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作为圣人孔子精华的浓缩,从早时的科举,到如今的考试,都会有所涉及,由此可以看出《论语》的珍贵,与古往今来的人对它的重视.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论语的演讲稿范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关于论语的演讲稿范文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传统上认为,〝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的是〝关于学习的 问题〞,〝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说的是〝关于交友的问题〞,〝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说的是〝关于胸怀的问题〞.
〝学而时习之〞中的〝学〞与《庄子·天下》篇〝百家之学〞的〝学〞相同.〝学〞有作动词用的〝学习〞,有作名词用的〝学说〞等,这里应为后者,指思想主张,对社会.人生的总体认识.〝时〞不应解作〝时常〞或〝按时〞,而应解作〝时代〞,也可引申为社会.〝习〞不应作〝温习〞讲,而应作实践.采用讲.下面的两句与之相应,第二句中的〝有朋〞其实就是朋友,指的是志同道合的人.这样,《论语》首章孔子表达的就是这样的思想:如果我的学说被时代(或社会)所行用,那不就太令人感到喜悦吗?退一步说,如果时代没采用,可有人能够理解我的追求,赞同我的学说,或者从远方来与我一同讨论问题,不也很快乐吗?再退一步说,不但社会上没人能采用,甚至没有人能够理解我的学说,我也能够坦然面对,不愠不恼,正确对待,不也是一位有道德修养的君子吗?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的这句话受到许多人的赞赏.他如此博学,还能虚心向别人学习,精神十分可贵.但更为可贵的是,他不仅要以善者为师,而且还要以不善者为师,这其中包含有深刻的哲理.他的这段话,对于指导我们处事待人.修身养性.增长知识,对于提高我们边检人的业务水平和服务水平,都是有益的.在我看来,它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择其善者而从之,见人之善就学,是虚心好学的精神;另一方面,其不善者而改之,见人之不善就引以为戒,反省自己,是自觉修养的精神.这样,无论同行相处的人善与不善,都可以为师.同时,这句话也体现了与人相处的一个重要原则.随时注意学习他人的长处,随时以他人缺点引以为戒,自然就会多看他人的长处,与人为善,待人宽而责己严.这不仅是加强修养.提高自己的.最好途径,也是促进人际关系和谐的重要条件.
孔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出自《论语》为政的第_句,其中,〝思〞的意思为思考,思维;〝罔〞读wǎng,意思为迷惑,昏而无得;〝殆〞读dài,意思为没有信心.这一句话的意思为:只学习而不动脑筋思考,就会茫然不解;只凭空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疑惑不解.说明了学习与思考是人们在获取知识过程中,两个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思维活动.只学习不思考不行,只思考不学习也不行.只有将二者正确地结合起来,才算真正懂得了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
关于论语的演讲稿范文2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编撰而成.包含着政治思想.人生观.世界观.教育理念等,是经典中的经典.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是论语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则,它的意思是:后生小子,在父母跟前,
就孝顺父母;离开自己房子,便敬爱兄长;寡言少语,说则诚实可信,博爱大众,亲近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践后,有剩余力量,再去学习文献.孔子认为,弟子
首先要懂得孝悌.谨信.爱众.亲仁,培养良好的道德观念和,如果还有闲暇时间和余力,则用以学习古代典籍,增长文化知识.这表明,孔子的教育是以道德教育
为中心,重在培养学生的德行修养,对于知识,则放在第二位.
中国有句古话:〝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古人也说过;〝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要懂得孝的做
人之道.
古时候,有一则关于子路借米孝敬父母的故事.子路小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么
办?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久满足父母的这的要求了吗?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
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了疲劳,邻居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可见,孝道在炎黄子孙心中的地位了.
孝,是孔子提倡的美德,父母生我,育我,作为子女,怎么不做到孝呢?小时候,父母有好吃的东西,总会让给我们吃;我们长大了,能承担一些家务活吗;父
母交代的事我们做到了吗?在父母生病的时候,是否去关心他们了吗?这些看上去的小事,扪心自问,我们做到了吗?
〝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是给我感受最深的语句.不仅如此《论语》也是经典中的经典,是中华民族的瑰宝
,阅读《论语》我受益匪浅,更重要的是明白了做人的仁德,以及品味哲学的思想情操.
关于论语的演讲稿范文3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好!
自古就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孔夫子曾经说过:〝吾十有五而至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一直活到了七十二岁,所有的经历使他仁德兼备,学问渊博,成为冠绝一时的大学问家,大思想家.最后著成了中国的一本瑰宝——《论语》
读《论语》,本来只是为了完成老师的任务,可是,当我读完这本书时却发现,〝仁〞,这个字贯穿了全文,〝仁〞中国古代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本指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孔子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他第一个把整体的道德规范集于一体,形成了以〝仁〞为核心的伦理思想结构,它包括孝.弟.忠.恕.礼.知.勇.恭.宽.信.敏.惠等内容.其中孝悌是仁的基础,是仁学思想体系的基本支柱之一.陶行知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在这一点上,和孔夫子几千年前提出的主张〝仁与德〞的观点不谋而合,两人都是伟大的教育家,为什么相隔千年,提出的观点却是惊人的相似毫无疑问,两人都是把〝仁与德〞当作自己去不断努力实现的目标,不断的学习,从而提高自身的修养与品德,这是有必然性的.
《论语》中的许多的词句都是发人深思的.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这个句子常挂在我的嘴边,让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心中都充满了〝仁〞.孝是中华人民的传统美德,但现在也慢慢开始退色了,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这句话,把中国人内心有唤醒了,明白了〝孝〞的意义.为了学习,可以三月不知肉味,这足以见孔子的勤奋,可如果仅仅是勤奋,恐怕孔子就不会得到世人的尊敬了.他的`好学表现在方方面面: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是谦虚;我不如老农,我不如老圃,这是实事求是;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这是一种乐观.他的学习精神,不仅仅限我们常人的思维:这个是学问,那个不合适.孔子会以最博大的胸怀,去包容世间万物,这就是我们所不及的.我们不难发现,在饱经过几千年的风霜后,是它,唤醒了中华人民的传统美德!是它,唤醒了中华人民的精神!
可是光说不实干这样是不行的,我们要学习孔子,用〝仁〞却面对世间的万物,用谦虚对待人生,永礼来对待你身边的每一个人,还要用勤奋来充实人生.《论语》也是我们犯错时的教育书,指引我们正确得道路.总之,它就是教你人生之道.
《论语》是道德与智慧的凝结,是中华文明的汇聚,是一位谆谆教导的老师教会了我们为
人处事的道理,更是引领我么向上的阶梯.
关于论语的演讲稿范文4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于丹写的论语心得是一本非常好的,值得一看的书,因为她给了我太多的感触,让我在忙忙碌碌的现代生活中近距离的接触了一次圣人.
在现在社会中,所谓的孔孟.老庄已经离人们越来越远,圣贤与经典也逐渐模糊,纷繁世界的庸俗烦琐和思想的高贵纯粹似乎缺少了一些必要的链接.而于丹教
授以白话诠释经典,以经典诠释智慧,把两千多年前的论语用一个现代人对社会,对生活,对人生的感悟演绎出来,灰色的孔子一旦链接了这个多彩的世界,催生而
出的是一种纯粹的积极的态度,是道德品性.情感智慧的升华.读于丹说论语,让我领略到的就是这样一种智慧,是对自己的得失缺憾的正确对待,是对身边朋友的
理智看待,是一种心态,一种融入在现在社会中的理性道德.
〝每个人的 一生中都难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许我们无力改变这个事实,而我们可以改变的是看待这些事情的态度.〞于丹给我们讲述的《论语》的精华之一,
就是告诉我们,如何用平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中的缺憾与苦难.〝如果你因为错过太阳而哭泣,那么你也将错过星星了.〞承认现实的不足之处,并通过自己的努力
去弥补这种不足,这就是《论语》告诉我们对待生活缺憾的态度.
人们常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社会环境中朋友是最重要的,从你的朋友身上可以照见自己的影子.其实人这一生有什么样的朋友直接反映他是一个什么
样的为人,好朋友就是一本书,他可以打开整个你的世界.我们经常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什么样的人你只要观察他的社交圈子,从这样一个外在环境是可以看到
他自己内心价值取.
《论语》终极传递的是一种态度,是一种朴素的.温暖的生活态度.
《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品味人生,修身养性,其目的正是要在愉快地生活中度好这一轮回.
关于论语的演讲稿范文5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我一直以为所谓儒学不过是表面上推崇中庸.仁义. 礼教等虚有的东西,做作的让人厌恶.
他和他的弟子连种稻插秧都不会还自居君子圣贤,所有的人民在他们眼里都是低微贫贱的人.〞唯女子和小人难养也〝,可见孔子有歧视妇女的嫌疑,另外
我至今还记得宋濂《送东阳马生序》,鼓励他的同乡努力刻苦学习,尊师:〞或遇其叱咄,色
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我承认,宋濂真的很尊师.可是正是这种方式让中国由盛转衰,不敢出一言以复就没有新观点新态度,就没有创新.
苏格拉底就是很好的例子,他主张学生勇于创新,所以出了一个柏拉图,柏拉图同样没有〞架子〝,又出了亚里士多德.希腊三贤在哲学物理学都有很好的建树!
儒学,是该让人唾弃,放在脚底踩的东西
我甚至觉得古代封建的黑暗落后都是独尊儒术的结果, 没有了〞百家争鸣〝,那就是剩下了专制.它至今仍旧影响着政治.教育.法律!
可是,事实上是这样吗?
读完《论语译注》我发现了我自己的目光短浅,相反,我觉得孔子不该出现在那个时代,那个黑暗的时代!孔儒的思想很超前,他说推崇的大同社会就是我们现在初级社会主义的终极目标,我们至今也没法做到,古代黑暗帝国怎么可能实现呢?古代君王扭曲了儒家思想,他们黑着心红着眼把儒学当成统治的工具,他们过河拆桥却同样自称君子,因此,〞打倒孔家店〝不是推翻儒学,而是保护真正的儒学不为小人所用.
孔子推崇的学而思丢失了,人们只学不思,只为应付考试,这是中国教育的失败,也是中国科学家得不到诺贝尔奖的原因.
孔子崇尚的中庸仁义也缺失了,人们自私自利,见人不扶,食物以次充好.真的愧对礼仪之邦!
孔子希望人忠义孝顺,谦虚真诚.可是现在的我们多么肤浅做作!
……
没错,他的想法是无法治国的,至少不适合现在的国情.可是我们不能一竿子打死儒学.政治课里我们要对传统文化发扬〞扬弃〝,我们却把坏的继承了,好的遗忘了:
我们该谦虚:〞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都骄傲自满怎么进步,应该不耻下问,谦虚谨慎!
我们该真诚:〞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不该做伪君子,应该真心待客.
我们该反省:〞吾日三省〝,孔子这样的圣贤都反思,我们也该反省自己,知错认错改错.
虽然不是每个人都认同孔子,但是不得不说他的想法很值得我们学习,
我们该做的还有很多,那怕双手递物,孝顺父母,顺从兄长等琐事,都是在弘扬传统文化,兴我礼仪之邦!
关于论语的演讲稿范文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