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填空题
1、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 、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课程。
2、 工具性 与 人文性 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终生发展的基础。
3、《语文课程标准》阶段目标从\"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小学1-2年级为\"写话\年级为\"习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4、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5、汉语拼音教学的要求是: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准确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6、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 7、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包括简笔画、演示(实物肢体语言)、电教媒体、实验操作等。
8、口语交际课的教学设计,首先要选好话题。话题要贴近生活,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使每个学生有话可说,有话要说。
9、阅读教学过程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10、现代阅读观认为,学习者原有经验是学习的基础,知识或信息的获得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和过程而建构成的,外部信息的输入如果没有主体已有的经验作为基础,这种信息对于学生来讲,是毫无意义的。
1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 乐于表达 ,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12、语文综合性学习应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 、社区等教育资源。
13、《语文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明确指出:课程目标根据知识能力、方法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14、\"交融式目标\"在叙写时不会出现\"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几个明显的提示语,但它的每一点目标却极好地把二维乃至三维的目标都融合在一起。最大的优点就是叙写方便。
15、语文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 相互渗透 , 融为一体 ,
注重语文素养的 整体提高 。各个学段相互联系, 螺旋上升 ,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
16、语文教学必须在大量的言语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17、课堂即时评价对 调控教学 、 激励学生 能起到及时调节与导向的作用,又能为 终结评价 积累素材。
18、课程是动态生成的生态系统,因“教师-教材-学生”之间不断地相互作用而生长。在这个系统中,学生是最活跃的因素。
二、基本概念
1、语文素养: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和人文素养等。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终生发展的基础。
2、自主学习——相对于接受学习而言,是指学生自己有目的的学习,对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有自觉意识和自我控制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学习的关键在于引导,要帮助学生提高的自觉性,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合作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组织下的以共同目标为学习追求,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单位,以合作交流为基本特点,具有明确分工和个人责任的互助学习活动。
4、探究学习——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和处理、
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态度,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习方式和过程。“探究”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过程,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培养主动探究的意识,获取探究乐趣。
5、语文课程资源——为语文教学服务的、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形成与发展的校内、校外一切课程资源。它可以分为:物本语文课程资源、人本语文课程资源、动态语文课程资源。
6、体验学习——指个人在人际活动中充分参与并获得个人经验, 在对话交流中获得新的认识并将之整合运用于未来解决方案或策略上,达成目标或愿景。简面言之,凡是以活动开始,先知后行的学习方式,都可以称之为体验学习。
三、简答题
1、 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答: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 、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课程。
2、 语文课程的性质和地位是什么?
答: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3、 为什么语文教育要重实践、重体验?
答:在人文学科中,语文和历史等学科有所不同。历史由大量的史实和历史观构成历史知识系统,而语文课程却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为语言是一种约定俗成的社会现象,有不少语言现象,我们是很难从道理上讲得清楚的,而且没有必要从理论上掌握,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在反复多次的语文实践中把它记住,积累的语言材料越多,语言经验越丰富,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也就越强。因此,语文教育应考虑重视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在语文实践中培养语文实践能力。再者,语文是人文性很强的学科,大多数的文章都包含着浓厚的感情色彩,语文课程又是应用型课程,“应用”要求实践,要求在实践中的体验和感悟。?
4、 新课程教师角色应如何定位?
答:新课程中教师应是学生语文学习的促进者、语文课程的开发者、语文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学生人生发展的引导者。
5、你是怎样看待识字教学中的“复现”的?
(一)认字和认人一个道理:一回生,二回熟,三回四回成了好朋友。巩固认字最好的办法是“复现”,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多次与汉字见面。
(二)复现生字的途径和方法:
(1)充分利用教材在语境中复现生字的特点,让学生多读多看多悟;
(2)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创造更多复现机会;
(3)重视课外活动引导,在生活的大语言环境中复现生字。 6、什么是阅读教学?阅读与阅读教学有什么区别?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通过阅读教学,使学生学会读书,学会理解;通过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能力,提高学生感受、理解、欣赏的能力,使学生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7、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有什么意义? (一)意义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
(二)定位
1、它是一种语文学习活动,而不是其他学科性活动
2、它是一种“综合性学习”,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综合学习” 3、它是一种“活化”的学习实践,而不是“纯粹”的理性学习 4、它是一种自主的文化生活,而不是逻辑严密的科学研究 5、它是一种过程性的、非线性的语文实践,而不是结论式的、直线式的知识掌握。
8、教学目标有哪几种叙写方式? (一)教学目标的两种叙写方式: 分解式目标与交融式目标
(二)分解式目标与交融式目标的异同 :
分解式目标:按照“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设计,每个维度根据实际情况罗列若干小标题。
交融式目标:在叙写时不出现 “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几个明显词语,但它的每一点目标都把二维或三维的目标交融在一起。
9、新课程倡导怎样的学习方式?
答:新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自主学习是与接受学习相对而言的,是指学生自己有目的的学习,对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有自觉意识和自我控制的学习方式。
合作学习是在学生独立读书、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有自己的见解以后再去“合作”。
探究学习,即“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习方式和过程。
《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试题
一、填空题
1、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2、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3、《语文课程标准》阶段目标从“识字和写字”、“阅读”、“写作”(小学1~2年级为“写话”,3~6年级为“习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4、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该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5、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6、汉语拼音教学的要求是:读准(生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准确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7、汉语拼音能帮助(学生识字),帮助(学生说好普通话),帮助(学生阅读)。
8、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整个语文学习活动)的教学重点。
9、口语交际课的教学设计,首先要(选择好话题)。话题要贴近(生活),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使每个学生有话可说,有话要说。
10、口语交际的核心是(交际)二字,注重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进行。
11、(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口语交际的技能)、(养成与口语交往相关的良好习惯及待人处事的交往能力)是落实口语交际的主要任务。
12、阅读教学过程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13、现代阅读观认为,学习者原有的经验是学习的基础,知识或信息的获得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间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和过程而建构成的,外部信息的输入如果没有主体已有的经验作为基础,这种信息对于学生来讲,是毫无意义的。
14、《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15、《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小学个学段习作教学的目标是:低年级侧重激发兴趣,培植自信,乐于写话;中年级侧重引导学生热爱生
活,关注生活,自由表达;高年级侧重多读书,广见闻,善思考,有个性地表达。
16、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的语文实践机会,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17、《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积极提倡。”
18、《语文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明确指出: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19、教学目标有两种叙写方式:分解式目标和交融式目标。 20、“分解式目标”按照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设计,每个维度根据实际情况罗列若干小目标。这种叙写方式,思路清晰,具体明确,便于操作。
21、“交融式目标”在叙写时不会出现“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几个明显的提示语,但它的每一点目标却极好地把二维乃至三维的目标都交融在一起。最大的优点就是叙写方便。
22、清晰明确乃是教学目标叙写的灵魂。
23、教学目标叙写时,首先,要注意选用合适的刻画动词,然后要明确表述教学后学生应该达到何种效果,最后要注意用词用语准确而有分寸。这样既可体目标达成的层次性和区分度,也可加强教学的可操作性与教学效果的可测度性。
二、基本概念题 1、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以语文知识为基础,语文能力(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文积累(文化底蕴)、审美情趣、思想道德、思想品质、学习方法和习惯的融合。这种素养不仅表现为有较强的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的能力,而且也表现为有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以及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
2、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与接受学习相对而言的,是指学生自己有目的的学习,对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有自觉意识和自我冬至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学习的关键在于引导,要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自觉性,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在学生独立读书、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有自己的见解以后再去“合作”。通过学生间的“合作”学习,互相取长补短,不断丰富自己,加深理解,提高认识,获取深刻的体验,同时培养一
种与他人相处、共同生活、共同学习的处世态度和合作意识、团队精神。
4、探究学习
即“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的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习方式和过程。”“探究”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探究过程本身。要培养小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要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获取探究的乐趣。
7、课程资源
是指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必要而直接的条件。(知识、技能、经验、活动方式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培养目标等方面的因素,就是课程的要素来源。直接决定课程实施范围与水平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场地、媒介、设备、设施、环境,以及对于课程的认识状况等因素,就属于课程的实施条件。
8、语文课程资源
是教学的基础,是语文实践的必要。它可以理解为为语文教学服务的、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校内、校外的一切课程资源。
9、人本语文课程资源
以人为载体的语文课程资源。包括教师、学生、家长以及社会相关人士等。
11、动态语文课程资源:是指为语文教学服务的、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那些以活动过程为载体的语文课程资源。
12、体验学习:
指个人在人际活动中充分参与并获得个人经验,在对话交流中获得新的知识,并将之整合运用于未来的解决方案或策略上,达成目标或愿望。简而言之,凡是以活动为开始,先知后行的学习方式,都可以称之为体验学习。
三、简答题
1、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二)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2、课程的性质和地位是什么?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规定:“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的工具性是源于语文的交际功能,而其人文性是因为语文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的定位可以概括为:“两个基础、一个重要。”《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基石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3、为什么语文教育要重实践、重体验?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就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为什么语文教育要重实践、重体验呢?首先是由于语言运用往往因为“约定俗成”而无理可讲,人们的母语是在生活中自然习得的。从课本上和教师那儿获得的,只有比自然习得的更为集中和规范,并没有、也不可能改变自然习得中的实践经验和积累等本性。再者,语文课程是应用型课程,“应用”要求实践,要求在实践中的体验和感悟。
4、新课程要求老师角色怎么转变?
答:新课程要求教师转换到位、得体,放弃师道尊严,成为学生有效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激励者。师生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对话关系。师生关系民主、平等、和谐,是轻松自如地开展教学的保证。教学互动往往在民主、平等、和谐的对话氛围中实现,教师不能高高在上,要降低自己的年龄、身份,保持年轻的心态。如上课前或上课之初与学生朋友一样轻松、愉快地对话,消除学生的距离感,课堂上始终面带微笑,语言亲切用商量的语气,带着亲和力,形成沟通,尊重学生、宽容学生,对学生的答案要肯定为主,不去挑剔,也不冷漠对话。师生互相交流对话,互助性强。当然课堂教学贯彻多
元评价、人文关怀,教师文化积淀丰富,能深刻全面地把握新课程,具有较高的教学艺术修养。
5、《语文课程标准》对汉语拼音教学有哪些要求?
答:语文课程标准对汉语拼音的要求是:“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语文课程标准》对汉语拼音的难度降低了,时间减少了,但是汉语拼音的能力并没有削弱。
6、汉语拼音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具有什么地位?
答:(1)汉语拼音帮助学生识字。(2)汉语拼音帮助学生说好普通话。(3)汉语拼音帮助学生阅读。总之,汉语拼音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奠定了基础,它也必将陪伴学生不断地学习、生活。
10、口语交际教学应注意哪些问题?
(1)激趣导入,创设民主和谐的交际氛围。(2)创设情景,激发学生互动交际的动机。(3)双向互动,发展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4)互动评价,促进学生良好口语交际习惯的形成。
11、什么是阅读教学?阅读与阅读教学有什么区别?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途径,不是目的。阅读教学应培养学生哪些能力?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
13、与以往的教学大纲比,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习作教学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
答:①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②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激发学生展开想像和幻想,鼓励写想像中的事物。③应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④写作知识的教学力求精要实用。应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
14、低段的写话教学与中高段的习作教学侧重点有哪些不同? 答:低年级侧重激发兴趣,培植自信,乐于写话;中年级侧重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活,自由表达;高年级侧重多读书,广见闻,善思考,有个性地表达。
15、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有什么意义?
答:《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受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
16、三维目标的整合有哪些策略?
答:1、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1)明确“导向”的重点是“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2)要重视熏陶感染、潜移默化,避免“贴标签”式的教育。(3)教师努力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
17、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1)
多给学生听说读写的实践机会。(2)善于将课内学习引向课外,将课外学习引入课内,有计划,有意识地做出安排,做好引导。(3)课内的“拓展活动”和课外的综合性学习活动都要注意“量”的问题。
18、什么是课程资源?答:课程资源是指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必要而直接的条件。
19、课程资源有哪些种类?
答:一种是将课程资源直截了当的分为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一种是将课程资源划分为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两大类。
一种是将课程资源划分为校内资源、校外资源与网络化资源三大类。
20、新课程倡导怎样的学习方式?
答:本次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对传统学习的挑战,也是依次革命。
“自主”学习是与接受学习相对而言的,是指学生自己有目的的学习,对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有自觉意识和自我控制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学习的关键在于引导,要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自觉性,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合作”学习是在学生独立读书的、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有自己的见解以后再去“合作”。通过学生间的“合作’学习,互相取长补短,不断丰富自己,加深理解,提高认识,获取深刻的体验。同时培
养一种与他人相处、共同生活、共同学习的处世态度和合作意识、团队精神。
“探究”学习,即“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态度,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习方式和过程”。“探究”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探究过程的本身。要培养小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要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获得探究的乐趣。
21、什么是探究学习?请举例说明。
答:“探究”学习,即“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态度,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习方式和过程”。如:教学《捞铁牛》一文第二段,这一段包括四、五、六自然段,讲的是怀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捞起一只只铁牛。可以这样处理这一部分的:
(1)课前用小木板、木条制作了类似教材插图中的“大船”,还准备了绳子、石块、“铁牛”(用大石快代替)、玻璃缸。
(2)然后让学生分组操作,演示怀丙捞铁牛的过程,同时让学生说说他们在捞铁牛的过程中看到了什么。(3)最后再读第四自然段,去验证观察的结果。又如:教学《白杨》学生可以抓住重点词语探究,可以抓住爸爸的三次“沉思”:想一想,爸爸在什么情况下沉思,沉思什么?具体是怎么想的?你是通过哪些句子读懂的?(“一
思”眼前的白杨,体会白杨高大挺拔的特点;“二思”胸中的白杨,体会爸爸扎根边疆的心意;“三思”未来的白杨,体会孩子们在边疆成长。
22、你认为,当前课堂上的合作学习存在哪些问题?
答:当前新课程起始阶段中的小组合作学习不同程度存在“花架子”和“假繁荣”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活动安排不充分,学生能做的事没让学生做。第二,视小组学习为小组交流,只讲不写.第三,小组内学习时间太少,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被大量剥夺。第四,不该分工的分了工。第五,团团围坐成摆设,小组学习有名无实。第六,角色轮换周期长,“优生”“独舞”唱主角。第七,离开课文讲迁移,舍本逐末,漫无边际,学生预习失去依托,有的甚至上成了政治课。第八,座位设置老一套,不运用小组学习的学习方式,我行我素,雷打不动。
四、观点论述
1、谈谈你是如何理解“语文素养”的?
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把“语文素养”的内容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分为6个层次:第一,必要的语文知识。轻易否认语文知识对语文学习的指导和促进作用,容易使语文教学走向非理性主义的误区。第二,丰富的语言积累。语文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一篇篇具体的范文,这就决定了语文教学必须让学生占有一定量的感性语言材料,在量的积累的
基础上产生质的飞跃。第三,熟练的语言技能。熟练的技能到了一定程度就成为一种能力。第四,良好的学习习惯。语文教学必须牢记叶圣陶先生的名言“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第五,深厚的文化素养。第六,高雅的言谈举止。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儒雅气质和文明举止。可见,《课程标准》中语文素养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它绝不是一种纯粹的语言技能,而是一种综合的文明素养,是个体融入社会、自我发展不可或缺的基本修养。
2、试述语文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首先,语文是工具,而掌握任何工具的基本途径是实践。从某种意义上说,语言以及一切技能都是一种习惯。凡是习惯都是通过多次反复的实践养成的。”
其次,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基本的语言能力表现为语感。语感的主要特征是直觉性和自动化。所谓自动化,就是能在不知不觉中进行活动,而长时工作记忆形成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对有关材料非常熟练。熟练语言材料和基本途径是朗读、背诵等语文实践活动。第三,语言是一种约定俗成的社会现象。要掌握这些东西,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在反复多次的语文实践中把它记住,记得的语言材料越多,语言经验越丰富,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也就越强。
3、有人说“探究学习解放了学生的思维,接受学习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你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
答:这种说法是片面的。探究学习是有利于学生主动构建的,但不能拒此否定接受学习,因为接受学习包括主动接受和被动接受,如
果是主动接受还是有利于学生思维发展的。比如某些生字的读写,某些词的意思就需要接受性学习。
4、你认为在拼音教学中还有哪些需要注意的方面?
(1)优化教学环境,教师要注意随教材内容的变化不断更换教室内的拼音乐园(如板报、墙报、拼音角等)内容。(2)借助游戏活动,汉语拼音教学中要注意把游戏引入教学实践,寓教于乐,这样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借助图画等媒体,汉语拼音教材中的插图直观形象富有童趣,应注意引导学生利用图弄明白字母的音和形。(4)在动手实践中巩固,教师应注意在教学过程中设计动手摆一摆,捏一捏等实践活动。(5)开放教学时空,汉语拼音教学应拓展教学时空,针对本地方言的特点,明确教学内容的重点,在儿童言语交际的实践过程中,有计划的进行正面教育。
7、《课标》提倡习作教学要鼓励学生自由表达,是否意味着教师要少指导?请谈谈自己的看法。
少指导是必然的,不指导是不可能的。《课标》提倡学生自由表达,是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的束缚,但并不是不指导。作为教师,既要上顾课标,下思学情,利用教材,开发资源,沟通生活,激发想象,鼓励创新,给学生的习作创设广阔的自由发展空间,把习作引向其他学科的学习,引向大自然,引向社会生活,引向广袤的想象空间,鼓励“童话化”、个性化习作,让学生满怀信心地自由习作,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发展。
8、在当前正在进行的课程改革中,有许多老师认为新课程特别强调三维目标中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那就是意味着“知识与能力”不重要了。请问你是怎么看待的?
在教学目标中强调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并非简单的并列关系,而是彼此渗透、相互融合,统一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中。在这三个维度中,知识和能力是基础,是核心,是实现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关两个目标维度的载体。过程与方法是链接知识与技能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两个维度的桥梁,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教学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升华。语文素养的核心是语文能力。假如把语文素养比做一座大厦,由三维目标构成,知识与能力就是大厦的基座。
9、你认为“生命课堂”有哪些具体表现?
答:课程是动态生成的生态系统,因“教师——教材——学生”之间不断地相互作用而生长。在这个系统中,学生是最活跃的因素。每个学生都是鲜活的生命个体,他们的生活经验、认知水平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影响着对学习对象的认识,在学习过程中,经常全迸发出一些充满生命灵动的想法。在教师的预设和学生的生成之间产生冲突时,教师应及时判断生成信息对学生成长和发展具有的价值,适时调整预设,使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因此,我认为“生命课堂”有下列具体表现:学生个体和群体是充满生命力的,教师个体及教学技能是充满生命力的,教学内容是充满生命力的,流程也是充满生命力的。
10、语文教学“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事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感受”。你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
答:《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为了在课堂上体现学生的多元感悟,许多课中出现了这样的现象:教师想方设法引出学生的各种不同的答案,不管学生的答案与文本追求的价值观是否一致,只要与众不同,教师就给予表扬,甚至称之为“有创意”,结果引起了学生的误解。于是学生绞尽脑汁说出一些“标新立异”的答案,以博得老师的赞赏。新课程追求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对改变唯一答案的弊端无疑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但我们应该明确,这里追求的并不是违背文本和社会价值观的个性阅读。当学生的个性化理解与文本和社会价值观发生矛盾冲突时,作为教师应及时发挥引导作用,使学生获得“正确的价值观”导向。如教学《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时,学生有“我敬佩白骨精”的个性化解读,这其实已经背离了正确的价值观,教师应及时引导:白骨精费尽心机想达到什么目的?她的出发点是什么?稍一点拨,学生就会发现白骨精的出发点是残害别人,越会动脑筋想办法,害人就越深,所以不值得我们敬佩、学习。有了这样的提醒,学生们就不会造成价值观的混乱了。对于学生独特体验的尊重、理解应该以不违背文本和社会的主导价值为前提,应该合情合理。我们要尊重学生,但绝对不能丢弃正确的价值引导而是非不分。
11有人说语文课程建设和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是课程专家的事,我们只要按教科书教完该教的书就是了,何况我们基层(农村)也没什么语文课程资源。你认为这种观点对吗?为什么?
答:这种观点是不对的。因为,我们一线的许多老师对于“课程资源”的认识比较模糊,总认为语文课程资源建设和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是课程专家的事,我们只要按教科书教完该教的书就行了。其实这也是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中存在的误区。语文课程资源是教学的基础,是语文实践的必要。语文课程资源是为语文教学服务的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校内、校外一切课程资源。对于小学语文课程,其可以开发与利用的资源很多,可以开发的素材丰富多彩。如:语文教材、学校图书室、实践基地、教师、学生、家长及社会相关人士,语文课堂上的生成性资源,师生的生活经验,校园课间文化等。因此,作为一线的语文老师,进行语文课程建设和语文资源的开发是必要的,也是有条件的。
12、城市学校中能开发的语文课程资源一定比农村学校多。这样书对吗?为什么?
答:这种说法不对。
课程资源是指为语文教学服务的、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校内、校外一切课程资源。它可分为三大板块:一是物本语文课程资源,二是人本语文课程资源,三是动态语文课程资源。从中可以知道:对于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它并没有城市与农村之分。并不是说农村没有先进的教学设备、网络设备,能开发的语文课程资
源就一定比城市学校少。我们语文是无处不在的,语文课程资源也无处不在。只要我们广大小学语文老师具备一定的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技能,树立正确的小学语文课程资源观,具有细致的观察能力,深入的挖掘能力和教学方案的实施能力,并投入到这充满热情与创新的工作中,一定能收获与城市老师同样多的语文课程资源。 13、有人认为“学生只要学好语文书上的内容就能把语文学好,教师不必花时间与精力进行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你认同这一观点吗?为什么?
答:不赞同。
语文负载着传承祖国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任务,有着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极其辉煌的人文精神,而这种内涵与精神的传承,仅依靠教材和课堂是不够的。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也正因为这样而显得特别重要。课程改革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提高素质、实现创造性的跨越平台。作为第一线的课堂实施者,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树立课程资源观,积极开发利用新的课程资源。切实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语文能力和综合素质。和所有的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一样,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可能在朝夕之间完成。只要我们是有心人,只要愿意不懈努力。我们就一定能在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不断收获精彩。
14、有观点认为,《语文课程标准》淡化了语文知识的教学,这就意味着语文知识教学不重要,语文知识教学是可有可无的。你怎么认为?
答:《新课标》非常重视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中的要素就包括语文知识。《新课标》中是这样表述的:“……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这一表述至少提供了三个信息:一是仍然要学习语言知识,但必须从小学生的实际出发,要考虑到学生的已有能力和接受程度,要有利于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要随文学习,而不是概念的演绎;二是“不求系统和完整”,也就是不要把大学生中文系要学的汉语的系统知识全都下放到中小学,而是要根据需要适当教学;三是以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为目的,小学语文学习是以语言运用主的,而不是以语言运用规律的研究为主的,因而语言的学习和运用,必须重视语言环境。新课程改革也好,传统教学也好,从来没有否定过语文知识的教学,淡化语文知识的教学,只不过是从中小学语文学习的实际出发,不再像过去那样系统地学习语文知识,而不是意味着语文知识教学不重要,语文教学是可有可无的。离开知识的能力是不可设想的,轻易否认语文知识对语文学习的指导和促进作用,容易使语文教学走向非理性主义误区。在小学阶段,教学一定的汉字音形义的知识、常用标点的知识、基本的语法和修辞知识、常用的段落和篇章结构知识、基本阅读和写作方法知识等,是非常必要的。(仅供参考)
15、你认为目前语文教学中学习方式的实施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
答:新课程所倡导的学习方式转变的基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是转变过于接受的学习方式,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新的学习方式。新课程实施以来,学生在学习态度、情感与学习兴趣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改观,学习方式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但是,由于课程推进中各种各样因素的影响,学生学习方式转变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
新课程小学语文教材教法考试复习题(一)
一、填空题
1、语文素养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主要分为六个层次:一是必要的语文知识,二是 丰富的语言积累 ,三是 熟练的言语技能 ,四是良好的学习习惯,五是 深厚的文化素养 ,六是 高雅的言谈举止 。
2、课程资源从获取途径看,可以划分为 校内资源 、 校外资源 、 网络化资源 三大类。
3、汉语拼音教学的要求是:读准 声母 韵母 声调 整体认读音节 ;准确拼读 音节 ;正确书写 声母 韵母 音节 ;认识 大写字母 ;熟记 汉语拼音字母表 。 4、《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 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 、团结合作 、勇于创新 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
5、“分解式目标”按照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个维度进行设计,每个维度根据实际情况罗列若干 小目标 。这种叙写方式,思路清晰,具体明确,便于操作。
新课程小学语文教材教法考试复习题(二) 一、填空题
1、汉语拼音教学的要求是: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的拼读)音节,正确书写 声母 、韵母和音节 ,认识 大写字母, 熟记 《汉语拼音字母表》。 2、《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高年级“能写简单的 记实作文 和想像作文,能学写 读书笔记 和常见 应用文 。” 3、巩固识字的最好办法是 阅读 。
4、口语交际的核心是 交际 二字,注重的是人与人之间的 沟通和交往 。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在 具体的交际情境 中进行。 5、“对话”是指教学过程中 教师与学生 、 学生与学生 、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就教学问题展开多向的 信息沟通 和多元的 意义重构 。
6、《语文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明确指出:课程目标根据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 语文素养 的整体提高。 小学语文教师教材教法考试复习题(三) 一、 填空
1、( 工具 性 )和( 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课程目标根据( 知识与技能 )、(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个维度设计。
3、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
4、(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特点。
5、语文教学应注重语言的(积累),注重( 基本技能 )的训练,为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
6、口语交际教学应培养学生( 倾听 )、( 表达 )和( 应对 )的能力。 二、单项选择
1、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词语为( C )
A.麻痹(bì) 憧(chónɡ)憬 B.奢侈(chǐ) 骨髓(suí) C.供(ɡōnɡ)养 玉屑(xiè) 2.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词语为( B )
A.光采夺目 日月如梭 B.励精图治 再接再厉 C.中流砥柱 人才挤挤
3.“仔细瞧那浪花,近处的呈鲜绿色,远一点的呈翠绿色,再远的呈墨绿色,一层又一层,最后连成一片,茫茫的的跟蓝天相接。”这段话是按( C )顺序写的。
A . 由下及上 B、由浅及深 C、由近及远 4、下列古诗哪一首不是王维的作品?( A )
A、《江南春》 B、《送元二使安西》 C、《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5、“杨梅树伸展着四季常绿的枝条,一片片狭长的叶子在雨雾中欢笑着。”这句话采用了( B )的修辞手法。 A、比喻 B、比拟 C、借代
6、下列对1——2年级“识字与写字”的要求哪种说法正确?( B ) A、大量读写 B、多认少写 C、识多少写多少 7、小学毕业时学生应认识常用汉字( B )个。 A、2500个 B、3000个 C、3500个
8、关于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新课标”)的观点是:( C ) A、工具性 B、人文性 C、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D、工具性、思想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9、第一学段课标对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的目标要求是:( C )
A、了解 B、基本掌握 C、掌握 D、不要求 10、阅读教学过程是:(D )
A、学生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B、学生与教师之间对话的过程; C、教师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D、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三、判断题。
1、课程标准提出全面提高学生的文素养,不需要重视识字与写字能力的培养。( 错)
2、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忽略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 错)
3、课堂上应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不能再运用讲授法。(错)
4、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对 )
5、课程标准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对 ) 四、简答题。
1、按要求写四字词语。
带“然”字的:浑然一体 不以为然 恍然大悟 一目了然
有反义词的: 南辕北辙 大惊小怪 积少成多 天高地厚
AABC式: 翩翩起舞 彬彬有礼 比比皆是 津津有味
ABCC式: 议论纷纷 人才济济 大名鼎鼎 千里迢迢 2、把下列诗句补充完整。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
※绿遍山原白满川, 子规声里雨如烟 。 ※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 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 接天连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岸花明又一村 。 3、如何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答: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好自主学习的情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语文。
4、中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是什么?
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的相关理念和要求,阅读教学要以读为主,以读为本;应该要遵循“整体——部分——整体”的原则组织教学,体现“感悟——积累——运用”的阅读教学三层次。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以上述理念和要求为指导,积极探索阅读教学的一般流程,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阅读教学的实效性。这个流程以读为基本方法和手段,分为四个步骤:
第一步——读通读顺,整体感知;第二步——精读品读,理解感悟; 第三步——感情朗读,情感共鸣;第四步——诵读积累,迁移运用。
5、如何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答:应培养学生学生倾听 表达 应对的能力。 新课程小学语文教材教法考试题(四) 一、填空题
1、《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 ,使学生获
得 。”
2、《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提出口语交际教学的要求是:“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
会 、 与 ,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 和 ,发展 。 3、课堂即时评价
对 、 能起到及时调节与导向的作用,又能为 积累素材。 4、课程资源从存在形态看,可以划分
为 和 两大类。
5、“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 祖国语文,丰
富 ,培养 ,发展思维。”
6、现代阅读观认为,学习
者 是学习的基础,知识或信息的获得是学习者通
过 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和过程而 成的,外部信息的输入如果没有 作为基础,这种信息对于学生来讲,是毫无意义的。
新课程小学语文教材教法考试题(一) 一、填空题
1、 工具性 与 人文性 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 语文素
养 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 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的基础。
2、课程目标根据“ 知识和能力 、 过程和方法 、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三个维度设计。
3、学生只有认识了 一定数量 的字,并且能够正确 理解字 义 ,才有可能顺利地阅读书报,学习 文化科学知识 ,提高 认识能力 。
4、 发展学生语言 、 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 是落实口语交际的主要任务。
5、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 学生的学习空间 ,增加 学生的语文实践机会 ,强调 学生的 亲身经历 ,要求学生
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 实践能力 和 创新能力 。
6、教学目标有两种叙写方式: 分解式目标 和 交融式目标 。 新课程小学语文教材教法考试题(二) 一、填空题
1、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
是: 、 、 、 。 2、语文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
面 , ,注重语文素养的 。各个学段相互联
系, ,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 3、课程是 的生态系统,因
“ ”之间不断地相互作用而生长。在这个系统中, 是最活跃的因素。 4、口语交际课的教学设计,话题要贴
近 ,密切联系学生
的 和想象世界,使每个学生有话可说,有话要说。
5、阅读教学过程
是 、 、 之间对话的过程。
6、“交融式目标”在叙写时 出现“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几个明显的提示语,但它的每一点目标却极好地把 乃
至 的目标都 在一起。最大的优点就是叙写方便。 以下答案仅供参考: 一、填空题
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2、相互渗透 融为一体 整体提高 螺旋上升 3、动态生成 教师-教材-学生 学生 4、生活 经验世界 5、教师 学生 文本
6、不会 二维 三维 交融 新课程小学语文教材教法考试题(三) 一、填空题
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 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
是 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 作用,注意教学内容
的 ,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2、语文是 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 ,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 ,不宜刻意追
求 。 3、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包
括 、 、 。 4、《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 , ,应引导学
生 , ,表达真情实感。” 5、《课标》“实施建议”中明确提出:“综合性学习,主要由 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 6、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
有 、 、 和 的能力。 以下答案仅供参考: 一、填空题
1、人文内涵 多元 熏陶感染 价值取向 2、实践性很强 语文实践能力 语文实践 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3、简笔画 演示 电教媒体
4、易于动笔 乐于表达 关注现实 热爱生活 5、学生
6、感受 理解 欣赏 评价 新课程小学语文教材教法考试题(四) 一、填空题(20分)
1、语文教学必须在大量的言语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的 能力、
能力、 能力、 能力。 2、新课程倡
导 、 、 的学习方式。
3、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不仅要重视口语交际课的教学,而且要在
和 有意识地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地训练。
4、《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小学各学段习作教学的目标是:低年级侧重 ,中年级侧
重 ,高年级侧重 。
5、教学目标叙写时,首先,要注意选用合适
的 ,然后要明确表述教学后学生应该达到 ,最后要注意 准确而有分寸。这样既可体现目标达成
的 和 ,也可加强教学的 与教学效果的 。 以下答案仅供参考: 一、填空题
1、识字写字 阅读 写作 口语交际 2、自主 合作 探究
3、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 日常生活中 全方位多角度 4、激发兴趣,培植自信,乐于写话 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活,自由表达 多读书,广见闻,善思考,有个性地表达 5、刻画动词 何种结果 用词用语 层次性 区分度 可操作性 可测度性 新课程小学语文教材教法考试题(五) 一、填空题
1、《语文课程标准》阶段目标从“ ”、“ ”、“ ”(小学1~2年级为“写话”,3~6年级为“习作”)、“ ”四个方面提出要求。课程标准还提出了“ ”
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2、汉语拼音能帮助学生 ,帮助学生 ,帮助学生 。
3、识字是 和 的基础,是 的教学重点。
4、《课标》在评价建议中指出:“评价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应重视考察学生的
和 。评价必须在具体
的 中进行,让学生承担有实际意义的 ,以反映学生真实的口语交际水平。” 5、语文综合性学习应以 为主要开展形式,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
用 、 、 等教育资源。
6、 ,乃是教学目标叙写的灵魂。 以下答案仅供参考: 一、填空题
1、识字写字 阅读 习作 口语交际 综合性学习
2、识字 说好普通话 阅读
3、阅读 写作 1-2年级
4、参与意识 情意态度 交际情境 交际任务 5、活动 学校 家庭 社区 6、清晰明确
新课程小学语文教材教法考试题(六) 一、填空题
1、《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 ,使学生获
得 。”
2、《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提出口语交际教学的要求是:“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
会 、 与 ,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 和 ,发展 。 3、课堂即时评价
对 、 能起到及时调节与导向的作用,又能为 积累素材。 4、课程资源从存在形态看,可以划分
为 和 两大类。 5、“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 祖国语文,丰富 ,培养 ,发展思维。”
6、现代阅读观认为,学习
者 是学习的基础,知识或信息的获得是学习者通
过 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和过程而 成的,外部信息的输入如果没有 作为基础,这种信息对于学生来讲,是毫无意义的。
以下答案仅供参考: 一、填空题
1、全体学生 基本的语文素养
2、倾听 表达 交流 人际沟通 社会交往 合作精神
3、调控教学 激励学生 终结评价 4、有形资源 无形资源
5、理解和运用 语言的积累 语感
6、原有的经验 新旧知识经验间 建构 主体已有的经验
新课程小学语文教材教法考试题(七) 一、填空题
1、汉语拼音教学的要求是:能 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 音节,正确书写 ,
大写字母, 《汉语拼音字母表》。
2、《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高年级“能写简单的 和想像作文,能学写 和常见 。”
3、巩固识字的最好办法是 。 4、口语交际的核心是 二字,注重的是人与人之间的 。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
在 中进行。 5、“对话”是指教学过程
中 、 、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就教学问题展开多向的 和多元的 。
6、《语文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明确指出:课程目标根据 、 、
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 的整体提高。 ◆以下答案仅供参考: 一、填空题
1、读准 准确地拼读 声母、韵母和音节 认识 熟记
2、记实作文 读书笔记 应用文 3、复现
4、“交际” 交流和沟通 语言实践
5、教师与学生 学生与学生 信息沟通 意义重构 6、知识和能力 过程和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语文素养
新课程小学语文教材教法考试题(八) 一、填空题
1、语文素养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主要分为六个层次:一是必要的语文知识,二是 ,三是 ,四是良好的学习习惯,五是 ,六是 。 2、课程资源从获取途径看,可以划分
为 、 、 三大类。 3、汉语拼音教学的要求是:读
准 ;准确拼读 ;正确书
写 ;认识 ;熟
记 。
4、《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 ,是培养学
生 、 、
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 5、“分解式目标”按
照 、 、 三个维度进行设计,每个维度根据实际情况罗列若
干 。这种叙写方式,思路清晰,具体明确,便于操作。 ◆以下答案仅供参考: 一、填空题
1、丰富的语言积累 熟练的言语技能 深厚的文化素养 高雅的言谈举止
2、校内资源 校外资源 网络化资源
3、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 音节 声母、韵母和音节 大写字母 《汉语拼音字母表》 4、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主动探究 团结合作 勇于创新精神
5、“知识和能力” “过程和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小目标
新课程小学语文教材教法考试复习题(一)
一、填空题
1、语文素养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主要分为六个层次:一是必要的语文知识,二是 丰富的语言积累 ,三是 熟练的言语技能 ,四是良好的学习习惯,五是 深厚的文化素养 ,六是 高雅的言谈举止 。
2、课程资源从获取途径看,可以划分为 校内资源 、 校外资源 、 网络化资源 三大类。
3、汉语拼音教学的要求是:读准 声母 韵母 声调 整体认读音节 ;准确拼读 音节 ;正确书写 声母 韵母 音节 ;认识 大写字母 ;熟记 汉语拼音字母表 。 4、《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 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 、团结合作 、勇于创新 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
5、“分解式目标”按照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个维度进行设计,每个维度根据实际情况罗列若干 小目标 。这种叙写方式,思路清晰,具体明确,便于操作。 新课程小学语文教材教法考试复习题(二) 一、填空题
1、汉语拼音教学的要求是: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的拼读)音节,正确书写 声母 、韵母和音节 ,认识 大写字母, 熟记 《汉语拼音字母表》。 2、《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高年级“能写简单的 记实作文 和
想像作文,能学写 读书笔记 和常见 应用文 。” 3、巩固识字的最好办法是 阅读 。
4、口语交际的核心是 交际 二字,注重的是人与人之间的 沟通和交往 。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在 具体的交际情境 中进行。 5、“对话”是指教学过程中 教师与学生 、 学生与学生 、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就教学问题展开多向的 信息沟通 和多元的 意义重构 。
6、《语文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明确指出:课程目标根据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 语文素养 的整体提高。 小学语文教师教材教法考试复习题(三) 一、 填空
1、( 工具 性 )和( 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课程目标根据( 知识与技能 )、(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个维度设计。
3、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
4、(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特点。 5、语文教学应注重语言的(积累),注重( 基本技能 )的训练,为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
6、口语交际教学应培养学生( 倾听 )、( 表达 )和( 应对 )的能力。 二、单项选择
1、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词语为( C )
A.麻痹(bì) 憧(chónɡ)憬 B.奢侈(chǐ) 骨髓(suí) C.供(ɡōnɡ)养 玉屑(xiè) 2.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词语为( B )
A.光采夺目 日月如梭 B.励精图治 再接再厉 C.中流砥柱 人才挤挤
3.“仔细瞧那浪花,近处的呈鲜绿色,远一点的呈翠绿色,再远的呈墨绿色,一层又一层,最后连成一片,茫茫的的跟蓝天相接。”这段话是按( C )顺序写的。
A . 由下及上 B、由浅及深 C、由近及远 4、下列古诗哪一首不是王维的作品?( A )
A、《江南春》 B、《送元二使安西》 C、《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5、“杨梅树伸展着四季常绿的枝条,一片片狭长的叶子在雨雾中欢笑着。”这句话采用了( B )的修辞手法。 A、比喻 B、比拟 C、借代
6、下列对1——2年级“识字与写字”的要求哪种说法正确?( B ) A、大量读写 B、多认少写 C、识多少写多少 7、小学毕业时学生应认识常用汉字( B )个。 A、2500个 B、3000个 C、3500个
8、关于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新课标”)的观点是:( C ) A、工具性 B、人文性 C、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D、工具性、思想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9、第一学段课标对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的目标要求是:( C )
A、了解 B、基本掌握 C、掌握 D、不要求 10、阅读教学过程是:(D )
A、学生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B、学生与教师之间对话的过程; C、教师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D、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三、判断题。
1、课程标准提出全面提高学生的文素养,不需要重视识字与写字能力的培养。( 错)
2、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忽略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 错)
3、课堂上应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不能再运用讲授法。(错)
4、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对 )
5、课程标准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对 )
小学语文教师新教材教法考试题(一) 一、填空
1、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九年课外阅读总量要达到(400万 )字以上
3、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 )( 合作 )( 探究 )的学习方法。
4、新课程标准根据(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
5、第一学段,养成正确的(写字 )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6、第一学段,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 声母 )、(韵母 )、( 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
7、第二学段,会使用(字典 )( 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8、能准确地拼读(音节 ),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9、第二学段,学生学习修改习作中有( 明显错误 )的词句。 10、写字既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 ),又是一个人( 语文素养)的体现。
11、课内习作每学年( 16 )次左右,五、六年级在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
12、新课程评价要改变过分强调(评价的赠别)和选拔的功能。
二、选择
1、词的分类有( B )
A、主语、谓语、宾语等 B、名词、动词、形容词等 C、并列式、偏正式、主谓式
2、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 B )的能力。 A、感受、理解、欣赏 B、感受、理解、欣赏、评价 C、感知、理解、了解、欣赏
3、语文教学应在( C )的过程中进行。
A、以教师为主体 B、以学生为主体 C、师生平等对话 三、判断
1、对于1、2年级学生,课标规定应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 。( √)
2、《课程标准》要求1-6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段)( √ )
3、叹号和问号都可以用于反问句的末尾。 ( √ ) 4、现代汉语词汇中,双音节词占优
势。 ( √ )
5、“国家需要人才,人才需要教育,教育需要教师。”这里主要运用了“排比”和“层递”这两种修辞方
式。 ( × )
6、“绝句”是近体格律诗的一种形式。五言一般为四句,七言一般为八句。( ×)
小学语文教师新教材教法考试题(二) 一、填空题
1、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注重语文素养的培养) 2、阅读教学过程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3、语文素养从低年级到高年级、从简单到复杂主要分为六个层次:一是必要的语文知识,二是丰富的语言积累,三是熟练的言语技能,四是良好的学习习惯,五是深厚的文化素养,六是高雅的言语举止。 4、《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小学各学段习作教学的目标是:低年级侧重激发兴趣,培植自信,乐于写话;中年级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活,自由表达;高年级侧重多读书,广见闻,善思考,有个性的表达。
5、《语文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明确指出:课程目标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螺旋上升。
6、《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解读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二、名词解释
1、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2、体验学习:是指个人在人际活动中参与并获得个人经验,在对语文交流中获得新的认识,并将它整合运用于未来的解决方案或策略上,达成目标或愿景。简而言之,凡是以活动为开始,先知而后行的学习方式,都可以称之为体验学习。 三、简答题
1、你是怎样看待识字教学中的复现?
答:首先,因为低年级的孩子无意注意占优势,复现符合了孩子的这一种学习心理特点。
其次,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反复多次与孩子见面,音形义结合在一起,整体识记,符合孩子的记忆规律。 2、小学的阅读教学应该培养哪些能力?
答:感受能力,理解能力,欣赏能力,评价能力。 3、什么是语文课程资源?
答:为语文教学服务的,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形成与发展的校内外一切课程资源。 四、观点论述题
1、有人认为:口语交际与听说训练没有区别,你怎么认为? 答:有区别,因为(1)听说训练关注倾听与表达能力的提高,口语交际重视孩子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2)口语交际与听说训练的最
大不同:口语交际在于创设、重建现实的生活情境,听说训练注重倾听、应对、表达。
2、有人说:探究学习解放了学生的思维,接受学习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你怎么看?
答:不正确。探究学习的确能解放学生的思维,接受学习可分为被动接受学习和主动接受学习,被动接受学习是要摒弃,而主动接受学习一样能发挥学习的主动性,不会限制学生的思维。 小学语文教师新教材教法考试题(三) 一、名词解释
1、教学评价:是一种纵观和微观的教育评价,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评价是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新课程评价理念的指导下,系统、科学地收集、处理教学信息,对语文教学活动以及成果给予价值判断并以求改进的过程。
2、评价形式有考试评价,即时评价、作业评价、成长记录袋等多种形式。
2、课堂即时评价: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针对学生语言、思维等学习行为,作出及时的价值判断。课堂即时评价与教学过程紧密结合,没有严格意义上的评价方案与评价结论,强调对具体行为的评判。
3、发展性学生评价: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
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二、简答题
1、课程标准在识、写字有哪些建议? ①识字量加大,认写分明,识写分开;
②提倡多认字,少写字(孩子的手指尖肌肉没有成熟),写好字; ③关注在生活环境中识字,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运用汉字; ④培养孩子识字写字的情趣。
2、自我反思在新课程教师评价中的独特意义。
反思是教师主体对既往教学实践的自我评价,从单一的实践者变为研究者,是教学研究的起点,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核心因素,实践智慧大部分来自教师的亲身经验,其核心是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反思。 3、成长记录袋的特征?
学生作品为主,收集是有目的的,核心是提供展示的机会。 4、如何正确认识考试评价?
①考试是评价的一种方式,而不是评价的全部内涵,两者之间是手段与目的,局部与整体的关系,考试无法等同于评价;
②考试与日常、口头、随机的非规范性的评价方式相辅相成,共同实现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意图;
③新课程评价体系的倡导,必然带来考试评价在内的评价理念与行为的深刻变革。
作为新课程评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考试评价不是应不应该取消的问题,而是应如何发展变革以促进学生更好发展的问题。 三、论述题
1、课堂教学评价呈现出哪些新的趋势。 ①以学论教,教是为了促进学; ②课堂教学评价是为了促进与提高;
③课堂教学评价内容多元化,关注学习状态;评价标准灵活性、创造性;评价方法多注重质性评价;
④课堂教学评价过程注重人文性和发展性。 2、新课程语文考试命题的思路与方向。 ①基础性,为人的发展奠基。
基础性是中小学教育最重要、最本质的属性,中小学教育永远是“基础教育”。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以人的发展为本”,“基础”从“人的发展”的角度出发,应该包括:知识与技能基础,过程与方法基础,情感态度价值观基础;
②综合性,全面考察语文素养。学生的俄语文素养是综合的,涉及听说读写,知情意行等许多不同的侧面。语文考试由单项测试与综合测试,应进一步加强综合性测试; ③整体性,变分析为感悟。
语文课程目标具有整体性,语文能力不是字、词、句、段、篇的简单相加,而是一种整合的素质,因此,阅读考试命题要把握好局部细分
缕析与篇章整体感悟的关系。立足篇章整体,测试考生对阅读材料整体把握的能力;
这样的语文阅读命题,着眼于局部的所谓“知识点”,文章整体被肢解,过细分析。
④创造性,鼓励个性表达,提倡多角度地理解或表达;
⑤趣味性,考试是另一种方式的学习,新课程提倡考试内容富有趣味性,考试形式体现童趣,命题要求更加注重以学生为本。 四、辨析题
有位同学发言精彩,齐声表扬“棒,棒,你真棒!”你认为这样的表扬方式值得提倡吗?为什么?
答:不值得提倡。这是被老师肯定性评价的初步形式,对于紧张、沉闷的课堂,能调节课堂气氛,是对肯定性评价简单的肤浅了解,流于形式,强加于人。 五、案例分析题
1、学生在考试时默写课外的成语错了一个,多扣了0.5分,只得了84.5分,老师说是不懂得考试的技巧,说是逞什么能,冒什么险,评价案例中教师的评价行为予以分析。
答:评价是为了孩子的发展,孩子的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发展性评价注意:激励,多元,这样的问题本来就该多元。老师的评价过于专制和单一,不利于孩子的语文素养提高,
4、简单的问题回答不上,老师批评了;向其请教课外的题目,说是“重点班做的题”
答:这是一个课堂即时性评价,老师得做一个延迟评价;应该激励学生帮助他走向成功,应该保护孩子的积极性,语言应该委婉一些。 小学语文教师新教材教法考试题(四) 一、填空题
1、汉语拼音教学的要求是:能 读准 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 准确地拼读 音节,正确书写 声母、韵母和音节 , 认识 大写字母, 熟记 《汉语拼音字母表》。
2、《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高年级“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像作文,能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 3、巩固识字的最好办法是 复现 。
4、口语交际的核心是 “交际” 二字,注重的是人与人之间的 交流和沟通 。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在 语言实践 中进行。
5、“对话”是指教学过程中 教师与学生 、 学生与学生 、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就教学问题展开多向的 信息沟通 和多元的 意义重构 。
6、《语文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明确指出:课程目标根据 知识和能力 、 过程和方法 、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 语文素养 的整体提高。 7、语文素养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主要分为六个层次:一是必要的语文知识,二是 丰富的语言积累 ,三是 熟练的言
语技能 ,四是良好的学习习惯,五是 深厚的文化素养 ,六是 高雅的言谈举止 。
8、课程资源从获取途径看,可以划分为校内资源 、校外资源 、 网络化资源 三大类。
9、汉语拼音教学的要求是:读准 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 ;准确拼读 音节 ;正确书写 声母、韵母和音节 ;认识 大写字母 ;熟记 《汉语拼音字母表》 。
10、《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 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 主动探究 、 团结合作 、 勇于创新精神 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 11、“分解式目标”按照 “知识和能力” 、 “过程和方法” 、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三个维度进行设计,每个维度根据实际情况罗列若干 小目标 。这种叙写方式,思路清晰,具体明确,便于操作。 三、简答题
1、你觉得在组织合作学习时最容易出现哪些问题?
(1)为“合”而合。教师缺乏教学目的性和针对性,一味滥用小组合作学习,营造表面的“热热闹闹”的学习气氛。
(2)作而不“合”。个人职责不明确,以及老师只关注小组的学习结果,不注意学习过程和个人的学习情况。学生不会意识到合作学习将带给我们的好处
(3)合而无“质”。在整个操作过程中,无论是学生提出问题还是回答问题,老师都是旁观者,不能给予及时、适度的点拨和指导。教师缺乏准确的定位,只是由过去的“满堂灌”变成现在的“旁观者”。 2、口语交际教学应注意哪些问题?
⑴激趣导入,创设民主和谐的交际氛围; 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互动交际的动机;
⑶双向互动,发展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 ⑷互动评价,促进学生良好口语交际习惯的形成. 3、新课程教师角色应如何定位?
新课程强调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把教师的角色定位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认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角色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由居高临下转向\"平等中的首席\". 4、语文教育应重视哪些特点?
(1)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和学生对语文材料反映的多元性。 (2)语文教育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3)语文教学应该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
5、低段的写话教学与中高段的习作教学侧重点有哪些不同? 答:低年级侧重激发兴趣,培植自信,乐于写话;中年级侧重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活,自由表达;高年级侧重多读书,广见闻,善思考,有个性地表达。
6、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选题十分重要,你认为有哪些途径?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选题有以下途径:(1)在语文教材中发现主题,即与阅读教学相结合;(2)在校园活动中发现主题;(3)在社会大环境中发现主题。 四、观点论述题
1、有人认为,口语交际与听说训练没有区别。你有什么看法? 答:口语交际强调的是交际互动;听说训练注重的是“听”与“说”。 口语交际不等于听说训练,他们之间有交叉、相同的成分,又有不同的地方。根本方式都是用语言来传递信息。最大的区别:是前者强调的“交际”、互动,对人家的观点、立场、情感等要听懂以外,还要作出评价,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情感、态度等;后者注重的是“听”与“说”。说方来说,只要把自己的观点、意思、情感表达清楚了,目的就达到了。对“听”方来说,只要能听懂对方的意思,领会对方的情感、态度、要求就达到了。
2、城市学校中能开发的语文课程资源一定比农村学校多。这样说对吗?为什么?
答:这种说法不对。课程资源是指为语文教学服务的、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校内、校外一切课程资源。它可分为三大板块:一是物本语文课程资源,二是人本语文课程资源,三是动态语文课程资源。从中可以知道:对于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它并没有城市与农村之分。并不是说农村没有先进的教学设备、网络设备,能开发的语文课程资源就一定比城市学校少。我们语文是无处不在的,
语文课程资源也无处不在。只要我们广大小学语文老师具备一定的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技能,树立正确的小学语文课程资源观,具有细致的观察能力,深入的挖掘能力和教学方案的实施能力,并投入到这充满热情与创新的工作中,一定能收获与城市老师同样多的语文课程资源。
3、《课标》提倡习作教学要鼓励学生自由表达,是否意味着教师要少指导?请你谈谈自己的看法。
答:少指导是必然的,不指导是不可能的。《课标》提倡学生自由表达,是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的束缚,但并不是不指导。作为教师,既要上顾课标,下思学情,利用教材,开发资源,沟通生活,激发想象,鼓励创新,给学生的习作创设广阔的自由发展空间,把习作引向其他学科的学习,引向大自然,引向社会生活,引向广袤的想象空间,鼓励“童话化”、个性化习作,让学生满怀信心地自由习作,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发展。
4、“‘自主学习’的就是让学生自己学习,而老师只在一边串接一下教学环节、维持一下教学纪律就可以了。”你赞同这种观点吗?为什么?
答:我不赞同这种观点。
因为“自主学习”,是指学生自己有目的的学习,对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有自觉意识和自我控制的学习方式。因此这是一种不听命、不依赖于别人的独立自主的学习。“自主学习”能提高学生的主体精神,是从物本到人本的提升,从认知活动到生命活动的提升,是
符合时代精神的儿童观。当然,“自主”并不是指那些无节制地沉湎与学业以外的活动,放任自流的行动方式,不是我想怎么样就怎么样,谁也管不着的“天马行空”式的学习态度。《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自主”在于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读书,有足够的时间思考,有较多的机会实践。“自主学习”是一种学习方法,在缺乏有效支持和正确引导的情况下,学生无法履行这种方法。所以如果教师在组织自主学习时为了体现学生的“自主”,一味地对学生放任自流,只在一边串接一下教学环节、维持一下教学纪律是远远不够的。教师支持性的参与对学生来说更有意义。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需要教师经常地启发、点拨、和引导,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自觉性,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如何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决定了“自主学习”效率的高低。教师除了要在学生自主学习时串联教学环节、维持课堂纪律,保证活动有序进行外,还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多的支持。教师提供支持的形式可以包括:
(1)组织:组织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重视课堂上的师生情感交流,提供开放的学习环境。
(2)教学:教师应提供学习目标或方法上的建议,帮助学生训练技能、提供反馈,解释学习中的理论概念。
(3)引导:帮助学生完成向更独立、更高层次的学习方式的过渡。 总之,教师要调整好与学生间的站位关系。把自己变成“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与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
现成真理的人”。同时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努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接受型的被动学习为探索型、发现型的学习。 小学语文教师新教材教法考试题(五) 一、填空题
1、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注重语文素养的培养) 2、阅读教学过程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3、语文素养从低年级到高年级、从简单到复杂主要分为六个层次:一是必要的语文知识,二是丰富的语言积累,三是熟练的言语技能,四是良好的学习习惯,五是深厚的文化素养,六是高雅的言语举止。 4、《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小学各学段习作教学的目标是:低年级侧重激发兴趣,培植自信,乐于写话;中年级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活,自由表达;高年级侧重多读书,广见闻,善思考,有个性的表达。
5、《语文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明确指出:课程目标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螺旋上升。
6、《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解读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二、名词解释
1、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2、体验学习:是指个人在人际活动中参与并获得个人经验,在对语文交流中获得新的认识,并将它整合运用于未来的解决方案或策略上,达成目标或愿景。简而言之,凡是以活动为开始,先知而后行的学习方式,都可以称之为体验学习。 三、简答题
1、你是怎样看待识字教学中的复现?
答:首先,因为低年级的孩子无意注意占优势,复现符合了孩子的这一种学习心理特点。
其次,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反复多次与孩子见面,音形义结合在一起,整体识记,符合孩子的记忆规律。 2、小学的阅读教学应该培养哪些能力?
答:感受能力,理解能力,欣赏能力,评价能力。 3、什么是语文课程资源?
答:为语文教学服务的,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形成与发展的校内外一切课程资源。 四、观点论述题
1、有人认为:口语交际与听说训练没有区别,你怎么认为? 答:有区别,因为(1)听说训练关注倾听与表达能力的提高,口语交际重视孩子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2)口语交际与听说训练的最
大不同:口语交际在于创设、重建现实的生活情境,听说训练注重倾听、应对、表达。
2、有人说:探究学习解放了学生的思维,接受学习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你怎么看?
答:不正确。探究学习的确能解放学生的思维,接受学习可分为被动接受学习和主动接受学习,被动接受学习是要摒弃,而主动接受学习一样能发挥学习的主动性,不会限制学生的思维。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