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四单元阶段测试卷
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35分)
1、汉字积累——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中伤(zhōng) 澄澈 酝酿(liàng) 咄咄逼人 ..B.缥缈(piāo) 陛下 抖擞(sǒu) 人声鼎沸 ..C.忙碌(lǜ) 静谧 充沛(pèi) 浑为一谈 ..D.蜷伏(quán) 苛刻 笨拙(zhuó) 花枝招绽 ..2、下列词语的字形全对的一项是( ) A.元勋 暑名 迭起 声震天地 B.典藉 轻捷 草率 一反既往 C.选骋 凝结 调羹 心会神凝 D.埋葬 谣言 秩序 群蚁排衙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趵突腾空”为“济南八景”之首,泉水日夜喷涌,络绎不绝。 ....
B.作家曹文轩荣获儿童文学最高奖——国际安徒生奖,消息传来,骇人听闻。 ....C.杨绛先生的离世,如巨星陨落,使中国文坛黯然失色。 ....
D.漫步曲水街亭,我们用相机去捕风捉影,记录家乡的古风古韵。 ....4、下列各项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礼是由传统和习俗形成的行为规范。
B.传统文化培养了中国民众高尚文雅的气质和彬彬有礼的精神风貌。 C.重礼仪的民族,都是古代经济较为发达,衣食生活比较充足。 D.礼尚往来是中国古代社会家喻户晓的礼节,也是人们交往的准则。 5、下列对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风儿清唱着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拟人) B.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蟋们在这里弹琴。(拟人) C.水底的鹅卵石就像一颗颗晶莹剔透的宝石。(比喻)
1 / 9
D.夜空中的小星星眨着眼睛,似乎对你微笑。(比喻)
6、将下列句子组成一段意思连贯、语意完整的话,语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这样一个接着一个,所有的蝈蝈都能品尝到一口美味。 ②我扔入一片梨,一只蝈蝈立即占住它。 ③自私心是到处都存在的。
④吃饱了,它便让位给另一只蝈蝈,这时它变得宽容了。 ⑤谁要是来咬这块美味的食物,出于妒忌,它便踢腿把对方赶走。
⑥嗉囊装满后,它用喙尖抓抓脚底,用沾着唾液的爪擦擦脸和眼睛,然后闭着双眼或者躺在沙上消化食物。
A.③④①⑥②⑤ B.③⑤②④⑥① C.①②③⑥⑤④ D.②⑤③④①⑥
7、根据提示默写。
(1)《观沧海》中展现海岛勃勃生机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为逆境中的友人送去温暖。 (3)《次北固山下》一诗中道出新旧更替的生活哲理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天净沙·秋思》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连用九个名词,勾画出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日:“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课文《陈太丘与友期行》)
2 / 9
(乙)郭伋始至行部①,到西河美稷②,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饭问:“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仅辞谢之。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伋谓别驾从事③,计日告之。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伋恐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④,须期乃入。其为人若此。
(选自《后汉书·郭伋传》,略有改动)
(注)①行部:出巡。②西河美稷:地名。③别驾从事:部下官吏。④野亭:郊野外的亭子。 1.解释加点词语。
(1)太丘舍去___________(2)尊君在不______________ ..(3)先期一日____________(4)儿曹何自远来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句子中“之”字指代的内容。
(1)计日告之_____________(2)下车引之________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2)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
4.(甲)(乙)两文告诉了我们一个同样的道理: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1、最后一堂语文课
①对于我们这些家电专业的学生,语文课颇有点像火锅筵席上的瓜子,可有可无。但黄老师并不这么看,他说:“即使你们今后是一个修电视机收音机的,多知道一点祖先传下来的文字之美,也是没有坏处的!”
②这句话与其说是开导学生,倒不如说是在开导自己——作为一位老语文教师,他像一个上错了船的游客,明明是要到上海,却被拉到了湖北,那种不安与不适可想而知。
③黄老师上课,可以用一个酷字来形容。他通常是左手捻一本语文书,右手揣在裤兜里,上半身最常穿的,是一件蓝底却洗得灰白,看着旧却很齐整的中山装,头发散着灰白的光泽。老师年轻时,应该是帅气的,这种帅气,穿透岁月,留在他的眉眼、言词和举手投足之间。
3 / 9
④黄老师上课,通常是不怎么看课本的。他手里轻捻的那本语文书,也许纯是用来对付教导主任的。他要讲的课文以及知识点,早已烂熟于心,张口即吟,抬手就写,举手投足间,有一种不容阻断的气韵,即使平常最不喜欢学习的同学,在那抑扬顿挫的诵读和讲解中,也体会到了知识的美感与魅力。
⑤然而,走得最急的总是最美的时光。当我们度过漫长的暑假升到二年级的时候,我们发现,我们喜爱的语文课,已离开了课程表。
⑥关于语文课的取消,有多种传说。有说是因为新近要开电工基础等专业课程;有说是因为黄老师的语文课有喧宾夺主之嫌,还有阴谋论说学校教导主任原也是教语文的,想来接手过把瘾。不管哪一种原因,都指向了我们并不情愿的结果。我们于是展开了一场有声的反抗,开学第一堂课,不知是谁发起,整个教室里哼起了国际歌的旋律,就像某电视剧里苏联战俘们在德国军官视察时的场景,不动嘴,只是让声音在喉头中低沉地哼。这种声音整齐地汇聚在一起,其震撼和共鸣的感觉可想而知,无怪乎电视里那位不可一世的德国将军,感到了无比的恐惧。
⑦我们那位无辜的不知就里的电工基础老师,神经当然没有将军那么粗,被墙一样厚重的歌声一挡,仿佛头撞在岩壁上的小鹿,负痛仓皇逃去。不一会儿,班主任、教导主任、副校长闻风而来,救火车一般匆忙而焦急。
⑧从校领导到班主任,一个个轮番上阵,从学校办学宗旨,到专业课程设置的紧迫性,再到黄老师健康等,都做了苦口婆心的解释。为了增加可信度,还特意安排黄老师回学校来一趟。
⑨那天,黄老师依旧穿着那件我们熟悉的旧衣服,头发和脸上的皱纹似乎更白更深了些。九月的阳光,在他身后,把他镀成了一个披满金光的雕塑模样。他几乎是以背诵的样式,重述了学校希望我们的一二三四。同样的内容,被他一说,我们毫无排斥感地完全接受了。
⑩接下来,他又说:“同学们,听到你们为挽留语文课……所做的,我感到……万分……荣幸。我很荣幸,你们通过我,看到了文字之美文化之美。但我的学养有限,只给你们开了一个小小的窗,你们通过这个窗,看到一点一滴的星空与苍穹,那是一个你完全想象不到的广阔世界。一辈子很长,有很多东西需要坚持!即使你是一个修收音机的师傅……
4 / 9
⑪那是黄老师最后一次在讲台上说话,也是我的最后一堂语文课。 ⑫但那又是一个开始,是让我把语文和写作,不再当成一门课程,而是将它当成望向世界的小窗的开始。从那天起,三十多年时间,没有一天止息。
(作者:曾颖,选自小说《小小说选刊》,有删改)
1.小说分两个部分写黄老师的课,请分别概括其特点。 平时的课: 最后一课:
2.下面两个句子特别有趣味,请选择一句简要赏析。
(1)对于我们这些家电专业的学生,语文课颇有点儿像火锅边放的瓜子,可有可无。
(2)不一会儿,班主任、教导主任、副校长闻风而来,消防车一般勿忙而焦急。 3.如果对第⑨段作如下批注,请摘录出与之对应的句子。 (1)写出了黄老师的不安: (2)看得出黄老师的不甘:
4.读完全文,你觉得黄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
5.下面是小说结尾删减的一段,请结合对小说的理解,接着写几句。 我的同学里,多年以后,他们有人成了央视主持,有的成了书法家或画家,还有的成了公务员、商人或工人,不管当下在做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开在心里的橘子花
徐光惠
①周日的清晨,穿上运动装前往郊外的南山。山风徐徐,吹拂着脸庞。突然,隐隐闻到一股淡淡的清香,我四处张望,并没有看见有花啊。我循着花香一路寻去,转过一座小山坡,顿觉眼前一亮,满眼缤纷,这里竟是一片翠绿的橘林。
②小小的橘子花缀满枝头,金黄的花蕊一团团,一簇簇,挤挤挨挨,肆意绽放,像调皮可爱的小精灵。真香啊!它静静的开着,不张扬,不喧哗,自然开放在荒郊僻野。一阵风吹过,几朵小花飘落于掌心,花瓣虽已渐渐枯落,却仍可嗅到淡淡余香,我的心里充盈着满满的感动。
③小时候,故乡很多人都会栽种橘树,父亲在老屋后也种了两棵。用不着精
5 / 9
心打理,经过阳光雨露的沭浴,橘树很快长得高大茂盛,绿意盎然。每年清明几场春雨后,初夏的某天,似乎只一夜之问,你家的橘子花开了,他家的橘子花开了,全村的橘子花都开了,整个村子浸透在醉人的花香里。我和小伙伴们常常跑到树下玩耍,摘几朵橘子花别在发间,披着满身的花香,欢天喜地满村子疯跑。这时,父亲看着满树橘花,脸上露出笑容。“看这花开得多好,今年橘子收成一定不错啊!”他仿佛已看见金黄的橘子缀满枝头。
④橘子成熟了,我们几兄妹帮着父母采摘橘子,分享着收获的喜悦。橘子圆溜溜、黄橙橙的,酸甜可口。父母每年都会送些给亲戚、乡邻,自家也留一些。有一年,橘子遭了虫害,收成很少,母亲把橘子锁在柜子里,家里来了客人才拿出来招待,我们才能分到几瓣吃,让人觉得心里欠欠的。
⑤一次放学回家路上,我和同伴路过一片橘林,树上的橘子笑红了脸,像一个个晶莹的红灯笼,刺激着我的味蕾。我咽了咽口水,瞄了一眼身边的同伴。同伴环顾四周悄然无人,便给我使了个眼色,我们迅速摘下了两个橘子,飞也似地逃离橘林,心怦怦乱跳。掰开橘子一阵狼吞虎咽,酸甜的滋味让我们开心不已。我舍不得全部吃掉,便留下几瓣放书包里。
⑥晚上,我悄悄拿出剩下的几瓣橘子,不巧被进屋的父亲发现。他沉着脸问:“小惠,哪来的橘子?”“我,我,别人给的……”我支支吾吾地,低下头不敢看父亲的脸。“是不是在村头树上摘的?听说下午有人偷摘橘子了。”我的脸唰地红了:“爸,我,我错了!”
⑦“你记住了,别人家的东西,咱千万不能拿,做人一定要堂堂正正。”我点点头,为自己的行为感到羞愧。父亲的声音不大,却重重地敲打在我的心上,让我牢记一生,时刻提醒自己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
④橘子花开了一年又一年,父亲已过世多年,不知道那老屋后的橘子花开了吗?——于我,它们一定开了,开在我的心里,芬芳着我生命的每一天。
——摘自《中国电视报》2018年04月19日(有删改)
1.文章以“开在心里的橘子花”为标题,有何作用?
2.从记叙顺序角度看,删掉第①②段将影响文章的表达效果,请说明理由。 3.结合语境,品味第②段画线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金黄的花蕊一团团,一簇簇,挤挤挨挨,肆意绽放,像调皮可爱的小精灵。
6 / 9
4.怎样理解第⑧段画线句“于我,它们一定开了,开在我的心里,芬芳着我生命的每一天”的含义?
5.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选文语言形象生动,情真意切,有浓郁的抒情意味。
B.第③段中“他仿佛已看见金黄的橘子缀满枝头”一句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形象写出了父亲对橘子丰收的憧憬。
C.阅读第③④段,可以感受到作者故乡民风的淳朴和家庭的温馨和睦。 D.第⑤段中“树上的橘子笑红了脸,像一个个晶莹的红灯笼”是景物描写,生动写出了橘子熟的特点,表现了作者看到满树红橘子的喜悦心情。
四、写作题(40分)
生命是一场奇妙的旅行,也像一场没有彩排的演出。一天又一天,我们感知世界的美好,享受成长的快乐,也体验深深浅浅的忧伤。回首过往,是否有某个时刻让你念念不忘?反思从前,是否有某些情景总萦绕心间?
请以“那天,如果 ”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写作提示: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避开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④书写规范,卷面整洁。
7 / 9
参考答案:
一 B D C C D D
(1)树木丛生百草丰茂(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4)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二
1. (1)离开 (2)同“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 (3)约定的期限 (4)从
2. (1)代指迎送郭伋的孩子们。 (2)代指陈元方。
3(1)那友人感到很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大门。
(2)等到事情办完,孩子们又送(他)到城郭外。 4.做人要讲信用 三 【答案】
1.平时的课:气定神闲,娓娓道来。最后一课:奉命疏导,语重心长。 2.(1)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家电专业语文课的可有可无,很有画面感,让人易于理解接受。(2)使用比喻修辞,幽默、风趣,又形象生动的把各级领导的心急火燎,焦急“灭火”的心态描摹的栩栩如生,淋漓尽致。 3.(1)那天,黄老师依旧穿着那件熟悉的旧衣服,头发和脸上的皱纹似乎更白更深了些。(2)他几乎是以背诵的样式,重述了学校希望我们的一二三四。 4.黄老师是一个热爱自己本职工作,热爱语文的普通老师。他希望自己的学生不论干什么,都能感受语文的魅力,却又不得不接受无法改变现实的残酷。
8 / 9
5.示例一:说起文化与美,都有一种心向往之并身体力行的景仰和坚持。示例二:语文都是我们最好的朋友。只要你不忘却她,时不时和她有个亲密接触,她就会和你分享快乐,排解忧伤;陪伴你成长,帮助你翱翔! 【答案】
1.暗示文章主旨,饱含对父亲的热爱和感激;橘子花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并能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2.前两段运用倒叙手法;交待发现橘林的过程,自然引出下文;有悬念效果。 3.都是叠词,语言亲切、灵动,富有音韵美;形象写出了花蕊多而密集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4.对于我来说,橘子花的香味使我想起了父亲的教导,它一直留在我的心中影响着我;抒发了我对父亲的感激与怀念之情。 5.B 四
9 / 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