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地区构造地质特征
2020-04-08
来源:爱问旅游网
科技论坛 ・91・ 哈尔滨地区构造地质特征 于献章 (黑龙江省地质调查研究总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0) 摘要:依托1:5万哈尔滨市区域地质调查项目,综合分析、研究了哈尔滨地区的大地构造分区及活动性断裂,通过对二者的研究探讨了哈尔滨地区中生代中期以来的地质发展史。 关键词:哈尔滨;大地构造分区;活动性断裂;地质发展史 . 哈尔滨市是中国东北北部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联结国内外 明显,两侧影像差异显著,基本为两地貌单元接触界线,呈陡坎接 的重要交通枢纽,自然资源丰富,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和广阔的发 触。沿断裂方向有带状积水洼地、沼泽分布,南盘沟谷、河流有明显 展前景。为了适应哈尔滨地区近期开发建设和长远规划的需要,开 的牵引现象。据航磁重力资料推测该断裂深至20km以下。该断裂 展区域性城市地质研究成为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依托l:5万哈尔 与阿什河断裂交汇部位在划分潜在震源和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中 滨市区域地质调查项目,对哈尔滨地区的构造地质特征进行研究。 具有重要意义。 1大地构造分区及特征 2.2北西向断裂 哈尔滨地区大地构造位置位于松嫩拗陷带中的中央坳陷区带 呼兰河断裂及阿什河断裂属此方向断裂。 和东南隆起区内,包括朝阳沟阶地、长春岭背斜带、宾县一王府凹陷 2.2.1呼兰河断裂 ‘ 区及青山口背斜带。 呼兰河断裂呈北东向沿呼兰河谷发育,南延部分呈北西30。展 1.1朝阳沟阶地 布,向南其可能与阿什河断裂相连接。航卫片解译该断裂属张性,断 其基底面貌复杂,起伏较大,有一系列斜坡和凹陷,向南南西呈 裂两侧牵引构造影像明显。断裂两侧地貌景观有差异,在呼兰区内, 带状展布,第四系覆盖层由黄褐色粉质粘土及砂、砂砾石厚度 断裂两侧分别为低河漫滩及顾乡屯组,向北呼兰河断裂的西侧则出 25—40m左右。下伏白垩纪地层,由嫩江组第二、三、四段(K )泥 露白垩纪地层,东侧为第四系,向上游通肯河段也有类似现象。航磁 岩、粉砂岩夹砂岩组成,基底埋深500—4500m。 重力测量结果深度在20km以下切穿古生代地层,属于基底断裂。 1.2长春岭背斜带 在呼兰区腰堡社区北砖厂采土坑内顾乡屯组粉砂质粘土中发 长春岭背斜带基本构造特征为北坡比南坡缓,走向为北东向的 现局部有张性断裂存在,地表出露高度6.25m,出露宽度8.8m,真实 长轴背斜,并且是反转构造,背斜长轴近50km,短轴5 10km,背斜 宽度约8.5m。其间节理较为密集,节理倾向170。,倾角45。 向北东方向倾没。构造幅度差异较大,构造高部位海拔一440 一90。,将粉砂质粘土切割成2-30mm厚的片状,节理间看片状粘土 一700m。背斜北斜坡的构造低部位海拔为一1100m,南斜坡的构造低 间有微小位移并呈张开状。推测其可能与松花江断裂或呼兰河断裂 部位海拔为一1600m。 有关的较近期构造的活动有关的断裂。 第四系覆盖层由粉质粘土和砾质中粗砂互层组成,厚度 2.2.2阿什河断裂 20—50m左右。下伏上白垩统嫩江组第四段(K2n )地层,由棕红、灰 呈北西30。方向沿阿什河河谷展布,倾向北东,倾角大于 绿色泥岩与灰白色粉砂岩、砂岩互层组成,基底埋深500~3500m。 70。,属于扭性断裂。卫片解释构造两侧构造影象明显,北东盘里有 1_3宾县王府凹陷区 断层三角面,东北侧地层抬升幅度较大。钻孑L岩芯揭露白垩系有断 第四系覆盖层由黄褐色粉质粘土及砂、砂砾石组成,厚度 层擦痕,根据区域地质和航磁异常分析,该断裂属基底断裂,深度可 60一l10 m。下部白垩系地层由嫩江组一至四段(Kn )组成,岩性为 达康氏面。 红、绿、灰黑色泥岩及砂岩、粉砂岩、油页岩组成,基底埋深 从阿什河断裂错断最新地层哈尔滨组与断裂带两侧第四系错 500—10700m。呈北东向条带状向两侧展布。本凹陷区在区内宽 断距离分析,该断裂在早更新世以来一直活动,距今13万年以来活 25—35km,长度45km左右。 动增强,活动速率约在0.15mm/a。断裂全长在80km左右。 1.4青山口背斜带 根据上述分析,可初步确定阿什河断裂在划分潜在震源和地壳 背斜呈北东、南西向弧形带状展布。覆盖层由第四系黄褐色粉 稳定性评价时应予充分重视。 质粘土及砂、砂砾石组成,厚50—90m。下部白垩系地层由姚家( )、 哈尔滨地区第四纪地质发展史是严格受新构造的震荡运动所 嫩江组一至四段(Kn )组成的红色块状泥岩或砂岩、泥岩互层,黑 控制的。本地区的新构造是古老构造的继承和延袭。中生代晚期以 色页岩夹油页岩及灰绿色泥岩,砂岩、红色泥岩互层组成,基底埋深 沉降为主,进入新生代早期全区普遍上升,从而缺失古近纪和新近 500—2400m。 纪地层,第四纪以来,直到晚更新世以前,本地区长期处于间歇性缓 从上述基地和盖层地层的发育说明,哈尔滨地区中生代中期开 慢下沉阶段,沉积了近百米厚第四纪地层。晚更新世后期,总体来说 始大面积沉降,晚白垩世晚期至新近纪,本区处于隆起剥蚀状态,新 哈尔滨地区均处于以上升为主的震荡运动。 生代早期该区开始缓慢上升,进入第四纪以来,表现为间歇性的升 参考文献 降运动。 [1]黑龙江省地质矿产局.黑龙江省区域地质志[M].北京:地质出版社, 2活动断裂带 1993. 据前人资料及黑龙江省地研所1980年出版的1/100万构造体 [2】初本君等.黑龙江省第四纪地质与环境【M1.北京:海洋出版社, 系图和1:50万黑白卫片解译,哈尔滨地区所发育的活动断裂均为 1988. 隐伏于前第四系地层以下的基底断裂,进入新生代以来具有继承性 活动,断裂构造主要展布方向为北东和北西向的两组。有松花江断 裂、呼兰河断裂和阿什河断裂。 2.1北东向断裂 . 松花江断裂为北东向断裂。 该断裂呈北东60。,沿松花江一级阶地前缘及河谷展布,贯穿 哈尔滨地区向两侧延伸,倾向北西,倾角>70。。在航片上线性影像 作者简介:于献章(1983,4一),男,汉族,籍贯河北省肥乡县,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矿产地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