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促进生态保护和修复
坚持保护优先和自然修复为主,加大生态保护和建设力度,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
第一节 构建生态安全屏障
加强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和管理,增强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能力,保护生物多样性,构建以青藏高原生态屏障、黄土高原-川滇生态屏障、东北森林带、北方防沙带和南方丘陵山地带以及大江大河重要水系为骨架,以其他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为重要支撑,以点状分布的国家禁止开发区域为重要组成的生态安全战略格局。
第二节 强化生态保护与治理
继续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巩固和扩大退耕还林还草、退牧还草等成果,推进荒漠化、石漠化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保护好林草植被和河湖、湿地。搞好森林草原管护,加强森林草原防火和病虫害防治,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偿奖励机制。强化自然保护区建设监管,提高管护水平。加强生物安全管理,加大生物物种资源保护和管理力度,有效防范物种资源丧失与流失,积极防治外来物种入侵。
第三节 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加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加大对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均衡性转移支付力度,研究设立国家生态补偿专项资金。推行资源型企业可持续发展准备金制度。鼓励、引导和探索实施下游地区对上游地区、开发地区对保护地区、生
态受益地区对生态保护地区的生态补偿。积极探索市场化生态补偿机制。加快制定实施生态补偿条例。
专栏12 生态保护和修复重点工程 新华社发
确保林农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落实
确保林农在林地经营中真正得到实惠
确保森林资源总量增长和生态环境改善
确保林区乡村基层组织和林业部门的正常运转
确保林区社会稳定
只要按照总理提出的要求,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相信‘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提出的‘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1.66%、森林蓄积量增加6亿立方米’目标,一定能实现。”刘礼祖说。
温家宝总理在中央林业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林业在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在生态建设中具有首要地位,在西部大开发中具有基础地位,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具有特殊地位。回良玉副总理在会上明确指出:实现科学发展必须把发展林业作为重大举措,建设生态文明必须把发展林业作为首要任务,应对气候变化必须把发展林业作为战略选择,解决“三农”问题必须把发展林业作为重要途径。确立林业“四个地位”、履行林业“四大使命”,实现林业“双增”目标,林业建设任重而道远。
2011年3月12日是我国第三十三个植树节,同时,今年也是全民义务植树运动开展30周年和联合国确定的“国际森林年”。植树节当日,全国绿化委员会副主任、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发表了题为《深入推进全民义务植树运动,为绿化祖国作出新贡献》
民建中央认为,林业产业现在还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森林资源总量严重不足,荒山荒地面积较大。二是森林资源质量不高。三是林业企业生产技术落后,研发能力差。四是林业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基础薄弱,发展不平衡。五是林业管理体制改革缓慢,束缚林业经济的发展等。
转变方式,提供发展新动力
“要坚持把兴林富民作为转变林业发展方式的根本宗旨。”
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在2011年全国厅局长会上说,转变林业发展方式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更好地实现兴林富民,坚持兴林富民也更有利于转变林业发展方式。因为,只有兴林才能富民,只有富民才能激发林业经营主体的内在动力,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效益,从而更加自觉有效地推进林业发展方式的转变。我们必须把兴林富民作为转变林业发展方式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兴林富民上想办法、下工夫、见实效。通过兴林富民切实增强林业发展的活力与动力,真正推动林业走上科学发展的轨道。
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也是新世纪第二个十年的开启之年。在这继往开来的一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涉及生态和林业建设领域的篇幅比往年有所增加,通篇报告“生态”一词8次出现,“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已经是连续第五年出现在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植树造林、湿地保护、林业重点工程建设等内容均有所涉及。这些生机盎然的林业词汇体现了国家对林业建设的高度重视和极大关注,也成了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
关键词:“6亿立方米”、“21.66%”
在下达“十二五”时期全国工作目标任务时,总理指出,“十二五”时期我国森林蓄积
量要增加6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要达到21.66%。
8888
两会聚焦:点击总理报告的绿色关键词
0307
中国绿色时报3月7日报道(作者:刘娜微 迟诚 李惠均) 3月5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温家宝总理代表国务院作政府工作报告,总结回顾“十一五”时期的政府工作,安排部署“十二五”时期及2011年工作任务。
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也是新世纪第二个十年的开启之年。在这继往开来的一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涉及生态和林业建设领域的篇幅比往年有所增加,通篇报告“生态”一词8次出现,“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已经是连续第五年出现在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植树造林、湿地保护、林业重点工程建设等内容均有所涉及。这些生机盎然的林业词汇体现了国家对林业建设的高度重视和极大关注,也成了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
关键词:“6亿立方米”、“21.66%”
在下达“十二五”时期全国工作目标任务时,总理指出,“十二五”时期我国森林蓄积量要增加6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要达到21.66%。
2009年胡锦涛主席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提出,中国要大力增加森林碳汇,争取到2020年森林面积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13亿立方米。目前林业发展“双增”目标已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林业生态建设的总目标。森林
覆盖率和森林蓄积量两个指标将成为我国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约束性指标。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林业局原副局长李育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双增”目标的提出,是我国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从2011到2015年,即“十二五”时期,是中国生态建设的关键时期,也是实现双增目标的紧要时期。目前我国的森林覆盖率是20.36%,要实现“十二五”末达到21.66%的目标,相当于5年增长1.3个百分点,这个任务非常艰巨。
为此李育材指出,要完成这个目标,需要依靠9个方面工作的落实。第一是政策,国家需要制定一系列扶持林业发展的优惠政策。第二是科技,必须依靠科技进步促进林业发展,抓好科技创新与推广,为林业发展提供有力科技支撑。第三是投入,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确保双增目标实现。第四是法治,制定和完善相应法律法规,严格保护林地资源,坚决制止乱砍滥伐、盗伐、超限额采伐等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活动。第五是人才,要切实加强高层次和基层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为林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第六是管理,强化天保工程、退耕还林工程等林业重点工程管理,确保工程成果的巩固。第七是机构设置,要完善机构设置,层层落实造林任务。第八是宣传,要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全党动员全民发动,掀起植树造林新高潮。第九是问责,双增目标层层下达分配后,要实行领导干部问责制,目标完成情况要纳入干部考核目标。
全国人大代表、邯郸阳光集团总经理韩玉臣表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把生态作为一个重要的指标,表明了国家在调整经济结构上贯彻了科学发展观的整体思路,也是一项实现中华民族长治久安构想的战略举措。生态受到重视让我备受鼓舞。
关键词:林业重点生态工程
温家宝总理在回顾过去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时,特别提到扎实推进生态建设,推进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完成造林2529万公顷。在部署“十二五”时期的主要任务时,总理提出要加强生态建设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全面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在下达2011年工作任务时,温家宝总理提到,要加强生态建设,积极应对气候变化。要继续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加强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和管理,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二期工程,巩固退耕还林还草、退牧还草等成果,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加强湿地保护与恢复,推进荒漠化、石漠化综合治理。
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雷加富表示,实践证明退耕还林等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对于增加农民收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有两个事实需要重视,一是我国粮食连续7年增产,说明退耕还林工程没有影响粮食的产量,反而对粮食产量的提高有一定贡献。由于工程的实施改善了陡坡耕地的生态环境,保持了水土,涵养了水源,使整个下游地区农业的立地条件改善,提高了耕地的使用效率。另一个事实:三峡工程在论证之初,一些学者担心上游泥沙进入水库。而事实上监测结果显示,三峡水库从2003年开始蓄水以来,近几年平均每年进入水库的泥沙总量为1.96亿吨,还不到预计每年5亿吨的40%。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国实施的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和退耕还林工程等重点生态工程都发挥了重大作用。今后5年,建议国家生态保护力度还要加大,林业重点生态工程要继续大力推进。
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委书记李海涛表示,大兴安岭作为四大国有森工林区之一,是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保障区和寒温带生物基因库,是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生命线,是重要的贮碳纳碳基地,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应对气候变化中具有重要地位。去年12月,《大小兴安岭林区生态保护与经济转型规划》经国务院批准正式颁布实施,大兴安岭生态功能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林区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这也是林区人民多年来的期盼与梦想。
关键词: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回顾“十一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时指出,“十一五”时期,我国农村综合改革稳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面推开。在部署今年工作时,总理又提出,要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健全覆盖耕地、林地、草原等家庭承包经营制度。
从2003年江西、福建等省区开始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尝试,至今已有8年,从2007年开始,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一词开始出现在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此后每年均被政府工作报告和中央一号文件关注。这项惠及亿万农民的改革敲开了沉寂的山林,让以往一片静谧的山林春潮涌动。今天,全国已经有18个省(区、市)基本完成了明晰产权任务,22.36亿亩林地确权到户,6825万农户拿到林权证,3亿多农民直接受益。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使农民的日子越过越好,农村发展进入一个新时代。
全国人大代表、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厅厅长陈秋华说,林改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对整个城乡经济的协调,对新农村建设、农民增收以及三农问题的解决意义都十分重大。通过生产关系的调节,集体林权制度的体制效应和政策效应会逐步显现。尤其像广西这种发展林业条件优越的地区,短期内就会看到翻天覆地的变化。可以展望,由于林改解放了生产力,将来的林产品也会像农副产品一样在品种数量上极大丰富,若干年以后,也许珍贵树种木材也会不再难求。
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林科院总工程师江香梅说,让她印象最深的就是林改后林农对技术的渴求。“要种什么,种上之后怎么管,管好以后何时收,每个环节他们都需要我去指导,村、镇的广播站、电台也经常收集林农的问题交给我,我答复之后由他们广播告知林农。”
两会访谈:实现“双增”急需增加林业投入
0310
嘉宾:全国政协委员李育材
采访:记者迟诚 刘娜微
实现林业“双增”目标是我国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当前,我国林业实现“双增”还存在哪些困难和问题,又如何破解?3月6日,记者采访了全国政协委员、国家林业局原副局长李育材。
李育材指出,“十一五”期间我国林业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从我国林业现状来看,实现林业“ 双增”目标,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李育材说,当前全国60%以上的宜林地分布在内蒙古、陕甘宁等干旱半干旱地区,立地条件差、造林成本高、成果巩固难;我国森林资源以中幼龄林为主,全国现有7亿多亩中幼林需要继续抚育经营,还有近4亿亩低产低效林急需要进行改造;公益林比较效益降低,管护难度加大,保持和巩固林业建设成果的压力增大;林业基础设施建设依然薄弱,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森林防火压力加大;国家对林业碳汇计量监测体系建设等基础性、支撑性工作投入不足,进展缓慢。
为确保林业实现“双增”目标,李育材建议,“十二五”期间国家应从6个方面进一步加大林业投入力度。
一是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国家对林业建设投入保障制度,实现重要
对林业建设的资金投入与中央财政收入和GDP同步增长。
二是国家加大对造林绿化投入力度,对国家林业重点工程实行全额预算,工程管理,重要较大幅度提高投入标准。对未纳入国家林业重点工程的造林绿化实行普惠制,重要财政对造林绿化给予补助。
三是国家加大对森林经营投入力度,在中央财政森林抚育补贴试点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试点内容和规模,提高补贴标准,全面建立森林赋予经营补贴制度。同时,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特色经济林、林木良种和林业机具补贴政策。
四是加大中央财政部门预算支持力度,增加林业碳汇计量监测等基础能力建设资金,发射林业碳汇卫星,加快推进全国林业碳汇计量监测体系建设。
五是进一步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制度,提高补偿标准,扩大补偿范围。
六是加大对森防事业投入力度,全面实施《全国森林防火中长期发展规划》,加强松材线虫、美国白蛾等危险性和重点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加强应急物资储备和基础设施建设。
1979年设立植树节,1981年起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30多年来,国民绿化意识日益增强,全民绿化行动愈演愈烈。在全民义务植树运动推动下,从城市到乡村,从山区到平原,处处涌动植树造林热潮,山川披绿装,家园添锦绣。
贾治邦:联合国大会第61届会议确定2011年为国际森林年。
林业的重要职能是三个系统一个多样性。第一个系统是森林生态系统——要植树造林,这是地球之肺;第二个系统是湿地生态系统——要保护好湿地,这是地球之肾;第三个系
统是荒漠化生态系统——要治理荒漠,这是地球之癌症。一个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这是地球之免疫力。
阿盟林业局2011年林业宣传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
2011年阿拉善盟林业宣传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全国林业厅局长会议、全区农村牧区工作会议和林业局长会议,以及盟委(扩大)会议、全盟农村牧区工作会议、全盟林业工作会议精神,按照自治区林业厅提出的“以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科学发展为宣传主题,以转变林业发展方式为宣传主线,以林业三大改革和三大体系建设为宣传重点”的要求,紧紧围绕林业重点工作,创新宣传手段,丰富宣传形式,完善宣传机制,凝聚宣传力量,广泛宣传报道林业的建设成就和典型经验,着力推进行业精神文明建设,为完成“十二五”开局之年的林业各项工作提供强大的舆论支持和文化条件。
二、工作重点
(一)加强林业战略地位和作用宣传
根据我盟的地理区位和重要的生态地位,加大外宣力度,重点宣传我盟现阶段的生态状况、治理情况、取得的重大成效,尤其加强对我盟生态地位和加大治理的紧迫性、重要性的宣传工作,不断引起国家、自治区对我盟生态建设的关注力度和重视程度,为进一步争取生态建设项目和资金做好基础工作。今年,我盟拟完成林业生态建设面积100万亩。宣传工作要结合新时期林业建设的形势和任务,宣传林业在维护祖国生态安全、构建北疆绿色生态屏障、加快“宜居旅游城市”建设、解决“三农三牧”问题、改善民生中的独特
作用,充分调动各旗区、人民群众参与发展林业的积极性。
(二)加强“十一五”林业建设成就和“十二五”林业发展的宣传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十二五”期间,我盟将完成林业重点生态建设任务800万亩,任务艰巨,加强对“十一五”林业建设成就(尤其是积累的经验)和“十二五”林业发展方向、重点的宣传,对于统一认识、凝聚力量,全面启动“十二五”林业工作意义重大。要大力宣传“十一五”期间我盟林业工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做出的积极贡献,深入宣传“十二五”时期我盟林业发展面临的战略机遇、困难挑战、总体思路、奋斗目标、基本原则、战略布局和重点建设任务,继续引导全社会关注林业、重视林业和支持林业。
(三)加大林业改革的宣传力度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是林业工作的主要内容,也是林业宣传的重点内容。2011年我盟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重点是全面推进公益林改革进程,积极探索配套改革。要开展国家、自治区、我盟林权制度改革意见、方案的宣传,加大典型案例、先进试点的宣传报道工作,组织媒体记者开展系列采访活动,既要大力宣传我盟林改在促进农牧民就业增收、增强林业发展活力、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的新成效,又要宣传林改确权发证的艰巨任务、森林保险抵押等配套政策等公共服务的新途径,保持有利于全面深化林改的良好氛围,积极创造推进改革顺利开展的良好社会环境。认真解读金融支持林业企业、个人扶持政策,引导各地认真执行林业政策、用好林业政策。大力宣传林业科技攻关的新成果,逐步形成尊重科学、依靠科学的良好氛围。大力宣传国有林区危房改造的政策、措施和经验。
(四)加强生态建设和保护宣传
充分利用世界湿地日、植树节、爱鸟周、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等有利时机,进一步加大我盟生态建设和保护的宣传力度。宣传全民义务植树条例、义务植树情况和30年取得的巨大成就,宣传我盟绿化造林的新进展、新典型,宣传雅布赖山综合治理等重点工程建设的新举措、新成效,宣传森林资源、湿地资源、荒漠资源的规划、工程和政策措施。宣传“种苗质量年”活动和林木种苗规范、管理、培育等方面的措施和做法。加大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和打击破坏森林资源活动的宣传力度,形成有利于保护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的社会氛围。做好对我盟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结果的宣传。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开展林木种苗、林地保护、动植物保护、病虫害防治等法律法规,促进依法治林、依法行政。宣传森林公安在维护林区社会安定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为确保林区和谐稳定营造有利氛围。
(五)大力宣传林业产业发展和兴林富民成效
要紧紧围绕“兴林富民”的主题,开展林业项目建设对民生的重要贡献、林业生产对群众收入增加方面的宣传,广泛开展重点加强城镇营造防护林优惠政策、国家、自治区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政策、国家和自治区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管理办法、各旗(区)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实施办法、公益林区禁牧管理办法的宣传,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对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兴林富民作用的宣传、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工作成效宣传、公益林管护管理办法及管护人员职责义务的宣传。宣传林业发展促进农牧民增收的经验和典型;要紧紧围绕林业产业发展的巨大潜力和广阔前景,大力宣传我盟林业产业的发展规模、综合利用等成果,宣传我盟在梭梭、肉苁蓉等规模化种植方面的实用技、肉苁蓉地理标识认定和企业开展林业规模化经营成果,宣传生态旅游等新兴林业特色产业发展的成效,引导社会对林业产业的多元投入,积极推动林业产业发展。
(六)结合迎接全区精神文明交流会工作做好宣传
以承办全区第七次精神文明建设经验交流会为契机,整体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按照“抓创建、展形象、促发展、惠民生”迎会主题,依托“迎盛会、讲文明、树新风” 活动载体,健全完善精神文明建设推进机制,全面提升精神文明创建水平,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我局承担任务,展示林业良好形象。一是按照《迎接2011年全区第七次精神文明建设经验交流会工作方案》和《精神文明创建工作任务分解的通知》要求,认真做好梭梭种植等林业产业化工作、警民共建绿化第二故乡、义务植树工作的落实和宣传工作。二是开展干部职工文明素质提升活动,认真学习《阿拉善居民文明知识手册》,开展“迎会”主题教育、公共礼仪教育和优良传统教育,加大优美环境、优良秩序、优质服务创建力度。三是充分发挥沙漠植物园生态文明教育示范基地传播、教育功能,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教育。
(七)做好党风廉政、创先争优工作的宣传
以开展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和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在全系统深入开展廉政文化宣传活动,重点通过开展正反典型宣传教育,进一步加强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和作风建设。充分发挥本单位简报、展板等宣传工具的作用,采取党员、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大力宣传本单位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的先进事迹,努力在全系统形成学习先进、崇尚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风气。
(八)完成上级交办的各项宣传任务
积极参加国家林业局开展的关注森林活动,参加自治区林业厅及盟行署关于建党90周年的各类征文、演讲、展览等活动。认真做好自治区林业厅、盟委行署组织和交办的其它宣传工作。
三、加强领导、明确责任、改进方法,提高林业改善林业宣传水平
1、改进林业宣传工作管理机制。加强林业宣传工作领导,明确工作分工,落实工作责任,提高机关全体人员对林业宣传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全力做好林业宣传工作。继续探索制定合理可行的信息宣传考评、奖惩制度,提高干部职工参与宣传工作的积极性。
2、改进方法,丰富内容形式,全方位做好宣传工作。一是改进宣传工作方法。借助网络和各种媒体等专业力量,增加宣传视角,扩大宣传视野,丰富宣传形式,提升宣传质量。二是着力发掘和宣传好我盟在防沙治沙和社会造林中涌现的新典型,以典型打动人,增强宣传效果。三是加强面向群众的宣传教育工作,扩大林业宣传影响力。编制林业法律法规、政策等为主要内容的宣传手册,直接发放到农牧民群众手中;加强生态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并充分发挥沙漠植物园、森林公园、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文明示范教育功能,开展各类生态文化教育,增强群众的生态意识。
3、加强对外、对上宣传,扩大宣传面。积极借助外宣媒体,对外广泛宣传我盟林业生态建设的重要意义、生态保护建设的措施、成就;鼓励盟旗林业宣传工作者积极向国家、自治区政府刊物及其他涉林刊物投稿,提高我盟林业工作的影响力,以争取国家、自治区及更多的部门、社会团体和群众对我盟林业工作的支持。
4、加强宣传工作队伍建设。参加自治区及盟委、行署组织的各类宣传培训;优化各项宣传任务的分配,让尽可能多的人参与宣传工作;借助刊物、网络开展关于宣传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努力提升机关工作人员的信息宣传工作能力,力争建立稳定的、高素质的宣传队伍。
贾治邦:林业发展面临极好的战略机遇
0105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打印预览【字体:大 中 小】
国家林业局政府网1月5日讯 在全国林业厅局长会议上,贾治邦局长说,“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加快林业改革发展、全面推进现代林业建设的战略机遇期。
之所以说林业发展面临极好的战略机遇,主要基于以下几点判断:第一,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必须加快林业发展。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我国山区面积占国土面积的69%,山区人口占全国人口的56%,山区经济是我国经济最薄弱的环节。加快山区发展是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最大的难题,是统筹城乡发展最艰巨的任务,也是扩大国内需求的潜力所在。加快林业发展,可以释放山区发展的巨大潜能,带动亿万农民增收致富,对于统筹山区和平原、城市和农村协调发展具有战略意义。近年来的实践证明,越来越多的山区通过发展林业找到了新的经济增长点,越来越多的农民通过发展林业走上了致富之路,也必将为统筹城乡发展、扩大国内需求、拉动全国经济再上新的台阶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第二,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必须加快林业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需要以最少的资源能源消耗和最小的生态环境代价,实现最大限度的发展。森林是巨大的、绿色的、可再生的资源库和能源库,是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发展循环经济的潜力所在。许多地方通过大力发展林业产业,已经逐步摆脱了拼资源、拼能源、高排放、高污染的旧发展模式,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展示了美好前景。
第三,提升生态文明水平,必须加快林业发展。生态文明既有物质的又有意识的概念。所谓生态是指生物生存的环境和状态;所谓文明是指意识的、道德的范畴。建设生态文明,重点包括三个层面:一是改善生态。其核心是建设和保护“三个系统一个多样性”。没有生
态的改善,生态文明就无从谈起。二是转变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使人类的行为自觉地与自然和谐相处,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三是增强全社会的生态文明意识和提高全社会的生态道德水平。生态意识的增强和生态道德水平的提高,又能反过来促进生态状况的改善和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林业部门承担着建设和保护“三个系统一个多样性”的重要职责,担负着弘扬生态文化、普及生态知识的重要任务,只有加快林业发展,才能持续改善生态状况,才能增强全社会的生态文明意识,才能促进全社会形成有利于改善生态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才能不断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因此,中央明确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必须把发展林业作为首要任务。
第四,应对气候变化,必须加快林业发展。森林的增汇减排功能已经得到国际社会的一致认可,成为一些国家履行减排承诺的重要途径。2010年底召开的坎昆气候变化大会,在减少毁林、防止森林退化和建立绿色基金等方面达成了共识,进一步凸显了林业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特殊作用与地位。我国在发展经济和减少排放的双重压力下,必须大力发展林业,全面增强森林的碳汇功能。只有这样,我国才能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进程中占据主动地位,才能为我国经济发展赢得更大的空间。为此,在国家“十二五”规划中,已明确将森林覆盖率和森林蓄积量确定为约束性指标。
第五,维护国家木材安全,必须加快林业发展。在世界各国不断加大本国森林资源保护力度的情况下,我国必须立足国内加强森林资源培育,加快建立木材生产战略储备基地,尽快改变木材对外依存度过高的局面,防止木材供应长期受制于人。
总之,从国家战略大局看,加快林业发展已经成为历史潮流和大势所趋。目前,国家综合实力和地方经济实力已经明显增强,完全有能力进一步加大对林业的投入。2010年12月29日,国务院审议通过了天然林保护工程二期实施方案,仅此一项今后10年的中央投资就高达2195.2亿元,为一期投入的2.4倍。尤其是经过“十一五”时期的不懈努力,
我国林业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具备了大发展、新跨越的坚实基础。
贾治邦局长说,在看到这些有利条件的同时,“十二五”林业发展也面临着一些不利因素。林业问题的国际化、政治化趋势更加明显,我国林业将在物种保护、木材进口等方面,面临更多挑战,承受更大压力。同时,国内巨大的社会需求与林业供应能力不足的矛盾将长期存在,创新体制、完善政策的任务还很艰巨,改善林区民生仍然任重道远。对此,我们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争取最大限度地变被动为主动、化不利为有利,才能为现代林业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贾治邦局长说,总的来看,“十二五”时期我国林业发展机遇大于挑战,有利条件多于不利因素,仍然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只要我们满怀信心,审时度势,科学应对,趋利避害,加快转变林业发展方式,就一定能够推动现代林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一、天然林保护工程(Natural Forest Protection Project)
二、“三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等重点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
三、退耕还林还草工程(Green for Grain Project)
四、环北京地区防沙治沙工程
五、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
六、重点地区以速生丰产用材林为主的林业产业建设工程
2009年6月,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首次中央林业工作会议。在中央林业工作会议上,温家宝总理对林业做出了精辟的概括:在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中,林业具有重要地位;在生态建设中,林业具有首要地位;在西部大开发中,林业具有基础地位;在应对气候变化中,林业具有特殊地位。在座诸位对林业的这四个地位要深刻领会。回良玉副总理提出了林业四大使命:实现科学发展,必须把发展林业作为重大举措;建设生态文明,必须把发展林业作为首要任务;应对气候变化,必须把发展林业作为战略选择;解决“三农”问题,必须把发展林业作为重要途径。
1. “十一五”森林资源消长变化
阿拉善盟总土地面积40447.95万亩,林业用地5068.7万亩,有林地101.2万亩,灌木林地1554.4万亩,宜林地3306.1万亩。与“十五”末相比,全盟森林资源面积增加403.5万亩,全盟森林覆盖率达到5%,比2005年的4%增长一个百分点。林业用地中区划界定国家重点公益林2320.6万亩(补偿面积1959.87万亩)。建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3个,自然保护区总面积3991.4万亩,占全盟总面积的9.85%。
2. “十一五”发展回顾
2.1生态建设与资源保护持续稳定发展,成效显著
林业重点工程顺利推进,防沙治沙力度加大。完成林业生产任务205.35万亩,其中:人工造林40.87万亩,飞播造林106.5万亩,封山育林57.98万亩,完成全民义务植树435.4万株。种苗合格率稳定在90%以上。2009年,生态治理面积首次大于沙化土地扩张面积,防沙治沙步入新阶段。
资源保护力度持续稳定,建设成果不断巩固。国家重点公益林区享受国家政策的农牧民4227户13079人,退出牲畜71.28万头,补偿面积由1768万亩增加到1959.87万亩,增长10.7%。森林公安共查处各类森林案件844起,处理违法人员916人,挽回直接经济损失310.5万元。实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面积451万亩,成灾率控制在6.5‰,种苗产地检疫率达100%,测报准确率达到85%以上。森林草原防火工作扎实推进,争取防火资金1500余万元,重点在贺兰山和额济纳胡杨林区开展了火情监测预警、通讯指挥、防火检查站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野外火源管理、开展火险隐患排查、启动联防机制等措施,取得了两大林区60年无森林草原火灾的成绩。自然保护区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完成贺兰山三期,胡杨林自然保护区一二期工程,国家和自治区自然保护区面积达到 3991万亩,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有效成果。
2.5取得的基本经验
一是在生态保护与建设中各级党委、政府的组织领导表率作用是推动林业发展的根本保证。
二是实施重点工程带动是推进林业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措施,实行全社会办林业是加快林业发展的根本途径,加大投入是林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
三是坚持 “转移发展”战略,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是林业发展的出发点。把生态保护建设与农牧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有机地结合起来,人民群众成为林业建设的最大受益者和积极参与者。
四是林业体制和机制的改革创新是林业发展充满活力的保障。
2.6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全盟总体森林覆盖率低,分布不均,林分质量差,树种组成单一,生态屏障作用还很脆弱。二是三大沙漠仍呈“握手交汇”趋势,生态环境“整体恶化,局部改善”的局面未得到根本扭转;三是社会办林业的氛围尚未形成,生态建设投资仍以国家投资为主,政策调动能力弱,非公有制林业发展迟缓;四是林业产业起步晚、规模小、科技含量低、结构不合理、效益低下;五是林业生态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区域性的先进科技成果推广不足。
2.7阿拉善林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阿拉善盟是《国家林业“十一五”及中长期发展规划》确定的“特殊生态治理区”,国家和自治区的高度重视阿拉善的生态建设。面对新的历史时期,林业建设既面临着大好机遇,也面临着严峻挑战。
从机遇来看,一是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发展,我国实现了历史性跨越,由生存型阶段步入发展型新阶段,需求结构的变化和面临的阶段性矛盾均指向资源环境约束发展的不平衡性、公共产品的供给短缺、公共治理改善滞后的突出性,矛盾的阶段性特征对生态建设的标准提出更高的要求;二是2009年中央林业工作会议期间十余位中科院院士联名上报国务院的《阿拉善生态困局与对策》得到温家宝总理的亲笔批示,《阿拉善盟生态综合治理规划》已上报国务院,阿拉善生态地位进一步凸显;三是全国第三次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监测显示,内蒙古荒漠化土地和沙化土地面积已由过去的不断扩展,首次出现“双减少”,重点治理区“五大沙地”向内收缩。阿拉善作为内蒙古沙化土地年扩张357平方公里的三大沙漠集中地,必将迎来新的生态建设高峰;四是从盟内看,全社会对林业的关注度不断提升,林业已经成为阿拉善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林业改革的不断推进,极大地解放
了农牧区生产力,广大农牧民、社会团体投入林业的热情日益高涨,参与生态建设的自觉性更加积极。
从挑战来看:一是防沙治沙任务十分艰巨。全盟每年沙化土地扩张357平方公里,巴丹吉林、腾格里、乌兰布和三大沙漠每年以10-20米的速度扩展前移,已呈联手会师态势,每年有近1亿立方米的流沙倾入黄河。二是森林资源保护管理难度加大。近年来,我盟通过各种措施不断加强森林资源和野生动植物及湿地的保护管理,虽然已经取得明显成效,但是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造林合格率下滑,林牧矛盾突出,产权关系混乱,森林火灾、林业有害生物灾害高发的态势没有根本改变。三是产业发展严重滞后,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对林产品和森林服务的多种需求。
3.林业“十二五”发展的总体思路和奋斗目标
3.1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 “转移发展”战略统筹全盟林业发展布局,以生态增效、牧民增收、行业发展为目标,坚持“保护与建设并重,保护为主”的方针,大力实施“身边增绿、围城锁边”两大工程,遏制沙漠化,保护、培育森林资源,为建设文明和谐的阿拉善做出贡献。
3.2基本原则
1、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实现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的有机统一。
2、坚持政府主导,全社会办林业的原则。形成多主体、多形式、多元化的方式参与林业建设。
3、坚持全面规划,合理布局,分区经营,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
4、坚持以人为本,兴林富民的原则。
5、坚持科技兴林,依法治林的原则。
3.3发展目标
到2015年,全盟林业生态体系进一步完善,天然植被得到有效保护,治理面积达到58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7%以上;林业产业体系初步形成,林业收入占农牧民人均收
入的三分之一以上;“三大沙漠”周边治理区框架基本形成,重点城镇外围形成封闭式的防护林体系,沙化趋势得到有效遏制,区域性自然生态恢复走向良性发展,城乡人居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林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
3.4总体布局
3.4.1生态建设布局
生态建设布局坚持“点、线、面”结合的生态体系架构,将全盟划分为“两带一区七重点”十大重点生态建设主战场。“以点穿线贯面”确保阿拉善特殊生态治理区森林生态屏障功能作用的发挥。
“点”是指落实“转移发展”战略以改善人居生态环境为重点的重点城镇和贺兰山、额济纳国家野生动植物自然保护区。以人口相对密集的“三旗两区”城镇为主体,辐射周围苏木嘎查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森林草原生态网络点状分布区。将城市绿化、全民义务植树、部门绿化和生态建设重点工程相结合,发展城区绿岛、城边绿带、城郊森林,构建城区、近郊、远郊协调配置的城市森林生态网络体系。
“线”是指以黄河、黑河沿岸,三大沙漠周边及主要公路两侧为主体,坚持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大力营造防风固沙林、水土保持林、护岸林、护路林。
“面”就是以大的地貌类型为主体,根据不同自然状况所形成森林和草原生态网络系统的块状分布区,重点为“两带一区”三大生态屏障。“两个生态建设保护带”是指西部以黑河流域、额济纳三角洲为建设重点的西部生态保护带;东部是指以贺兰山山前沿线为主体北起敖伦布拉格、吉兰泰、巴音木仁、乌斯太、宗别立、巴彦浩特、巴润别立、嘉尓格
勒赛汉、腾格里一线的天然人工乔灌木建设保护带。“一个封禁保护恢复区”是指以阿拉善中部以国家公益林区和国家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为建设重点,以“人退带动沙退”为治理措施,西起额济纳两湖地区,右旗阿拉腾朝克、雅布赖、孟根、阿拉腾敖包,东至左旗诺日公、乌力吉、吉兰泰、额尔克哈什哈苏木的天然灌草植被封禁保护恢复区。采取造林种草、封禁保护、生态移民等措施,保持和增加林草植被,发展林业产业。
3.4.2林业产业布局
阿拉善盟的林业产业尚处于初级阶段,规模小、产值低。因此,必须大力发展地方特色林产业,依托企业促进规模壮大和产业聚集,加大各种要素特别是资金、技术和管理的引进力度,促进地方特色林产业快速发展。一是建设七大沙生植物种植基地,即:以中药材企业为依托建设额济纳河、阿拉善右旗板滩井、阿拉善左旗吉兰泰苁蓉生产基地;以右旗苁阳公司为依托的建设锁阳生产基地;以永丰公司为代表建设阿拉善左旗敖伦布拉格、额济纳旗苦豆碱生产基地;额济纳以甘草资源为依托的甘草生产基地;以麻黄资源为依托的麻黄生产基地,阿拉善左旗以白刺果资源和为依托的天然饮料生产基地,以沙葱、沙米、沙芥、沙蒿资源为依托的绿色沙生食品基地。二是以基地为依托,培育发展龙头加工企业,实现系列化产品生产,扶持第二产业做大做强。三是配合孪井滩移民示范区、查汉滩、巴润别立镇节水农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生态型防护林改造和商品林基地发展,促进“林粮间作”建设5000亩名优特新经济林基地;四是配合全盟打造“秘境阿拉善”旅游胜地的契机,强化贺兰山、额济纳胡杨林国家级森林公园、巴丹吉林沙漠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培育森林大漠生态休闲旅游产业。
3.5“十二五”重点工程项目
“十二五”时期是阿拉善林业加快发展的关键阶段,是实现生态环境趋势由“整体恶
化,局部改善”向“有效遏制,局部好转”转变的关键时期,必须重点依托“三北”五期防护林工程、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野生动植物和自然保护区工程和国家重点公益林补偿政策、防沙治沙示范区等林业重点工程项目,统筹布局,突出重点,强化林业建设行动。同时积极探索实行林业建设投资主体的多元化,探索多种经济成份参与林业建设;提高林业建设质量和成效,从而开创林业建设的崭新局面。
3.5.1生态建设工程
(1)“身边增绿”工程
为实现盟委、行署打造“经济繁荣、交通发达、环境优美、基础设施完善、服务功能良好的生态型、旅游型、宜居型的文化名城” 巴彦浩特城市定位,提高“三镇两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环境承载能力,动员全社会力量,进一步明确部门和单位绿化的责任范围,落实分工负责制,推进部门造林绿化进程;推动全民义务植树、四旁植树、门前绿化、绿地认养等方式改善身边生态环境,极参与城镇绿化,义务植树150万株以上,引导和鼓励各种经济成份参与宜居城市建设,打造宜居环境。打造宜居环境。
(2) “锁边围城”工程
“锁边”以遏制三大沙漠前侵扩展,缓解和控制风沙危害为重点,在乌兰布和沙漠、腾格里沙漠、巴丹吉林沙漠边缘,采取封、飞、造“三位一体” 的治理措施,治理沙漠719万亩,治理三大沙漠“握手”区30公里、四处“决口”的封堵;其中:生物措施治沙817.5万亩,工程措施治沙16.5万亩(规划任务见表2),建立起沙漠外缘“锁边”工程的基本框架,优先启动乌兰布和沙漠“侵黄”治理工程和巴丹吉林沙漠东南缘(雅布赖山段)生态综合治理工程,乌兰布和沙漠“侵黄”治理工程完成沿黄河边(阿盟段)治理宽度
5公里的沙害治理区,阻止沙漠“握手”和减少乌兰布和沙漠“侵黄”量。巴丹吉林沙漠东南缘(雅布赖山段)生态综合治理工程采取生物固沙与工程固沙相结合的措施,封沙育林160万亩,人工造林30万亩,机械压沙12万亩。以此锁住三条新的流沙带,减缓沙漠化进程风沙对周边地区的沙害压力,遏制巴丹吉林沙漠的东侵南移,为民勤绿洲构建起安全的生态屏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