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公共治理:我国校园安全管理的一种新范式

公共治理:我国校园安全管理的一种新范式

2023-02-25 来源:爱问旅游网
况 柱青 2011年第3期 No.3,201 1 (总第1 77期) THE MODERN EDUCATION JOURNAL General,No.1 77 ・教育管理研究・ 公共治理:我国校园安全管理的一种新范式 尹晓敏方益权 [摘要】当前我国的校园安全现状警示我们:仅从学校和政府的视角审视和应对校园 安全问题是存有缺憾的。我国的校园安全管理应变换分析视角并建构一种新范式——公共 治理。校园安全公共治理具有提升校园安全认知能力、保障能力和评估能力的价值意义。 当今世界上不少发达国家,如日本、美国,都十分重视校园安全公共治理,注重发挥不同 治理主体的独特功能和资源优势。我国的校园安全管理应当充分吸取发达国家的相关宝贵 经验,着力构建校园安全公共治理的运作思路和运行机制。 [关键词】公共治理;校园安全;多元主体;参与 [作者简介】尹晓敏,浙江树人大学基础部教授(浙江杭州,310015);方益权,温州 大学法学院教授/院长,硕士生导师(浙江温州,325035) 一、问题的提出 南郑等地先后发生暴力伤害中小学生、幼儿园儿 长期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中小学幼儿园学 童的恶性案件,校园惨案呈井喷式爆炸开来,严 生的安全健康成长十分重视,全社会也给予了高 重威胁着广大学生的生命安全。 度关注。在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下,近年来我国 接连发生的重大校园安全事件表明:校园安 学校安全工作的力度明显加大,学生伤害事故发 全问题远未远离青少年学生,校园安全威胁随时 生率不断下降,非正常死亡学生数逐年减少。然 会摧残如鲜花般绽放着的孩子们的生命。血淋淋 而与此同时,由于我国正处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 的伤痛教训也要求校园安全理论研究者和实践者 转型期,各种社会矛盾不断产生,各类安全隐患 对我国校园安全问题进行深刻反思。当前,我国 及安全问题也日趋多样化、复杂化,并以不同形 的校园安全研究与实践基本上是从学校管理层面 式呈现在校园内外。如果深入洞察我国近年的校 和政府监管层面进行的。对学校管理层面的研究 园安全状况就不难发现:尽管从宏观视角看校园 与实践主要聚焦于维护校园安全的教育管理者行 安全总体形势趋好;但是,从中观视角看,我国 为和受教育者行为;对政府监管层面的研究与实 校园安全形势依然严峻,尚存在一系列不可忽视 践认为:政府全面实行校园安全监察是校园安全 的问题,如各类校园安全隐患大量存在、校园周 工作良性发展的必由之路。前者侧重于把校园安 边环境堪忧、农村校园安全不容乐观等;从微观 全作为一个教育管理问题来对待,后者倾向于把 视角看,校园恶性伤害案件甚至令人触目惊心。 校园安全作为一个政府监管之下的行政管理问题 尤其是2010年,自3月底到5月初,福建南平、广 来处理。然而,近年来发生在我国各地的校园安 西合浦、广东雷州、江苏泰兴、山东维坊、陕西 全事件尤其是伤害中小学生的恶性刑事治安案件 本文 ̄,201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中国校园安全立法研究”(10YJA820016)I ̄ 究成果。 .13. 警示我们:仅从学校和政府的视角审视和应对校 管理学的治理框架中去便是很自然的事情 园安全问题是否存有缺憾?如果变换一个新的分 在公共管理学中,治理意味着“单一权威” 析视角并建构一种新的管理模式,是否有助于获 向“多中心协调”的转变;强调政府、市场、公 得对校园安全问题更为深入的理解?是否有助于 民社会之间界限和责任的模糊性;强调国家与社 为孩子们撑起更坚实的校园安全伞? 会,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 二、校园安全如何进入公共治理分析范式 公民相互之间的交流、合作与协调。公共管理学 寻找一个新的理论分析视角,首先得确定一 中有关治理的观点为研究校园安全问题提供了一 个分析的逻辑起点。校园安全由于直接或间接地 种新的参照系。在这样的视角下,校园安全治理 涉及一个社会中大量不特定公众的共同利益,且 可以理解为:政府、学校、社会等通过适当的制 与国家的教育发展事业密切相关,因此从产品属 度安排,相互合作,群策群力,对校园安全实施 性来看,校园安全具有公共产品的性质,围绕校 共同管理,以保证受教育者获得他们所期待的安 同安全开展的活动属于社会公共事务的范畴。由 全的校园。在校园安全治理中,除学校自身外, 于公共管理研究的对象是公共组织和社会公共事 政府部门、学生及家长、社区组织、社会媒体、 务,因此,我们可以合乎自然地借鉴公共管理的 中介组织等都可能成为校园安全治理的中心。凶 理论视角对校园安全问题进行研究,并依据校园 此,校园安全治理目标的实现是多个组织或个体 安全的社会公共性,重新建构校园安全管理的主 积极参与、彼此互动、相互协调的结果,不是学 体谱系和运行模式。为了使校园安全顺利进人公 校单方面组织管理或政府单方面实施监督的结 共管理学的视阈,本文在此提出一个新的概念: 果,政府只有在学校自身以及社会力量不能解决 校园安全治理(campus security governance)。 的校园安全事务(比如重大校园安全事件处理、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西方兴起了治理理 校园安全公共政策的制定、校园安全法律体系的 论。治理理论强调将公共事务的管理权限和责 创设等)中才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任,从传统的“政府”垄断中解放出来,形成一 “校园安全治理”这一概念的建构,为从公 种社会各单元(政府、市民社会组织、企业和个 共治理理论视角分析校园安全问题奠定r基础, 人)共治的局面。全球治理委员会于1995年发表 也为我们勾画出了一幅未来校园安全保障的全新 的《我们的全球伙伴关系》研究报告对“治理” 图景。为了更清晰地展现校园安全治理的基本特 作了颇具权威性的界定:治理是各种公共的或私 性,需对与其相关的几个概念作一区别性的闸 人的个人和机构管理其共同事务的诸多方式的总 释。其一,校园安全治理不同于校园安全管理。 和,它是使相互冲突或不同的利益得以调和并且 校园安全管理是“主体一一对象”式的考察方 采取联合行动的持续的过程。 目前学术界对治理 式,研究的视角是“相对封闭的系统”,在学校 的理解,比较常用的两个理论视角是:经济学的 组织体内部展开;校园安全治理是“主体一一主 治理和公共管理学的治理。经济学的治理是“组 体”式的考察方式,研究的视角是“开放的系 织的治理”,观察视角是组织的多元利益相关 统”,强调学校组织体内外部行为的关联性。校 者,以利益相关者的互动博弈为中心内容;而公 园安全涉及受教育者、学校、政府、社会等利益 共管理中的治理是“组织间关系的治理”,聚焦 相关方,其中任何一方由于自身观念所同或行为 于“网络社会各种组织之间的平等对话的系统合 能力所限,都难以单独有效地解决校园安全问 作关系”的考察,虽然也关注组织自身问题,但 题,因此,需要通过校园安全治理把维护校园安 只视其为整体链条中的一个环节。我们认为,校 全的各方主体协调统一为一个有机整体。其二, 园安全涉及广大受教育者及所属家庭的共同利 校园安全治理也不同于校园安全监管。校园安全 益,其在理念上和实践中一直与社会公共利益紧 监管更强调政府在校园安全领域的责任,更关注 密相连,这种特点已经将校园安全管理与纯粹的 政府管理校园安全问题的能力,而校园安全治理 “组织治理”截然区分开来,而被归属到公共事 注重的是学校如何与政府、学生及家长、社区、 务范畴之列。如此一来,将校园安全嵌入到公共 媒体和中介组织等的有效合作,通过沟通、协 .14一 商、伙伴关系、确立共同目标等方式来实施对校 园安全公共事务的治理,进而实现校园安全的 “善治”。可见校园安全治理概念的提出,并非 针对校园安全管理或监管所做的无谓“文字游 其二,有助于校园安全保障能力的提升 在校园安全公共治理过程中,维系校园安全 依靠的是“多中心合作网络”所生成的多源性、 异质性、互补性的力量,而不只是学校单方面的 戏”,而是建构我国校园安全管理新范式的逻辑 起点,是基于新视角对校园安全问题所做的新审 视。 竭尽全力,或是政府单向度的政策权威。校园安 全公共治理在实施过程上是一种将“协调性”运 用于校园安全维护中的“规则体系”,它通过多 元的、分散的机构或个人的自觉参与和有序介 三、校园安全公共治理的价值意义 如果说“校园安全管理”、“校园安全监 入,提升校园安全保障的综合能力。校园安全公 管”较多体现的是一种刚性的制度设计,那么彰 共治理的这一价值在我国一些地方的校园安全实 显公共性的“校园安全治理”更多诠释的则是一 践中得到了充分的证明。例如,深圳罗湖区各中 种柔性的能力建构,它包括调动和安排不同组织 小学校近年来都成立了由派出所、学校、社区和 体的能力、整合并有效利用各种资源的能力、平 辖区有关单位组成的社区联防理事会,签订警校 衡与协调不同利益关系的能力以及建设所期待的 共建协议书,建立法制安全保障体系等,实现了 安全校园的能力。可以说,校园安全公共治理是 法制安全教育的常态化和警校共建的长效机制。 新的安全理念、安全体制、安全主体、安全运行 该区中小学校还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尤其是调动 与安全维护的能力总和及其实现。校园安全能力 学生家长参与平安校园建设的积极性。比如该区 建设可以体现在校园安全公共治理的理念与结 红岭小学成立了“家长义工队”,于每日放学时 构、实施与保障、考核与评估等诸方面。 段构筑一条“校门交通安全防线”,使孩子们能 其一,有助于校园安全认知能力的提升 够平安回家。红岭小学的“家长义工站”成立3年 校园安全公共治理超越了“学校和政府中心 来,注册义工已从最初的33人发展至156人,并建 主义”的视角局限,体现了对校园安全的一种 立了专门的博客网站,开通了家长义工热线电 “广义化”的认知,强调了要从作为利益相关者 话。针对小学生活泼、爱动等特点,家长义工们 的多元组织和个体出发,多层面、多角度地观察 还积极参与到校外社会实践、节日庆典、参观访 和分析校园安全境况,进而帮助学校更全面地、 问等各种大型活动安全管理工作中,弥补了教师 更客观地理解与认知诸多的校园安全问题。例 人手的不足。主动热情的家长义工不仅能自觉自 如,美国学校在防范安全事故发生中特别注重 愿、想方设法地保护孩子,还踊跃地为校园安全 “保持与学生的接触”。美国的校园安全督导者 保障,尤其是消除校园及周边不安全因素献计出 曾做过这样的总结:当糟糕的事情要在学校发生 力,使辖区校园环境越来越好,校园安全保障能 时,学生总是说: “我担心这种事情发生”。这 力不断增强。 表明,如果学校知道了学生担心的事,就可能防 其三,有助于校园安全评估能力的提升 止悲剧的发生。为此,美国要求学校教育管理者 以往的校园安全考核在评估上大多是定性 在学生中进行经常性的走访,与学生交谈,观察 的,而校园安全治理作为一种可建构的能力,可 学生的生活,倾听他们的担忧,并要鼓励家长和 以科学地分解为不同行为要素的组合,进而有助 教师去做这些事情。 “对于警方和学校而言,如 于对不同校园安全维护主体和安全维护行为进行 果能够取得学生的支持,他们就可以获得大量可 有效评价。其间,学校可以借助安全评价中介组 靠的信息。” 美国学校这种将学生——校园安全 织这一隶属于社会第三部门的专业化组织,当然 的核心利益相关者导人校园安全的治理过程,以 也是校园安全治理的主体之一,对校园安全进行 提升学校对校园安全认知能力的做法是值得借鉴 定量风险分析及评估,即对所识别出的校园安全 的。当然,除了学生之外,家长、社区、媒体、 隐患及已有的控制措施进行分析,并对其进行定 中介组织等主体对于学校安全认知能力的提升都 量化评估。 各有其独特的价值。 四、校园安全公共治理的实践考察 .15 当今世界上不少发达国家都十分重视校园安 全治理,力图通过彰显公共性的校园安全治理过 边、街道安装监视摄像头,设立“救助学生商 店”,成立“保障学生安全看护队”、 “保护学 程,发挥不同治理主体的独特功能和资源优势, 为学生们共同构筑一个和谐平安的校园。由于日 本和美国是当今世界校园安全法制化程度最高的 国家,它们的校园安全公共治理也颇具特色,因 此,以日本和美国为典型范例对校园安全公共治 生之家”等民间组织机构。日本2006年版《警察 白皮书》显示:地方自主成立的学生上学、放学 途中保护团体达12816个;防范学生安全志愿者团 体达19515个。 当前,Et本的中小学校普遍建市 了立体、联动的安全保卫体系,该体系由学校、 理进行实践考察,并以此为基础提出相应的借鉴 与启示是很有必要的。 自21世纪以来,在自诩为“安全王国”的日 本,在公认为最安全的地方一一中小学校园里, 接二连_二地发生了多起恶性事件。2001年6月8 日,一名男子持刀闯入大阪大学附属池田小学, 制造了震惊日本朝野与国民的“池田小学杀伤事 家长、警方、医院、社区、教育部门等组成, “融合了各方的力量,可以使得孩子们在更加安 伞的环境中生活、学习、成长”. 20世纪90年代初是美罔校园安全问题的“高 发期”。为应对日益严峻的校园安全形势,以 “教育总统”自诩的乔治・布什上台后立即签发 了《美国2000年教育战略》。该项教育改革法案 特别提出:为学生创造一个安伞的学习环境,家 件”,导致8名小学生死亡、15名小学生和3名教 师遭受不同程度的砍伤。 “池田事件”之后,在 全国又发生了多起校园行凶案件。这些案件一次 又一次地摧毁了日本“治安天国”的神话,也使 得加强学校安全管理和重建校园安全系统成为迫 长、企业和社区组织等责无旁贷,而且学校的安 全问题仅靠政府和学校是解决不了的,学校不能 也不可能担当起家长、警察、医院、福利机构或 者戒毒中心等角色,它替代不了社区和家庭的地 位。 不久,该项教育法案关于校同安全保障的指 导思想在实践中得到了体现,反映在校园危机管 理上,一些非政府组织、社区组织、私人组织等 开始进入危机管理的组织架构,实行横向联动。 尤其是经过“9.11”事件后,国土安全部(DHS) 将美国红十字会(ARC)和全周抗灾积极分子志 愿者组织(NVOAD)等非政府组织,纳入其公共 在眉睫的重大课题。惨痛的血案引起了日本政府 对学校安全问题的高度关注,并开始逐步构建各 方通力合作的学校安全网络体制,从而增强全社 会应对校园突发安全事件的能力。日本社会深刻 认识到,仅靠学校“单打独斗”地进行安全教 育、实施安全防范和开展事故演练等老一套对策 是远远不够的,确保校园安全需要标本兼治,需 要全民总动员,需要各部门的大力合作与共同设 计来推进安全防范工作,并着力构建立体的“校 园安全防护网络”。针对严峻的社会治安形势, 从2005至2007年三年问日本地方增加了1万名警 员。在学校、幼儿园周围设置“警察巡逻区”并 立标志牌,严格控制校外人员进入学校。为加强 安全管理体系。它们的管理职能首次被写入《国 家应对预案》(NRP)里,其中美国红十字会明 确要承担“人群护理、住宿和人文关爱服务”等 职责。。 联邦教育部也将这些非政府组织列入危机 管理资源库,并向各个学校推荐。 在校 安全事 故及其防治体系的研究中,美目的政策与法律制 学校与安全专业机关团体的联系、沟通、交流与 合作,日本各地都成立有“地方学校安全委员 会”,由地方、家庭、教育委员会和相关机构对 学校安全事务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学校与外界 也建立起了有效的通讯网络,主要包括学校与教 定者共同认识到:保证学校安全是一个系统丁 程,即学校安全保障不仅仅是学校自己的事情, 还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司法部门、社区组织、社 会媒体、学生家长等多方面的努力和支持。 “维 护学校安全,必须加强学校与相关政府机构、社 育行政部门、学校与家长、学校与社区、学校与 警察署以及学校与媒体等。在日本一些地方,民 间机构或个人主动担当起了负责护送孩子上学和 放学的任务, “老人特工队”、 “妈妈特T队” 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一些地方主动为学校周 会组织和社区的合作”,这也是为一般的美国学 校所充分认同的校园安全管理的基本原则。 实践 中,学校正是基于校同安全管理系统性的考虑而 积极争取社会各方的支持,主要有如下几个方 面:一是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安全管理的支持。 一l6 美国的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将学校安全保障作为自 己的一项重要行政职责,注重从学校安全管理的 实际出发,考虑学校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 的需要,为学校提供较为充分有力的支持,帮助 学校减少或避免各种事故的发生。二是学校与法 律实施机关,学区代理人和学习人员,检测鉴定 主体的政府的事情,保护学生的安全,最大限度 地避免校园伤害事故的发生,是国家、学校、家 庭和社会的共同责任。除了学校的安全教育和安 全防护外,还需要社会整体联动,应当动员全社 会的力量来参与校园安全工作,实现校园安全的 公共治理。 部门,青少年案件负责部门,社会、健康、福利 部门等形成联盟,制定有关校园安全管理的“参 加力量协议”或“了解备忘录”。建立这样的联 然而在我国,校园安全管理尚未充分体现公 共治理的运作思路,尚未形成校园安全公共治理 的运行机制。实践中,除了少部分地区的学校已 盟和协议仅需很少的支出甚至于零支出,但是却 能给教育社区带来新的资源,有力地促进学校安 全。三是获得当地警方的支持。学校往往会聘请 当地的警察帮助学校制定适合其特点的校园安全 计划、处理校园安全事故、组织对学生的安全教 育和培训。 “在美国,学校和警察局合作已有多 年,警察在校园里除了维护秩序外还负责督学工 作。这种合作计划在处理多变的校园环境中被证 实为成功的策略。” 四是获得学校所在社区的支 持。美国学校在校园安全管理上十分重视强大的 社区安全网络的构建,积极争取社区内的每一个 人一一学生、家长、教师、公司职员和社区管理 者等的支持。学校往往会充分调动其所在社区内 各行各业的人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组成一个强 大而紧密的社区安全网络系统,以共同致力于学 校安全问题的妥善解决。 需要说明的是,除Et本、美国之外, “构建 以学生为中心的校内安全保护圈,同时强调政府 管理机构、学生家长、社会公众等对校园安全的 协同治理”也是当今世界其他一些发达国家,如 英国、法国、加拿大等国校园安全实践的基本取 向,限于篇幅,不再一一详述。 五、启示与期待 校园安全并非局限于一校的围墙之内,而是 一个整体性概念,校园安全管理具有多因素、多 环节、多主体、长链条的特性。正因如此,日本 国立教育政策研究所专家立田庆裕指出,在每起 校园惨案的背后,都折射出社会各方面的影子, 这也显示出校园安全问题不能仅靠一个社会部门 来解决,而需要整个社会来协调和维护。u 发达国 家校园安全治理的实践启迪我们:学校不是单一 体,它与社会方方面面均有联系,校园安全不可 能也不应该只是作为管理主体的学校和作为监管 .17一 开始探索校园安全公共治理的模式外,我国绝大 多数学校所构建的仍是主体单一性、空间封闭 性、时间滞后性的校园安全管理系统,没有形成 政府、学校、社区、家长、媒体等利益相关方的 联动机制,各方的信息成孤岛状态,缺乏连接贯 通的有效路径。鉴于此,我国的校园安全管理应 当超越狭隘的视角局限,充分吸取发达国家校园 安全治理的宝贵经验,要走“大社会”的管理路 子,不断扩充校园安全管理的参与主体,力图使 学校安全管理和社会安全管理融为一体,着力构 建立体化的校园安全防护网络。 当然, “协调性”是保证校园安全公共治理 高效有序运作的关键。作为一种全新的校园安全 管理范式,校园安全治理同时也是一项宏伟的社 会系统工程,它不是各种社会组织和个体自发参 与活动的简单相加和无序堆砌,而是各个子系统 和诸因素的有机结合、相辅相成、协调运作的动 态大系统。校园安全公共治理的最大优势,就是 通过系统的内在协调,充分发挥系统的整体综合 效应。基于此,政府管理层应通过必要的制度安 排,从宏观上对校园安全治理工作予以统筹协 调,学界也应更深入地探究如何提升多元主体参 与校园安全治理的协调性问题,以提高校园安全 公共治理这项工作的整体功效。 注释: [1]Commission on Global Governance.Our Global Neighbourhood[R].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5.23. [2]朱国平.解决校园安全问题的5步计划[J].安防科 技,2003,(12). [3】袁粮钢,戴晓蓉.家长义工筑起校园安全防线[N】.深圳特 区报。2009-12—29. [4】罗朝猛.日本:全民动员给孩子个安全的校园[J].上海教 育,2010,(11). [5]George Bush.America 2000:An Education(下转第6页) Strategy[R].Washington.D.C:1991.34. 中的个体生命引向高处。 道德教育要以人为目的,关涉每个受教育者 注释: [1]高德胜 知性德育及其超越[M].北京:教育科学出收 社.2003.2. 的幸福。教育要促进人的幸福,就必须培养受教 育者的道德智慧,通过道德智慧的生成而提升和 发展健康的精神和人格,提升实践美好生活的能 力和智慧,从而引导人追求真正的幸福。道德教 育应把幸福作为对人生命关怀的终极着眼点,始 终立于人的生命和生活基础之上,使学生不仅仅 拥有知识,更要成为真正的幸福人。 [2]石中英 关于当代道德教育问题的讨论[J]l教育研 究,1996,(7). [3][德]费尔巴哈.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M】.北京:商务印书 馆.1984.543 [4]32-畅.幸福之路[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29. [5]郑文樾.乌申斯基教育文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 社 1991.2l3. [6] ̄1I慧.生命德育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129. From Person of Knowledge to Happy Person Examining of Contemporary School Moral Education Guo Ying Abstract:The contemporary school moral education iS the intellectually moral education far from the happiness of person.The intellectually moral education is producing many people of knowledge without moral wisdom.The real moral education must take the person’S happiness as the value aim and help to create moral wisdom of students.It must make people from the pure person of knowledge change into the happy person.The happy person’S characteristic is to be he hitgh—quality sel ̄The high— quality self has the life feeling,independence,transcendent quality and long time happy feelings.The moral education should promote sudentt’S abiliy tto be happy and make students become the real happy person. Key words:morals education,happy person,moral wisdom (责任编辑:任兰兰) (上接第1 7N) 【6]Department of Homeland Security.National Response Plan[R].Washington.D.C:2004.12. 理,2007,(4). [9]鲍晓燕.美国警察驻校园[J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2,(5) [10]陆乐等.校园安全让多国百姓揪心血腥惨案频现多国 校园[N].环球时报,2010—05—19. [717)-展画,王东.美国校园危机管理的组织架构分析[J】l高 等教育研究,2008,(9). 【8]尹晓敏.美国如何加强校园安全管理[J].中小学管 Public Governance:A New Paradigm of Campus Safety Management in China Xiaomin&Fang Yiquan Abstract:China’S current situation of campus safety warns us that it is defective to review and respond the campus safety problem only rom schoolsf and government’S perspective.Our campus safety management should transform analysis perspective and construct a new paradigm:public governance. The campus safety public governance has the values of promoting safety cognitive abiliy,safteguard abiliy and evaltuating abiliy.In ttoday’S world many developed countries,such as Japan and he tUnited States,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campus safety public govemance,emphasize playing unique functions and resource advantages of different governing subjects.Our campus safey tmanagement should fully absorb the developed countries’precious experience,and constuctr operation ideas and operation mechanism of campus safety public govemance. Key words:public governance,campus safety,multiple subject,participation (责任编辑:黄晓萍)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