卤代烃
延津县第一职业高级中学 郭水莲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卤代烃,主要包括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流程和板书设计四个部分。 【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卤代烃是高中化学选修5第二章烃和卤代烃第三节的内容,从教材上分析,有机化学基础的核心是:结构、性质、合成。结构的核心是官能团,性质的表现是五种反应类型:取代、消去、加成、氧化、还原。这五种反应类型又是合成的基础。那么卤代烃在这里又处于什么位置呢?卤代烃的官能团卤素原子,是结构最简单的官能团,但是性质却涵盖了两个典型的反应--取代反应和消去反应,也正是这样,使卤代烃成为了有机合成中重要的中间体。由此可见,卤代烃在新教材中的位置非常重要,它不仅是联系烃和烃的含氧衍生物的重要桥梁,而且还为有机合成的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以溴乙烷为例理解卤代烃的性质。掌握溴乙烷发生取代反应和消去反应的基本规律。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溴乙烷的取代反应、消去反应的实验设计、操作、探究过程,掌握探究卤代烃性质的基本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使学生感受有机化学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从而树立为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而努力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根据卤代烃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我确定了本课时教学的重点是溴乙烷的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结合学情确定了教学的难点是溴乙烷发生取代反应和消去反应的基本规律。 【教学学法】
一、学情分析 1、学生已有的知识
1
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具备的知识基础是氯乙烯的概念和化学平衡原理 2、学生已有的能力状况
逻辑思维能力较强,但是思维的可逆性、创造性较弱,这节课我将引导学生通过建构新的知识体系,使其能力得以有效提升。
3、学生的心理分析
干洗剂、农药和医药等的快速发展以及氟利昂对环境的破坏等都与卤代烃的性质息息相关,卤代烃到底有什么样的性质呢?学生对此具有强烈的好奇心。
二、教法选择
新课程倡导的教学理念是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地学习,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因此,教的方式应当服务于学的方式,保证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探索性落到实处,所以,针对本节课的重难点,在教法上采用假设验证、创设情境、联想类比、巩固拓展的方法,以教辅学,帮助学生找到知识的增长点。 三、学法指导
我在学法上指导学生采用合作探究、发现学习、分析归纳的方法,进行自主建构新的知识体系。
【教学过程】
我把整个教学过程设计为如下六个教学环节:
1:课堂引入
我用有关不粘锅遭遇危害健康指控和学生用涂改液爆出惊人内幕这两幅图片引入,简单介绍其主要成分并对卤代烃的功与过与学生展开简单的讨论。
2:卤代烃简介
引出卤代烃的概念、分类、物理性质。并在此过程中使学生感受有机化合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卤代烃的用途如此的广泛,这类物质到底具有什么样的性质呢?我们就通过典型代表物溴乙烷来进行了解。
3:认识溴乙烷的物理性质与结构
展示溴乙烷样品。引导学生从看、嗅、查、探四个方面了解溴乙烷的物理性质。 我先板书出溴乙烷的分子式,让学生根据分子式推测其可能的结构式。根据溴原子的成键特点,学生只能写出这一种结构式。然后请学生思考:用哪种波谱法能确定溴乙烷的结构式?当学生回答出用核磁共振氢谱后,再展示溴乙烷的球棍模型,分析碳溴键的极性。这样可以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有了感性认识和理性思维的基础,再引导学生探究溴乙烷的化学性质,激发学生的思维深度。
2
4:实验探究溴乙烷的化学性质
溴乙烷的化学性质既是教学的重点又是难点,我采用的突破方法是假设—验证法。具体的方案是,先激活旧知:让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写出制备溴乙烷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1)CH3CH3 + Br2 CH光照3 CH 2 Br+ HBr (2)CH2=CH2 + HBr→CH3CH2Br (3)CH3CH2OH + HBr→CH3CH2Br+ H2O
在这三个方程式的基础上,提出假设:反应(2)(3)在一定条件下能否向逆向进行? 即反过来用溴乙烷制备乙醇和乙烯。并写出假设成立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假设Ⅰ: CH3CH2Br+ H2O→CH3CH2OH + HBr↑ 假设Ⅱ: CH3CH2Br →CH2=CH2↑ + HBr↑ 然后引导学生用球棍模型演示假设Ⅰ、Ⅱ。
以上仅仅是理论假设,下面进行实验探究假设Ⅰ、Ⅱ是否成立。先探究取代反应,引导学生运用化学平衡原理分组讨论:采用哪些条件可以使假设Ⅰ向右进行,并设计实验验证这些条件是否可行。根据该实验事实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我预设了以下条件①只加蒸馏水;②加蒸馏水,加热;③只加氢氧化钠水溶液;④加氢氧化钠水溶液加热。验证方法是加入硝酸银溶液,观察是否有浅黄色浑浊出现。
由所选条件我预设了四种实验方案,根据实验方案,指导学生进行分组实验。由实验现象学生可以得出相应的结论。1组的结论是仅溴乙烷与蒸馏水不能发生化学反应;2组的结论是只采取加热的方式不能使该反应向右进行;3、4组的同学会感到疑惑,为什么出现这样的实验现象呢?
这时,给学生提供一张资料卡片,让学生根据资料卡片上的信息,解释方案三、四的实验现象。并对方案三、四进行优化,以得出正确的结论。
对于优化方案,我用两条思路来指导学生,一是按一般思路,取溴乙烷与氢氧化钠水溶液反应后的上层清液,先加入过量稀硝酸,再加入硝酸银溶液,观察现象。二是敢于突破常规,直接向溴乙烷与氢氧化钠反应后的溶液中先加入过量稀硝酸,再加入硝酸银溶液,观察现象。大家可以看到生成的溴化银充分沉积在溴乙烷的液面上,浅黄色一览无余,展示的现象更全面、形象、直观。
经过上一阶段对溴乙烷取代反应的探究过程,学生也基本具备了探究溴乙烷消去反应的能力基础。因此,我采用联想类比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溴乙烷的消去反应。让学生动脑想一想:假设Ⅰ和Ⅱ中均有HBr生成,假设Ⅰ成立的条件是氢氧化钠水溶液,加热。那么,假设Ⅱ的反应条件,是否还能选择氢氧化钠水溶液?如果不能用水溶液,我们一般选用哪种有机溶剂?
3
学生思考和讨论得出溴乙烷发生消去反应的条件:氢氧化钠醇溶液,加热。之后,引导学生仿效探究Ⅰ的思路进行探究Ⅱ的学习,选择检验产物—设计方案—优选方案—实施方案,最后,由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证明假设Ⅱ在氢氧化钠醇溶液加热条件下是成立的。引出消去反应的概念,对于学生来说消去反应的概念是第一次建立,也是教学的重点。因此,要强调消去反应是有机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从一个分子中脱去一个或几个小分子(如H2O、HX等),而生成不饱和化合物的反应。
总结出溴乙烷发生消去反应的基本规律:断裂的是C-Br键和与溴原子直接相连的碳原子的邻位碳上的C-H键。
5:小结巩固
讨论、比较、总结填写下表。
通过对溴乙烷的取代反应、消去反应规律的归纳和对比,使学生认识溴乙烷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化学反应的“两面性”,树立结构决定性质的思想,掌握溴乙烷的化学性质,落实课程标准要求。
6:课堂练习
通过这个题目的练习达到升华课题,让学生掌握从点到面的学习方法的目的。 最后是我的板书设计。重点突出结构决定性质这一中心思想,强调溴乙烷在不同条件下的两种反应类型。
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