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八大山人晚期绘画风格
2022-12-29
来源:爱问旅游网
美术时空ARTEDUCATIONRESEARCH浅谈八大山人晚期绘画风格□韩摘雅要:在八大山人绘画的晚期,其绘画水平更加高超,把遗民情感深埋在心底,不再像中期的绘画那样直白表达,更加重视寄托,把情绪隐晦、含蓄地寓于画中,其中的情感不似之前那样全是愤怒,更包含了平静、恬淡。关键词:八大山人绘画风格一、八大山人晚期绘画风格的特点八大山人的画作常以鱼、鸭、鸟为主体,这些动物皆以白眼向天,表达出八大山人对明朝灭亡的愤恨,其所作的梅花也都有利剑一般的角,仿佛是坚决抵抗的决心。对八大山人晚期的绘画风格的概括,学界的主流评价大多是“狂放不羁、愤怒悲悯”,八大山人被贴上了愤怒、孤傲的标签,人们总是谈论着他的悲惨命运和桀骜不驯的性格。但事实上,这是对八大山人以偏概全的认识,特别是八大山人晚期绘画的特点,笔者认为仅仅是愤怒和孤傲,不足以解释其绘画特点。八大山人晚期的艺术作品更富有纯真、灵动的魅力,画中充满了一种生动、纯粹的气韵,感人心神。八大山人晚年摆脱了幽冷、孤僻,掩去了白眼视人的愤怒,放下了无可奈何的绝望,转而流露出平淡的一面,悠然中透出些许活泼。这个时期的八大山人作品中,多以小动物为表达主体,“情韵连绵,风趣巧拔”,让那些奇情异趣、生意盎然的禽鸟形象跃然纸上,将悠远、恬淡之意寓于画中。此外,有别于夸张的方形眼睛,小圆点眼睛也渐渐出现在八大山人的晚期作品中。眼神的描绘类型丰富多彩,这些眼神时而恐慌,时而发困,时而眯起,时而凝视,暗暗透露出一份玩世不恭的幽默之意。八大山人晚期的作品并没有沉闷之感,更没有矫揉造作,而是贯穿着一种流畅、洒脱的自由气韵,活泼生动,生趣灵动。铮铁骨。此外,八大山人对鹰的描绘也有些许变化,由稚嫩转为成熟,羽毛纷披,眼神忧郁,显出老态。从八大山人的画作,可依稀看出其心态状况,这些作品都是八大山人真实情感的表达。三、八大山人晚期绘画风格形成的原因遗民情感是我们在研究八大山人画作时无法回避的问题。诚然,遗民情感在八大山人的作品中贯穿始终,但这种思想感情随着岁月的洗练发生了一些变化。八大山人晚期的绘画风格与遗民情感的变化和沉淀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正是这种遗民情感的变化,才让其画作没有完全沉浸在愤怒中,而是转为对生命与永恒的思考。八大山人晚期的绘画作品表现出返璞归真、生趣盎然的特点,抒发内心平淡、天真的境界。八大山人在国破家亡之际遁入空门,平静的佛门生活促使其思想渐趋平稳,他常常通过绘画抒发内心的情感。在八大山人绘画晚期,其绘画逐渐成熟、老练,最初的亡国之恨经过岁月的打磨,渐渐归于平和,转而思考生命与永恒。遗民情感伴随八大山人的一生,对故国的思念始终折磨着他,画作中一花一鸟都表达着他对故国的追思。但是,仅把八大山人定位为一位追思故国、宣泄愤怒的遗民画家是不够准确的。从八大山人晚期的作品中可以发现,其中寄托了他对生命的敬畏和对生活的思考,彰显出不慕浮华的品质。身为前朝遗民的八大山人身份特殊,迫于无奈而皈依佛门。在隐于佛门避难期间,八大山人潜心修佛,博大精深的禅宗思想在无意中浸透在其艺术创作中,并对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八大山人是用怪诞的艺术形象向世界表达自己复杂而丰富的内心情感。二、八大山人晚期绘画风格的形成过程八大山人晚年时期的绘画风格变幻莫测,并由此发展成新的模式。传统文化是八大山人变化造型风格的思想源泉,这也得益于八大山人晚年隐世后,不断接触到更广泛的传统文化。八大山人把前人的造型风格加以整合并融入自己的创造,将其转化为自己的绘画象征性符号,将这样的符号变形、夸张后运用于雏鸡、八哥和鱼等形象,从而变为八大山人表达情绪的艺术语言。但是,八大山人并不是简单地反复运用,而是令其起到强化的作用。如,在个别画作中,象征性符号与其他造型符号结合,创造出新的造型结构,从而强化表达作用。八大山人在塑造绘画形象时挣脱现实的束缚,充分使用夸张、变形的手法,极尽纵横、纯熟、老辣。八大山人的笔墨以简代繁、削尽冗繁,令花鸟形象透出含蓄的魅力,苍中见润。时人评价:“徐文长放中能收,八大山人收中能放。”这一阶段,八大山人偏爱画荷,着力表现荷花中通外直、不偏不倚的高洁与超脱,表达自己出淤泥而不染的铮结语八大山人晚期的绘画风格的重要思想来源就是他对宇宙和生命的思索,这也正是八大山人的可敬之处。他没有陷入仇恨和回忆的漩涡不可自拔,而是超脱出来。正是八大山人思想感情的变化,提升了其艺术作品的思想境界,使其画作由内而外散发出不同的艺术魅力,呈现出愈简愈真的风格特点。(作者单位:山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编辑张泽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