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高二年级数学科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高二年级数学科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2022-12-25 来源:爱问旅游网
语文

一、卷面分析

本套试题从“面向高考,注重能力同时兼顾高二新课改模块考试”的宗旨出发,将试题分作七个大题,23个小题,本文转自[教育文稿网] www.eduwg.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按高考大纲测试的能力要求考查“识记、理解、分析综合、表达应用和鉴赏评价”五种能力。

A识记。体现在试卷上主要是对字音(1题)、字形(2题)、名句默写(15题)的考察。识记内容作为学习语文的基础,难度不大,却是听说读写的根基。 B理解。体现在试卷上主要是语言词句意义的理解(3、4题)、文言译句(13题)、文言实词、虚词理解(9、10题)等。通过阅读,准确理解词语含义,体会内涵是学习语文的关键。

C分析综合。体现在试卷上主要是对阅读材料中的相同或不同内容进行判断、推理(6、7、8题)目的在于立足作者观点,把握文章思路。实用类文本阅读题(16、17、18、19)体现新课改的新理念,要求考生对阅读材料中的观点、态度进行概括。

D表达应用。试卷第六大题,主要体现选修课的内容。考察学生对《语言文字应用》、《先秦诸子选读》的掌握情况。作文题从审题立意、选材组才、布局谋篇、表达技巧运用等方面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

E鉴赏评价。体现在试卷上主要是古典诗歌鉴赏(14题)要求把握诗词中的艺术形象以及表达技巧。

二、存在问题

考试结束,对学生答卷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统计的学校为西安市五环中学(重点高中)理科所有学生。

考试人数为268名。平均分为102.8。其中最高分为129,最低分为61分。及格率为90.3%,过差率为0。

下面是对各题的答题情况的简要分析

1、单项选择题为被调查学生错误较普遍的地方。这12个题虽是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但有一定的理解要求,说明学生对词语、语句的掌握非常薄弱,对古汉语词意的理解包括实词虚词两方面的积累尤其薄弱。

其中第3题考察成语运用,在命题中有意识加大了难度,选择了两个较为冷僻的成语,目的在于让老师和学生重视扩大成语的积累范围,更注重成语的文化内涵,从而具体体现新课改的精神。

2、阅读题专门挑选了一道实用类文本阅读题,尤其18题、19题许多学生由于训练不到位,不能准确理解题干要求,答案离标准相差甚远,说明各校平时对新课改的新理念存在严重的偏差,亟待提高。

3、作文是综合考查学生语文能力和水平的一项考查,优秀学生在认识水平、思想修养、语文素养、语言表达等方面要远远超越成绩落后的学生,本次作文的命题《我爱汉语》更突出了这一现象。基础较差的学生的写作能力从审题立意,到布局谋篇,需要做更多的基础训练才能达到高考要求。

除了上述分析反映的学生语文学习中的普遍性问题外,在分析试卷问题时,还发现学生理解答题中的一些具体问题,应引起重视。

(1)审题不明。本次作文为命题类型,有些学生粗心大意竟然私自改题;有些考生将题目中的“汉语”理解为“语文”造成选材的偏颇。

(2)思路不清。14题第2问“这首诗哪些描写表现了画面以外的景和趣”许多考生没有从诗歌意象入手,分析诗歌表现艺术手法,而只是将原诗进行了简单的翻译,这显然是隔靴搔痒的答法。

(3)粗心大意。第22小题为选作题,许多学生为了得分把自认为会做的题全都写了出来。这样一方面浪费了时间,另一方面由于对这种情况阅卷老师只看前两题反而造成答对不得分的现象。

三、教学建议

1、 教学过程切实体现学生自主学习,把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作为教学的目的,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平台。许多老师不注重选修课尤其是《语言文字应用》这门课的教学,因此造成学生对汉语认知的麻木与冷漠,本次命题加重了这方面的权重,就是希望语文老师一定要坚守汉语这块阵地,把课堂上成纯正的语文课,体现出语文课的独特性,不可替代性,一定要牢记汉语知识仍然是语文学科的基础。要让学生从内心真正热爱汉语,热爱语文,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与精神境界。

2、注重选修课的学习,要把“选”字真正的体现平时的教学实践上。选修课是新课改的一大亮点,也是一大难点,许多老师拿到课本从头到尾一篇不落,这样的教法根本无法在有效的课时内完成进度。本次考试中有个别学校在“名句默写”“古文阅读”上吃了亏,其中涉及到先秦诸子尤其是课本后半部的墨子内容时,由于进度原因学生出现了知识盲点。因此合理安排教学进度,科学选择最佳篇目,精讲精练,以一当十,及一反三,是当下对新课改中的语文教师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

3、 作文的基本写作规范还应得到训练,学生的写作水平大多数还处在较低水平,应让学生写有基本规范,才能进入“文无定法”的自由写作阶段。

四、试卷中还出现一些问题:

19题“本文主要访谈了几个问题?”应改为“本文主要访谈了哪几个问题?”这样学生就不会只回答数字的错误理解。

数学

一、命题整体分析 1、命题立意

这次高二数学期末试卷铜仁地区教育局命题,命题力求体现课改的理念向高考改革靠拢,以有利于提高我市高中数学教学质量。试卷的题型着眼于考查现阶段学生的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掌握情况,也重视对学生在数学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发展状况的评价,还重视学生对数学认识水平的评价。整份试卷难易适中,没有偏、难、怪题,保护了学生的学习信心并激励学生继续学习的热情;在选题和确定测试重点上都认真贯彻了“注重基础,突出知识体系中的重点、难点,培养能力”的命题原则,重视对学生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

2、试卷结构

本卷共三大题,22个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考试的内容涉及到高二第一学期的知识占40%,高二第二学期学习内容,主要是空间立体几何、概率、圆锥曲线。其中重点考查了空间立体几何、概率、圆锥曲线等内容。 二、考试情况分析 <一> 总体情况分析

这次期末考试,高二年级参加考试1025人,其中理科考生 616 名,平均分63分,最高分144,最低分10分,及格人数124人,及格率20%, 优秀人数88人, 优秀率16.06%;文科考生419名,平均分38.6分,最高分109,最低分5分,及格人数9人,及格率2%, 优秀人数4人, 优秀率0.95%。 <二> 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1. 随机抽样调查分析

为了了解学生答题情况,从理科289 份试卷中,随机抽查了50份试卷,对各题解答情况进行分析: 三 一 二 17 18 19 20 21 22 满 分 60 20 10 12 12 12 12 12 满分人数 8 3 10 15 22 2 1 5 平均分 45.24 8.62 4.34 6.79 5.43 4.67 3.09 3.97 从抽样调查的情况来看,学生掌握得比较好的知识与技能有:空间立体几何、概率、圆锥曲线的基本概念

学生掌握方面存在问题比较多的知识与技能如:

1)运用二项式定理的题目,学生对这一问题的处理能力欠缺,选择题(8)题得分较低。

2)选择题(12)题是双曲线定义的题目,得分率较低。

3)填空题(16)题是考正三棱锥定义的题目,学生缺解现象严重,大部分同学只给出一个答案。

4)选择题(4)题是线面角的题目,同样学生缺解现象严重,大部分同学选错。 5)各解答题存在的问题:

17题:部分学生不知道如何入手,方法掌握不准。

18题:概率题,大多数学生都做对了,但是写得台简单。

19题:渐近线方程只给出一种情况,文、理科普遍存在。最后的答案双曲线

方程是焦点在轴和焦点在轴上的两种情况。

20题:理科做对的要多点,文科做对的要少点。

21题:绝大部分学生第一问,可以列出式子,但大部分化值不正确,计算方法太繁杂。第二问做对的就很少了。

22题:绝大部分同学可以用向量的方法求解立体几何,文理科都掌握用向量的方法求点到平面,二面角的求法。但计算不够准确,导致得分不高。 另外,在阅卷中还可以看出,在目前的高二学生中,还存在着一些学习困难学生。试卷上空白较多(文科生较多),某些题得零分的学生还有一定的数量。 2.学习情况分析

年级绝大多数学生学习态度端正,比较重视数学学习。上课听课认真,大部分学生能按时完成作业。但是学生的数学基础比较薄弱,在一些关键知识上存在漏洞,致使后续学习存在一定的障碍;数学学习方式较落后,基本还停滞于模仿,缺乏自主学习能力,数学综合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三、教学建议

高二是整个高中的关键阶段,在今后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切实贯彻新课程理念,着意激发学生兴趣,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努力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和综合素质。

1.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本次考试不少学生之所以没有考得好成绩,就是因为平时学习习惯不好,处理问题没头没尾,解答过程不够完善所致。 2.加强双基训练:有效的利用课堂时间解决课堂上的基础问题,同时在课后对不懂问题予以解决。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3.加强课堂管理:从本次考试来看,成绩不好的相当一部分原因是学生在课堂上没有认真听课,导致知识掌握不到位,从而引起不必要的失分。

4.数学能力的培养:文科班的学生数学基础差,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毫无兴趣,今后教学中要注意。突出知识结构,扎实打实打好知识基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讨论、交流,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兴趣,树立信心,培养钻研精神,同时提高学生数学表达能力和数学交流能力。

5.重视和加强考前指导:对学生的应考心理予以指导,减少非智力因素的丢分

情况。

英语

一、本试卷力求体现《英语课程标准》要求,按照高考模式,选取比较新颖材料,内容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知识覆盖面广,符合新课标的理念,体现了英语教学应遵循的重视积累,夯实基础,注重语篇,培养能力的原则。着重考查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在具体语境和具体语篇中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旨在引导师生遵守课标,重视教材,夯实基础,强化双基。同时,为发挥命题的导向性和阶段性诊断功能,突出了对模块五重难点的考查。尤其是在词汇和短语等基础知识方面。试卷总体难度适中,并有一定的区分度,是一份不错的期中考试卷。

二、试卷各题型及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一)听力测试

1.命题分析

听力部分包括短对话、长对话和短篇理解,涉及数字、时间、事件、行为等事实情节,目的、含义推测、态度、大意归纳等各项技能的考查。该题大部分材料语速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快速捕捉并获取信息、综合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其中以what 开头的问题11个,why开首的问题是3个,以where开头的问题是4个,以when和 which各一个。 2.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听力通过率为46.7%,(数据为抽样补校理科,数据仅供参考)其中通过率小于40%的题目有1,2 ,4,6,7,14,17,18,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速听能力尚欠缺,对提到多个数字对应关系辨析不清,推理能力不够,也存在审题不够仔细的情况.(二)单项填空 1.考点(语法)项目分布 考查语法点 冠词 名词及名词短语 介词短语 形容词副词 动词及动词短语 动词时态 句子结构 情景交际

从上面列表可以看出,该大题知识覆盖面较广,涉及8个语法项目,其中动词、动词时态和语态,情景交际和句子结构等项目所占比率较大,无偏题、怪题。这既符合高考的命题特点,也突出了阶段性诊断功能,把基础知识和灵活运用相结合,从命题方式来看,也不单纯考查某一项目而是综合考查,如:33题不止考查一个语法点,这就要求学生对所学的语法项目熟练掌握并能运用自如。 2.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单选平均通过率为61.2℅,可以说基本达到预设区分目标,但稍微偏难。得分率在60%以下的题有:25,28,29,30,31,33,35。其中28,29,30,33,35均涉及到基本词汇短语用法。结合上面考点分布图可以看出:说明学生的基础知识很不扎实,对一些基本词汇、语法、句型的掌握不够熟练,特别是复杂综合语言情境中的运用。 (三)完形填空

题号 24 30 32 22,34 28,29,31,35 27,34 23,25 21,33 合计 1 1 1 2 4 2 2 2 1.选材题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记叙文,作者通过五年级发生的一件帮助一名女生成功摆脱男生恶作剧并最终修正了自己的人生航向的故事,揭示了真善美的含义,渗透了人文教育的理念。本篇选材新颖,浅显易懂,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更易引起中学生的共鸣。

2.选材考点分布与简析 知识点 动词 形容词 副词 名词 连词 介词 分布情况 39、40、41、44、46 37、49、50,54 37、44、51、55 36、38、45、47、51、52 42、55 43、48 统计 5个 4个 4个 6个 1个 2个 从上表可以看出:考查内容以实词为主。特别是动词、和名词占了近60%的比例,加上形容词和副词占近90%,虚词只考查了3个。该题以语篇为依托,着重词汇辨析能力,突出考查在一定语境下的词汇运用能力。 3. 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本篇难度中等偏下,总体通过率为71.4%,相对做的不错。得分率在60%以下的有:41,42、 45、51、55。从做题情况来看,学生对综合运用基础知识的能力和语篇阅读能力不强,不能从语篇的上下文及句与句之间的联系去思考问题,很多学生按做单选的思路去做,往往造成顾此失彼。 对部分课标词汇的词义仍然模糊不清,对部分固定搭配特别是熟词生义了解不够. 1.选材分析:

四篇短文均篇幅适中,取材新颖。主要涉及校园、科技、慈善捐助等社会话题。试题设置合理,各种题型搭配均匀,主旨大意,细节理解,猜测词义、推理判断等均有涉及。试题设问注意到了深层次阅读理解与浅层次理解所占的比例。难度中等偏上。

2:考点分布与答题情况简析 主旨、意图 3 低。

从上表可以看出,从文章中直接和间接获取信息的题目占多数,但由于干扰项

细节理解 12 归纳、推理 猜测词义 4 1 阅读部分学生通过率为52.1%,其中58,60,64,69,70,74,75,通过率较

都起到了应有的作用。考生不能轻而易举得分。学生从字里行间读懂文章含义的能力及综合归纳、分析的能力均较弱,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态度及判断推理方面有偏差。具体到篇章则D篇通过率最低,这是因为D篇生词量大,学生的阅读速度和耐心受到了严重的挑战,部分同学甚至选择了放弃。今后要更加注重突破词汇教学,另外还要着重培养跳过难点找重点的寻读能力。从试题设置以及难度控制看,阅读理解部分成功的达到了区分选拔效果。 (五)阅读表达 1. 选材分析:

阅读表达选材也突出渗透价值观教育,篇幅适中,生词较少,按照高考模式,依次设置了文章题目、句子替换、个人观点描述(based on the text)、补全句子、及翻译五种题型,答案往往是不唯一的。 2. 答题情况分析:

阅读表达平均得分为9.6分,通过阅卷发现学生存在以下问题:

1)归纳文章主题能力欠缺。答题漫不经心,随意性强,细腻度不够,词性时态与句子的一致与照应方面较为薄弱。抽样调查显示:77题替换句子近20%学生句子抄写错误。79题虽基本能答出,但往往忽视句子的时态问题,导致失分。 2)部分学生学习英语兴趣不高,具体表现为试卷乱写乱画,抄写与题目无关内容,甚至有的搞恶作剧,还有的同学答题时写汉语拼音。这暴露出的问题是值得深思的,看似学习态度不端正,消极应付,但其深层次暴露出的是学生内心对外语学习的冷漠与抵触。这应该引起我们高度警惕。 (六)写作

本次作文题目为学生较熟悉的话题---关于如何学好英语的建议,属于给材料作文题。属于比较易于把握的写作题材。

作文抽样调查平均得分为13.2分。学生基础较差,存在单词拼写错误多、句式单调、书写凌乱、乱涂乱画,时态不准确、条理不清晰等问题。还有就是连词用的不是很好,文章没有浑然一体的感觉,影响得分。另一个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是字数不够,这点比较直接地体现出学生表达水平的不足。部分同学抄袭阅读理解,则反映了学习态度问题!值得欣慰的是很多学生已能自觉尝试使用高级句式来组织文章,尽管不够完美,但是这是可喜的现象。今后应该指导学生如何展开、如何灵活运用高级句式和合适连词及如何避免错误方面加强训练。 三 反思与改进措施

1.听力 采取精听与泛听相结合的方法,加大听力训练量,注重听力技巧的训练。并指导学生熟悉各种听力背景材料。

2. 进一步夯实学生基础,从单词,短语,句型入手,注重基础知识的落实。着

重培养学生的词汇记忆、词汇联想、词汇区别和具体情境下的词汇运用能力。完形填空训练时,要注意培养结合上下文语境词义辨析类能力。将语法和语境相结合是高考完形命题的原则。阅读理解近几年呈现出体裁多样化,题材生活化的特点。要侧重学生解题能力的指导,尽量多输入一些新鲜、地道的语言材料。去英文网站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3.训练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学生的组句、谋篇能力。将词汇记忆、词汇运用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提高结合起来。目前高考书面表达提供的文字材料越来越趋向简练,而表达要求却在提高,这点必须引起老师们的重视。加强书写规范训练和限时写作训练;加强范文的背诵和默写,提高写作水平。

4.拓展学生的知识面。除常规训练外,要充分利用报纸,杂志,网络下载等多种手段使学生了解掌握流行英语信息和语言知识,多接触地道的英文养成博览广读的习惯。

5.加强与学生心灵的沟通,增加感情投资。切实掌握英语弱科生的思想和学习动态。加强学法指导,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

6.再讲题和做题过程中,应该舍得时间进行反思。每做完或讲完一套题,应该花时间分析答错的原因和答对的思路。这个过程会让学生自觉地形成一套适合自己的答题技巧,进而从容地去面对各种考试。

物理

一.试卷命题背景及指导思想

本套试卷是在各校学生刚刚结束高中物理知识的学习,正在进行会考复习而还没有进入对物理知识进行全面的、系统的高三复习的背景下进行命题的。需要考查的知识点繁多,既要考虑到将要进行的会考,又要使试题有合理的区分程度。

本套试卷充分考虑到上述因素,并结合近几年、尤其是今年我省高考试题的特点来选择和编写题目。

近几年高考试题重视基础知识的考查,突出主干知识,无偏题、怪题和难题。所考查的题型、物理模型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但学生得分情况并不如想象的那么好。深究每题,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最大的特点就是还原物理知识和物理思维的本来面目。看似不难的每一题要想答对,学生必须通过认真审题、分析物理过程、创设物理情景,一步步进行推导,发现规律才能求解出最后的结果。若想做到这样,学生对其中涉及到的原始的物理知识点和物理规律以及基本的物理思维方法必须牢固掌握,即所谓的要有厚重的基本功。除此之外,今年的高考试题明显增强了对学生数学运算能力以及数理结合能力的考查。 本套试卷就是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进行的命题。绝大部分的题目学生都不陌生。但没有过硬的基本功是不容易得到高分的。

二.试卷结构及特点

1.本套试卷遵循高考试题的结构:选择、填空(均为实验题)、计算题。其中选择题多选较多,对学生的基本功,尤其是对知识掌握的准确程度是极大的考验。计算题考查知识点均为主干知识,需要学生有一定的提取信息能力(如第19题)和灵活的数理结合的能力(如第18题和第20题)。

2.试题共覆盖了以下近30个知识点:气体分子动理论、气体的三个状态参量之间的关系、物体的内能,波动图象以及机械波的产生,光的全反射、光的波动性、双缝干涉、光在介质中传播速度与频率的关系、光电效应、测定玻璃折射率实验,力的平衡及合力与分力的关系,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功,电场强度和电势,全电路的欧姆定律及电阻的串、并联,电磁感应现象,安培力,电动势与路端电压,伏安法测电阻,平抛运动,动量定理,万有引力定律,圆周运动,功能关系,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偏转、在磁场中的匀速圆周运动等,以及力电磁的综合分析。

试卷中有物理过程和图象相联系的题目(如第5、9和12题),这也是遵循了几年来把数形结合处理物理问题作为高考考查重点的思想,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推理能力要求较高。

3.分值分配:

力、电、磁部分:总计77分 热学、机械波和光学:总计23分

4.从答题情况看,试卷区分度较大,属“两极分化”型。因为所考查的所有知识点均为高考的重点,故每题的设置也紧紧地围绕着教学重点。

5.没有回避有代表性的成题。 三.学生答题中存在的问题

1.基本知识掌握不准确。如第2题、第5题,第8题仍有许多学生掌握不好。

2.掌握了概念和规律却不能融会贯通,从而达到灵活运用。体现为单独问到他某个知识点时能说出来,知道怎么用,可是几个知识点综合到一个题目里面就不能很好地把握了。如第10、11、12题。

3.对物理语言理解不好,这也是物理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弱的表现之一,同时也是对物理规律没有“甚解”。如计算题第19题,绝大多数学生不能理解“设无穷远处的引力势能为零,则物体由无穷远处运动到离地球中心为r(r>R)过程中,地球引力F做功的大小可用W= 公式计算”这一已知条件的含义,因而不能正确解出此题。

四.教学建议

基于高考试题的特点,我认为平日的教学中

1.教师尤其要注重加强学生对物理基本功的训练。这种基本功应包括: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熟练记忆和透撤的理解;对头脑里已形成的正确知识能够与习题有机地结合,即把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严密的逻辑思维。

而要做好这些,教师首先就要持一种稳扎稳打的态度,不能“急功近利”。学习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

2.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对物理过程的条理性剖析能力,注意重在方法引导。把做习题的目的着眼于对知识的巩固、对方法的总结和分析能力的提高上。对学生做过的每一道习题,最后都应归结到:本题考查的是什么知识点,运用了什么样的物理思维方法。即注重还原物理知识和物理思维的本来面目。

3. 重视物理教学中数学思维的培养以及数学运算能力的训练。 4.引导学生学会对已学内容自我总结,不断提高。

化学

一、命题原则、要求和范围

1、命题原则

命题体现课程改革“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和“以知识和能力立意为主,突出能力和创新意识考核”的评价思想,遵循“立足基础、强调主干、注重应用、突出能力”的原则,坚持有利于加强基础、有利于指引学生进一步学习能力的形成、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力求全面真实地反映全市高中化学教学状况,充分体现课改精神,为教育行政部门对高中教学质量检测提供可靠的依据,促进我市课改和教改的进程。

2、命题要求

依据高中化学教学大纲及2007年化学学科《黑龙江省普通高中毕业会考考试标准》的要求,着眼于新的化学课程标准进行命题。在命题立意上要从以知识立意为主转向以能力立意为主,即以知识为载体、以问题为中心,考查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试题设计上既重基础性、又适当增加应用性和能力型试题;在命题取材上,密切联系我国和世界经济、科技、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关注社会和科技的重点、焦点和热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在试题结构上要简约、合理,试题数量要恰当,给学生以足够的思考做答时间和自由发挥的余地;原则上不出偏题怪题或人为编造的似是而非的试题;对试卷总体难度加以控制,高于会考而略低于高考,易中难比例为5:4:1。

3、考查范围

高中化学第一册、第二册即会考范围的全部内容。 二、对试卷的总体评价

从二十多所学校的质量分析和教师反馈的情况看,对本次命题的评价突出表现在:

1、较好地实现了命题目标,即重点考查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考查的问题贴近教材的主干知识,从教材深度挖掘学习内容;有些题型较新颖,有较好的立意,有力于对学生各种能力的考查。

3、能紧紧围绕高中化学教学大纲和会考复习大纲内容,又不拘泥于大纲,体现了题在书外,理在书内的高考原则。

4、题量对大多数学生来说适中,难易程度适宜,有较好的区分度,无偏题、怪题。

学生可以很轻易地入手,但要完整拿到满分却并不容易。平凡之中考查基础,常规之中显现能力。

5、试题能较好的体现课改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试卷特点 1、试卷结构:

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选择题包括17题,每题3分,共51分,非选择题包括6题,共49分。全卷总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试卷内容 3、试题分析

第Ⅰ卷围绕化学主干内容和重点知识命题,如物质结构、氧化还原反应、化学平衡、电离平衡、盐的水解、物质的量、有机化学等重点知识在试卷中占的分值较高,同时也兼顾其它知识点。试题的素材许多是书本上没有的新情境,着眼点是考查学生的能力。以试题为载体,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Ⅱ卷包括6道题,共计49分。其中第18题(10分),填空题,考查学生对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第19题(4分),20题(12分),实验题,考查学生实验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1题(9分)、22题(6分),有机题,21题侧重有机推断,22题侧重有机常规计算 ;23 题,图像计算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

4、试题特点

取材多为新的问题情境,涉及的是多个知识点的综合,使高中化学相关各部分内容相互综合渗透,加大了试题的难度和深度。

(1)、注重考查学科的主干知识,突出“基础”。 (2)、重视对化学学科基本能力的考查,突出“能力”。 (3)、试题内容与社会生产、生活实际相联系。 (4)、加强对实验能力的考查。 三、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结合二十多所学校的反馈信息,分析如下: 1、学生得分情况

Ⅰ卷得分率较低的题是:3、7、8、10、12、15、16题;II卷得分率低的21、23题。

2、学生失分的主要原因及典型特例: (1)基础知识不牢或知识储备有缺漏。

例如第3题,对合成材料概念不清而失分;第8题,对等效平衡的知识掌握不牢而失分。

(2)审题不仔细,分析不透彻,书面表达不规范。

例如第7题,考查学生对以阿伏加德罗常数为基点的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答案是C,但学生因未能认真理解并掌握有关物质的电子转移情况、重水的质子数等知识而误选A等;第20题,实验题,考查关于乙酸乙酯的制备实验中的几个问题,学生因审题不仔细或书写不规范而丢分。

(3)运用相关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待于提高。

例如第16题,该题考查学生对电解质溶液中电解质的强弱、溶液的酸碱性、几种守恒关系等知识的理解和灵活应用能力,比较综合,而且很关键的一个问题是本题设置了一个陷阱,该物质第一步是完全电离,第二步才是弱电解质的部分电离,很多同学对知识掌握不够扎实,解题中顾此失彼,掉进陷阱。

(4)获取信息及知识迁移能力差。

例如21题,有机推断,考查学生对有机化学知识的掌握及灵活应用能力,是对学生分析、判断、推理、书面表达及心理素质的综合考查。学生在平时复习中只忙于作题,不注重知识体系的构建,对题给信息的识别和检索能力以及知识迁移能力差,对一些明显的提示(该题的突破口)视而不见,再加上心理素质不佳而乱了阵脚,以至于9分的题仅拿到一半或更少。

(5)实验能力需进一步加强。

例如第19、20题,学生对一些必须掌握的实验基本操作、实验方法、实验程序理解、掌握不够扎实、清晰而错答。

(6)综合能力不强、心理素质差。

例如第23题,图像计算题,虽然题目有一定难度,但只要能静下心来仔细分析,寻找突破口,还是可以解决一部分甚至全部问题的。但学生给自己一种“不会做”的心理暗示,没有勇气和信心去审题、解题,草草收笔。

四、对今后教学的建议

1、抓基础、构建学科知识网,全面复习、突出重点 2、抓能力,在“运用”上下功夫 3、抓方法,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4、抓实验,重知识迁移和实验设计 5、抓实际,培养学科综合能力 6、抓信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7、抓训练、提升学生的应试能力 8、抓效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五、对今后命题的建议

1、认真制定试题的《双向细目表》,以保证试卷知识体系完整、能力层次合理、内容分布适当、难度适宜,克服命题的主观随意性。

2、试卷难度适中,保证大多数努力学习的学生达到及格,以极大调动广大师生教和学的积极性,要有较好的区分度和效度。

3、试题不超纲,立足基础,强调主干,尊重教材,坚决杜绝出偏、难、怪、错题。

4、贴近学生实际,关注焦点、热点,注重理论语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生物

一、总体情况分析

1 试卷特点:主干知识突出,强调基础知识

2成绩分析: 本次期中考试由于自校命题,试卷难度适中,均分54.5,但高分段人数还不够多,还有部分希望生生物成绩未达到B。. 二、学生中存在的问题

1.基础知识不够扎实

分析学生选择题的答题情况可以发现,学生对生物学的基础知识掌握不够扎实。如选择题第15题,部分学生对内环境的成分还不够清楚,第19题,反映出这些学生对人体的三道防线理解不够。

2.审题能力不足

学生不能从题干中获取有效信息,审题能力不足,也一个较为是普遍的问题。其中以选择题的第18题、第25题,非选择题第33题最为典型。审题能力不足还表现在学生读图、绘图和图文信息转换的能力较差,第41题图示内容是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垂体细胞、甲状腺细胞及他们分泌的激素之间的关系,部分学生不能理解图中所画内容,也不明白激素A、、B、C分别代表什么。

3.知识应用能力欠缺

学生在解题过程中遇到综合应用题时,往往无从下手,如第30题第(4)问

学生失分较多。

4.解题速度较慢,时间应用不合理

许多学生前面花的时间过多,以至于后面题目来不及做,该能得到的分数没有得到。 三、教学改进措施

1.落实双基,把握主干,强化知识的加工和提炼,构建知识网络 夯实双基是高考取胜的保证。复习教学需在加强生物学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训练的同时,着重训练学生能够运用所学过的知识和专业术语,正确阐述基

本的生物学现象、概念、原理和规律,准确把握知识的内涵和外延。注意对生物概念、原理的规范理解、准确把握定位,扫除知识上的遗漏和盲点。

抓好重点知识、重点章节的复习,这是备考的重中之重。突出主干知识和核心知识点,做到主干知识清晰,枝节明了,重点难点心中有数。从本次考试分析可以发现,部分主干知识中的难点问题,如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中的计算问题、细胞分裂中绘图问题等,学生并未真正掌握。针对这一问题,在一轮复习阶段,有意识强化训练这些主干知识中的难点。

2.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并重

高考对考生能力的要求日渐提高。在复习过程中要坚持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并重的思想,更多地给予学生获取知识的各种方法,培养学生判断推理、逻辑思维、概括归纳、分析综合等多种能力。在以学科主干知识为主线进行复习的同时,加强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使学生能从多角度、多层面全面、完整地理解所学知识,真正做到知识的融会贯通。在这第一轮复习中,特别要重视教材重要知识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观点,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和生产实践。

3.重视审题能力的训练

在一轮复习中要加强审题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加强选题,注意对于知识情景的灵活转换,在教学中加强变式训练,切实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

4.加强解题答题的规范化训练及运用语言、文字能力的训练

在期中生物试题答卷中,学生表现出来的主要问题之一是语言表达能力差,文字书写出现错误等。因此,在平时的教学和复习中要引导学生用生物学的专业术语来描述课本上和试题中的图表、图解和数据等内容,也可以通过下发试卷评分标准让学生体会标准答案分析,形成使用生物专业术语进行规范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