝酸铝和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呈无色,则滤出的固体一定有 ,滤液中含有的金属离子是 (写离子符号)。
(2)若锌和镁混合物的质量为4.8g,与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则生成H2的质量为 g。
20.(2019•黄冈)A、B、C、D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不同类别(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稳定物质。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表示反应能一步实现,“一”表示相连物质间能发生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均已略去),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一:
(1)若A是磁铁矿的主要成分,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 ;
(2)若B的俗名是苏打,固体C易潮解,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在(1)、(2)中,D的物质类别是 ,上述过程中没有涉及到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问题二:工业上冶炼1732t含铁97%的生铁,需要含杂质10%的
磁铁矿石的质量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答案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2018•湖北)在如图台灯所标识的各部件中,不属于金属材料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考点】金属材料及其应用. 【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以及它们的合金,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铁螺丝钉是铁的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故选项错误。
B.铝箔反光片是铝的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故选项错误。 C.塑料灯座是用塑料制成的,属于合成材料,故选项正确。 D.铜质插头是铜的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金属材料的范畴(纯金属以及它们的合金)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2019•襄阳)下列物品主要是由合金制成的是( ) A.塑料水杯 B.青铜铸像 【考点】合金与合金的性质. 【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根据已有的材料的类别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A、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错误; B、青铜属于合金,正确;
C、轮胎是橡胶制成的,属于有机合成材料,错误; D、羊毛属于天然材料,错误; 故选:B。
【点评】掌握常见的材料的类别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3.(2020•湖北)有关金属与金属材料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银的导电性比铜好,但电线一般用铜制,主要与价格和资源等因素有关
B.生铁和钢都是铁合金,但钢中的含碳量比生铁中高 C.铝合金门窗耐腐蚀性好,硬度高
D.焊锡是锡和铅的合金,其熔点低,可以用于焊接金属 【考点】合金与合金的性质;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A.根据金属的性质与用途来分析; B.根据铁合金的含碳量来分析; C.根据铝合金的性质来分析;
C.汽车轮胎
D.羊毛大衣
D.根据合金的性质来分析。
【解答】解:A.银的导电性比铜好,但电线一般用铜制,主要是银的价格比铜高的多,且银的储量比铜少,选项说法正确; B.生铁和钢都是铁合金,但钢(含碳量为0.03%~2%)中的含碳量比生铁(含碳量为2%~4.3%)低,选项说法错误; C.铝合金质轻、耐腐蚀性好,硬度高,所以铝合金可以制成门窗,选项说法正确;
D.一般合金的熔点低于其组成中纯金属的熔点,所以焊锡是锡和铅的合金,其熔点低,可以用于焊接金属,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金属与合金的性质与用途,难度不大。 4.(2021•宜昌)通过下列三个实验,探究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X+HCl—不反应 Y+H2SO4═YSO4+H2↑ Z+X(NO3)2—不反应
则X、Y和Z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和(H)的位置顺序正确的是( )
A.Y(H)XZ B.Y(H)ZX C.YX(H)Z D.YZ(H)X 【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
位置在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据此比较金属的活动性大小
【解答】解:由反应X+HCl—不反应,即X不能置换出盐酸中的氢,可知X活动性小于氢;由反应 Y+H2SO4═YSO4+H2↑,即Y能置换出硫酸中的氢,可知Y的活动性大于氢;综上所述:活动性为:Y>H>X;由反应Z+X(NO3)2—不反应,可知Z不能把X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故Z的活动性小于X;故三种金属的活动顺序为:Y>H>X>Z。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以及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难度适中.
5.(2021•荆门)工业上冶炼铁的反应原理为:Fe2O3+3CO
2Fe+3C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 B.CO体现出还原性
C.冶炼铁使用的原料Fe2O3是磁铁矿的主要成分 D.工业冶炼铁所产生的尾气可直接排放
【考点】铁的冶炼;反应类型的判定;金属元素的存在及常见的金属矿物.
【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根据Fe2O3+3CO
2Fe+3CO2,一氧化碳夺取了氧化
铁中的氧,氧化铁失去了氧,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置换反应是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而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化合物,所以该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故A错误;
B、在该反应中,一氧化碳夺取了氧化铁中的氧,具有还原性,故B正确;
C、冶炼铁使用的原料Fe2O3是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故C错误; D、工业冶炼铁所产生的尾气中含有有毒的一氧化碳,不能直接排放到空气,以防造成空气污染,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工业上炼铁的反应原理、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6.(2021•黄石)将足量X、Y、Z、M四种金属分别投入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反应关系如图甲),把金属Y、Z分别投入硝酸银溶液中(反应关系如图乙),据此判断X、Y、Z、M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是( )
A.M>X>Y>Z >Y
B.M>X>Z>Y C.X>M>Z
D.X>M>Y>Z
【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且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其活动性越强,反应速率越快;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把等质量的X、Y、Z、M四种金属分别加入到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足量稀盐酸中(反应关系如图甲),M、X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Y、Z不能,且完全反应时M消耗的时间短,说明反应速率快,即金属活动性M>X>H>Y、Z。
把金属Y、Z分别投入硝酸银溶液中(反应关系如图乙),Y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银,Z与硝酸银溶液不反应,即金属活动性Y>Ag>Z。
故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M>X>Y>Z。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金属活动性应用,掌握金属活动性应用“反应则活泼、不反应则不活泼”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7.(2021•荆州)我国万米深海潜水器“奋斗者”号载人舱外壳材料采用的是钛合金,钛的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反应之一为:TiO2+2Cl2+2C
TiCl4+2C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B.反应前后碳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
C.TiO2是氧化物
D.钛合金的熔点比金属钛高
【考点】常见金属的冶炼方法;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反应类型的判定;合金与合金的性质. 【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A、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B、根据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进行分析判断。
C、氧化物是只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D、根据合金的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三种,该反应不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B、C属于单质,碳元素的化合价为0,一氧化碳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反应前后碳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故选项说法错误。
C、TiO2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且有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D、合金的熔点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的熔点低,钛合金的熔点比金属钛低,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理解题意,理解置换反应的特征、氧化物的特征、合金的性质、化合价的原则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8.(2021•十堰)将锌粉和铁粉的混合物加入盛有一定量硝酸银溶液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关于滤渣和滤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若向滤渣中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液中最少有2种溶质
B.若向滤液中加稀盐酸,无明显现象,则滤渣中最多有1种金属
C.若滤渣中只有两种金属,则滤液中最少有1种溶质 D.若滤液中只有两种溶质,则滤渣中最多有1种金属 【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 【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锌和铁的金属活动性均比银强,且锌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将锌粉和铁粉的混合物加入盛有一定量硝酸银溶液的烧杯中,锌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锌反应完,若还有硝酸银溶液,铁再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若向滤渣中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说明滤渣中一定含有能与稀盐酸反应的铁,同时一定含有银,说明铁没有参加反应,或部分参加了反应,若铁没有参加反应,则滤液中最少有硝酸锌一种溶质,故选项说法错误。
B、若向滤液中加稀盐酸,无明显现象,是说明滤液中不含硝酸银,
则滤渣中最多有银、铁、锌三种金属,故选项说法错误。 C、若滤渣中只有两种金属,则含有银和铁,铁可能没有参加反应,或部分参加了反应,若铁没有参加反应,锌与硝酸银恰好完全反应,则滤液中最少有硝酸锌1种溶质,故选项说法正确。
D、若滤液中只有两种溶质,可能为硝酸锌和硝酸亚铁,此时是硝酸银完全反应,则滤渣中有银,可能有剩余的铁,但是一定没有剩余的锌,滤渣中最多有2种金属,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熟练掌握金属的化学性质、确定能发生的反应、综合考虑各种出现的情况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9.(2021•襄阳)将镁和银的混合物放入Xg氯化锌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Yg滤液(不饱和)。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无气泡产生,则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X一定大于Y B.滤液可能仍然呈蓝色
C.滤渣中只有铜,肯定没有镁和锌 D.滤液中最多含三种溶质 【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 【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根据排在前面的金属可以将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化合物的溶液中置换出来进行分析。
【解答】解:将镁和银的混合物放入Xg氯化锌和氯化铜的混合溶
液中,镁会先与氯化铜反应,再与氯化锌反应,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Yg滤液(不饱和),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无气泡产生,说明滤渣中一定不含锌、镁,银不会与氯化铜、氯化锌反应,所以
A、每24份质量的镁可以置换出65份质量的锌或64份质量的铜,所以X一定大于Y,故A正确;
B、加入的镁可能置换出部分铜,可能置换出全部铜,所以滤液可能仍然呈蓝色,故B正确;
C、滤渣中有铜和银,肯定没有镁和锌,故C错误;
D、滤液中最多含氯化锌、氯化铜、氯化镁三种溶质,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难度不大,在平时的学习中加强训练即可完成。
10.(2021•孝感)将一定质量的锌粉、铁粉混合物加入到CuSO4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若滤液为无色,则可以证明锌的金属活动性大于铜 B.若滤液为有色溶液,则滤液中至少含有2种金属离子 C.若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则滤液中可能含有三种溶质
D.若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渣中一定含有铜、铁、锌
【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 【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锌、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且锌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将一定质量的锌粉、铁粉混合物加入到CuSO4溶液中,锌先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铜,锌粉反应完,若还有硫酸铜,铁才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A、锌、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且锌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将一定质量的锌粉、铁粉混合物加入到CuSO4溶液中,锌先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铜,锌粉反应完,若还有硫酸铜,铁才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若滤液为无色,说明没有发生铁和硫酸铜的反应,能置换出铜,可以证明锌的金属活动性大于铜,故选项说法正确。
B、若滤液为有色溶液,可能是硫酸铜有剩余,滤液中含有锌离子、亚铁离子、和铜离子;或者是生成了硫酸亚铁,硫酸铜没有剩余,滤液中含有锌离子、亚铁离子;滤液中至少含有2种金属离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C、若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说明滤渣中不含锌、铁,硫酸铜可能有剩余,则滤液中可能含有硫酸锌、硫酸亚铁、硫酸铜三种溶质,故选项说法正确。
D、若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可能是锌完全反应,铁没有参加反应,或铁反应后有剩余,则滤渣中一定含有铜、铁,可能含有锌,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熟练掌握金属的化学性质、确定能发生的反应、综合考虑各种出现的情况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二.填空题(共4小题)
11.(2018•襄阳)水是生命之源,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
(1)汉江是襄阳的母亲河。汉江水属于 混合物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饮用硬度过大的水不利于人体健康,生活中常用 煮沸 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
(3)用铝制水壶在煤气灶或煤炉上烧水是利用了铝的 导热 性。 【考点】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硬水与软水.
【专题】物质的分类;空气与水;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1)根据物质的组成来分析; (2)根据硬水软化的方法来分析; (3)根据金属的物理性质与用途来分析。
【解答】解:(1)汉江水中含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故填:混合物。
(2)在生活中可以采用煮沸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使水软化;故填:煮沸。
(3)铝具有导热性,可以制成铝壶用于烧水;故填:导热。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化学与生活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
有的知识进行。
12.(2018•恩施州)根据物质结构﹣性质﹣用途之间的内在联系,回答下列问题:
(1)金刚石比石墨的硬度大得多,原因是 构成它们的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
(2)灯泡里的灯丝材料是钨而不是锡,原因是 金属钨的熔点高 。
【考点】合金与合金的性质;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 【解答】解:(1)金刚石和石墨硬度不同的原因是:构成它们的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填:构成它们的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2)灯泡里的灯丝材料是钨而不是锡,原因是金属钨的熔点高;故填:金属钨的熔点高。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物质的性质有多种,要分清物质的用途是由哪种性质决定的。在资源利用时,还要考虑到资源是否充足、是否价廉和对环境有无污染。
13.(2018•宜昌)铁是目前世界上使用最多的金属。
(1)认识铁:从宏观看,铁由 铁元素 组成;从微观看,铁由 铁原子 构成。
(2)生活中:如图是常用的铁锅。把铁制成铁锅利用了铁的延展性和 导热 性。 为防止铁制品锈蚀,可采用的一种防锈方法是
保持铁制品表面洁净干燥(合理即可) 。
(3)实验室: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放热。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Fe+2O2
Fe3O4 。
(4)工业上:用一氧化碳和赤铁矿(主要成分是Fe2O3 )炼铁的化学方程式是 3CO+Fe2O3
2Fe+3CO2 ,该反应利用了一
氧化碳的哪种化学性质: 还原性 。
【考点】铁的冶炼;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金属的化学性质. 【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1)根据物质的组成与结构来分析; (2)根据金属的性质与用途、铁的锈蚀条件来分析; (3)根据铁丝燃烧的现象与原理来分析;
(4)根据炼铁的原理以及一氧化碳的性质来分析。
【解答】解:(1)从宏观上看,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从微观上看,物质是由粒子构成的,铁是由铁元素组成的,是由铁原子构成的;故填:铁元素;铁原子;
(2)把铁制成铁锅利用了铁的延展性和导热性;铁在与氧气、水共存时易发生锈蚀,所以为了防止铁锅生锈,在使用后要保持铁锅
表面洁净、干燥;故填:导热;保持铁制品表面洁净干燥(合理即可);
(3)铁丝在氧气中能够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铁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故填: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3Fe+2O2
Fe3O4;
(4)在高温的条件下,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此反应中利用了一氧化碳的还原性;故填:3CO+Fe2O3
2Fe+3CO2;还原性。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金属的性质及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措施的理解与在解题、生活中应用的能力。
14.(2020•湖北)(1)观察如图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与其所组成的物质类别的关系,回答下列问题:
①甲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为 78% ;乙的化学式 N2O ;丙的化学式为HNO3,该物质的名称是 硝酸 。
②若丁是工业用盐NaNO2,能区别NaNO2溶液与食盐溶液的一种试剂是 无色酚酞试液 (友情提示:NaNO2有毒,有咸味,外形与食盐相似,其水溶液呈碱性。)
③氮元素的化合价也可以为﹣3价,写出形成一种化肥的化学式 NH4Cl 。
(2)将炉甘石(ZnCO3)、赤铜(Cu2O)和木炭粉混合加热到约800℃,可得到铜锌合金,其中发生的置换反应有 2 个。该合金外观酷似黄金,下列试剂中,能鉴别该合金和黄金的是 BC (填字母序号)。 A.NaCl溶液 B.AgNO3溶液 C.稀盐酸
【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合价规律和原则;置换反应及其应用;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1)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别是:氮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78%、氧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21%、稀有气体大约占空气体积的0.94%、二氧化碳大约占空气体积的0.03%、水蒸气和其它气体和杂质大约占0.03%;物质的鉴别、化学式的书写等; (2)反应类型,铜锌合金与黄金的鉴别。
【解答】解:(1)氮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78%;乙是氧化二氮,HNO3是硝酸;②若丁是工业用盐NaNO2,能区别NaNO2溶液与食盐溶液的一种试剂是无色酚酞试液,能使无色变红色的是NaNO2,不变的是氯化钠;氮元素的化合价也可以为﹣3价,写出形成一种化肥是氯化铵;故答案为:①78%;N2O;硝酸;②无
色酚酞试液;③NH4Cl;(合理即可)
(2)ZnCO3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锌和二氧化碳,木炭和氧化锌、氧化亚铜在高温的条件下都能发生置换反应;铜锌合金与黄金中分别加入稀盐酸,有气泡冒出的是铜锌合金,无变化的是黄金;铜锌合金与黄金中分别加入硝酸银溶液,有固体析出,最后固体质量增加的是铜锌合金,无变化的是黄金;故答案为:2;BC。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空气中各种气体的含量、物质的鉴别、化合价、反应的类型等,同学们要加强记忆有关的知识点,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应用,本考点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三.实验探究题(共1小题)
15.(2020•荆门)实验室现有铁钉、铜丝、稀硫酸、FeSO4溶液、CuSO4溶液、AgNO3溶液和水,以及如图仪器:
(1)利用上述仪器和药品制取并收集一瓶H2,你选择的最简单仪器组合是 ①③⑥ (填序号,下同),药品是 铁钉、稀硫酸 (从所提供的药品中选择,下同)。
(2)某活动小组为探究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向容器中加入药品 铜丝和硝酸银溶液 ,观察到的现象是 铜丝表面附着白色
固体,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
(3)铁钉锈蚀过程中消耗了空气中的氧气,小明利用上述仪器设计了一套装置验证。他选择的仪器是 ④⑤⑥ ,证明上述结论的现象是 导管内水面上升 。
【考点】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氢气的制取和检验;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分析】(1)根据实验室中制取氢气的反应物状态与反应的条件、氢气的性质来分析;
(2)根据检验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方法来分析; (3)根据实验目的以及实验设计来分析。
【解答】解:(1)选择提供的药品中的铁钉与稀硫酸反应来制取氢气,该反应属于固液常温型,生成的氢气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或排水法来收集;故填:①③⑥;铁钉、稀硫酸; (2)可选择铜丝和硝酸银溶液来验证铜和银的活动性强弱,将铜丝放入盛有硝酸银溶液的试管中,会观察到铜丝表面附着白色固体,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说明铜比银活泼;故填:铜丝和硝酸银溶液;铜丝表面附着白色固体,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3)铁钉锈蚀过程中消耗了空气中的氧气,利用仪器④⑤⑥设计一套装置验证,若观察到导管内水面上升说明铁钉锈蚀过程中消耗了空气中的氧气,故填:④⑤⑥;导管内水面上升。
【点评】本题考查了氢气的制取与收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验证、探究金属锈蚀的条件等,难度适中。 四.解答题(共5小题)
16.(2020•黄冈)化学基础与常识
(1)第32届东京奥运会组委会计划从废旧电子设备中回收金、银、铜来制作奖牌。选用金、银、铜为奖牌的主要原料,与下列性质无关的是 B (填字母序号)。 A.有金属光泽 B.导电性好 C.化学性质较稳定
(2)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由此说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其依据是化学反应前后 元素种类 不变。
(3)现有指定化合价的四种元素:、、、,它们之间能形成的氧化物共有 3 种。
(4)如图是某一化学反应前后物质微观示意图,其中“
”和“
”
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原子。则该反应中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分子个数比为 2:1(或1:2) 。
【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专题】化学反应模拟图型;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1)根据金属的性质与用途,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氧化物是只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进行分析解答。
(4)将反应前后都存在的分子删除,判断该反应中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分子个数,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金、银、铜可用于制作奖牌是因为有金属光泽,化学性质稳定(一般不与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与导电性无关。 (2)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由此说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其依据是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3)氧化物是只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由指定化合价的元素,钙、氢、碳分别能与氧元素写出CaO、H2O、CO2三种氧化物。
(4)将反应前后都存在的分子删除,图示为:
,则该反应中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
分子个数比为2:1(或1:2)。 故答案为: (1)B;
(2)元素种类; (3)3;
(4)2:1(或1:2)。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金属的化学性质、质量守恒定律、氧化物的特征、从微观的角度分析物质的变化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7.(2020•宜昌)镁是一种常见的金属,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组成和结构:
①从宏观看,镁是由 镁元素 组成的。
②从微观看,据如图分析,镁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 3 周期,在化学反应中容易 失去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形成镁离子。
(2)性质和变化:
①镁具有可燃性,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2Mg+O22MgO 。
②向镁条中滴加稀盐酸,产生大量气泡,此反应是一个 放热 (填“放热”或“吸热”)反应。
③把一定量的镁放入硝酸铜和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为无色,则滤液中的溶质是 Mg(NO3)2 (填化学式,下同),滤渣的组成可能是 Ag、Cu 或 Ag、Cu、Mg 。
【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1)①根据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进行分析解答。 ②根据周期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进行分析解答。 (2)①根据镁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进行分析解答。 ②根据常见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进行分析解答。
③镁的金属活动性比银、铜强,把一定量的镁放入硝酸铜和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镁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镁和银,硝酸银反应完,若还有镁粉,镁才能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镁和铜,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①从宏观看,镁是由镁元素组成的。
②周期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镁元素的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则在元素周期表中,镁元素位于第3周期。
最外层电子数是2,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2个电子而形成阳离子。 (2)①镁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Mg+O2
2MgO。
②向镁条中滴加稀盐酸,产生大量气泡,此反应放出大量的热,是一个放热反应。
③镁的金属活动性比银、铜强,把一定量的镁放入硝酸铜和硝酸银
的混合溶液中,镁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镁和银,硝酸银反应完,若还有镁粉,镁才能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镁和铜。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为无色,说明硝酸铜已完全反应,则滤液中的溶质是硝酸镁,其化学式为Mg(NO3)2.可能是恰好完全反应,滤渣的组成可能是Ag、Cu;镁也可能是过量的,滤渣的组成可能是Ag、Cu、Mg。 故答案为:
(1)①镁元素;②3;失去; (2)①2Mg+O2Cu;Ag、Cu、Mg。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金属的化学性质、周期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8.(2018•咸宁)某种手机电路板中含有Fe、Cu、Au、Ag、Ni(镍,银白色金属)等金属,如图是某工厂回收部分金属的流程图。已知:2Cu+O2+2H2SO4
2CuSO4+2H2O
2MgO;②放热;③Mg(NO3)2;③Ag、
(1)操作①的名称是 过滤 。
(2)写出滤液②中金属阳离子符号 Fe2+ 。
(3)写出滤液③和铁粉发生反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 Fe+CuSO4
=FeSO4+Cu 。
(4)Cu、Ag、Ni在溶液中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依次是 Ni、Cu、Ag 。
【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根据排在氢前面的金属可以将酸中的氢置换出来,排在前面的金属可以将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进行分析。 【解答】解:排在氢前面的金属可以将酸中的氢置换出来,排在前面的金属可以将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所以 (1)操作①可以将不溶性固体从溶液中分离出来,所以操作①的名称是过滤;
(2)铁在置换反应中生成亚铁离子,所以滤液②中金属阳离子符号 Fe2+;
(3)滤液③和铁粉发生的反应是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
(4)镍会与硫酸反应生成滤液①中的一种成分,铜可以将银置换出来,所以Cu、Ag、Ni在溶液中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依次是:Ni、Cu、Ag。 故答案为:(1)过滤; (2)Fe2+;
(3)Fe+CuSO4=FeSO4+Cu;
(4)Ni、Cu、Ag。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难度不大,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加强记忆即可完成。
19.(2019•随州)金属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1)向硝酸铜、硝酸铝和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呈无色,则滤出的固体一定有 银、铜 ,滤液中含有的金属离子是 Al3+、Zn2+ (写离子符号)。 (2)若锌和镁混合物的质量为4.8g,与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则生成H2的质量为 0.2 g。
【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计算;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根据四种金属活动性强弱关系:铝>锌>氢>铜>银,锌能与硝酸银、硝酸铜依次发生反应,而不能与硝酸铝反应,向滤出的固体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冒出,说明锌粉有剩余,然后结合题中的问题进行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的氢气的质量为硫酸中氢元素的质量。
【解答】解:(1)锌能与硝酸银、硝酸铜依次发生反应,而不能与硝酸铝反应,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呈无色,说明硝酸铜完全反应,可判断所加入的锌粉一定与硝酸银、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铜、银,锌粉还可能过量,因此滤液中一定含有没反应的硝酸铝,生成的硝酸锌,过滤出的固体物质一定有:铜、银,可能有锌。
(2)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稀硫酸中硫酸的质量为100g×9.8%=9.8g,其中氢元素的质量为9.8g×0.2g。则生成H2的质量为0.2g。
故答案为:(1)银、铜;Al3+、Zn2+(2)0.2。
【点评】本题考查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运用,利用活动性强的金属放入活动性弱的金属的混合盐溶液中,活动性强的金属会先把活动性最弱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然后再置换活动性较弱的金属分析。
20.(2019•黄冈)A、B、C、D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不同类别(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稳定物质。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表示反应能一步实现,“一”表示相连物质间能发生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均已略去),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一:
(1)若A是磁铁矿的主要成分,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 3Fe+2O2Fe3O4 ;
×100%=
(2)若B的俗名是苏打,固体C易潮解,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 Na2CO3+Ca(OH)2═CaCO3↓+2NaOH ;
(3)在(1)、(2)中,D的物质类别是 酸 ,上述过程中没有涉及到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分解反应 。
问题二:工业上冶炼1732t含铁97%的生铁,需要含杂质10%的磁铁矿石的质量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考点】含杂质物质的化学反应的有关计算;物质的鉴别、推断. 【专题】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物质的检验、鉴别与推断. 【分析】问题一(1)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 (2)根据物质的俗名和性质分析; (3)根据物质的类别和性质分析;
问题二根据生铁的质量和质量分数计算铁的质量,结合化学方程式计算磁铁矿石的质量。
【解答】解:问题一:(1)若A是磁铁矿的主要成分即四氧化三铁,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3Fe+2O2
Fe3O4;
(2)若B的俗名是苏打,所以B为碳酸钠,固体C易潮解,C为氢氧化钠,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OH)2═CaCO3↓+2NaOH;
(3)A、B、C、D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不同类别,分别是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中的一种,在(1)、(2)中B物质分别为金属氧化物和碳酸盐,D可以与B反应,则B物质为酸,(1)中②为分解反应;B为金属单质,与D酸反应属于置换反应,(2)中反应③为复分解反应,所以没有涉及到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 问题二:设需要磁铁矿的质量为x。 Fe3O4+4CO
4CO2+3Fe
232 168 x×(1﹣10%) 1732t×97%
═ x=2577.8t
答:需要磁铁矿的质量为2577.8t。 问题一(1)3Fe+2O2↓+2NaOH (3)酸,分解反应 问题二2577.8t。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了物质的推断和含有杂质的物质的化学方程式计算,在解推断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Fe3O4;(2)Na2CO3+Ca(OH)2═CaCO3
考点卡片
1.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知识点的认识】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别是:“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由此可见,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或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最早通过实验得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结论是法国化学家拉瓦锡。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设置问题情景,或者是直接命题设问,让学生阅读、思考后,根据所学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重点是考查学生对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的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
【解题方法点拨】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熟记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或含量最多)的气体等;以及最早通过实验得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结论是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等信息,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选择或解答即可。 另外,为了准确、熟练地牢记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可以运用如下口诀:“氮七八,氧二一;零点九四稀有气;还有两个零零三,二氧化碳气杂唤”,来导学导记之。
2.硬水与软水 硬水与软水
【知识点的认识】所谓硬水是指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而软水是指不含或少含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硬
水
与
软
水
的
区
分
方
法
如
图
所
示
:
,就是把等量的肥皂水
分别滴加到盛有等量的软水、硬水的烧杯中,搅拌,观察烧杯中产生泡沫的情况(泡沫多的是软水,泡沫少、浮渣多的是硬水).在日常生活中,鉴别水质软硬,还可以在洗净的容器中把水煮沸,然后倒出水,观察有水垢是硬水,无水垢是软水.
硬水的危害:使用硬水会给生活和生产带来许多麻烦,如用硬水洗涤衣物,既浪费肥皂也洗不净衣物,时间长了还会使衣物变硬;锅炉用水硬度高了十分危险,因为锅炉内结垢后不仅浪费燃料,而且会使锅炉内管道局部过热,易引起管道变形或损坏,严重时还可能引起爆炸. 硬水软化的方法:将硬水软化,实际上就是设法除去硬水中的钙、镁化合物,使之软化成软水.工业上和科学实验中软化硬水的方法很多,
如图所示:,采用蒸馏的方法,就可降
低水的硬度,使之软化,制取蒸馏水(净化程度较高的水);而生活中通过煮沸水也可以降低水的硬度.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设置实验情景或问题情景,让学生思考、分析后,选择、解答与硬水、软水等相关的实际问题(如硬水和软水的区别、硬水和软水的区分方法、硬水的危害、硬水软化的方法等).并且,经常将其与混合物和纯净物的区分、混合物的分离方法等联系起来考查.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和实验探究题.中考重点是根据实验、问题情景,来考查学生对硬水和软水的区别、硬水和软水的区分方法、硬水的危害、混合物和纯净物的区分、混合物的分离、硬水软化的方法,以及相关实验操作的掌握情况,或者分析探究并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熟记硬水和软水的区别、区分方法,以及硬水的危害、硬水软化的方法、混合物的分离方法、混合物与纯净物的区分方法、有关实验操作等.然后结合实验情景和问题情景,细致地分析题意和实验信息,并根据所学的相关知
识,通过细心地思考、探究,来解答与硬水、软水相关的实际问题等.特别注意的是,在区分硬水、软水时,如果能联系到控制变量法,将会是事半功倍. 3.氢气的制取和检验 氢气的制取和检验
【知识点的认识】氢气的制取包括实验室制取和工业制取两种方法.在实验室里,常用锌与稀硫酸反应来制取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H2SO4=ZnSO4+H2↑
制取氢气的简易装置(即固液常温型的发生装置)为:
;制取氢气一般装置(即固液常温型的
发生装置)为:.
制取氢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分别是连(连接仪器、组装实验装置;要小心,不可用力太大,切不可将反应器按在桌子上用力塞橡皮塞,并且,导管稍微露出橡皮塞即可)→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详见4K: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加(加入固体药品;详见48:固体药品
的取用)→倒(倒入液体药品;可参见49:液体药品的取用,但是还要注意长颈漏斗的下端要浸在液面下)→定(用铁架台固定仪器装置,固定时从试管的底部插入,夹在其中上部,试管的底部要与铁架台的底座接触,先用捏住铁夹,再旋动铁夹上的螺丝,但不可用力过猛;当用锥形瓶做反应器时,此步可省)→收集(既可用排水法,也可用向下排空气法;前者要事先装满水,收集满氢气后,在水下盖好取出并倒放;后者要将导管伸到试管的底部,并使收集收集稍稍推延).
工业上制取氢气,常采用电解水的方法、天然气催化分解法和水煤气转换法等.其中,电解水制得的氢气纯度最高(可达99.5%~99.8%).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通电¯2H2↑+O2↑. 氢气的检验方法是用试管收集一试管氢气,然后用燃着的木条放到试管口,气体能够燃烧,火焰呈淡蓝色(如气体量少,可能会发出爆鸣声.谨记不纯的氢气,引燃会发生爆炸,从而引发一些事故;因此使用氢气前,一定检验其纯度),罩一个干而冷的烧杯时,烧杯内壁会有水雾(或水珠、水滴)生成.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实验、问题情景或者是图表信息,让学生来探究或解答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反应原理、装置、操作步骤及其注意事项,以及氢气的检验和工业制取原理等相关知识.命题的方式可能是选择或填写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反应原理、实验步骤、氢气的检验和工业制取原理等,可能是将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实验步骤打乱顺序后让学生重排,也可能是给出制取氢气的实验装置的
示意图让学生来评价之,还可能是根据制取氢气的实验装置的示意图来推断制取氢气的反应原理或提出改进方案,或者是根据实验过程中的意外情况来反推氢气的性质、实验步骤和注意点中的错误,以及改进方案等等.题型主要有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中考的重点是根据题意或给出的实验示意图,让学生来选择或填写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反应原理、实验操作步骤,以及氢气的检验和工业制取原理,画出、分析、评价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实验装置的示意图(或部分装置的示意图),以及据此推断制取氢气的反应原理或提出改进方案,或者是根据实验过程中的意外情况来反推氢气的性质、实验步骤和注意点中的错误,以及改进方案等.
【解题方法点拨】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熟记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反应原理、实验步骤、装置示意图及其中仪器的名称、实验注意事项,以及氢气的检验和工业制取原理等.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信息,或者是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细心地探究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选择、填写或评价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实验步骤,或者画出、选配、评价装置示意图(或部分装置的示意图),等等.
另外,有时根据实验室制取氢气的装置示意图或实验步骤来推断制取的反应原理、回答常见仪器的名称和有关操作的理论依据(即有关操作的原因),或者改良某一装置示意图等;有时还会根据实验室制取氢气的过程中发生的意外情况来推断氢气的有关性质、操作注意事项及改进方案等.
4.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知识点的认识】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如图所示:
具体来说,是这样的:
1.金属有金属光泽:(1)金属都具有一定的金属光泽,一般都呈银白色,而少量金属呈现特殊的颜色;例如,金(Au)是黄色、铜(Cu)是红色或紫红色、铅(Pb)是灰蓝色、锌(Zn)是青白色等;(2)有些金属处于粉末状态时,就会呈现不同的颜色;例如,铁(Fe)和银(Ag)在通常情况下呈银白色,但是粉末状的银粉或铁粉都是
呈黑色的,这主要是由于颗粒太小,光不容易反射.(3)典型用途:利用铜的光泽,制作铜镜;黄金饰品的光泽也是选择的因素. 2.常温下,铁、铝、铜等大多数金属都是固体,但体温计中的汞是液体.
3.金属有导电性和导热性:其中导电性的强弱次序:银(Ag)>铜(Cu)>铝(Al)主要用途:用作输电线,炊具等.
4.金属有延展性:(1)大多数的金属有延性(抽丝)及展性(压薄片),其中金(Au)的延展性最好;也有少数金属的延展性很差,如锰(Mn)、锌(Zn)等;(2)典型用途:金属可以被扎制成各种不同的形状,将金打成金箔贴在器物上.
5.金属的密度:(1)大多数金属的密度都比较大,但有些金属密度也比较小,如钠(Na)、钾(K)等能浮在水面上;密度最大的金属﹣﹣锇,密度最小的金属﹣﹣锂;(2)典型用途:利用金属铝(Al)比较轻,工业上用来制造飞机等航天器.
6.金属的硬度:(1)有些金属比较硬,而有些金属比较质软,如铁(Fe)、铝(Al)、镁(Mg)等都比较质软;硬度最高的金属是铬(Cr);(2)典型用途:利用金属的硬度大,制造刀具,钢盔等. 7.金属的熔点:(1)有的金属熔点比较高,有的金属熔点比较低,熔点最低的金属是汞(Hg);熔点最高的金属是钨(W);(2)典型用途:利用金属钨的熔点高,用来制灯泡内的灯丝;利用金属锡(Sn)的熔点比较低,用来焊接金属.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
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的理解或掌握情况,以及对相关问题的分析、推断、表达的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等;并且,经常将其与“常见金属的特性及其应用”、“金属化学性质及用途”、“合金与合金的性质”等关联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命题方式是根据常见金属的特性来推断、选择或解答其用途,或者是给出常见金属的用途来反推其特性,或者是对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判断,等等.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常见金属的特性及其应用等相关知识的理解或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特别是,对我们身边生活中常用、常见金属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熟记和理解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常见金属的特性及其应用等相关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从生活、电视、网络中了解到的有关金属的信息,细致地阅读、分析题意等,联系着生活实际,细心地进行探究、推理,最后,按照题目的要求,认真地进行选择或解答即可.
爱心提示:要想做好这方面的题目,除了学好教材中的有关金属的知识以外,还要做到以下两点:
1.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注意留意、理解、搜集和熟记我们身边经常用到和见到的金属的有关知识,以及最新的有关金属方面的科技前沿信息,等等.
2.要特别注意灵活运用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之间的相互联系(即性质
用途),根据它们之间的联系来分析、推断和解答,将会是事
半功倍的.
5.合金与合金的性质 合金与合金的性质
【知识点的认识】合金是在某种金属中加热熔合某些其它金属(或非金属),而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合金的性质主要是:合金的强度和硬度一般比组成它的纯金属更高,抗腐蚀性能等也比组成它的纯金属更好;但是,大多数合金的熔点比它的纯金属的熔点低,导电、导热性能比它的纯金属差;总之,合金的性能主要决定于合金的成分.具体如下表所示:
其中,青铜是人类历史上使用最早的合金;生铁和钢是人类利用最广泛的合金.另外,钛的合金(如钛镍合金)具有“记忆”能力,可记住某个特定温度下的形状,只要复回这个温度,就会恢复到这个温度下的形状,又被称为“记忆金属”.此外,钛还可制取超导材料,美国生产的超导材料中的90%是用钛铌合金制造的.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合金与合金的性质的理解或掌握情况,以及对常见金属的特性及其应用,金属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用途等相关问题的分析、推断、表达的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等;并且,经常将其与“常见金属的特性及其应用”、“金属的性质及用途”等关联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命题方式是根据合金
与合金的性质来推断、选择或解答其用途或合金的制备及其组分分析问题,或者是给出常见合金的用途来反推其特性,或者是对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判断,等等.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合金与合金的性质,金属的性质及用途、常见金属的特性及其应用等相关知识的理解或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特别是,对我们身边生活中常用、常见金属及合金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熟记和理解合金与合金的性质、金属的性质及用途、常见金属的特性及其应用等相关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从生活、电视、网络中了解到的有关金属及合金的信息,细致地阅读、分析题意等,联系着生活实际,细心地进行探究、推理,最后,按照题目的要求,认真地进行选择或解答即可.
爱心提示:要想做好这方面的题目,除了学好教材中的有关金属及合金的知识以外,还要做到以下两点:
1.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注意留意、理解、搜集和熟记我们身边经常用到和见到的金属及合金的有关知识,以及最新的有关金属方面的科技前沿信息,等等.
2.要特别注意灵活运用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之间的相互联系(即性质
用途),根据它们之间的联系来分析、推断和解答,将会是事
半功倍的.
6.金属的化学性质 金属的化学性质
【知识点的认识】金属的化学性质在初中阶段要求掌握三个: 一、金属能与氧气反应(金即使在高温时也不与氧气反应) 1.铁与氧气的反应:常温下,干燥的空气中铁很难与氧气反应.在潮湿的空气中,铁与氧气发生缓慢氧化而生成铁锈(主要成分:Fe2O3;铁锈呈红色,结构疏松,易吸水,加快铁器的腐蚀);还有铁经过缓慢氧化后,形成的化合物也可认为是氧化铁,即4Fe+3O2=Fe2O3.在纯氧中,铁丝能够被点燃,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出大量的热(在点燃前,先将铁丝打磨,在集气瓶中留有少量细砂或水,防止高温溅落物炸裂瓶底 )即3Fe+2O2点燃¯Fe3O4.由上述实验现象,可以看出:“同种物质,在不同的反应条件下,现象可能不同,生成物有可能不同.”
2.镁与氧气的反应:常温下所看到的镁条呈黑色,用砂纸打磨后呈银白色.做镁条燃烧实验时,要注意用坩埚钳夹持,在下面垫上石棉网.镁条被点燃后,剧烈燃烧,产生耀眼的白光,形成白烟,放出大量的热;即2Mg+O2点燃¯2MgO.
3.铝与氧气的反应:铝在空气容易形成致密的氧化物,故其抗腐蚀性能很好.铝箔在纯氧中能够剧烈燃烧,即4Al+3O2点燃¯2Al2O3. 4.铜与氧气的反应:在加热的情况下,铜能与氧气反应,生成黑色的物质(氧化铜);即2Cu+O2△¯2CuO.即使在纯氧中,铜也不能被点燃.在潮湿的空气中,铜能被腐蚀,形成绿色粉末状固体﹣﹣铜
绿[Cu2(OH)2CO3];即2Cu+O2 +CO2+H2O=Cu2(OH)2CO3. 总之,大多数金属一般都能与氧气反应,只是难易及剧烈程度不同而已,由此可判断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反之亦然. 二、金属能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
1.镁、铝、锌、铁、铜与稀盐酸的反应:现象、结论如下表所
示.
2.镁、铝、锌、铁、铜与稀硫酸的反应:现象、结论如下表所
示.
总之,大多数金属一般都能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根据金属能否与
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或反应的剧烈程度,可以判断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反之亦然.
需要注意的是:(1)金属应是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H)前面的金属;(2)酸应是不具有强氧化性的酸,例如盐酸、稀硫酸,不包括浓硫酸和硝酸;(3)单质铁与酸发生置换反应时生成亚铁盐;(4)K、Ca、Na除与酸反应外,还能与水在常温下发生置换反应(如2Na+2H2O=2NaOH+H2↑),其余金属则不能(初中阶段大体上了解即可).
三、金属能与金属化合物溶液(即盐溶液)反应
分别将铝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将铜丝浸入硝酸银溶液和硫酸铝溶液中,进行实验.现象、结论下面的图表所
示.
总之,部分金属能与金属化合物溶液反应,根据金属能否把另一种金属从它的化合物溶液中置换出来,可以判断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反之亦然.
需要注意的是:(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只有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而与H的位置无关.但K、Ca、Na等金属例外,由于它们过于活泼,与盐溶液不发生置换反应,而是先与溶液中的水发生置换反应(初中阶段大体上了解即可).如把钠放入硫酸铜溶液中虽然反应[2Na+2H2O=2NaOH+H2↑,CuSO4+2NaOH=Cu(OH)最终没有单质铜生成.(2)2↓+Na2SO4],铁与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时,生成二价亚铁盐.(3)用同种金属置换不同的盐溶液,盐中金属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较后的金属首先被置换出来.用不同的金属置换同种盐溶液,盐中金属先被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较前的金属置换出来.另外,若有一种金属和多种混合盐溶液反应,最先反应的是最不活泼的那个金属的盐溶液.例如,锌粒与氯化亚铁和硫酸铜和硝酸汞的混合溶液反应,最先反应的是硝酸汞,当硝酸汞被消耗完时,硫酸铜才与锌粒反应,同理,硫酸铜反应完后,锌才会和氯化亚铁反应.还有,当多种金属与一种盐溶液反应时,最活泼的金属先反应.例如,把打磨光亮的镁带、铝丝、铜丝一起放入硝酸银溶液中,镁被消耗完后,铝才和硝酸银反应,铝反应完后,铜跟硝酸银反应.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金属的化学性质的理解或掌握情况,以
及对常见金属的特性及其应用、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合金与合金的性质、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实验现象及结论(包括反应化学方程式)等相关问题的分析、推断、表达的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等;并且,经常将其与常见金属的特性及其应用、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关联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命题方式是根据金属的化学性质来分析、推断、选择或解答有关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包括反应化学方程式)、金属的制备、金属的应用、生活中有关金属的实际问题,或者是反过来考查,或者是对所给的有关金属性质及用途的表达进行判断,等等.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中考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和提炼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金属的性质及用途,常见金属的特性及其应用,合金与合金的性质,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等相关知识的理解或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特别是,对我们身边生活中常用、常见金属及合金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熟记和理解金属的性质及用途、常见金属的特性及其应用、合金与合金的性质、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等相关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从生活、电视、网络中了解到的有关金属及合金的信息,细致地阅读、分析题意等,联系着生活实际,细心地进行探究、推理,最后,按照题目的要求,认真地进行选择或解答即可.
爱心提示:要想做好这方面的题目,除了学好教材中的有关金属的化学性质等知识以外,还要做到以下两点:
1.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注意留意、理解、搜集和熟记我们身边经常用到和见到的金属及合金的有关知识,以及最新的有关金属方面的科技前沿信息,等等.
2.要特别注意灵活运用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之间的相互联系(即性质
用途),根据它们之间的联系来分析、推断和解答,将会是事
半功倍的.
7.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知识点的认识】常见金属在溶液中的活动性顺序是“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具体如图所
示.
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主要有:
1.表明了金属活动性强弱顺序(前强后弱).即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在水溶液中就越容易失去电子变成离子,其活动性就越强;金属的位置越靠后,其阳离子在水溶液中就比较容易获得电子变成原子,其活动性就越弱.
需要注意的是:金属的活动性就越强参加反应时,现象就越明显、越剧烈.
2.可用来判断金属与酸能否发生置换反应(氢前置换氢).只有排在氢前面的金属,才能置换出酸中的氢,而排在氢后面的金属不能置换出酸中的氢.
需要注意的是:(1)金属必须是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H)前面的金属;(2)酸应是盐酸、稀硫酸(即不具有强氧化性的酸),不包括浓硫酸和硝酸;(3)单质铁与酸发生置换反应时生成亚铁盐;(4)K、Ca、Na除与酸反应外,还能与水在常温下发生置换反应(如2Na+2H2O=2NaOH+H2↑),其余金属则不能(这点初中阶段大体上了解即可).
3.可用来判断金属与金属化合物溶液(即盐溶液)能否发生置换反应(前置后,盐可溶,K、Ca、Na不能够).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前面的金属一般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里置换出来. 需要注意的是:(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只要排在前面的金属就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而与H的位置无关.但K、Ca、Na等金属例外,由于它们过于活泼,不与溶液中的盐发生置换反应,而是先与溶液中的水发生置换反应(这点初中阶段大体上了解即可).如把钠放入硫酸铜溶液中虽然反应[2Na+2H2O=2NaOH+H2↑,CuSO4+2NaOH=Cu(OH)2↓+Na2SO4],最终没有单质铜生成.(2)铁与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时,生成二价亚铁盐.(3)用同种金属置换不同的盐溶液,盐中金属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较后的金属首先被置换出来.用不同的金属置换同种盐溶液,盐中金属先被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较前的金属置换出来.另外,若有一种金属和多种
混合盐溶液反应,最先反应的是最不活泼的那个金属的盐溶液.例如,锌粒与氯化亚铁和硫酸铜和硝酸汞的混合溶液反应,最先反应的是硝酸汞,当硝酸汞被消耗完时,硫酸铜才与锌粒反应,同理,硫酸铜反应完后,锌才会和氯化亚铁反应.还有,当多种金属与一种盐溶液反应时,最活泼的金属先反应.例如,把打磨光亮的镁带、铝丝、铜丝一起放入硝酸银溶液中,镁被消耗完后,铝才和硝酸银反应,铝反应完后,铜跟硝酸银反应.
另外,利用金属与酸或盐溶液之间的置换反应是否发生,通过具体的实验及其现象的分析,反过来可以反推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具体的推断方法是这样的:
1.利用金属与酸能否发生置换反应,来反推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例如,把铁和铜分别放在稀盐酸中时,铁的表面上有气泡冒出,这说明铁位居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的前面;而铜的表面无明显的现象,这说明铜位居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的后面;由此可推得铁活泼性比铜的要强.
2.利用金属与盐溶液能否发生置换反应,来反推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例如,把铁钉放在硫酸铜溶液中,过一会儿,发现铁钉表面上出现了一层红色物质(即铜);由此可推得铁活泼性比铜的要强.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的理解或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表达的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等.并且,经常将其与“金属的性质及用途、常见金属的特性及其应用、合
金与合金的性质、实验现象和结论(包括反应化学方程式)、其它的反应类型”等相关问题关联起来,进行综合考查.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是历年来中考命题的热点;命题方式是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来分析、推断、选择或解答有关金属的活动性强弱、某些置换反应是否发生、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包括反应化学方程式)、金属的制备、金属的应用、生活中有关金属的实际问题,或者是反过来考查,或者是对所给的有关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的表达进行判断,等等.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中考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和提炼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金属的性质及用途、常见金属的特性及其应用、合金与合金的性质等相关知识的理解或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特别是,对我们身边生活中常用、常见金属及合金的有关知识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熟记和理解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等;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从生活、电视、网络中了解到的有关金属及合金的信息,细致地阅读、分析题意等,联系着生活实际,细心地进行探究、推理,最后,按照题目的要求,认真地进行选择或解答即可.
爱心提示:要想做好这方面的题目,除了学好教材中的有关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等相关知识以外,还要做到以下两点:
1.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注意留意、理解、搜集和熟记我们身边
经常用到和见到的金属及合金的有关知识,以及最新的有关金属方面的科技前沿信息,等等.
2.要特别注意灵活运用物质的性质与用途或变化规律之间的相互联系(即性质
用途或变化规律),根据它们之间的联系来分析、
推断和解答有关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等相关问题,将会是事半功倍的.
8.金属元素的存在及常见的金属矿物 金属元素的存在及常见的金属矿物
【知识点的认识】金属元素的存在是这样的:地球上的金属资源广泛地存在于地壳和浩瀚的海洋中,除少数很不活泼的金属(如金、银等)以单质形式存在外,其余的都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自然界中以单质形
式
存
在
的
金
、
银
,
如
图
所
示
:
常见金属矿物主要指以下三种:
1.铁矿石有赤铁矿(主要成分是Fe2O3)、磁铁矿(主要成分是Fe3O4)、菱铁矿(主要成分是FeCO3)和黄铁矿(主要成分是FeS2)等.如
图所示:
2.铜矿石有孔雀石[主要成分是Cu2(OH)2CO3]、赤铜矿(主要成分是Cu2O)、黄铜矿(主要成分是CuFeS2)和辉铜矿(主要成分是Cu2S
)
等
.
如
图
所
示
:
3.铝矿石有铝土矿(主要成分是Al2O3)、明矾(KAlSO4•12H2O)或水铝石(主要成分是Al2O3•H2O)等.如图所示: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设置问题情景,让学生阅读、思考后,根据所学的金属元素的存在及常见的金属矿物,以及与
其相关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物质的分类和元素组成、常见金属的冶炼、空气的污染、化学式的书写和意义等知识,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并且,经常将其与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物质的分类和元素组成、化学式的书写和意义、质量守恒定律、常见金属的冶炼、金属资源的保护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其中,有关金、银、赤铁矿、磁铁矿、黄铁矿、孔雀石、赤铜矿和铝土矿的考查是历年来中考命题的热点.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重点是考查学生对金属元素的存在及常见的金属矿物,以及与其相关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物质的分类和元素组成、常见金属的冶炼、空气的污染、化学式的书写和意义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
【解题方法点拨】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熟记和理解金属元素的存在及常见的金属矿物,以及与其相关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物质的分类和元素组成、常见金属的冶炼、空气的污染、化学式的书写和意义等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信息,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联系起来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选择或解答即可. 9.金属材料及其应用 金属材料及其应用
【知识点的认识】金属材料包括铁、铝、铜等纯金属和合金.其应用非常广泛,具体例谈如下:
1.几种常见金属应用:(1)金常用作装饰品等.(2)铝常用来制造
飞机等航天器,被用作输电线,炊具等,还被制作成铝箔用于包装香烟(过去用锡箔纸,现在铝箔的兴起,价格较锡箔便宜,大部分包装已经是铝箔纸了)、糖果、饮料、巧克力和药片等;还常被用作“银粉漆”(即铝粉).(3)铜常被用作电线;古代入还充分利用铜的金属光泽,将铜打磨成铜镜.(4)纯银常用来制作装饰品、灵敏度极高的物理仪器元件(如导体、开关接触器和熔断器等),还有保温瓶的瓶胆内壁表面上真空镀银膜来反射红外热辐射线等;(5)金属钨用来制灯泡内的灯丝;(6)金属锡用来焊接金属;(7)保险丝由铅锑合金制成的;(8)体温表中的液体金属就是金属汞.(9)铁制品(如水龙头、门把手等)常镀有金属铬.⑽铁等活泼金属可以用来冶炼铜;⑾实验室里常用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⑿钛是广泛应用于化学工业、石油工业、近代航空、宇航、以及水艇制造中,被称为“空中金属”、“海洋金属”、“陆地金属”.医学上利用它的亲生物性和人骨的密度相近,用钛板、钛螺丝钉制作人工关节、人工骨,很容易和人体肌肉长在一起.所以又被称为“亲生物金属”.由于钛在未来科技发展中的前景广阔,又有“未来金属”之称.等等!
2.几种常见合金(即在某种金属中加热熔合某些其它金属或非金属,而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的主要成分、性能和用途,如下表所
示:
其中,青铜是人类历史上使用最早的合金;生铁和钢是人类利用最广泛的合金.另外,钛的合金(如钛镍合金)具有“记忆”能力,可记住某个特定温度下的形状,只要复回这个温度,就会恢复到这个温度下的形状,又被称为“记忆金属”.此外,钛还可制取超导材料,美国生产的超导材料中的90%是用钛铌合金制造的.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金属材料及其应用的理解或掌握情况,以及对相关问题的分析、推断、表达的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等;并且,经常将其与“常见金属的特性及其应用、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合金与合金的性质、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探究金属铜的冶炼原理”等关联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命题方式是
根据金属材料及其应用来推断、选择或解答其相应性质等问题,或者是给出常见金属的某些性质来推断其用途,或者是对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判断,等等.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金属材料及其应用等相关知识的理解或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特别是,对我们身边生活中常用、常见金属材料及其应用和性质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的热点和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熟记和理解金属材料及其应用等相关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从生产、生活、电视、报纸或网络中了解到有关金属材料的相关信息,细致地阅读、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联系着生活实际,细心地进行探究、推理,最后,按照题目的要求,认真地进行选择或解答即可.
爱心提示:要想做好这方面的题目,除了学好教材中的有关金属材料的知识以外,还要做到以下两点:
1.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注意留意、理解、搜集和熟记我们身边经常用到和见到的金属材料的有关知识,以及最新的有关金属材料方面的科技前沿信息,等等.
2.要特别注意灵活运用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之间的相互联系(即性质
用途),来相互推断、分析和解答相关的问题,将会是事半功
倍的.
10.铁的冶炼 铁的冶炼
【知识点的认识】铁的冶炼是从铁矿石中将铁还原出来的一个复杂过程
.
如
图
所
示
:
具体的铁的冶炼情况如下:
1.反应原理是在高温条件下,利用焦炭与氧气反应生成的一氧化碳作还原剂,从铁矿石中将铁还原出来(即Fe2O3+3CO高温¯2Fe+3CO2).
2.主要原料有铁矿石、焦炭、石灰石和空气.其中,铁矿石主要有赤铁矿(主要成分是Fe2O3)、磁铁矿(主要成分是Fe3O4)、菱铁矿(主要成分是FeCO3)和黄铁矿(主要成分是FeS2)等;焦炭的主要作用是提供热量和产生还原剂CO;石灰石的主要作用是将矿石中
的二氧化硅等杂质转变为炉渣而除去.
3.主要设备是高炉.如图所示:
4.涉及到的反应(以赤铁矿为例)有:(1)焦炭燃烧产生热量并生成还原剂,即C+O2点燃¯CO2,CO2+C高温¯2CO.(2)氧化铁被CO还原成铁,即Fe2O3+3CO高温¯2Fe+3CO2;(3)SiO2与CaCO3分解产生的CaO反应生成硅酸钙,即CaCO3高温¯CaO+CO2↑,CaO+SiO2=CaSiO3(炉渣主要成分).
5.产物为生铁(主要为Fe、C合金)、滤渣(主要含有CaSiO3)和高炉气(主要含有CO).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铁的冶炼的原理、原料、设备、涉及的反应、和产物的理解或掌握情况,以及对金属元素的存在及常见的金属矿物、金属冶炼的原理、氧化还原反应、常用的还原剂、碳和碳的氧化物的化学性质、石灰石的化学性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质量守恒定律、含杂质物质的化学反应的计算、环境的污染、酸雨的产生等
相关问题的分析、推断、表达的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等;并且,经常将其与这些相关知识等关联起来,进行综合考查.铁的冶炼是历年来中考命题的热点;命题方式是根据碳和碳的氧化物的化学性质、石灰石的化学性质、氧化还原反应的原理、常用的还原剂、酸雨的产生、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质量守恒定律、含杂质物质的化学反应的计算等来分析、推断、探究、选择或解答有关铁的冶炼原理、原料、设备、涉及的反应、和产物及其有关计算等实际问题,或者是反过来考查,或者是对所给的有关铁的冶炼的某些表达进行科学地判断,等等.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中考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和提炼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铁的冶炼及其相关知识的理解或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探究铁的冶炼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特别是,以赤铁矿为例来考查铁冶炼的全过程及其有关的计算,还有用黄铁矿炼铁会生成二氧化硫造成空气的污染等,是近几年中考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熟记和理解铁的冶炼的原理、原料、设备、涉及的反应、和产物及其相关知识等;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细致地阅读、分析题意等,联系着生活实际,细心地进行探究、推理,最后,按照题目的要求,认真地进行选择或解答即可. 11.常见金属的冶炼方法 常见金属的冶炼方法
【知识点的认识】常见金属的冶炼方法主要有以下5种:
1.电解法,主要使用于金属活动顺序表中钠至铝之间的金属的冶炼.例如,钠的冶炼:2NaCl(熔融)通电¯2Na+Cl2↑;镁的冶炼:MgCl2(熔融)通电¯Mg+Cl2↑;铝的冶炼:2Al2O3(熔融)通电¯4Al+3O2↑.
2.热还原法,主要使用于金属活动顺序表中锌至铜之间的金属的冶炼.例如,(1)用H2作还原剂(优点:得到的金属较纯,污染小,但价格较贵),如H2+CuO△¯Cu+H2O;(2)用C(焦炭、木炭)、CO作还原剂(火法冶金;缺点:易混入杂质,污染空气),如 C+2CuO高温¯2Cu+CO2↑、CO+CuO△¯Cu+CO2,C+ZnO高温¯Zn+CO↑(我国是世界上冶炼锌最早的国家,明朝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一书中有记载),3C+2Fe2O3高温¯4Fe+3CO2↑、3CO+Fe2O3高温¯2Fe+3CO2;(3)用Al作还原剂(铝热剂)冶炼难熔的金属,如2Al+Fe2O3高温¯2Fe+Al2O3;(4)用Na、Mg等活泼金属作还原剂冶炼Ti等现代的有色金属,即4Na+TiCl4(熔融)
Ti+4NaCl、2Mg+TiCl4(熔融)
Ti+2MgCl2(钛和钛合金被认为是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 3.加热法(即用加热其氧化物或锻烧其硫化物的方法),主要使用于Hg、Ag等不活泼金属的冶炼.如:2HgO△¯Hg+O2↑、HgS+O2△¯Hg+SO2↑、2Ag2O△¯4Ag+O2↑.
4.置换法(湿法冶金),即根据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表的应用,利用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前面的金属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里置换出来.例如,Fe+CuSO4=FeSO4+Cu;2Al+3CuSO4=Al2(SO4)
3+3Cu;
5.物理提取法,主要使用于提取Pt、Au等极不活泼的金属.由于它们在自然界中以单质形式存在,且密度很大,用多次淘洗法去掉矿粒、泥沙等杂质,便可得到.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钠、镁、铝、铜、锌、铁、钛、汞、银、铂和金等常见金属的冶炼方法及其原理的理解或掌握情况,以及对常用的还原剂、金属铜的冶炼原理、氧化还原反应、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意义、一氧化碳的可燃性和毒性、混合物的分离、空气的污染和实验基本操作等相关问题的分析、推断、表达的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等;并且,经常将其与这些相关知识等关联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命题方式就是结合着这些相关知识等来设计相应的综合性题目,让学生通过分析、推断和探究,来选择或解答有关钠、镁、铝、铜、锌、铁、钛、汞、银、铂和金等常见金属的冶炼方法及其原理的实际问题,或者是反过来设计考查,或者是对所给的有关的表达来进行科学的判断,等等.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中考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和提炼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钠、镁、铝、铜、锌、铁、钛、汞、银、铂和金等常见金属的冶炼方法及其原理等相关知识的理解或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探究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特别是,镁、铝、铜、铁、汞和银的冶炼是历年来中考命题的热点,当然也是中考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熟记和理解钠、镁、铝、
铜、锌、铁、钛、汞、银、铂和金等常见金属的冶炼方法及其原理等相关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特别是有关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意义、常用的还原剂、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等,细致地阅读、分析题意,联系着生活实际,细心地进行探究、推理,最后,按照题目的要求,认真地进行选择或解答即可.
12.含杂质物质的化学反应的有关计算 含杂质物质的化学反应的有关计算
【知识点的认识】含杂质物质的化学反应的有关计算是指在实际生产中,所用的原料或产物一般都含有杂质,在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用料和产量时,由于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是纯净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而不表示不纯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故计算时一定考虑到杂质的问题(即不纯物质和纯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问题).
不纯物质的质量与纯物质的质量的相互转化方法及纯度的计算公式
是:
例题:用1000t含氧化铁为80%的赤铁矿石,理论上可以炼出含铁96%的生铁的质量是多少?
审题:首先要找到有关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即Fe2O3+3CO 2Fe+3CO2)、已知量(即1000t、80%、96%)、未知量(生铁的质量);然后,要弄清楚不纯物质与纯物质之间的联系(即赤铁矿~氧
化铁~铁~生铁);最后,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格式(或者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式的计算技巧),结合着不纯物质和纯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方法,细心地进行计算即可.具体的解法介绍如下三种:
1.分步计算法:
2.综合计算法:
3.元素质量守恒法: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有关含杂质物质的化学反应的有关计算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含杂质物质的化学反应的有关计算的方法、步骤和格式的理解或掌握情况,以及对不纯物质的质量与纯物质的质量的相互转化方法、纯度的计算公式、铁的冶炼原理、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意义、根据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等相关问题的分析、推断、表达的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等;并且,经常将其与这些相关知识等关联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命题方式就是结合着这些相关知识等来设计相应的综合性题目,让学生通过分析、推断和探究,来选择或解答有关含杂质物质的化学反应的有关计算的实际问题,或者是对所给的有关含杂质物质的化学反应的有关计算进行科学的判断,等等.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并且,主要以计算题的形式出现.中考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和提炼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有关含杂质物质的化学反应的有关计算及其相关知识的理解或
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探究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特别是,有关含杂质物质的化学反应的有关计算、不纯物质的质量与纯物质的质量的相互转化方法和有关纯度的计算是历年来中考命题的热点,当然也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熟记和理解有关含杂质物质的化学反应的有关计算的方法、步骤和格式等相关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特别是有关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意义、不纯物质的质量与纯物质的质量的相互转化方法,以及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方法、步骤和格式等,细致地阅读、分析题意,联系着生产、生活实际,细心地进行探究、推理,最后,按照题目的要求,认真地进行选择或解答即可. 13.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 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
【知识点的认识】金属锈蚀的条件是金属要与水、空气中氧气或二氧化碳等接触.初中阶段主要是指金属铁的锈蚀条件,即铁与氧气、水同时接触就会生锈.防止铁制品生锈(即铁锈蚀的防护)的常用措施主要有如下:
1.用完铁制品后及时擦洗干净,置于干燥的环境,保持其表面的洁净、干燥.
2.在铁制品表面涂上一层保护膜.例如,机械零件等表面涂油,家用电器、自行车车架、钢窗等表面刷漆,等等.
3.在铁制品表面进行烤蓝、煮黑等处理(使其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
四氧化三铁薄膜).例如,锯条、链条等.
4.在铁制品表面镀上一层其他金属.例如,自行车车把、钢圈以及门把手和水龙头等表面上,经常镀锌、锡或铬等. 5.改变铁制品的内部结构,将其制成不锈钢等合金.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措施的理解或掌握情况,以及对空气的成分、金属的化学性质、氧气的化学性质、水的化学性质、食品包装内的保鲜剂(又称双吸剂,即吸收食品袋内残留氧气和水,以防食品腐烂变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意义、合金及其性质等相关问题的分析、推断、表达的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等;并且,经常将其与这些相关知识等关联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命题方式就是结合着这些相关知识等来设计相应的综合性题目,让学生通过分析、推断和探究,来选择或解答有关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措施的实际问题,或者是反过来设计考查,或者是对所给的有关的表达来进行科学的判断,等等.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中考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和提炼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措施等相关知识的理解或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探究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特别是,铁生锈的条件及其防护措施,以及将其迁移到铜的锈蚀条件(即铜与空气中的水、氧气和二氧化碳同时接触)是历年来中考命题的热点,当然也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熟记和理解金属锈蚀的
条件及其防护措施等相关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特别是有关铁生锈的条件及其防护措施等,细致地阅读、分析题意,联系着生活实际,细心地进行探究、推理,最后,按照题目的要求,认真地进行选择或解答即可.
另外,对于铜生锈的探究,除了联系比较熟悉的铁的生锈条件之外,还可以根据铜锈(又名铜绿或孔雀石等)的化学式Cu2(OH)2CO3,结合着质量守恒定律来分析、探究,就不难反推出铜生锈的条件了. 14.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 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
【知识点的认识】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就是指氧化物的具体辨析,也就是从氧化物的组成特点上,来分析判断一下某物质是不是氧化物.所谓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物质.根据氧化物的概念,不能看出氧化物的组成特点是含有两种元素,并且其中一种必须是氧元素(如二氧化硫、五氧化二磷和氧化铜等).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氧化物的概念及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物质的微粒性、物质的组成和构成、物质的分类、元素的名称(或分类、元素符号)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
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氧化物的概念及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物质的分类、有关概念和氧化物的辨析(或判断)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物质的简单分类、有关概念和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产或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值得一提的是:
在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时,切不可将其和物质的简单分类孤立开来;要注意氧化物的概念是建立在化合物的基础上的.也就是,要判断某物质是不是氧化物,要先看看它是不是纯净物,是不是化合物,然后,再从组成上识别它是不是氧化物.而不能只根据物质的元素组成,不管它是否为纯净物中的化合物,就盲目地来妄加判断;否则将会事倍功半.
15.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知识点的认识】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是根据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
念或特点,来对某物质进行辨析、推断,看它到底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具体的判别方法或技巧是:
1.从宏观角度来说,主要看它含有几种物质,含有一种的是纯净物;含有多种的是混合物.当然,也有一定的规律或技巧所在,那就是只要它是溶液、悬浊液、乳浊液或合金时,就不用再细分析了,它一定是混合物.还有,由于纯净物只含有一种物质,并且有且只有一个化学式;所以只要某物质有化学式,也就不用再细分析了,它一定是纯净物.
2.从微观角度来说,如果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那么含有一种分子的是纯净物,含有多种分子的是混合物.如果是由原子构成的物质,那么含有一种原子的是纯净物,含有多种原子的是混合物.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方法或技巧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物质的组成和构成及进一步分类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物质的分类、纯净物和混合物的类别辨析(或判断)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
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方法或技巧,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产或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值得一提的是:
在判别某物质是纯净物或混合物时,不要只看表面字眼“纯”或“混”,而要看其实质(即它的物质组成,也就是它由几种物质组成的).否则,就会误入圈套,进而导致出错失分.例如,纯净的盐酸就不是纯净物而是混合物(因盐酸是氯化氢的水溶液,当然是混合物);而冰和水的混合物却不是混合物而是纯净物(因为冰和水都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它们是同一种物质). 16.物质的鉴别、推断 物质的鉴别、推断
【知识点的认识】物质的鉴别就是指根据常见的物质的性质或相互关系,尤其是它们的特性或反应时的现象等,通过细致地分析、推断,来鉴别出它们究竟是哪一种具体的物质的复杂过程.这类鉴别的类型和方法有多种,现点两种类型及其原理、方法和典型例题等,以图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1.一剂鉴别(即限用一种试剂来鉴别多种物质),其原理是选择一种试剂,分别加入到待测物质中,会出现明显不同的现象;然后据此将
其逐一鉴别开来.常用的方法如下:(1)若物质间有明显的溶解性差异、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差异以及水溶液的颜色差异时,可用“水”来鉴别(如碳酸钙、氢氧化钠、硫酸铜和氯化钠的鉴别).(2)若物质间有明显的酸碱性差异,可选用紫色石蕊溶液或pH试纸来鉴别(如盐酸、氯化钠和氢氧化钙溶液的鉴别).(3)鉴别一组溶液时,若其中有酸,可选用碳酸钠等可溶性碳酸盐来鉴别(如盐酸、氯化钠和氢氧化钙溶液的鉴别).若其中有碳酸盐,可从酸入手;当同时有含银离子的化合物时,应选用盐酸(如碳酸钠、氯化钠和硝酸银的鉴别);当同时有含 Ba2+的化合物时,则选用硫酸(如碳酸钠、氯化钡和硝酸钾的鉴别).若阴离子相同而阳离子不同,可用强碱溶液(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钡)来鉴别(如氯化铜、氯化镁、氯化亚铁和氯化铵的鉴别).(4)若被鉴别的物质为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和金属氧化物时,可选用稀盐酸、稀硫酸为试剂来鉴别(如铁粉、碳粉、氧化铜).
2.无剂鉴别(即不用任何其它试剂鉴别多种物质),其原理是一般利用物质的物理性质(如颜色、溶解性等)不同,通过感观找到突破口,然后利用已鉴别出来的物质作为试剂将其余物质依次鉴别出来.例如:不用其它试剂,用最简单的方法鉴别下列物质(1)氢氧化钠溶液;(2)氯化镁溶液;(3)硫酸铜溶液;(4)氯化钾溶液.正确鉴别顺序是( )
A.(1)(2)(3)(4)B.(3)(2)(1)(4)C.(4)(1)(2)(3)D.(3)(1)(2)(4)
通过观察发现,只有硫酸铜溶液为蓝色,其余溶液均为无色.就以硫酸铜溶液为已知试剂,用来鉴别本组另外三种溶液.分别取这三种待测溶液少量于3支试管中,分别滴加硫酸铜溶液,产生蓝色沉淀的原溶液为氢氧化钠溶液;再以氢氧化钠溶液为已知试剂鉴别另外2种溶液,方法同上,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时有白色沉淀产生的是氯化镁溶液,无明显现象的是氯化钾溶液.因此,正确答案为D.
当然,有时也利用物质的化学性质,通过比较它们两两化学反应时的不同现象,来将其鉴别开来.例如,不用其它试剂,将稀盐酸、氯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和氯化钡溶液四种物质鉴别开的顺序是碳酸钠溶液→稀盐酸或氯化钡溶液→氯化钠溶液.方法是将这四种物质,分别取样,然后两两进行反应;既可和其中的一种物质反应生成沉淀,又可和其中的另一种物质反应生成气体(即冒气泡)的是碳酸钠溶液;那么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气体(即冒气泡)的是稀盐酸,而生成沉淀的氯化钡溶液,最后剩余的一种就自然而然的是氯化钠溶液了. 而物质的推断是指根据给出的某种物质的可直接的物理、化学特性,确定部分物质后,再顺藤摸瓜地逐一推断出每一种物质的过程. 这类题的解题方法或思路是:首先,分析好题意,既关注明显信息,又要挖掘出有用的隐含信息;然后,根据所学的掌握的基础知识,抓住关键信息,寻找突破口(即物质的特性或反应时的特殊现象等),细心地全面地思考、推断即可. 这类题的常见类型有如下四种: 1
.
反
应
式
型
;
例
如
,
2
.
描
述
型
;
例
如
,
3
.
网
络
型
;
例
如
,
4.表格型;例如,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物质的鉴别、推断及其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由于该考点具有考查知识面广、综合性强等特点,是化学知识在一个较高层次上的巩固和应用,所以经常它倍受命题人的青睐.并且,经常将其与常见酸碱盐的性质、元素单质和化合物知识、物质的特色、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及现象、典型反应及现象、溶解时的吸热和放热特例、常见酸碱盐的溶解性表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物质的鉴别、推断及其方法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
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常见酸碱盐、典型单质和化合物的鉴别、推断及其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物质的鉴别、推断及其方法,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产或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实验、图表信息)等,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解答这类题目时,一定要先找突破口或题眼;然后再根据题意,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顺藤摸瓜即可.值得一提的是,当被鉴别的是同类物质(即有相同的阳离子或阴离子)时,可以联系着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及现象,从它们所含的不同离子上着手突破.
2.所谓的突破口或题眼,就是指物质的特殊颜色、溶解性、气味、反应时的特殊条件或现象和典型的检验方法等.(1)有特殊颜色的物质,重点记住暗紫色的高锰酸钾(其溶液呈紫红色),黑色的二氧化锰、氧化铜、碳、四氧化三铁等,红色的铜和红磷等,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和铜盐溶液,黄色的铁盐溶液和金,浅绿色的亚铁盐溶液,等等;(2)有特殊的溶解性的物质,重点记住白色沉淀碳酸钙、碳酸钡、氯化银、硫酸钡和氢氧化镁等,红褐色沉淀氢氧化铁,既不溶于水也
不溶于酸的氯化银和硫酸钡,溶解时放热(升温)的氢氧化钠和浓硫酸(生石灰遇水反应放热)等,溶解时吸热(降温)的硝酸铵(另外,冰和干冰也有降温的作用);(3)有特殊气味的物质,重点记忆有刺激性气味的二氧化硫、氯化氢、氨气和酒精等;(4)有特殊条件或现象的反应主要有:二氧化锰催化的过氧化氢和氯酸钾(还需要加热)的分解反应,通电时的电解水的反应,冒白烟的磷燃烧,火星四射的铁燃烧,黑变红的氧化铜还原,蓝紫色火焰的硫燃烧,蓝色火焰的氢气、一氧化碳和甲烷燃烧,等等;(5)典型的检验方法,例如:氧气、二氧化碳、氢气、氯离子、硫酸根离子、碳酸根离子、铵根离子、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的检验方法;等等.
3.利用化学反应来对物质进行鉴别、推断时,一定要抓住反应现象的不同,细心的辨别、推断.
17.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知识点的认识】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如图
所示:
它们的区别是:
1.物质和元素都是宏观概念,它们只讲种类,不讲个数;而分子、
原子和离子等是微观粒子,既可以讲种类,也可以讲个数. 2.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它与物质之间是组成关系,也就是,它是用来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的,习惯上用“组成”来描述.例如,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但不能说“水是由二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素组成的”).而分子、原子和离子都是微观粒子;它们与物质之间是构成关系,也就是,它们是用来描述物质的微观构成的,习惯上用“构成”来描述.例如,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但不能说“一个水分子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的;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
3.对于分子、原子和离子来说,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它在化学变化中是可以再分的;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它在化学变化中是不可再分的;而离子是指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实际上是一种特殊的原子).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物质的组成和构成、化合物的分类和类别辨析、化学反应的实质、元素在概念和分类、分子(或原子、离子)的概念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等相关知
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由于这部分内容是揭开物质组成和构成的神秘面纱的抽象而重要的知识,既可以考查学生对宏观概念和微观粒子的理解及表达能力,又可以考查学生的思考分析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等,所以,该考点倍受命题人的青睐,而且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和重点.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产或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不要将分子、原子和离子与物质之间的构成关系和元素与物质之间的组成关系隔离开来,其实它们(即物质的构成和组成)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的.(1)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气态非金属单质和非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般是由分子构成的;如氧气和二氧化碳等.(2)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固态非金属单质,由金属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和由稀有气体元素组成的稀有气体单质,一般是由原子构成的;如硫、铝和氦气等.(3)由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般是由离子构成的(金属元素的原子容易失去电子,变成阳离子;非金属元素的原子容易获得电子,变成阴离子);如氯化钠、氯化钙等.
2.根据物质的构成关系(或组成关系),可以推得它的组成关系(或构成关系).即知道物质的构成粒子可以推得其组成元素;反过来,知道物质的组成元素也可以推得其构成粒子.例如,知道了镁是由镁原子构成,也就可以推得镁是由镁元素组成(因为镁原子总称为镁元素);反过来,知道了镁是由镁元素组成,也就可以推得镁是由镁原子构成(因为镁元素是金属元素,它组成的镁单质是金属,而金属是由原子构成的).
18.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微粒观点的应用
【知识点的认识】微粒观点的应用就是从物质的微粒性角度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也就是,运用分子、原子或离子等微观粒子的知识来分析解释实际问题.例如,水受热变成了水蒸气,是由于水受热时,水分子获得的能力大,运动加剧,分子间隔逐渐变大,从而使水由液态变成了气态.
而模型图的应用是指把看不见的、抽象的微观粒子,用能够看到的模型图的形式形象展现出来,以便用来解释抽象的概念、化学反应或实际问题等.例如,分析图1中的模型图可知:(1)A表示的是某种原子(因为原子模型之间没有连接起来);当该原子是能够直接物质的原子(即金属元素的原子、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和能够构成固态非金属的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时,该图还能表示由这种原子直接构成的单质.(2)B表示的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因为原子模型之间连接起来了,即原子结合构成了分子),还表示由该分子构成的单质.(3)
C表示的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还表示由该分子构成的化合物.(4)D表示的是两种由同种原子构成的不同的分子,还表示由这两种分子构成的混合物.(5)原子模型之间没有连接起来的表示是原子;原子模型之间连接起来的表示是分子(即原子结合构成了分子).(6)单质是只含有一种原子或分子(指由同种原子构成的)的物质;化合物是只含有一种分子(指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的物质;混合物是含有多种分子的物质.又如,分析图2中的模型图可知:(1)2个甲分子反应生成1个丙分子和3个乙分子.(2)参加反应的甲物质属于化合物,反应生成的丙物质和乙物质都属于单质.(3)该反应中原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推知,1个乙分子中含有2个A原子.(5)甲、乙、丙的化学式分别是BA3(或A3B)、A2和B2.(6)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BA3(或A3B)=B2+3A2(由于不知条件和物质的状态,所以暂时不够全面).(7)该反应的类型是
分
解
反
应.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尤其是借助微观粒子反应模型图考查分子、原子知识是近年中考的新亮点.此类试题提高了试题的趣味性和可读性.并且,经常将其与物质的组成和构成、物质的分类和类别辨析、分子和原子的辨析、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化学反应类型、质量守恒定律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运用分子观点来分析解释实际问题和运用模型图分析解答有关物质的组成、构成、分类和化学反应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有关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产或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运用微粒观点解释实际问题时,要先看看与哪种粒子有关,然后再联系着该粒子的有关性质进行分析解答之.
2.运用模型图来解答有关题目时,要先留意单个原子模型图的说明
(即原子模型图所代表的意义和相应的元素符号),然后再逐一分析,综合考虑.尤其是,在解答用模型图来表示化学反应的题目时,一定要特别细心地进行全面思考才行;一般要做到以下“六抓”:(1)抓分子、原子的性质,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2)抓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成原子,原子不能再分,但原子能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3)抓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4)抓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5)抓反应基本类型及反应物、生成物的类别;(6)抓单个分子的构成情况;等等.
19.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知识点的认识】原子结构示意图是为了形象地描述极其微小的原子的结构,而采用图示的方法,将原子结构直观的表现出来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具体以钠原子为例,介绍如下:
离子结构示意图就是指原子得失电子以后的结构示意图。当原子通过失去最外层电子,而变成阳离子时,该离子结构示意图与其原子结构示意图相比,不仅减少了一个电子层,而且电子数也减少了,小于了核内质子数;当原子通过获得电子,而变成阴离子时,该离子结构示意图与其原子结构示意图相比电子层数是一样的,但是电子数比原来
多了,大于了核内质子数。还是以钠原子所变成的钠离子为例吧,其
结构示意图应该为:
具体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的比较,如表所示: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及其含义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原子的构成、原子的核外电子的排布、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元素或物质的化学性质、元素的化合价、离子符号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及其含义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的判断、最外层电子的得失情况和得失数目的判断、是否是稳定结构的判断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有关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
识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及其含义,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在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的质子数决定了元素的种类;最外层的电子数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并且还能用来推断该离子所带的电荷和该元素的化合价。也就是,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得到几个电子(即8与其最外层电子数的差),该阴离子就带几个单位的负电荷,该元素就显负几价;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失去几个电子(即其最外层电子数),该阳离子就带几个单位的正电荷,该元素就显正几价;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没有得失电子,该元素就显零价。反过来,依然成立。因此,还可以根据元素的化合价来判断该原子结构示意图中的最外层电子数,以及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等等。
2.最外层具有8个电子(只有一个电子层的具有2个电子)的结构是相对稳定结构。
3.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的主要区别是核内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是否相等。如果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中的核内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相等,那么该粒子结构示意图就是原子结构示意图,它所表示
的粒子也就是原子了;如果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中的核内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不相等,那么该粒子结构示意图就是离子结构示意图,它所表示的粒子也就是离子了;不过,此时又分两种情况:当核内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时,该粒子结构示意图是阳离子结构示意图,它所表示的粒子也就是阳离子了;当核内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时,该粒子结构示意图是阴离子结构示意图,它所表示的粒子也就是阴离子了。因此,在辨别某粒子结构示意图是原子结构示意图还是离子结构示意图时,一定要抓住它们的这个主要区别,进行细心地分析判断。 4.在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相互推断时,一定要根据原子得失电子的规律来进行思考、分析。也就是,原子得失电子是由该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决定的。一般来说,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的原子(即非金属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所得的电子数是8与其最外层电子数的差),变成相应的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数就是所得的电子数),此时电子层数不变,只是最外层电子增多了,从而达到了相对稳定结构;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的原子(即是金属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所失的电子数就是其最外层电子数),变成相应的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数就是所失的电子数),此时电子层数减少了一层,并且原来的最外层电子也减少掉了,从而达到了相对稳定结构;由此可见,原子的得失电子与离子所带的电荷是密切相关的,可以利用这个关系来彼此相互推断其结构示意图。 20.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知识点的认识】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主要是指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具体如下表所示:
当然,还会经常考查到木炭和活性炭的吸附性及其用作吸附剂,等等.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物质的组成和构成、碳元素组成的单质、碳单质的化学性质、金属的物理性质及其用途、吸附剂、水的净化、物质的推断和鉴别、铁的冶炼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来反推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或评价表达的正误等.特别是,对金刚石的硬和夺目光泽及相应的用途,石墨的软、润滑和导电及相应的用途,物理性质差别大的原因、活性炭的吸附性及用作吸附剂等,以及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碳单质
的物理性质及用途等相关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联系起来综合分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关于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可以根据“结构用途”这个相互关系来互推巧记和理解.
2.虽然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碳的单质,但是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而石墨却可以说是天然存在的最软的物质.它们的物理性质之所以相差这么大,是由于其中的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造成的.
3.金属光泽一般是金属的特性,可是石墨却具有金属光泽,但是它不是金属;这一点有特别注意.
4.至于木炭和活性炭的吸附性,还要注意活性炭的吸附作用比木炭的更强些,所以牵扯的安全方面的用作吸附剂时,一般都用活性炭.例如,防毒面具里的滤毒罐就是利用活性炭来吸附毒气的,制糖工业中也利用活性炭来脱色以制白糖,还有自来水厂净水和净水器中也都是利用活性炭来吸附、过滤水中的不溶性和一些可溶性的杂质,以及除去臭味的.
21.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性质
【知识点的认识】化学式的书写分两种情况:
1.单质的化学式的书写:此时又分为两种:(1)由原子构成的单质,用组成该单质的元素的元素符号来表示它的化学式.例如,铁的化学式为Fe;硫的为S;氦气的为He;等等.(2)由分子构成的单质,要先写出组成该单质的元素的元素符号,再在其右下角标出该分子的构成(即该分子中所含的原子个数);才能完成其化学式的书写.例如,氧气的化学式为O2;氮气的为N2;氢气的为H2;等等. 2.化合物的化学式的书写:(1)是要先按照“左正右负”的原则[即正价元素或原子团写在左边,负价元素或原子团写在右边;但甲烷(CH4)、氨气(NH3)除外],书写出组成该化合物的元素的元素符号;(2)是采用交叉法(即交叉正、负化合价的数值),找到并标出各元素符号右下角所要标注的原子或离子个数;即可得到该化合物的化学式.
而化学式的意义一般是指宏观上表示该物质及该物质的元素组成,微观上表示该物质的构成.如果构成该物质的粒子是原子,那么它还能表示元素和一个该原子;如果构成该物质的粒子是分子,它除了表示一个该分子外,还表示该分子的构成;等等.当然,有时根据物质的化学式,结合所给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还能计算出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其中的元素质量比或某元素的质量分数,等等.具体的表述是这样的:(1)由原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的意义,以铁(Fe)为例,它除了表示铁这种物质、铁由铁元素组成、铁由铁原子构成以外,还能表示铁元素和一个铁原子,等等.(2)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学
式的意义,以水(H2O)为例,如图所示:
.另外,根据水的化
学式(H2O)还可以计算出:①水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8;②水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是1:8;③水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是11.11%,氧元素的是88.89%;等等.(3)由离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的意义,以氯化钠(NaCl)为例,它既表示氯化钠这种物质,又表示氯化钠由钠元素和氯元素组成,还表示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等等.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物质的组成、构成、分类及其类别辨析,元素符号的书写和意义,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化合价的规律和原则,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等相关
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常见物质的化学式的书写和意义,教材之外的典型物质的化学式的意义,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有关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方法,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等.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产或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在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时,首先,要分析、判断一下该物质是单质还是化合物,其中含有什么元素或原子团(是化合物再考虑),是化合物时还要考虑该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然后,再相应的书写规律和方法进行规范书写其化学式即可.另外,如果书写化合物的化学式时,若右下角的个数含有约数,一般要约分;但是,过氧化氢(H2O2)等过氧化物,以及淀粉[(C6H10O5)n]和葡萄糖(C6H12O6)等有机物除外.
2.在表述化学式的意义时,要注意其宏观和微观描述方式的不同,宏观上一般“组成”来描述,而微观上一般用“构成”来描述.还有当化学式前面有了数字时,就只有微观意义,而没有宏观意义了(因
为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3.对于化合物的化学式的读法也是有规可循的.具体以氧化物、酸、碱和盐的顺序剖析如下:(1)氧化物一般称呼为“氧化某”,但是,当某元素有两个化合价时,常把高价的称呼为“氧化某”,低价的称呼为“氧化亚某”;并且,有时还需要用元素符号的右下角的数字来区分其名称.例如:氧化铁(Fe2O3)、氧化亚铁(FeO)和四氧化三铁(Fe3O4)等.当氧元素不显﹣2价时,一般称呼为过氧化某或超氧化某.例如:过氧化氢(H2O2)、过氧化钠(Na2O2)和超氧化钾(KO2)等.(2)酸的称呼分为两种:①把含有氧元素的酸称呼为“某酸”.其中的“某”是氢、氧元素之外的元素名称;当某元素有两个化合价时,常把高价的称呼为“某酸”,低价的称呼为“亚某酸”;例如:硫酸(H2SO4)、亚硫酸(H2SO3)等.②把不含氧元素的酸称呼为“氢某酸”;例如:氢氯酸(俗称盐酸,HCl)、氢硫酸(H2S)等.(3)碱一般称呼为“氢氧化某(或亚某)”;例如:氢氧化铁[Fe(OH)3]、氢氧化亚铁[Fe(OH)2]等.(4)盐的称呼也分为两种:①把不含氧元素的盐称呼为“某化某或亚某”,例如,氯化铁(FeCl3)、氯化亚铁(FeCl2)等.②把含有氧元素的酸称呼为“某酸某或亚某”,例如,硫酸铁[Fe2(SO4)3]、硫酸亚铁(FeSO4)等.
4.涉及到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时,一定要联系着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公式和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来进行. 22.化合价规律和原则 化合价规律和原则
【知识点的认识】化合价的一般规律是:在化合物中,氧通常显﹣2价,氢通常显+1价;当金属元素跟非金属元素化合时,金属元素通常显正价,非金属元素通常显负价;当两种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则共用电子对偏向的元素显负价,偏离的元素显正价;一些元素(即可变价元素)在不同物质中可显不同的化合价.
而化合价的原则是: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在单质里,元素的化合价为零.
概言之,化合价的规律和原则可以简记为:“四个通常,两个为零”.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化合价规律和原则将其应用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物质的组成和构成、核外电子的排布、原子结构示意图或离子结构示意图、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原子与离子的相互转化、常见元素与原子团的化合价、化合价和离子的表示方法、化学式的书写和有关计算”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化合价规律和原则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四个通常,两个为零,化合价和离子的表示方法,有关计算”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有关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
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化合价规律和原则,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在由金属元素跟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里,金属元素显正价,非金属元素显负价;原因是:金属元素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小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电子,带正电荷,从而显正价;非金属元素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大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电子,带负电荷,从而显负价.
2.一般来说,在氯化物中,氯显﹣1价,在硫化物中,硫显﹣2价. 3.一些元素(即可变价元素)在不同物质中可显不同的化合价.原因是:对于这些元素的原子来说,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较多(不像哪些最外层电子数比较少的元素的原子那样,在反应中很容易全部失去,使这些元素一般在化合物中只显一种化合价),在形成化合物时,既有失去部分电子的可能,也有得到部分电子的可能,因此,当反应条件不同时,它们所显示的化合价就有可能不同,因此这些元素有多种化合价.例如,氮元素有﹣3、+2、+3、+4、+5等几种化合价,硫元素有﹣2、+4、+6等几种化合价.
4.还有个别元素即使在同一种物质中,所显的化合价却不相同.例如,硝酸铵(NH4NO3)中的氮元素,就是在同一种物质中所显的化
合价却不同,其化合价分别是﹣3价和+5价.因此,要特别留意这种特殊的并经常考查到的化合物﹣﹣硝酸铵. 23.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计算 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计算
【知识点的认识】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计算是指利用化合物的化学式先求出某元素的质量分数,然后结合化合物的质量来求解其中某元素的质量的一种综合性计算.计算公式是:“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该化合物的质量×该化合物中该元素的质量分数”.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计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物质的组成、相对原子质量、元素符号的意义、标签上标示的物质成分及其含量、化学式的意义及有关计算”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计算方法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利用相对原子质量和化学式来计算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进而结合该化合物的质量来计算其中该元素的质量;或者利用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结合化学式的有关计算来反推该化合物的质量”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有关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
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计算方法,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在解答这类综合性的计算题时,最好采用分步计算的方法来做.即先计算出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然后再用它乘以该化合物的质量,从而得出化合物中该元素的质量.并且,一定要注意质量的单位是不可忽略的.
2.在利用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结合化学式的有关计算来反推该化合物的质量时,也是最好采用分步计算的方法来做.即先计算出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然后再用化合物中该元素的质量除以该元素的质量分数,从而得出该化合物的质量.并且,一定要注意质量的单位是不可忽略的.并且,计算数据要准确,除不尽的按照题目的要求保留小数位数,没有要求的最好保留两位小数,最少也要保留一位小数.
24.置换反应及其应用 置换反应及其应用
【知识点的认识】置换反应是指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它是四大基本反应类型之一,可以用通式简明地表示为:A+BC→B+AC.其特点是单质与化合物反
应生成单质与化合物,可以简记为:“单化变单化”.例如,C+2CuO高温¯2Cu+CO2↑,Fe+2HCl=FeCl2+H2↑,等等.
置换反应的应用是根据置换反应的原理,既可以用来探究、推断物质的化学性质、制取及其用途等,又可以用来推断、鉴别某些物质,还可以采用来置换某些物质,以生成一些人类所需要的物质或新物质,从而极大地丰富人类的物质生活等.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置换反应及其应用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物质(特别是碳、氢气和金属等)的化学性质、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物质的组成、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定、物质的鉴别或推断、金属的冶炼、氢气的制取、文字表达式或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其它的反应类型”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置换反应及其应用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碳、氢气和金属等物质的化学性质,置换反应的判定及其与其它反应类型的判别,利用分解反应的原理来制取氢气和某些金属或鉴别和推断某些物质”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有关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置换反应及其应用,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置换反应中的置换关系是指组成化合物的某种元素被组成单质的元素所替代.因此,在判定置换反应时,一定要抓住它的特点,结合它的概念和通式,以及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定方法来细心地判定. 2.在判别它与其它反应类型时,除了关注它本身的特点外,还要兼顾其它反应类型的特点.
3.置换反应一般是指碳和氢气等还原剂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金属与金属盐的溶液的反应,金属与酸的反应,等等. 25.反应类型的判定 反应类型的判定
【知识点的认识】反应类型的判定主要是指四大基本反应类型(即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的判定.判定的方法就是结合它们的概念和相应的通式,根据它们各自的特点来细心地判定.当然,有时也对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进行判定.判定方法是从物质得、失氧(即氧元素)的角度来判定的;物质得氧的反应是氧化反应,物质失氧的反应是还原反应.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反应类型的判定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
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化合反应及应用、分解反应及应用、置换反应及应用、复分解反应及应用、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文字表达式或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反应类型的判定方法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文字表达式或化学方程式的反应类型的判别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有关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反应类型的判定方法,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等.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对于四大基本反应类型的判定,一定要分析好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在判定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时还要同时关注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
2.对于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判定,主要看物质是得氧还是失氧,并且,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往往是同时发生在同一个化学反应中,也就是常说的氧化还原反应(这些在高中化学中会进一步地学习).
26.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知识点的认识】质量守恒定律是指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从微观来说,该定律成立的原因是:“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三不变”.该定律的含义是:“宏观上的‘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元素的种类、各元素质量’和微观上的‘原子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原子的质量不变’六不变”.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主要有如下四个方面:
1.解释一些实验事实,例如,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后的生成物的质量比原来细铁丝的质量大了.利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为:“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即六不变)中的“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不变”可知,参加化学反应的铁和氧气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四氧化三铁的质量;所以,生成物四氧化三铁的质量比原来细铁丝的质量大了”. 2.推测一些物质的元素组成,例如,生物的呼吸作用可以表示为“有机物+氧气 二氧化碳+水+能量”.以下有关有机物的组成元素推断正确的是( )
A.只含碳元素 B.只含碳元素和氧元素 C.一定含碳、氢、氧三种元素 D.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即六不变)中的“元素的种类不变”可知,生成物所含的碳、氢、氧三种元素中的碳元素和氢元素一定来自于有机物,至于氧元素可能全部来自于氧气,也可能部分来自于氧
气,另一部分则来自于有机物;所以,选项D是正确的.
3.推断一些物质的化学式,例如,一氧化氮是空气的主要污染物之一.近年来又发现生物体内存在少量一氧化氮,它有扩张血管、增强记忆的功能;这成为当前生命科学的热点.工业上制取一氧化氮的化学方程式为:4X+5O2=4NO+6H2O,则X的化学式为 NH3 .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即六不变)中的“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不变、原子的数目不变”可知,X中应该含有氮元素和氢元素,其化学式中应该含有氮原子和氢原子,并且其原子个数分别是1和3;所以,答案应该是“NH3”.
4.计算有关物质的质量,例如,现将10gA和足量的B混合加热,使它们发生化学反应,10gA完全反应后,生成15gC,则参加反应B的质量是 5g .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即六不变)中的“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不变”可知,反应物B的质量等于生成物C与反应物A的质量之差(即15g﹣10g).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常见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反应,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物质的元素组成,元素在化学变化过程中的特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化学反应的实质,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化学方程式的配平、书写、判断对错和有关计算”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
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及其成立的原因、含义和4个方面应用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有关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产或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对于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要抓住概念中的“参加”、“化学反应”、“质量”、“总和”这样四个关键词.由此可知:(1)没有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不能计算在内;(2)质量守恒定律的使用范围是使用于所有的化学反应(即化学变化),而对物理变化无效;(3)质量守恒定律是指质量守恒,而非体积守恒等;(4)质量守恒定律是指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而非某物质的质量.
2.对于定律成立的原因,可以从化学反应的实质上来推断(即“三不变”造成的).
3.对于定律的应用,一定要抓住它的含义(即“六不变”),细心地进行套用.
27.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知识点的认识】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一般有四步:
1.根据实验事实,在式子的左、右两边分别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并在式子的左、右两边之间画一条短线;当反应物或生成物有多种时,中间用加号(即“+”)连接起来.
2.配平化学方程式,并检查后,将刚才画的短线改写成等号(表示式子左、右两边每一种元素原子的总数相等).
3.标明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因为化学反应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发生);如点燃、加热(常用“△”号表示)、催化剂、通电等.并且,一般都写在等号的上面,若有两个条件,等号上面写一个下面写一个,等等.
4.注明生成物中气体或固体的状态符号(即“↑”、“↓”);一般标注在气体或固体生成物的化学式的右边.但是,如果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都有气体或固体时,其状态符号就不用标注了. 书写文字表达式的步骤一般分为两步:
1.根据实验事实,将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名称分别写在式子的左、右两边,并在式子的左、右两边之间标出一个指向生成物的箭头(即“→”);当反应物或生成物有多种时,中间用加号(即“+”)连接起来.
2.标明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因为化学反应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发生);如点燃、加热、催化剂、通电等.并且,一般都写在箭头的上面,若有两个条件,箭头上面写一个下面写一个,等等. 书写电离方程式的步骤一般也分为两步:
1.在式子的左、右两边分别写出反应物的化学式和电离产生的阴、阳离子符号,并在式子的左、右两边之间画一条短线;阴、阳离子符号的中间用加号(即“+”)连接起来.
2.将阴、阳离子的原形的右下角的个数,分别配在阴、阳离子符号的前面,使阳离子和阴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的总数相等(即溶液不显电性);检查好后,将刚才画的短线改写成等号即可.当然,也可以,根据阴、阳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利用最小公倍数法,在阴、阳离子符号的前面,配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使阴、阳离子所带的电荷总数相等(即溶液不显电性).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或电离方程式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常见物质的化学性质、元素符号和化学式的书写和意义、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化学方程式的读法和含义、溶解现象和溶解原理、物质的微粒性、物质的构成、物质的电离、溶液的导电性及其原理分析、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的重
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或电离方程式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有关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或电离方程式,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等.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对于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可以联系着质量守恒定律、元素符号和化学式的书写及其意义、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常见物质的状态等相关知识细心地进行书写.并且,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可以简记为“写、配、标、注”四个字.
2.在书写电离方程式时,可以联系着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物质的电离、溶液的导电性及其原理分析、化学式和离子符号的书写、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等相关知识,来理解、分析和书写即可.其中,最关键的是从化学式的哪个地方电离开来,产生相应的阴、阳离子;技巧是根据元素或原子团的正、负化合价来将其分离开来,切记
原子团要作为一个整体来对待,不可将其划分开来.还要注意,电离出来的阴、阳离子的电荷总数一定是相等的,即整个溶液不显电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