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迁移理论这一内容在考试中,主要以单选题、判断题等题型考察,需要同学们了解掌握、识记不同理论的基础知识。具体考法如下: 考法一:考理论与主张的匹配 考法二:考代表人物与理论的匹配关系 考法三:理论的独特地位及评价 考法四:实验与理论的匹配 考法五:单独考查对理论的理解 二、知识深化: (一)形式训练说
1.代表人物:沃尔夫(德)
2.观点:以官能心理学为基础,它主张迁移要经历一个形式训练过程才能产生。
3.地位:关于迁移的最早理论 4.口诀:“我儿早恋” (二)共同要素说(相同要素说)
1.代表人物:桑代克、伍德沃斯(共同成分说) 2.实验:判断图形面积 3.被试:大学生
4.程序:首先让被试估计了127个矩形、三角形、圆形和不规则图形的面积,预测了他们判断面积的一般能力。然后提供90个10—100平方厘米的平行四边形让每一位被试进行判断面积训练。最后把被试分为两组,第一组判断13个与训练图形相似的长方形的面积;第二组判断27个三角形、圆形和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5.结论:被试对与平行四边形相似的矩形图形面积判断成绩有所提高,对与平行四边形不相似的三角形、圆形和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判断成绩没有提高。
6.观点:只有当学习情境和迁移测验情境存在共同成分,一种学习才能影响另一种学习。
(三)经验类化说(概括说) 1.代表人物:贾德 2.实验:水下打靶 3.被试:小学生
4.程序:等能力甲乙两组,射击水中靶子。甲组打靶前学习光学折射原理;乙组不学。
5.结果:射击水下30厘米靶子时成绩相同;而至于水下10厘米时则甲组好于乙组。
6.结论:由于经过训练的儿童对不同深度的目标可以作出更适当的调整,将折射原理概括化,并运用到特殊情境中去。
7.观点:对已有经验进行了概括(概括出两组活动之间的共同原理),就可以完成从一个情境对另一个情境的迁移。 (四)关系转化说(关系转换说) 1.代表人物:苛勒(格式塔学派) 2.实验: (1)小鸡啄米实验 ①被试:小鸡、幼儿
②程序:两张纸,浅灰与深灰(其下有食物),被试者学会深灰下觅食。用更深灰(其下有食物)的纸代替浅灰,看被试到何种纸张下觅食。 ③结果:更深灰下觅食。
④结论:被试的选择不是比较刺激的绝对性质,而是由两种刺激的相对关系所规定的。
(2)箱子实验和棍子实验 ①被试:黑猩猩 ②程序:
a.箱子实验:将香蕉悬挂于黑猩猩笼子的顶板,使其够不着,逐步识别箱子与香蕉的关系拿到香蕉。
b.棍子实验:要求黑猩猩将一根或几根棒子作为工具,用以够到笼外的香蕉。 顿悟说:苛勒用格式塔心理学的观点给予解释,认为所谓顿悟就是对问题情境的突然理解。
观点:习得经验能否迁移取决于对情境中各种关系的理解或顿悟。 三、各理论间关系:
共同要素说是对形式训练说的反对和批判; 经验类化说是对共同要素的进一步发展; 关系转化说是对共同要素说的反对。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