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研究》总结
开发区金源小学 张玲
学校教育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忽视心理卫生方面的教育,致使许多教师或者没有充分认识到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性,或者在遇到学生心理问题时束手无策,也更谈不上指导家长进行这方面的教育,学校教育的现状迫切需要开展心理教育。于是我们学校在十五期间申报了大连市级课题《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研究》。
为了搞好此项研究,我们查询了国内外相关的先进理念。在欧美等国家,心理教育是在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发展到相当程度之后才产生的,心理教育被认为是人们对传统心理咨询感到不满足之后,力求改革、提高的产物。
美国不同的州、不同的学校所采用的基本模式相同,心理健康教育课以活动为主。在活动中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大约有4—6人,在老师的组织下,分别开展活动。在活动中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体验某些心理状态,以此来改变认知观念、接受行为训练、提高心理技能,从而达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香港地区的心理健康教育基本上是模仿了美国的模式。90年代,许多心理咨询工作者提出心理健康教育要面向全体,以预防为主。因此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材也出版了。有的是单独一门课,由班主任来担任这门课,两周1课时,一学年16课时,每课时35分钟。另一种形式是把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纳入到社会课程里,约占课程的1/4,由教社会课的老师来担任。
一、我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我们的实验研究借鉴了上述的模式,以心理健康课程为主渠道,面向全体,以预防为主。
1
第一,开设以讲授为主的有关课程
第二,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
第三,结合班级、团体活动开展心理辅导
第四,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辅导
第五,个别辅导
第六,小组辅导
具体操作途径如下:
第一,开设以讲授为主的有关课程
实验开始阶段,我们开设了心理卫生知识课,举办有关的知识讲座,向学生传授、普及心理辅导有关知识,对于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有效地调控自己心理和行为起到了突出得作用。这种方式比较易于为教师所掌握,但从解决学生身上存在着的实际问题来说,其作用还是有限的。因为心理辅导的作用不是要扩展学生的知识,而且还要改善学生情绪状态、转变态度、养成必要的社会技能等,所有这些单靠知识传授是难以奏效的。
第二,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
这是在实验研究的中期我们为开展心理辅导而专门设计的一种活动课程,列入教学计划之中。其特点在于:形式上以学生活动为主,内容上充分适合学生的实际需要,活动组织上以班级为单位,活动课的目的、内容、方法、程序均是有计划、有系统地安排设计的。
2
通过这一途径开展心理辅导的好处是:第一,在专门组织的活动中可以对学生的认知、情感、态度、行为各方面有目的地施加积极的影响;第二,学生活动,有利于发挥自己的主动性;第三,以班级为活动单位便于组织管理,且能使班级全体学生在辅导活动中受益;第四,将心理辅导列入课程,也使这项工作的开展在人员、时间上有了保证,因此比较正规。只是如何在班级活动中考虑每个学生具体情况,实行个别化对待,则是要认真解决的问题。
我们使用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材是《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模式设计》,由班主任来担任这门课,在班队会时间间周1课时,一学年16课时,每课时40分钟。
教育部于2002年9月颁布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条。《纲要》中第7条指出“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在小学可以以游戏和活动为主,营造乐学、合群的良好氛围;初中以活动和体验为主,在做好心理品质教育的同时,突出品格修养的教育;高中以体验和调适为主,并提倡课内与课外,教育与指导、咨询与服务的紧密配合。”教育部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用文件的方式提出来,也就说这种形式已经固定下来了,因此我们确定“以游戏和活动为主”为我们构建心理辅导活动课模式的指导思想,初步构建了这门课程的模式。在我们的模式中,活动是核心,一切都围绕活动展开。具体环节:
1、活动设计
搞好活动设计是上好小学心理辅导活动课的关键。活动课设计的实质就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和活动目标,确定合适的活动起点与终点,将活动的诸要素有序、优化的安排,形成活动方案。这一方案的优劣将取决于心理辅导活动课的成败。因此,老师在上课前一定要在现有的模式下,精心搞好活动设计,这是上好一节心理辅导活动课的前提和保证。
2、活动目标
3
活动目标是心理辅导活动课的方向,是它使学生产生明确的心理定向,知道学什么和学习要达到的结果。活动目标一定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满足学生积极的认识和调节行为适应社会发展及个体发展的心理需要。并且,活动目标的设计要做到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同时还要考虑活动重点和活动难点。活动重点要紧紧围绕活动目标确定,要求准确,符合学生的实际,不能牵强。活动的难点要适度,让学生可接受、可理解、可消化,也就是“让学生跳一跳可以摸到”。
3、活动方式
活动方式就是心理健康教育方法的选择和使用,比如讲述法、讨论法、角色扮演法、竞赛等。
4、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包括教师在活动中的教具准备、学生活动的道具准备、场地准备等。提前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活动环境。
5、活动过程
活动过程是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核心模块。它又可以分成三个小模块,即,活动的导入、活动的展
开、活动的总结。
(1)活动的导入。
根据活动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可以选择情境导入,也可以选择故事导入,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选择其它方式导入。但是,无论选择何种方式导入,都要确保学生快快乐乐地进入活动情境。
4
2、活动的展开。
可以分步进行。教师可以根据选定的活动内容和学生的实际自主的设计若干个活动步骤。在各个步骤中,设计好哪些是学生应该做的,怎样去做?哪些是教师应该做的,怎样去做。要注意把更多的活动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活动中唱主角,让学生通过活动去感知、体验他们应该得到的东西。教师千万不要越俎代庖。
3、活动的总结。
它包括活动中的小结、阶段性小结和活动结束后的总结。总结仍然要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可说可不说的东西,坚决不说,要把更多的时间与空间让给学生,要启发学生去说、去总结。教师要当好导演,不要自己去当演员。整个活动过程要注重教与学配合默契,师生互动协调;要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与教师的主导作用。活动过程的宏观设计与实施步骤的设计层次要清楚,内在联系要紧密。
“以游戏和活动为主”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关键,不是教师直接向学生传授“答案”,而是通过多种方式、多种手段启发学生感知、领悟,实现学生自我教育的目的。如关于价值观与人的情绪行为关系的教学。老师首先让每个学生回答问题:“当你遇到很难克服的困难时,你会怎么想?”全班同学都要说出自己的想法。想法各种各样,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第二步,教师提出积极和消极的典型想法让学生思考、分析,各种不同想法的后果是什么。经过分析、讨论后,学生总结领悟到:价值观决定人的情绪和行为,因此要不断确立合理的价值观。这样每个学生就会在这种亲身的体验中自觉地完善自己的价值观。
第三,结合班级、团体活动开展心理辅导 。
5
这一途径有利的一面是能把心理辅导与班级、团队活动以及学校的其他例行活动结合在一起,便于发挥这几项工作在统一的育人活动中的整体功能。但是心理辅导有自身的目标和内容,有时心理辅导被班级、团队的日常活动所代替而丧失自己的特色。
第四,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辅导
学习辅导是心理辅导的重要方面,它主要是结合学科教学来进行的。
学习是学生的主导活动,学生大量的心理困扰都产生于学习过程中,理应在教学过程中得到满意地解决。各科教材中蕴含有不少适用于心理辅导的内容素材,教学过程中也经常出现在有利于实施心理辅导的教育情境。我们的实验教师在教学中注意细心挖掘、善加利用,收到了心理辅导的实效。
第五,个别辅导
个别辅导是辅导教师通过与学生一对一的沟通互动来实现,我们设有心理咨询室,学生可以与心理咨询教师进行面对面的个别交谈,还可以电话咨询、信函咨询等。比如大队部开展的\"程老师信箱\"活动,就是信函咨询的一种形式。无论哪种咨询方式,我们的老师都注重客观地分析问题的性质与成因,依据诊断的结果,拟定辅导方案,以协助学生解决问题。
第六,小组辅导
小组辅导兼有班级辅导与个别辅导的优点,是一种很有发展潜力的心理辅导方式。有的实验班级在开展心理辅导时以班级为管理单位,但辅导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小组。小组由学生自愿结合形成,推举热心于活动、态度热情、工作负责的同学当组长,每学期活动七八次,每次时间为一课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同时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是学校心理辅导的一条重要途径。
二、我们的收获
6
通过三年的实践研究,我们觉得有很大的收获。
(1)从教学过程的本质分析
心理辅导活动课着眼于培养和发展每一个学生的基本的、必须的素质和能力。它不以传授心理学学科理论,丰富学生知识为主要目的,而是以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避免或矫正心理问题为主要目的。通过教师的辅导,不仅传授基本的心理知识,更主要的是为学生的人格发展提供经验,从而使他们更好地做人、更科学地学习、更幸福地生活。可见,这与传统的知识传授课着眼于知识与能力的发展目标是不同的。80年代,冷冉提出了情知教学的问题,明确地将发掘学生的情感潜能及发展学生的情感因素置于和认知教学同等重要的位置,呼吁“应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心理辅导活动课正弥补了传统认知教学在这一点上之不足。
(2)从学生的学习方式分析
心理辅导活动课的内容的选择没有拘泥于某一学科的体系及全部内容,而是根据有用的原则,以综合性的学习方法、情绪控制和调节、职业选择等为主体,重在学生亲身参与的体验性学习。它把学生作为辅导活动整个过程的中心,形式多种多样,重视学生的自身力量和价值,所关注的是学生潜在能力的发扬和自我发展。这与一般学科课程也有很大差别。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以游戏和活动为主的操作模式,通过对教师教学角色的定位、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善,通过教学内容教学环境诸因素的整合,对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我们的困惑
同时虽然此项课题研究已告一段落,然而感觉需要研究的问题似乎越来越多了,针对我们目前开
7
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情况,我有以下的一些想法。
1、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要科学化。
科学的是指追求客观事实、讲究方法合理。当前学生心里压力最大的是考试焦虑和人际关系问题,我们在对学生进行人际关系的调查测试中,要求回答“你感觉老师对你的态度如何”时,有的学生会选择“很差”,而做出这种选择只是因为老师刚刚批评了他(她),小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感受到问题的程度如何把握。我们的调查测试问题也不一定科学合理,只是借鉴别人的经验。所以我们认为首先要注意心理训练材料的科学性;其次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随时调整训练的目标;再次对学生评价要客观,评价的方法、手段要科学。
2、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要规范化。
无论是心理辅导到活动课,还是学生的心理档案、心理咨询室的建立、咨询员的培训、心理健康教师的培训等,都要规范,统一标准,统一要求。
3、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要系统化。
我们的实验研究虽然贯穿于小学一至六年级,把心理教育纳入正式活动课程,采取多种形式,对学生开展心理素质的培养和教育,有了一定的体系。但是我们还应该考虑中小衔接的问题,这样有利于心理健康教育的系统性和有效性。
4、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要整体化。
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心理老师的事,还是整个学校、家庭、社会的事。因此,首先每一位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都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培养。我们学校“十一五”期间准备继续进行“教学活动中应注意的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其次为了解决学生教育中的5+2≤0的现象,我们
8
还要重视对家长的培训教育。最近开发区对这方面比较重视,在部分学校对家长进行了“知心姐姐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对班主任教师进行家长学校的培训等,我们还需要社会的参与。
5、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还要注重对教师心理素质的培养。
在我们的研究中发现,很多教师的心理处在亚健康状态,而教师的心理素质对学生的心理素质有一定影响,因此,要切实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就要从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入手。我们下一步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加强对相关教师队伍的建设,迫切需要得到专家的引领。
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