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第二节 幼儿园课程的内涵和特点

第二节 幼儿园课程的内涵和特点

2021-07-25 来源:爱问旅游网


第二节 幼儿园课程的内涵和特点

教学目标:

了解各教育家对幼儿园课程概念的界定

掌握幼儿园课程的含义并能说出其内涵

教学重点:

掌握幼儿园课程的含义并能说出其内涵

教学难点:

掌握幼儿园课程的含义并能说出其内涵

教学时数:1学时

作业:

梳理教育名家对幼儿园课程认识的相关资料

教学反思:

同学们,我们前面学习了课程的概念,你能不能结合对幼儿园的了解,说一说你对幼儿园课程是怎么看的?

1

(请同学们思考讨论)

“幼儿园课程”一词早在五六十年前就已被我国的幼教界普遍使用。1928年5月在南京的全国第一次教育会议上,陶行知提出《审查编辑幼稚园课程与教材案》。1951年,陈鹤琴发表了《幼稚园的课程》的文章,系统地论述了自己关于幼儿园课程编制的观点。在我国“课程”这一概念早已正式运用于幼儿园。

请同学们看一看以下三位教育家对幼儿园课程的理解,你认为他们分别表达了什么意思?

一、以前的理解

1.张雪门的观点

他在《幼儿园的课程》一书中指出:“课程是什么?课程是经验,是人类的经验用最经济的手段,按有组织的调制,用各种的方法,以引起孩子的反应和活动。幼儿园的课程是什么?就是给三足岁到六足岁的孩子所能够做而且喜欢做的经验的预备。”他采用了经验活动的观点。

2.张宗麟的观点

他在自己的文章中也谈到:“幼儿园课程者,由广义的说之,乃幼稚生在幼稚园一切之活动也。”他强调幼儿园课程是有助于儿童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

3.陈鹤琴的观点

2

陈鹤琴一再强调,幼儿园应该给儿童一种充分的经验,这种经验的来源有二:一是与实物的接触,二是与人的接触。应该把儿童能够学而且应该学的东西有选择地组织成系统,应该以儿童的两个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为中心组织幼儿园课程。这表明陈鹤琴强调了儿童的经验、环境,强调儿童和环境的相互作用。

请同学回答“三位教育家对幼儿园课程的理解”。

三位教育家都认为幼儿园课程是活动的这一事实。

那么,今天我们对幼儿园课程是怎么理解的呢?我们先看看《幼儿园工作规程》是怎么说的?

二、今天的理解

幼儿园课程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的手段,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这里的所谓各种活动,是《幼儿园工作规程》所说的“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多种形式的教育过程”。

我们从中可以看出幼儿园课程这个概念中有哪些是关键词?

手段、学习经验、活动

思考:为什么要用“活动”来解释幼儿园课程呢?而不是学科或科目?

1.幼儿园课程是“活动”

3

课程定义从“学科教材”发展到“学习经验”,反映了一种教育哲学的变革,即从重物(教什么)到重人(学到什么),更好地体现了教育的本质。但正如一些研究者所指出的,“经验说”理论上吸引人,但实践中却很难实行,难就难在学习经验是主观的东西,而教师容易把握的是客观的东西。

上述情况使教师陷入一种两难的境地:将课程理解为学科教材,教师容易把握,但也容易导致“见物不见人”的倾向;将课程理解为学习经验,有利于解决“教育中无儿童”的问题,但教师又不知如何操作。

唯一的解决方法是:改变传统的非此即彼的方式,把视角转向两者的结合处——活动,从活动的角度看待和解释课程。

用活动解释课程的好处:

(1)活动本身既有主体性(活动者)又有对象性(用什么东西来活动)。课程的两端——学习者(主体)和学习内容(对象),同时存在于活动中。活动是连接主客体的桥梁。把课程解释为“活动”,有利于改变课程工作者的视角,促使他们同时注意课程的两个方面:学习主体(学生)和学习对象(教学内容)。

(2)活动自身也是存在方式,教师看得见,比较容易把握和控制。同时,活动具有一种双重转换性:一方面,外在的客观对象和活动方式可以通过活动“内化”为学习者的主观经验;另一方面,学习者已有的主观经验也可以通过活动“外化”为态度、动作方式、技能等,在活动中表现出来。因此,课程工作者可以通过活动了解儿童的兴趣、需要、已有经验和发展水平,也可以通过创设活动情境、提供活动材料、引发活动主题、指导活动方式等策略来“控制”儿童的活动,进而影响他们的学习经验。

4

(3)活动一词更能反映幼儿学习的本质和特点,因而更适于解释幼儿园课程。儿童认知的具体形象性及行动性,使得儿童的学习具有直接经验性的特点,难以离开对客观事物的直接感知和相互作用。因此,“做中学”对于幼儿来说十分重要。用活动来定义幼儿园课程,突出了幼儿学习的本质特征,更能反映课程为学习服务的基本职能。

思考:除了课程是活动之外,为什么还要加上“有益的学习经验”呢?

2.幼儿园课程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的活动”

在“活动”前加上这个定语非常重要,原因在于突出课程的目的性,克服以活动来定义幼儿园课程可能导致的危险,即把活动本身看作目的,导致为活动而活动的倾向。这样可以起到进一步明确活动目的性、指向性的作用,使过程与结果、形式和实质更加密切地融合为一体。

思考:什么事各种活动的总和?幼儿园有哪些活动?这些活动都属于课程范畴吗?

3.幼儿园课程是“各种活动的总和”

课程不仅仅是“上课”或集体教学活动,而应包括儿童的生活活动、交往活动和游戏活动等各种活动。

不管是教师组织的集体教学活动,还是通过创设环境诱发儿童的游戏、交往及生活活动,只要能帮助儿童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有助于达到我们所期望的目标,都是幼儿园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

小结:

5

这节课,我们从历史和现实阐述了幼儿园课程的基本概念,即幼儿园课程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的手段,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因此,我们在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设计过程中要始终牢记这一概念。

第三节 幼儿园课程的特点

教学目标:

能说出幼儿园课程的特点

能用特点分析幼儿园课程

教学重点:

能说出幼儿园课程的特点

教学难点:

能用特点分析幼儿园课程

教学时数:

1学时

作业:

6

题目:回顾视频,体会幼儿园课程的特点。

教学反思:

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学习了幼儿课程的概念,那么幼儿园课程具有哪些特点呢?

下面,我们来看一个视频《水果宝宝去旅行》。

思考:这个视频体现了幼儿园课程有什么样的特点?

(观看并讨论)

回答要点:

视频的内容很简单(启蒙性)

视频的内容与幼儿生活相贴近(生活化)

视频的内容中幼儿有游戏的环节。(游戏化)

幼儿园课程的性质和特点,是由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特点以及幼儿教育的性质决定的。了解幼儿园课程的本质属性和特点,有利于我们把握幼儿园课程的大方向。

一、启蒙性

3至6岁的儿童虽然对世界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但他们仍需睿智的引导者的引导。

7

幼儿园教育就应该成为这样的一个引导者。因此,幼儿园课程自然也就担负着启蒙的基本任务。所以,幼儿园课程的关键就在于我们能否去开启幼儿的智慧和心灵、萌发他们优良的个性品质。

二、生活化

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的需要,决定了幼儿园教育目标内容的广泛性,也决定了保教合一的教育教学原则。儿童只能在生活中学生活、在交往中学交往、在做人中学做人。所以,幼儿园课程带有浓厚的生活化特征,课程内容要来自于幼儿的生活,课程实施更要贯穿于幼儿的生活。

三、游戏性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形式,也是他们的一种重要的学习途径。在幼儿园课程中,学习与游戏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幼儿的游戏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价值,能让幼儿在其中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学习与发展。因此,幼儿的游戏活动本身就是幼儿园课程结构中的重要形式,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即使在教师专门设计、组织和指导的学习活动中,“游戏性”也是非常重要的,即要符合幼儿的兴趣,让他们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富有创造性地学习,并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为此,《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基本原则之一,是“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除了以上三个特点外,我们还有以下两个特点。

四、活动性和直接经验性

8

儿童心理学表明,儿童主要通过各种感官来认识周围世界,他们只有在获得丰富感性经验的基础上,才能形成对世界的理解和认识。幼儿的这种具有行动性和形象性的认知特点,使得他们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活动成为其心理发展的基本条件,也使得幼儿园课程必须以幼儿主动参与的教育性活动为基本的存在形式。

对幼儿来说,只有他们在活动中的学习,通过直接的经历、感知和相互作用,他们的学习才是有意义的学习,他们才能理解这种学习的价值。离开儿童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具体、生动的活动,幼儿园课程往往就缺乏了鲜活的生命力。所以,脱离了儿童的活动和直接经验,教学就会变成记忆力的训练。

五、潜在性

上述幼儿园课程的种种特点,决定了它与中小学课程的另一个不同点,即课程的潜在性或隐蔽性。有人甚至将其视为幼儿园课程与中小学课程的最根本的不同。幼儿园通过环境的设计使幼儿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发展。

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幼儿园课程的特点,我们要利用这些特点分析幼儿园课程,同时也要利用这些特点进行选择幼儿园课程以及内容。

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