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课程性质的定位与课程 标准的新理念 (一)课程性质的定位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所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 (二)课程标准的新理念
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2、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3、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始终把学生主动发展放在主体地位 4、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三、课程标准设计思路与课程目标 (一)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
1、根据课程目标与内容划分学习领域
2、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3、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始终把学生主动展放在主体地位 4、根据三级课程管理的要求加大课程内容的选择性 5、根据发展性要求建立课程评价体系 (二)课程目标
1、增强体能,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 2 、培养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
3、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出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4、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5、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四、学习领域与内容标准 (一)运动参与
1.具有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行为 学生要对体育课表现出学习兴趣(水平一) 乐于展示简单的运动动作(水平二) 主动参与体育活动(水平三) 2、用科学的方法参与体育活动 知道合理地安排锻炼时间的意义 (二)运动技能 1.获得运动基础知识
知道所做简单运动动作的术语(水平二)
了解所练习的运动动作,观看体育比赛(水平三)
了解所学运动项目的简单技战术知识和竞赛规则,观赏体育比赛(水平三)
2.学习和应用运动技能 会做简单的组合动作(水平二) 初步掌握简单的运动动作(水平一) 初步掌握基本运动技能(水平三) 3.安全地进行体育活动
知道如何在运动中避免危险(水平二)
说出不同环境中可能面临的危险和避免危险的方法(水平三) 注意运动安全(水平四)
4.获得野外生存生活的基本技能
初步掌握在野外条件下的基本技能(水平四) 参加集体野外生存生活活动(水平五) 参加具有挑战性的野外生存生活活动(水平六) (三)身体健康 1.形成正确的身体姿势 注意正确的身体姿势(水平一) 基本保持正确的身体姿势(水平二)
能够在学习、运动和生活中保持正确的身体姿势(水平三) 2.发展体能
发展柔韧,反应、灵敏和协调能力(水平一) 发展灵敏,协调和平衡能力(水平二)
发展速度和平衡能力(水平三) 发展速度、有氧能力和灵敏性(水平四) 3。具有关注身体和健康的意识
知道身体各主要部位的名称和自己身体的变化(水平一) 描述身体特征(水平二)
了解青春期的卫生保健知识(水平三)
4.懂得营养。环境和不良行为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了解营养与健康的关系和从事体育活动时的营养卫生常识(水平三) (四)心理健康
1.了解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的作用,认识身心发展的关系 要体验体育活动中的心理感受(水平二) 体验身体健康状况变化时的心理感受(水平三) 2.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自尊与自信
在体育活动中具有展示自我的愿望和行为(水平二)
正确对待生长发育和运动能力弱可能带来的心理问题(水平三) 3.学会通过体育活动等方法调控情绪 体验在体育活动中的情绪变化(水平一) 观察同伴在体育活动中的情绪表现(水平二) 知道通过体育活动等方法调节情绪(水平三) 4.形成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品质
在一定的困难条件下进行体育活动(水平二) 敢于进行难度较大的体育活动(水平三)
根据自己的运动能力设置体育学习目标(水平四)
在具有挑战性的运动情景中,体验战胜困难带来的乐趣(水平五)在体育活动、学习和生活中自觉表现出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等(水平六) (五)社会适应
1.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合作精神与体育道德 在游戏活动中遵守规则和尊重他人(水平一) 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合作行为(水平二)
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对弱者的尊重和关爱以及与社区活动的联系(水平三)
2.学会获取现代社会中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方法 了解体育与健康资源(水平三) 五、实施建议
(一)课程实施方案的制定
1.正确认识与把握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体系 2。结合各地实际情况制订地方课程实施方案 3.针对各校实际编制学校课程教学方案 制订教学方案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根据五个学习领域的目标制订学年教学目标在确定学年教学目标时,既要有运动参与、运动技能和身体健康的目标,也要有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目标。(2)根据\"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及学校场地、器材的条件来确定每个学年的教学内容及各项教学内容的时数比例。
(二)教师教学方案的制订
1。根据学习目标的要求来选择和设计教学内容
2、选择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根据各个学习领域的领域目标和水平目标,以及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基本理念,教学内容的选择要符合以下要求:
3。确定教学内容时数比例的原则
(1)实践性原则 (2)灵活性原则 (3)综合性原则 4。教学内容的组合和搭配 一般采用教学单元的形式进行
小学低、中年级可采用复式单元进行教学,即一个单元可采用两项或两项以上的教学内容。 (三)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 1。班级教学与分组教学 2.组织教学的灵活性 (四)教学方法的改革 1.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 (1)提高学生自学、自练的能力。 (2)教师要给学生营造合作学习的氛围。
(3)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机会,培养他们的创造力竞争力以及迎接挑战的能力
(4)通过布置适当形式的家庭作业,培养学生的锻炼习惯以及对社会健康问题的责任感。
2。加强教法研究,提高教学质量
1~6年级的教学可根据学生自制力和理解力相对较差、情绪变化较大而身心发育快的特点,采用主题教学、情景教学、复式教学等方法,充分发挥游戏活动的作用,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
正确理解和把握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1) 体育与健康课程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努力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机统一的课程目标和课程结构. 2)将增进学生健康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
3)充分体现体育课程的育人功能,确保“健康第一”思想落到实处,使学生健康成长。
4)使学生掌握技能、发展体能,逐步形成健康和安全的意识以及良好的生活方式,促进学生身心协调、全面的发展。 2、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 1)强调运动兴趣的激发和保持,真正关注学生的健康意识、锻炼习惯和卫生习惯的养成;
2)在课程内容方面,重视从改造传统运动项目和引入新兴运动项目入手,精选适应时代要求的、有利于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体育知识技能和方法作为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在教学方式方面,力求改变单一的灌输式教法,改变过于强调讲解、示范的教学形式,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践的良好的教学氛围。
3、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体育与健康学习。 1)从课程设计到评价的各个环节,都要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发展放在中心地位。
2)在注意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特别强调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及创新精神,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
3)应改变以灌输-接受为主的教学方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不排斥教师的指导作用及学生的模仿和接受学习,师生之间是交往合作、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把学生的学习过程变成主动构建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提高批判性思维以及分析和解决体育与健康问题能力的过程。
4)关注良好教学环境的创设,重视学生的心理感受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重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4、关注地区差异和个体差异,保证每一位学生受益. 1)重视不同地区、学校和学生之间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基础方面的差异;培养学生的运动爱好和专长,根据学生不同学习需求,促进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 2)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方法的更新,都特别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好和个性发展,促进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以全面发展体能和提高所学的运动技术水平,培养积极的自我价值感,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3)各地区和学校要因地制宜,合理选择和设计教学内容,有效运用教学方法和评价手段,努力保证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完成学习目标,体验学习和成功的乐趣。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