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2022-01-16 来源:爱问旅游网


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十七大明确把以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说明我们的发展内涵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表明我们党更加注重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表明我们需要的发展,关键是可持续发展,而不是以牺牲未来换取高速度的发展。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代替过去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虽然只改了一个词,但内涵却发生了重大变化,向全党全国传达了一个明确的信号:我们要的是发展质量,而不是GDP数字。

增长是发展的基础,但增长并不简单地等同于发展。“增长”注重的是速度的提高、总量的扩张,而“发展”更注重各种关系的协调,突出了“好”字当头的总要求。经济增长是指产出数量上的增加,而经济发展不仅包含数量上的增加,也包括结构的改善和质量的提高。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关键一条是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重大进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关系国民经济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是一个发展中大国的长期发展战略的具有深远历史意义和世界意义的重大转变。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比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要复杂得多。经济增长方式可以大体上分为两种,一种是通过增加资源投入和消耗来实现经济增长,即粗放型增长方式;二是通过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来实现经济增长,即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就是从粗放型增长方式转变为集约型增长方式,即从主要依靠增加资源投入和消耗来实现经济增长转变为主要依靠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来实现经济增长。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则要复杂得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不仅包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而且包括结构、质量、效益、生态平衡等方面的转变。更强调注重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来提升经济发展的质

量和效益,通过节能减排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简单一点说,就是按照发展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的要求,努力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能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和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提出,进一步指明了我们追求的发展是惠及全体人民和子孙后代的发展,我们要走的发展道路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又好又快的发展道路。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内涵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十六届六中全会把“又快又好”调整为“又好又快”,十七大又明确把以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说明我们的发展内涵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表明我们党更加注重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表明我们需要的发展,关键是可持续发展,而不是以牺牲未来换取高速度的发展。这种发展内涵,摈弃了轻视或漠视经济结构、分配结构和资源、环境约束的经济增长方式,容纳了经济结构优化、收入分配合理、资源环境改善等内涵的经济发展方式,将使经济发展朝有利于人和社会全面发展的目标迈进。

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学习十七大报告心得体会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代替过去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这一词语的变化折射出经济发展内涵的重大变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过去我们讲“增长方式”转变,是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角度而言,现在讲“发展方式”转变,内涵更加丰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可从三个方面来理解:

第一,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呈现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主要是: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生产力水平总体上还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近年来,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给环境和资源带来的压力逐渐显现,中国经济发展所造成的水污染严重威胁中国的水资源安全。根据国家环保总局的材料显示,在为全国将近一半人口提供用水的海河、淮河、黄河水系中,有超过70%的水受到严重污染。2007年5月31日爆发的太湖蓝藻事件给我们城市饮用水安全敲响了警钟。另外,一些城市的空气污染也达到了非常危险的程度。在实行环境统计的300个中国城市当中,70%处于或超过大气环境质量三级标准。中国目前的粗放式经济发展方式对能源浪费十分惊人,我国能源利用效率只有33%, 比国际先进水平低10个百分点左右。虽然经济增长比较快, 但能源消耗速度远远高于GDP 的增长速度,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还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大量数据表明, 中国既是世界上能源消耗大国, 又是世界上污染排放大国。这不仅严重的危害了国民的身心健康, 还造成了负面的国际影响, 对中国产生越来越大的环境外交压力。因此,要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第二,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改革开放近三十年来,我国经济每年保持9.7%的高速增长,对外贸易飞速发展,中国制造的商品畅销世界各国,成为世界工厂。由于我国出口商品是在大量消耗资源基础上的初级加工产品为主,高技术、高附加值的产品在出口比例中较小。中国很多生产的产品在国际分工中处于产业链的下游,由于缺乏自主研发的产品,没有核心竞争力,中国出口的大量商品是靠劳动力的比较优势赚取加工费,而跨国公司却利用中国廉价的资源和劳动力赚取了丰厚的利润。因此,胡锦涛总书记在报告中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支持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社会公益性技术研

究。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只有走不断创新的道路,把中国出口商品由“中国制造”变为“中国创造”,才能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商品的国际竞争力。

第三,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过去提出扩大内需,主要靠投资拉动,现在继续提出扩大内需,重点已经转变,主要扩大消费需求。报告提出 “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这“三个转变”富有新意。长期以来,由于依靠消费在拉动经济发展的作用甚微,中国不得不把大量商品输往国外,出口逐年增加。一方面,大量消耗了宝贵的资源,造成了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另一方面,对外贸易摩擦日益增多,一些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日益抬头。某些西方国家乘机散发中国威胁论,抹黑中国,给中国的国际形象带来了负面的影响。另外,由于我国经济对外依存度不断加深,国家经济安全存在隐患。中国拥有13亿人口的广阔市场,有8亿人口在农村,国家通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断缩小地区差距和贫富差距,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鼓励人民合理消费,使国内市场活跃起来,中国经济发展才会不断显示出生机和活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才会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才能为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