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

《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

2024-06-27 来源:爱问旅游网


四年级上册《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

腊峰小学 李凤

教学内容:人教版第七册第51页内容。 教材分析:

《积的变化规律》是小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教材以两组乘法算式为载体,引导学生探索当一个因数不变时,另一个因数与积的变化情况,从中归纳出积的变化规律。这是学生在掌握乘法运算的基础上,揭示积与因数的变化规律,培养学生的数学推理能力,在“变与不变”中,受到辩证思想的启蒙教育。 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经历、体验、探索”。因此在教学《积的变化规律》这节课中,我注重开发利用身边的生活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将教材中的两组算式调整为一组乘法算式,但是,这一组算式是已能够体现我们课本所要传达的信息与知识,引导学生通过这一组算式去发现问题,从而去经历发现规律——总结规律——验证规律——运用规律这四个层次的学习。在这四个层次的学习中,学生将会通过观察、探索、交流、归纳等方式经历积的变化规律的探索过程,初步获得探索规律的一般方法和经验,体验发现规律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初步探索并掌握积的变化规律,并将这一规律恰

当地运用于实际计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积的变化规律的发现过程,初步获得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的一般方法和经验。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活动的参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乐趣,增强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发现并概括积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应用规律计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提出问题

师: 同学们从刚才的听了一首非常欢快的歌曲,歌曲中是在描述哪种小动物呢?(青蛙)

师:青蛙是庄稼的好朋友,你能把青蛙的外貌给大家描述一下吗? 生1:青蛙有一张大大的嘴巴,两只鼓鼓的眼睛。 生2:青蛙有一个雪白的肚皮,还有四条腿……

师:今天我们就以“青蛙”为题作一个游戏-------“对对子”。 老师说前半句(一只青蛙一张嘴),大家说后半句(两只眼睛,四条腿)……

师:其实里面有蕴藏着许多的的数学知识,老师考考你们:5只青蛙有几条腿,你是怎么想的?

生:(1)4×5=20 (条)引导学生说出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师:10只青蛙呢?20只呢?

生:(2)4×10=40(条)(3)4×20=80(条) (板书相机板书算式) 师:看来我们只要善于动脑就能解决很多问题。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三个算式,看谁能发现其中的奥秘!(请学生自主说一说)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够仔细,当一个因数不变时,另一个因数和积是怎样变化的?(板书“?”)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 (出示学习目标一)学生齐读,教师板书课题。 二、观察算式,再次探索

(一)探索“两个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积也就乘几”的规律。

1、师:为了方便探究,我们把这组算式说成(1)式、(2)式、(3)式,根据自探提示,四人小组合作交流。 汇报交流,教师相机板书。

引导学生小结: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积也乘几。(强调只要是其中一个因数不变,不管是前面那个还是后面那个。) (二)探索“两个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几(0除外),积也除以几”的规律。 1、同桌讨论。

师:你们真能干,刚才我们是从上往下观察,如果从下往上观察这些算式,积之间又有什么变化规律呢?把你的发现和同桌说一说。 汇报交流,教师相机板书。

引导学生小结: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几(0除外),积也除以几。(强调为什么0除外) 2、概括。

师:同学们,我们学习数学也要像学习语文一样,讲究文字的精简美,你们能不能用自己的语言把上面两个规律概括为一个规律呢?同桌互相说一说。

汇报交流后教师板书:两个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或除以几(0除外),积也乘几或除以几。 三、应用规律,巩固练习。

师:刚才大家用智慧的双眼,聪明的大脑发现并探究出了积的变化规律,老师真为你们高兴,那么,能否做到学以致用,把这个规律应用到实际计算中呢?(出示学习目标二)

检验你们的时刻到了,准备好了吗? 第一关

1、小神童算一算。

先算出每组第1题的积,再写出下面两题的得数。 12×3 = 8×50= 12×30 = 8×25= 120×30 = 4×50= 第二关

2、小能手选一选。

(1)两个数相乘,积是20,如果其中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

4,那么积是( )。

A. 20 B. 5 C. 80

(2)两个数相乘,积是420,如果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10,那么积是( )。

A. 4200 B. 42 C. 420

(3)两个数相乘,积是6300,如果一个因数乘6,另一个因数除以6,那么积是( )。

A. 6300 B. 1050 C. 37800

(4)两个数相乘,一个因数乘4,另一个因数也乘4,那么积( )。 A. 乘4 B.乘16 C. 不变 第三关

3、小法官判一判。

(1) 在乘法算式里,两个因数都乘10,积也乘10。( ) (2)因为8×6=48,所以8×(6+1)=48+1。( )

4、师:同学们真是太棒了,老师为你们双手而且手动点赞,你们会算,会选,会判了,那能不能用我们所学到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达到的第三个学习目标。(课件出示学习目标三)有没有信心继续闯下一关? 第四关(随机应变)

速度:40千米/时 速度:是货车的2倍

时间:4小时 时间: 4小时 路程:( )千米 路程:( )千米 师:认真思考,路程、速度、时间三者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生:路程=速度×时间

师:运用积的变化规律思考,这道题中,什么没变,什么变了,怎样变,路程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生:时间没变,小汽车的速度是货车的2倍,那么它的路程也是货车的2倍。

师:说得太好了,下面老师再给你们一次大展身手的机会。 第五关:大展身手

师:学校为了美化校园环境,给同学们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计划修建了一块长方形的绿化带,我们一起来看看。

200平方米 8米

要把这块长方形绿地的宽要增加到24米,长不变。请同学们帮忙算一算扩大后的绿地面积是多少?

师:把你们的方法写在答题纸上。反馈(请同学到黑板上板书不同的方法)

(1) 生:560÷8=70(米) 70×24=1680(平方米) 师: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2)生: 560×3=1680(平方米)师(追问):说说你的想法?生:长不变,宽扩大3倍,面积也扩大3倍。

师:你的方法真巧妙,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四、课堂小结。

1、和老师说说你这节课学得怎样?你有哪些收获? 2、趣味发现(课后自主探究) 算一算,想一想,你还能发现什么 10×20=

(10÷2)×(20×2)= (10×4)×(20÷4)=

师:其实积的变化规律很有趣,以后有机会的话老师再和你们一起探究更多的规律。最后老师送一首小诗给大家,大家一起有感情地朗读。

生活中并不缺少美, 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 生活中并不缺少数学, 缺少的是发现数学的眼睛。 让我们用数学的眼光来发现生活中的美, 更要学会用数学的方法来创造生活中的美。

《积的变化规律》教学反思

《积的变化规律》是人教版教材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它是在学生掌握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探索因数变化引起积的变化规律,感受发现数学中的规律。在教学中我直接出示了两组口算练习题,通过对算式的观察,让学生同位讨论自己的发现,自主的去探索规律、验证规律,并使用规律。本课在愉快的环境中学生自主地去学习,我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大胆猜想,小心求证,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激发了学习兴趣,增强了自信心。

1、由于本课例题比较简单,大部分学生通过口算就能直接算出答案,无需通过积的变化规律进行计算,这就给部分思维发散性较差的学生形成了一个假象,以至无法真正懂得该规律的应用。这在后面拓展应用知识时表现的尤为明显,部分学生还是用以前的老方法进行计算,而不是找到规律直接写得数。在以后的教学中,要特别关注思维慢一些的学生,加强对他们的引导,使他们能更积极更有目标的去思考,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去获取知识。

2、要用好评价语言,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这节课的主要特点是让学生在一个愉悦的学习环境中进行思考、探索、讨论、发言,但是有些学生还是不敢举手大胆的交流。这部分学生主要是害怕自己说错了,让别的同学取笑。针对学生不敢发言,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多给学生鼓励,多给学生信心,以使学生畅所欲言。

3、对于积的变化规律的运用,学生对于基本的练习能够运用自如,但是灵活度较高的练习就有些困难。因此,在选择练习时应关注练习的广度,让学生见多识广、灵活运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