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标下的小学音乐欣赏教学
作者:崔相君
来源:《读写算》2013年第42期
音乐是听觉艺术,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都须依赖于听觉,听,是音乐艺术最基本的特征。《音乐课程标准解读》指出: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要适应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难以持久的特点,尽量采用综合性的音乐欣赏活动,引导学生调动身体的各种器官,全身心地“投入”音乐。围绕欣赏音乐,结合音乐的各种要素,采用歌唱、演奏、身体动作和表演等方式,“参与”到音乐中去。也就是说,欣赏教学要注意发挥“通感”的作用,避免单纯依靠听觉、过多讲述、使欣赏教学死板乏味的现象。还要注意引发学生想像和联想,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所有这些活动都要尊重学生的独立感受与见解,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审美体验。小学音乐欣赏究竟该怎样教学才能让学生真正“听懂”音乐?科普兰在《怎样欣赏音乐》一书中说:“如果你要更好的理解音乐,再也没有比倾听音乐更重要的了,什么也代替不了倾听音乐。”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活动都必须依赖于听觉。音响感知是作为音乐欣赏心理的一种要素对音乐作品的表层,即音乐音响及其结构形式的欣赏,它是整个音乐欣赏的前提和基础。我采用放松听、联想听、记忆听、机构听,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聆听音乐中去。例如,欣赏口笛独奏《苗岭的早晨》时,我让全体学生闭上眼睛,手放在膝盖上,身体随音乐自然的动,学生在没有任何干扰的情况下轻松地听完全曲,最后竟你一句,我一句地将所听到的音乐用语言描绘出来了:“雾气腾腾的山林像被蒙上了一层纱,大地复苏,小鸟初醒,太阳渐渐露出了温柔的脸,渐渐升高了,雾也在慢慢地消退,小鸟在树上蹦蹦跳跳地唱起了歌,人们也开始准备一天的劳作……”。
听:让学生在聆听的同时观看相应的图像、实影,观察生活中的事物,以视听结合的方法加深对音乐的感知和理解,通过形象直观的画面来丰富他们的联想。音画结合,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实践证明:听觉与视觉协同感知会对认识事物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唱:欣赏教学是以听为主,但唱主题是欣赏作品的基础。因为音乐主题是作品的核心,是音乐思维形成和发展的基本要素,它凝聚着作曲家崇高的思想感情、伟大的人品和感人的艺术美,是精美的精神食粮,常常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引导学生听前唱主题,有利于学生把握主题形象,使学生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准确辨认主题的重复和变化,使学生的音乐思维真正被调动起来,更好地获得音响体验。如欣赏《匈牙利舞曲第五号》,听前我先引导学生一起唱书上的谱例,也就是每个乐段的主题,在学唱时,首先对每个主题音乐的拍号、节奏、情绪等进行分析,然后再进行学唱。教师要求学生边唱、边记、边对音乐进行初步的情感体验。当学生欣赏作品时,不仅对主题的出现和变化非常敏感,而且对作品的分段也不感到困难。
舞:瑞士著名音乐教育家达尔克洛兹认为:“人对音乐的情绪体验及人对自身情绪体验的认识、反映都是通过自己的身体和动作来进行的。”在平时的教学中,学生在欣赏音乐时,总喜欢手舞足蹈,特别是一些欢快活泼的音乐段落,他们跳的更是起劲。针对这个特点,我选择一些适合形体表现的音乐作品,让学生在欣赏感受理解的基础上用形体动作随音乐击拍、踏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脚、拍手、做各种即兴动作、做音乐表演和舞蹈动作等等,表现音乐情绪,使音乐主题深深地印在孩子的脑海里。如欣赏《动物狂欢节》,我首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各种动物出现在森林中的情景然后让学生想像乐曲描绘的是怎样的情景并说出自己的感受,最后让学生随着音乐自由舞动:有的学生模仿狮子走路,有的学生模仿袋鼠跳。这样的教学深深打动了学生的心弦,在思想上产生共鸣,激发学生热爱音乐,提高他们对音乐的表演、鉴赏能力,使心灵和音乐融为一体。在欣赏感受理解的基础上用舞蹈动作来表现音乐情绪。
画:充分利用学生绘画知识和技能,用色彩和画面展示音乐形象。欣赏音乐后,我让同学们根据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创造性地画出适合音乐情感的线条、图像、色块等等,这样比我直接给学生讲述音乐的内涵以及情感更能激发学生对音乐本身的喜爱,也更能说明学生的内心世界对乐曲的理解。欣赏童声合唱《我们的田野》时优美起伏的旋律激起学生情感浪花,可启发学生先画出旋律线条的特点是:曲调波浪式进行。并感受色彩是绿色和蓝色。音乐引起的丰富想像使学生创作出如诗的画面。美丽的画面又加深了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对大自然的热爱。欣赏《杜鹃圆舞曲》,我让学生初听时用线条、点和圆圈来表示初次印象。复听时我给他们讲挪威的森林、圆顶的尖顶的小房子、歌唱的杜鹃鸟、清新的空气……一下子孩子们的好奇心被调动起来,图纸里多了旋律流动的波浪,他们告诉我这是听到的在唱歌的杜鹃;多了很多斜纹,说这是感觉到田野上有微风吹过;小房子里面画了小鸟,天真的认为杜鹃鸟不小心地闯进小房子里不停地转圆圈,原来是乐曲在低吟……好美的画,好丰富地想象。
说:“说”是让学生说出聆听作品后的感受,它是欣赏作品的深入。根据音乐欣赏的心理分析理论,音乐欣赏的理性认识并不是表现在欣赏者对乐曲做出某种抽象之结论上面,而是表现在把这种理性认识融注于对乐曲的音响感知、情感体验和联想想象之中,使得这些心理要素在理性认识的指导下达到更深更高级的阶段。欣赏过程中,我注重学生“说”的参与,及时引导学生说出听后感,这样不仅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活跃了课堂气氛,还有利于教学信息的及时反馈,使教师及时了解教学目标与教学效果间的差距。
冼星海说:“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如何使音乐如潺潺的小溪渗入学生的心灵,让学生真正“听懂”音乐?其实,我们只要抓住学生的喜好,把握音乐课改中的“度”,一切难题都会迎刃而解。
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等等的教学理念,让许多音乐教师在这轮改革的大潮中获得了新的感受与收获,学生的音乐审美、兴趣等方面较前有了较大的改观,音乐教学呈现出一派春意黯然、生机勃勃的景象。我想要真正把新课标落实到每一节音乐课上,教师一定要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认真钻研教材,抓住音乐形象,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多一些理性的去思考,不要盲目的去模仿与跟风,让学生能静心体验音乐的美,用心去表现音乐的美,使音乐课真正成为学生美育的途径,学生的人格的得到更好的发展。我们要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断的探索与研究,同时我也深深的感觉到,音乐做为人类的“第二语言”有别于其它学科,音乐中蕴含着道德哲理和丰富的情感体验,它是通过言符,旋律节奏来表达思想和情感的,要培养学生听音乐的能力,关键是要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由浅入深,同远及近,由具体到抽象地训练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和想象力。小学音乐课的欣赏教学,老师应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以学生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主体,老师积极引导,寻求最恰当的教学途径,优化音乐课堂结构,全面提高音乐素质,使学生具有对音乐的感受力、理解力、表现力。只有我们不断地思考,精心设计教学方法和过程,我们的音乐欣赏教学一定会更有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