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样诗歌别样情
——“送别组诗”专题研究
六年级语文备课组
王:经典诗文都是精粹的语言,有它独特表现方式。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老师在《练好语文“童子功”》一文中说道:小学语文最重要的童子功是什么呢?是背诵积累几百篇中华经典诗文。
郑:背诵积累几百篇中华经典诗文要靠日积月累,要靠聚沙成塔,要靠量变发展成质变。
可是,我们每个学期的语文教学任务不止是古诗词的教学,古诗词的教学在一册的语文教材中多则5、6篇,少则3、4篇,如果要学生进行大量的经典诗文的积累,要么挤占其他语文教材内容时间,要么布置回家背诵。
夏:可这两种方法都是行效甚微的,挤占其他语文教材的内容的学习时间必然顾此失彼,回家背诵的,如果课堂上不进行反馈,这种背诵积累是流于形式,或是根本取得不了效果的.所以,我觉得还是要回归语文课堂,在古诗文教学的语文课堂里找解决经典古诗文背诵积累的办法。
毛:我非常赞同夏老师的观点。孙老师曾给语文课提出过5个“一点”的要求:起点高一点,容量大一点,难度深一点,视野宽一点和积累厚一点。这五个“一点”就非常适合经典诗文专题式语文课堂的教学。
王:这种专题式教学的课堂模式是学习经典诗文最行之有效的一种教学手段。今天我们就选取中国诗歌史上最灿烂的一颗明珠——唐诗,来好好聊一聊语文课堂的古诗专题教学。
夏:王老师,现存世的唐诗保存在《全唐诗》中就有唐诗四万八千九百多首,面对如此浩繁的内容,在教学实践中总有无从下手的感觉。
王:所以在进行专题教学时,我们要找一个合适的角度和切入点。对诗歌的内容进行分类教学,不失为一个有效的方法。
毛:一般来讲,唐诗最主要有送别诗、边塞诗、田园诗、咏物抒情诗、怀古咏史诗、哲理诗六类。在一个类别专题里,哪些诗是我们可以筛选进课堂教学的呢,我觉得可以遵从以下筛选的原则:
一、经典性。为大家所公认,所推崇,历久不衰。
二、可接受性。考虑孩子的认知水平,接受能力,选择孩子们“跳一跳够得着的作品”。
三、教育性。所选作品文质兼美,引导学生向真、向善、向美。
四、情趣性。考虑孩子的阅读心理,多选择一些孩子们感兴趣的作品。
下面,我们再来观看王老师以唐诗内容分类的“送别组诗”专题教学片段。
《送别组诗》一节课讲四首诗,使大容量、有深度的教学成为可能。
郑:王老师采用“精读一首 带读一组”的方法,使学生不仅读懂了一组专题诗歌,而且初步领会了这一类诗歌的表达方式,收到了举一反三的效果。
夏:“精读一首带读一组”的古诗教学方法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如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诗歌的体裁特点、内容特点,结合大纲推荐篇目,精读一首,带读几篇,在课内解决积累问题。
毛:为了做这个专题,我读了很多地唐朝诗人写得送别诗,我发现,古人送人时,落日的入镜率是相当高的,我们亦可以拟一个“日落送别”专题,学习积累送别诗以景抒情的表现手法。首选唐朝高适的那首传唱非常广非常有名的送别诗,那就是《别董大(董庭兰)》: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再选择李白《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最后选择,唐代诗人严维的作品,那首著名的《丹阳送韦参军》:
“丹阳郭里送行舟,
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
寒鸦飞尽水悠悠。”
在《别董大》精讲一诗的基础上,学生对“黄云白日曛”中落日黄云,大野苍茫,眼前景色,反增悲壮,熏染出作者多么豪迈豁达的胸襟,知道,落日送别是可以豪迈的充满着信心和力量。然后分别出示了《送友人》和《丹阳送韦参军》两首送别诗,让学生运用学习《别董大》所掌握的方法自学这两首诗。学生通过朗读,弄清《送友人》中西沉红日向着地平线徐徐而下。此时此景,衬出李白离别的不舍,原来落日送别是如此将行未行,不忍遽(ju)然离开的依依惜别之情。《丹阳送韦参军》无数人读到它,都不禁赞叹:落日下的严维,感情多么深挚,余韵多么悠长,双关又是多么巧妙。明朝著名的才子高棅说:“日晚”二句,多少相思!体会到落日送别中通过环境气氛的渲染,表达作者的悠悠情思和无限离愁的深情。
原来告别时因人的性情不同,心境不同可以豪别,可以惜别,可以愁别。
王:唐朝的送别诗太阳的余辉都如此的有情,何况那轮皎洁的月亮呢?
公元669年,深秋。在偏僻的巴蜀,有一个十九岁的年轻人,写出了一首超美的送别诗。他叫做王勃。这天夜晚,他和一名朋友道别。烟水迷朦的江边,他望着友人的背影,仰看空中的冷月,不禁感慨万千,写下了《江亭夜月送别》
“乱烟笼碧砌,
飞月向南端。
寂寞离亭掩,
江山此夜寒。”
这是唐朝开国半个世纪以来,诞生的最美的送别诗。在后世,任凭是多么毒舌的批评家,从黄叔灿到王国维,都对这一句“江山此夜寒”击节赞叹。
郑:众所周知,李白是月亮的朋友。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
“我寄愁心与明月”远在扬州、行止不定的诗人自然无法与老友当面话别,只好把一片深情托付给千里明月,向老友遥致思念之忧了。
夏:还有王昌龄《送柴侍御》
流水通波接五冈,
送君不没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
明月何曾是两乡。
诗人被贬到龙标(今湖南省黔阳县)时的作品。这位柴侍御将要从龙标前往武冈,诗人写下这首诗为他送行。“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云雨相同,明月共睹,一面是对朋友的宽慰,另一面已将深挚不渝的友情和别后的思念,渗透在字里行间了。
毛:太阳和月亮是贯穿整个唐朝的,唐朝的诗人特别的偏爱太阳和月亮从初唐到晚唐。有蓝田日暖,就有沧海月明;有落日照大旗 ,就有月下飞天镜;有白日放歌须纵酒,就有夜吟应觉月光寒;有东边日出西边雨,就有露似珍珠月似弓。
李白“我寄愁心与明月”,王昌龄“明月何曾是两乡”,难怪他们是好朋友,是知己,思想境界如此想通,印证那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落比邻”。
郑:这么多诗人都写太阳和月亮,那哪一首是写太阳写得最好的唐诗,哪一首又是写月亮写得最好的唐诗呢?
夏:很多人认为写太阳第一名的诗是崔颢的《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相传李白看到了这一首诗,都心服口服,说自己没法再写黄鹤楼了。这首诗也经常应该被被列为唐诗中写太阳第一名。
郑:唐朝写月亮是哪首第一名呢?
王:有一首诗被埋没了数百年,它就是从默默无闻到无人不知的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连海平, 海上明月共潮生。”它华丽又空灵,深沉又壮美。学者称它为“孤篇横绝”,这一句评语后来被通俗地演绎成了另一句话:孤篇压全唐。看来,唐朝写月亮的诗它无可之争的成为了第一名。
毛:诗人服气也好,“孤篇压全唐”也好,都是耀眼的金杯。但是金杯银杯,不如老百
姓的口碑。近五万篇作品中,王之涣《登鹳雀楼》才是全世界华人的共同记忆,不论生长环境、教育程度、宗教信仰,都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千古一诗。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这二十个字,之精炼,之壮阔,之雄视千古,仿佛不是出自人的手,而是出自神的剪裁。
老师们,现在你们告诉我,那么哪一首写月亮的诗也是全世界华人的共同记忆,不论生长环境、教育程度、宗教信仰,都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千古一诗呢?
当然是李白的《静夜思》。他是带着一身月色来的: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王:毛老师的见解非常独到。任何类型的组诗专题,就像一棵大树,任何一种教学设计,任何一堂课,都不可能包举全文,穷尽其妙,我们只要专注于一点,以此为突破口,在总览全树的情况下选择有机组成部分,来设计教学,就可能由点带面,纲举目张。
我们来算一笔帐,我们按原来一个学期学习5首诗来算,需要5个课时,一学年学10首诗,六年才60首,现在,我们进行古诗专题教学,一个课时低段3首,高段4首,5个课时低段15首,高段20首,一年低段30首,高段40首,六年我们可以在单纯的语文课堂里就积累200首左右的古诗。这就让孩子们练就了一定的童子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