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垃圾焚烧发电厂项目设计任务书201704

垃圾焚烧发电厂项目设计任务书201704

2021-08-14 来源:爱问旅游网
垃圾焚烧发电厂项目设计任务书

第一章 总则

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是一个以焚烧处理城市生活垃圾为主,利用垃圾焚烧产生的余热发电为辅的环保工程。在设计中,应贯彻执行国家和省、市地方政府颁布的有关现行法令、法规、政策、标准及电厂设计规范。本设计任务书是在国内同类垃圾焚烧发电厂多年运行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并总结,设计的原则在保证项目安全、稳定、可靠,操作便利,合理低成本运行的基础上,实现布局紧凑,结构合理,美观大方,便于参观和展示。主要内容包括:总平面布置、建筑与结构、垃圾接收、储存与输送系统、焚烧系统、烟气净化及排烟系统、热能利用系统、灰渣处理系统、电气系统、仪表及自动化控制、给排水系统、渗滤液处理系统、消防系统、办公楼、宿舍楼及食堂。

第二章 总图

2.1 垃圾焚烧厂区内主要功能间包括:主厂房及附屋、烟囱、引桥、汽车衡、门卫房、冷却塔、综合

水泵房、生产水池(消防水池)、渗滤液处理系统、初级雨水收集池、飞灰鳌合稳定化及养护间、危废临时仓库、油罐区、氨水罐区、乙炔瓶间、食堂、宿舍楼。根据项目需要可设办公楼、生产废水处理系统、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循环水清下水处理系统。 2.2 总平面布置应根据项目场地特点,力求布局紧凑、功能分区合理。

2.3 总图设计应根据生产流程、交通运输、环境保护以及消防等因素,结合项目的场地条件及风玫瑰

图,进行总体布局。

1. 总体布局应有利于减少垃圾运输和处理过程中的恶臭、粉尘、噪声、污水等对周围环境的影

响。

2. 总体布局应避免产生污染物的设施影响到其他设施,以及产生污染的设施之间不产生交叉污

染。

1) 垃圾坑、渗滤液处理系统等主要的臭味污染源应设置在全厂下风向。

2) 冷却塔冬季会产生大量的水蒸气,应布置在其他设施(例如引桥等)的冬季下风向。 2.4 主厂房区域设计要求:

1

1. 主厂房主立面(中控室、汽机房所在的主厂房侧为主立面)宜面向厂区外主干道。 2. 宜在主立面前布置水体景观,一方面提升厂区景观效果,另一方面水体可作为干旱时期的备

用水源。

3. 引桥应结合坡度、门卫、地磅等因素尽可能减少垃圾车在厂内的运输距离。 4. 设计时充分考虑引桥下空间利用。

5. 各项设施应根据工艺要求及周边配套条件围绕主厂房进行布置,以确保相关设备联系良好,

充分发挥功能。

2.5 宜将人流和物流线路分开,避免交叉,同时保证垃圾及原材料的运入与残渣的运出道路畅通。 2.6 在设置场地标高时应考虑土方平衡和防洪水位问题。

1. 应尽量实现厂区内土方平衡,同时充分考虑场地内有无足够的场地用于临时堆放挖方产生的

土方等实际问题。

2. 厂区标高应遵守国家现有规范对防洪水位的规定,当地情况特殊无法满足有关规范要求的,

可参考周围类似项目的标高设置。

2.7 渗滤液处理站、冷却塔、综合水泵房等辅助建筑,以及油罐区等设施应尽量缩短与主厂房相关系

统的连接距离,使得布局合理紧凑,减少工程造价。 2.8 厂内道路设计要求:

1. 厂内道路应根据工厂规模、运输要求、管线布置要求等合理确定。焚烧厂房四周宜设环形道

路,满足消防验收要求。道路等级应根据交通情况确定。

2. 垃圾焚烧厂区主要道路的行车路面宽度为7m,如条件限制,主厂房周围环形道路应满足消

防要求,宽度不小于4m。道路的荷载等级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厂矿道路设计规范》GBJ22中有关规定。

2.9 通向垃圾卸料平台的坡道按《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执行,双向通行时,如坡道无转弯净

宽度为7米,如坡道有转弯净宽度为8m;单向通行时,宽度不宜小于4m。坡道中心圆曲线半径应充分考虑当地垃圾运输车辆及今后的发展趋势,纵坡不应大于8%。

2.10 厂区绿化布置应满足总体规划要求,合理安排绿化用地,绿化覆盖率符合有关规定。厂区绿地面

积应控制在30%以内。

2.11 厂区排水应采用雨污分流制。厂内垃圾运输通道的初期雨水及冲洗水应接入初期雨水收集池,并

送入渗滤液处理站处理。

2

2.12 厂区内应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合理配置停车位。

2.13 焚烧厂的建筑标准应贯彻安全实用、经济合理、因地制宜的原则,根据焚烧厂规模、建筑物用途、

建筑场地条件等需要而确定,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

2.14 景观设计应充分体现和谐、环保,采用简易的建材和景观要素,通过精细、合理地搭配,来营造

简洁、精致的景观环境。

2.15 乙炔瓶间作为乙炔暂存处,采用钢结构顶棚加围栏的方式。

2.16 引桥下桥面较低处(如桥面底板净空小于5m处)可做围护结构(如砌体或彩钢板)作为备品备

件及检修耗材(如钢材、检修工具等非精密材料)存放场地。

2.17 危废(废油漆桶、废油桶、废活性炭等)临时仓库宜设置在飞灰暂存车间,面积40m2。 2.18 废弃物(废布袋、废石棉、废酸、废碱等)仓库宜设置在引桥下方。 2.19 仓库应设置宽度不小于2米的入口门,便于叉车运输较大备品备件出入仓库。 2.20 厂内道路及引桥面层采用改性沥青路面,做法:50mm中粒+30mm细粒。 2.21 道路路牙石及路平石采用五莲花或芝麻灰花岗岩石材。

第三章 主厂房

3.1 主厂房布置原则:

1. 本项目参照光大环保标准化主厂房设计。

2. 以现有项目为基础,要注重实用性和布置紧凑,重点考虑结构和功能的优化,在满足使用功

能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建筑面积。

3. 主厂房外形及屋顶结构在考虑美观、结构轻便同时,还要兼顾实用性和施工的便利性。 4. 应在主立面侧设置宽敞、顺畅的参观通道。参观通道两侧宜设置透明观察窗,观察窗外侧应

设置清洁通道。

5. 主厂房内应设置独立的电子设备间、高压配电间(设置蓄电池室)、高压变频器室、低压配

电间(含低压变频器、并隔出直流及UPS间)、中控室、交接班室、工程师站、调度会议室、技术、运行部办公室、机修间、仪器仪表检修间、仓库(备品备件仓库、废旧物资仓库、润滑油暂存间、)、外包检修人员办公室(含厕所)、化水系统等必需辅助设施。

6. 灰渣化验间、质谱仪间放置在渗滤液处理站化验间,占地面积质谱仪间为30m2,灰渣化验间

3

为50m2。

7. 化水车间含化水控制室、普通药品储存间、化学危险品储存间、化验室、值班员办公室。 8. 卸料平台下部空间可布置空压机房、化水车间、机械设备维修间、仓库等功能间。卸料平台

卫生间如远离主厂房应设置独立的化粪池。

9. 蓄电池组放置在0米层。蓄电池室应设置动力通风设施及空调。 10. 中控室应通风、宽敞、明亮,采光效果好。充分考虑参观需求。 11. 中控室与汽机间不应紧邻设计。

12. 尽可能减少电缆夹层的面积,中控室下方电缆应设计电缆桥架。 13. 参观通道净空间为2m。

14. 主厂房设计应考虑防漏、防臭、通风等措施。

15. 锅炉间的布置应根据炉型和工艺布置确定合适的炉间距,并充分利用卸料平台下面空间布置

设备。

1) 余热锅炉检修电动葫芦布置在余热锅炉钢架顶部单独专设的起吊钢架上。设计院应设置电动

葫芦起重量不低于3t,并设有从0米到炉顶的检修通道。 2) 余热锅炉的给水平台设置在渣坑后渣吊控制室上方。

3) 疏水、定排阀门组宜设置在渣仓顶,平行于渣坑长度方向布置。 4) 不同规模的项目锅炉炉间距参照表3.1执行

表3.1 不同规模项目炉间距要求

序号

项目规模 t/d

1 2 3 4 5

300 350 400 500 750

自主研发炉排 炉间距(m)

18 18 18 19.5/21 26-28

马丁炉排炉间距(m) 以下数据均为参考

21.6

16. 汽机房大门设置应满足装卸车辆进出顺畅的要求。 17. 出渣通道设计要求:

4

1) 出渣通道的地面设计强度按照运载车50t总重设计,地面配置钢筋网。 2) 渣吊容量选择应按照每台两班制,即运行12小时左右时间考虑。

3) 2000t/d及以上规模项目宜采用渣坑分段,内设渣车通道,渣吊采用2台,2000t/d以下项目

宜采用封闭式出渣通道端头出渣,内设检修通道,通道净空宽度1.8米,1500t/d—2000t/d项目渣吊设置2台,1500t/d以下项目渣吊设置1台。

4) 渣坑在出渣端不设置混凝土围护墙,采用钢制栅栏式活动门。

18. 三条及以上焚烧线项目垃圾抓斗起重机操作室位置应设置在投料口对面,二条或以下焚烧线

项目垃圾抓斗起重机操作室宜设置在投料口侧面。

19. 门卫室和地磅室设计在同一单体内,两个房间分开设置进出口,每个房间分别设置独立洗手

间。

20. 焚烧间运转层设置从炉前到炉后的通道。焚烧间运转层做环形通道。 21. 蒸汽、激波吹灰PLC柜放置在渣坑顶部。

22. 在给料斗层临近锅炉间侧应设置通道,便于人员通行。

23. 汽水取样间设备基础周边设计排水沟,并考虑排水问题,楼面做防水层。 3.2 主厂房墙体、屋顶结构形式

1. 主厂房墙体采用彩钢板。

2. 卸料平台屋面采用网架结构、单坡屋面,屋面板采用双层彩钢板+保温棉方式,排水采用天

沟虹吸排水。

3. 垃圾仓屋顶设计采用管桁架结构,屋面采用双层彩钢板+保温棉方式。排水采用天沟虹吸排

水。单条焚烧线的项目垃圾仓屋顶采用管桁架加组合楼板,组合楼板为镀锌压型钢板上浇钢筋混凝土,表面铺彩钢板。

4. 焚烧间、烟气净化间屋面应采用网架结构、单坡屋面,屋面板采用单层面板,排水采用天沟

虹吸排水。

5. 焚烧间及烟气净化间采用网架结构,应重点注意网架格构柱横梁与设备的碰撞问题。 6. 汽机房屋面应采用轻钢结构、双坡屋面,坡度不大于5%,屋面采用双层彩钢板+保温棉方式。 7. 北方地区烟气净化、焚烧间外墙钢结构墙体采用双层板,增加加筋50mm厚超细离心玻璃纤

维保温棉保温层,容重14kg/m3;南方地区采用单层板。

5

8. 南方地区卸料大厅、垃圾池、汽机间屋面采用100mm厚超细离心玻璃纤维保温棉,容重不

低于14kg/m3,并设置底板。

9. 北方地区卸料大厅、垃圾池、汽机间屋面采用100mm厚超细离心玻璃纤维保温棉,容重不

低于24kg/m3,并设置底板。

3.3 主厂房通风及采光设计要求

主厂房网架屋面宜采用气楼等自然通风方式;同时还应综合考虑当地台风等恶劣天气情况。当主厂房采用自然通风时,应增加进、出风面积,加强通风能力,并按如下要求设计:

1. 焚烧间、汽机间顶部气楼要加强设计,包括:增加气楼数量,增加气楼高度以扩大通流面积,

一条焚烧线的项目汽机房设置一个通长的气楼,锅炉间设置两个楼,两条及以上焚烧线的项目汽机房设置一个通长的气楼,锅炉间设置与锅炉数量相同的气楼。台风频发地区不宜设置气楼,宜采用机械通风。

2. 设计院提供通风设计计算书,确保满足通风要求。

3. 百叶窗通风方式很难维护,且容易造成外部污浊影响外观,不宜采用。 4. 仓库、检修间、外协单位办公室、化水间、备品备件间、空压机间应考虑通风。

5. 主变间充分考虑通风设置,宜优先采用半开放式设计,大门宜设置在侧面避免影响主立面效

果,顶部应设置通风气楼。若采用封闭设计,墙面底部考虑进风。

6. 运行及技术办公室、会议室、设置在主厂房内的办公室、中央控制室及电子设备间采用VRV

空调,0米电气室及变频器室采用柜式空调。

7. 高压变频器间布置在渣仓后侧,应设置引入室外新风。高压变频器间采用专业密封门。 8. 卸料平台、垃圾坑、焚烧间、烟气净化间屋面设置采光带。采光带间距为8米左右,宽度为

1.6米左右,汽机间气楼顶部采用采光板形式。

3.4 地坪设计应充分考虑项目所在地域特点及工艺需求。

1. 卸料大厅地面施工设计要充分考虑到防腐防龟裂的要求,应采用金刚砂面层与结构层一次浇

筑成型。每平米金刚砂用量不少于6kg,卸料平台窗台以下按贴白色墙砖设计; 2. 锅炉间、烟气净化车间0m、汽机房0m、3.4m采用环氧树脂地面。

3. 汽机房内车辆通道和出渣通道地面配钢筋,其它的地面采用混凝土地面做法。

6

4. 配电室、变频器室、电子设备间、汽机运转层采用地砖;锅炉间运转层楼面、炉前液压油站

楼面采用地砖;参观及办公走廊采用地砖;办公室、会议室采用地砖;渣仓顶部屋面采用细石砼楼面表面抹光。

5. 化水车间地面采用地砖,排水沟贴耐酸地砖,采用树脂复合格栅盖板。

6. 垃圾吊机控制室结构楼面降低300mm,采用架空复合木地板,成型后与给料口楼面标高一致。 7. 其余地面采用砼地面,楼面采用细石砼楼面。 8. 卸料口楼面做防水层。

9. 烟气在线监测室做法为:地面按地砖面层设计,并设空调。 3.5 栏杆做法与部位:

1. 渣仓区域栏杆采用不锈钢栏杆,高度1150mm,厚度1.5mm。立管直径60mm,水平扶手直径

80mm。设置三道水平不锈钢栏杆,直径40mm。

2. 主厂房楼梯(除主楼梯或T1楼梯外)栏杆采用不锈钢栏杆,高度自可踏面至扶手上皮不小

于900mm,厚度1.5mm。立管直径60mm,水平扶手直径80mm。设置两道水平不锈钢栏杆,直径40mm。

3. 汽机房内楼梯栏杆采用不锈钢栏杆,高度自可踏面至扶手上皮不小于900mm,厚度1.5mm。

立管直径60mm,水平扶手直径80mm。设置两道水平不锈钢栏杆,直径40mm。7米层临空处采用不锈钢栏杆,高度1150mm,厚度1.5mm。立管直径60mm,水平扶手直径80mm。设置三道水平不锈钢栏杆,直径40mm。

4. 垃圾仓22.9米临垃圾坑处栏杆采用锌钢材质,高度1150mm,厚度2mm。扶手采用80×40mm

方型锌钢,立杆采用60×40mm方型锌钢,设置三道中间水平栏杆,采用40×40mm方型锌钢。需考虑栏杆防腐措施。

5. 锅炉区域6米层液压站(油站)平台临空处设置不锈钢栏杆,高度1150mm,厚度1.5mm。立

管直径60mm,水平扶手直径80mm。设置三道水平不锈钢栏杆,直径40mm。

6. 窗台高度低于900mm或临窗处(如楼梯中间平台处临窗)需考虑增加栏杆防护,栏杆采用不

锈钢材质,高度根据实际情况按照规范确定。

7. 渗滤液区域栏杆均采用不锈钢栏杆。池上区域栏杆采用304不锈钢材质,高度1150mm,厚度

1.5mm。立管直径60mm,水平扶手直径80mm。设置三道水平不锈钢栏杆,直径40mm。室内楼

7

梯栏杆高度自可踏面至扶手上皮不小于900mm,厚度1.5mm。立管直径60mm,水平扶手直径80mm。设置两道水平不锈钢栏杆,直径40mm。

3.6 各系统之间应实现互联互通

1. 相邻锅炉之间、反应塔之间、布袋除尘器之间应通过平台相互连通,上述相邻设备之间的连

接平台由设备厂商负责设计供货。

2. 给料炉排溜槽遮断门液压缸设置检修平台,由锅炉厂设计并供货。 3. 设置焚烧间与垃圾吊控制室层的联通平台,由设计院设计。

4. 焚烧系统与烟气处理系统之间应实现互联互通,锅炉运转层与反应塔之间、锅炉渣坑顶部到

反应塔之间、反应塔顶部与锅炉之间均应通过平台相互连通,由设计院设计。 5. 焚烧间、烟气净化间应设置地面冲洗设施。

6. 焚烧炉炉后观火平台宽度应设置2.5~3米,采用6mm的花纹钢板钢平台结构,上铺地面砖,材质同室内地面。

7. 渗滤液处理系统与生产区连接的沼气管、臭气管采用架空管道,渗滤液母管采用地埋形式。 3.7 主厂房内应设置一部承重1350kg无机房电梯,井道零米以下采用钢筋防水混凝土,零米以上采

用砌体结构,电梯井道尺寸2700x2400mm,底坑深度≥1500mm(最终尺寸应以电梯厂家尺寸为准)。 3.8 垃圾坑底不设置坡度,标高宜为-6米,设计时应充分了解土质、地形、地下水位等情况,综合考

虑施工便利和造价因素。在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可考虑适当提高垃圾坑底标高。 3.9 渣坑及渣吊控制室应满足下列要求

1. 渣坑内出渣口处(渣车停靠处)两侧墙面6米以下贴深色墙面砖,渣坑内其他墙壁应采用灰色外墙涂料。

2. 渣吊控制室观察窗不外挑。 3. 运转层渣坑端头墙面不设观察窗。

4. 出渣机底部不设地沟,出渣机底部设200mm高混凝土围堰,污水排至渣坑。 3.10 垃圾坑、渗滤液沟道间、渗滤液收集池、渗滤液处理站调节池防腐做法如下:

8

渣坑防腐做法如下:

9

3.11 100米高的烟囱内部钢烟管材质:5-50米采用Q345B,50-96米采用Q235B,96-100米采用316L;

80米高的烟囱内部钢烟管材质:5-20米采用Q345B,20-76米采用Q235B,76-80米采用316L;烟管顶部凸出混凝土维护结构不宜超过1米。钢内筒内表面涂刷OM5防腐涂料。烟囱内部钢烟管全部保温,保温采用90mm厚玻璃棉,20米以下外包彩钢板,20米以上外包锡箔纸。 3.12 考虑到检修巡检的方便,烟囱的楼梯角度不应超过60度。

3.13 除氧器间设置在12.5m楼顶,做法如下:采用轻钢结构形式,顶部设气楼,侧面12.8米至13.7

米开格栅通风。

3.14 卸料大厅内墙面采用灰色外墙涂料,垃圾仓内22.9米以上墙面采用深灰色外墙涂料。 3.15 主厂房钢结构部分的外包彩板外边线必须与矮墙外边线(外装饰面)一致。

3.16 设计时必须考虑外包彩钢板后,外墙门窗周边的包封做法,要考虑门窗与墙体的密封问题。 3.17 钢结构预埋件反映在土建图纸中。

10

3.18 主厂房司令图与土建施工图同步完成。

3.19 设计院完成土建施工图时,同时完成汽机间、汽机间与锅炉间之间的墙上的预埋件图纸。 3.20 设计时所有单体设备基础均应有做法说明。

3.21 淤泥质地区,化水区域0米层设备基础、空压机基础、烟气区域大荷载基础应考虑防沉降处理措

施,设桩或采取其他处理方式。

3.22 设计时空调室外机设置应考虑美观,主厂房0米空调外机布置于室外,7米层空调外机集中布置

于12米层平台,空调冷凝水要考虑统一排放。

3.23 主厂房内走廊处主电缆沟顶部采用钢筋混凝土现浇封闭(设计时注明电缆敷设完成后再浇筑),

表面贴地砖,每隔12米设置700×700mm检查口,采用6mm花纹钢盖板封闭。 3.24 穿墙洞口用岩棉填充密实,楼板穿孔周边设置150(H)×100(W)mm混凝土翻边。 3.25 烟气净化间不宜设置电缆沟,宜采用电缆桥架。

3.26 取消室外电缆沟,电缆采用直埋套管的敷设方式,设计时充分考虑预留套管数量。 3.27 室内电缆沟应有一定坡度,在最低点侧面设集水井,定期采用移动水泵排至室外。

3.28 电缆沟与水沟、水管道相汇或相邻时,应做好电缆沟标高,以防积水流入电缆沟;且在电缆沟内

设置集水坑,方便排水。

3.29 突出楼地面的设备基础面需做与地面面饰材质相同的表面面层处理。 3.30 锅炉磷酸盐加药间设置在渣仓0米,并靠近通道。 3.31 各风门处若无法操作或检修,需设置操作检修平台。

3.32 余热锅炉侧的主蒸汽管道应布置到平台扶梯外侧,防止主蒸汽管道与平台扶梯碰撞,设计院应同

时加强对主蒸汽管道支吊架强度的校核。

3.33 中控室与交接班会议室之间采用玻璃墙隔开,同时在玻璃墙上开门,方便两个房间之间的通行。 3.34 7米层参观通道内的消防水母管需布置到参观通道外侧(在锅炉间和烟气净化间内),防止参观

通道内出现消防水管道的问题,消防箱暗敷。

3.35 电子间及高、低压开关室的楼上及隔壁不设置卫生间等盥洗设施,以减少受漏水、受潮对电气及

控制系统设备的影响。 3.36 暖通设计要求

1. 北方项目只在卸料大厅、垃圾仓、中控室、办公室、化验间、宿舍、食堂和渗滤液处理站的

化验室、中控室及办公室设置采暖,除宿舍、食堂外采用暖气片,垃圾吊控制室、地磅房及

11

门卫室不考虑设置采暖。

2. 北方项目宿舍、食堂采用地暖形式的,应注意预留地暖铺设高度,保证施工完成后走道与房

间地面标高一致,并将做地暖的楼层层高相应增加80mm。

3. 北方地区一体化净水器、室外管道设保温,北方地区压缩空气储罐宜布置在室内,如室外布

置,可对储气罐排污阀进行保温+电伴热。

4. 电子设备间、高低压配电间、高低压变频器间、主变间应考虑通风和空气调节及周围环境洁

净,同时应考虑与垃圾坑、焚烧系统的环境隔离。

5. 高压变频器室应设计虑通风,从室外引入新风,排风排至室外。

第四章 垃圾接收、储存与输送系统

4.1 引桥应符合下列有关要求:

1. 弯道设计应满足当地最大型垃圾车的转弯半径。 2. 引桥桥面应铺设沥青。 3. 引桥上应配备足够的照明路灯。

4. 引桥与地面接口处应设置排水沟,引桥道路冲洗水及初期雨水进入初期雨水收集池。 5. 通向垃圾卸料平台的引桥按双圆柱梁板结构两边悬挑设计,按《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

执行,双向通行时,如引桥无转弯净宽度为7米,如引桥有转弯净宽度为8m;单向通行时,宽度不宜小于4m。引桥中心圆曲线半径应充分考虑当地垃圾运输车辆及今后的发展趋势,纵坡不应大于8%。 6. 引桥上不设置雨水排放口。

7. 引桥两侧设置混凝土栏板,上部采用钢结构形式封闭,封闭结构两侧采用彩钢板围护(彩钢

板颜色同主厂房,不开窗),顶棚采用阳光板,封闭结构设计由设计院完成。 8. 引桥出入口设快关门。

9. 坡道及卸料平台设置冲洗水系统。 10. 引桥上伸缩缝做法:

12

13

4.2 汽车衡设置应符合下列有关要求:

1. 应采用动态称量,称量规格按垃圾车最大满载重量的1.3~1.7倍配置确定。 2. 应设置为全电子式,以全自动方式操作,实现无人值守。 3. 汽车衡前后应设置减速带及相应的交通标志。 4. 汽车衡应按照浅基坑+不停车连续称重方案设计。 5. 汽车衡控制系统考虑数据远传接口。

6. 北方地区设置防雨棚,南方地区不需要设置防雨棚。

7. 汽车衡设置独立集水坑,汽车衡周边浅基坑内的水自流到集水坑后排入初级雨水收集池。 8. 汽车衡数量设置要求:

1) 1500t/d以上垃圾焚烧厂设置3台。 2) 1500t/d及以下垃圾焚烧厂设置2台。

4.3 卸料门的设置应符合下列有关要求:

1. 卸料门的设置应避免垃圾坑臭味外逸,在维持正常卸料作业和垃圾进厂高峰时段不堵车的原

则下,按照表4.1设置卸料门数量。

表4.1 卸料门设置数量

类型 一条线 两条线 三条线 四条线

卸料门数量(个) 2-3 5-6 6-7 7-9

2. 卸料门应布置在垃圾坑中部,垃圾坑两端不应设置卸料门。 3. 应采用气密性设计,并能耐磨损与撞击。

14

4. 卸料门设计应充分考虑采用大型压缩车卸车的要求,尽量采用受压缩车高度影响小的卸料门

形式,卸料门采用中开式。

5. 卸料门的洞口尺寸根据垃圾车的型号及整体外形尺寸进行确定。应在卸料门上部加装高度为

1.0-2.5米高的挡车钢梁和隔板,阻止车辆后仰倾倒,同时减小卸料门通流面积,做法示意图如下,预埋槽钢长度根据卸料门高度确定。上门轴连接装置及门板采用钢丝绳作为保险连接。

6. 卸料门两侧设计600mm高的防撞墩。

7. 卸料门前不设置排水沟,应设置一定的排水坡度,将卸料平台集水通过卸料门车档开口排入

垃圾坑。车档与卸料平台楼面整体一次性浇筑,车档的高度为300mm,在车档两端设置2个150mmx150mm的排水孔,车挡两侧设置不锈钢角钢包边。 8. 卸料平台设置渗滤液排放快装接头,接入渗滤液收集池。 9. 卸料门顶部液压站与卸料大厅采用双向钢楼梯。 10. 设置卸料门门轴断裂的防护措施。 4.4 卸料平台应符合下列有关要求

1. 卸料平台宽度及垃圾引桥转弯半径设计应考虑垃圾车回车场地及会车空间,避免高峰作业拥堵现象发生。

15

2. 卸料大厅周边墙体设置防撞栏杆。

3. 卸料门前应设置有防止车辆滑落进垃圾坑的车挡及防止车辆撞到门侧墙、柱的安全岛及相应的防撞设施。

4. 为防止车辆滑落进垃圾坑,在每个卸料门中心线前11-12m(可根据垃圾运输车长度进行调整)处的结构大梁上设置地锚,荷载15吨,通过钢丝绳将地锚与垃圾车可靠连接,防止车头后仰翘起。做法如下:

5. 应设置交通指挥中心兼休息保洁室,并设置卫生间。 6. 卸料大厅应设置事故照明。 7. 设置卸料平台冲洗水接口。 8. 卸料平台通往运转层设置过渡间。

9. 卸料大厅入口大门高度5.5m,内侧设置高4.5米防撞门字架。 10. 卸料平台在引桥连接处悬挑1.5米接引桥,在此接口下做U型天沟; 11. 卸料大厅垃圾吊检修间应有不少于1%的反向坡度。 12. 卸料平台耐磨地坪颜色采用灰色。 13. 卸料大厅窗户采用固定窗。

14. 卸料大厅窗下贴墙砖,上部采用浅灰色外墙涂料。 4.5 垃圾坑应符合下列有关要求

16

1. 应根据处理规模确定垃圾坑的几何尺寸与容量大小:有效容积不小于7天额定垃圾处理量,

垃圾密度按照0.45t/m³设计,垃圾坑的宽度根据附件1执行。 2. 进料斗平台应保证检修通道通畅。

3. 采光设计应避免垃圾吊车操作人员受阳光直射或反射影响。 4. 应采取以下措施以达到防渗防臭的目的:

1) 垃圾坑内应采取有效的防渗防腐措施,垃圾坑0米及以下、渗滤液收集池内均做防渗防腐。

0米以上,卸料门侧防渗防腐高度应延伸至到卸料平台,其它三侧防渗防腐高度应延伸至进料斗平台高度。

2) 垃圾坑22.9米以下池壁防腐材料采用深灰色,卸料门侧7米以上及22.9米以上墙面采用灰

色外墙涂料。

3) 屋顶必须为独立结构,墙体与屋面彩钢板应采取密闭连接方式,墙体应采用现浇混凝土或者

砖砌体进行密封,缝隙采用密封材料封闭。

4) 垃圾坑与其他房间的连通口必须设过渡间,应采用带密封的防火门。

5) 垃圾坑应设置机械排风除臭系统装置。垃圾坑除臭系统跟排烟系统共用一套风管,进出除臭

箱体的风管上配电动密闭风阀,平时常闭,停炉除臭时电动风阀开启经过处理后的垃圾坑排放气体必须达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4554-9的二级排放标准,排气筒的高度需设置在15m以上高度。当火灾发生时,排烟风机风管上的电动风阀开启,并连锁排烟风机开启,除臭箱体的进风管上的电动风阀关闭。 5. 垃圾坑应设置危害气体含量报警仪,数据远传至控制室。

6. 垃圾坑应设置微负压在线监测仪,取气口设置在垃圾坑宽度位置,仪表装设在控制室,信号

送入DCS。

7. 垃圾坑结构设计应满足下列要求: 1) 垃圾坑结构强度应满足下列极限条件要求:

ü 垃圾堆放高度在靠近卸料门侧达到卸料平台层。 ü 投料侧堆到进料口楼面标高位置。 ü 渗滤液水位接近卸料平台。 2) 垃圾坑底板宜采用承台上底板型式。

3) 垃圾坑内防腐采用澎内传表面防渗加玻璃鳞片。 4) 垃圾坑一般为超长结构,宜采用加强带,不设置后浇带。

17

5) 对于大容量垃圾坑,柱间距设计时,应在垃圾吊电缆支架跨距大于7米的中间位置增加一个

支点,以防止因垃圾吊滑缆轨道过长导致滑缆轨道受力后弯曲变形的问题。

6) 给料口平台标高以下垃圾坑均采用钢筋混凝土现浇结构形式,给料口平台标高以上至垃圾吊

控制室顶部屋面有通道部分采用钢筋混凝土现浇结构形式,没有通道部分采用砌砖形式。 7) 吊车梁采用钢筋砼吊车梁,梁内预埋吊车轨道固定螺栓,丝长180mm。预埋螺栓间距与厂家

沟通确认;设置可调节螺母,用于后期轨道安装调节标高。调节螺母设置于轨道垫铁之下;待轨道调节就位后,轨道垫铁下与吊车梁顶面空隙采用二次灌浆处理。二次灌浆厚度最薄处不小于50mm。

8) 垃圾坑顶部的女儿墙应独立设计,其屋面不得和卸料平台、锅炉间屋面连通。

9) 单条焚烧线项目垃圾仓屋顶做法:采用管桁架加组合楼板,组合楼板为镀锌压型钢板上浇钢

筋混凝土,表面铺彩钢板。

10) 垃圾坑到渗滤液收集池的排污口需设置2排排污口,一上一下,根据结构安全性尽量放大,

上面800mmx1000mm(宽x高)尽量偏上考虑、下面800x1500mm。 11) 排污口设置格栅,格栅的要求如下: a) 格栅能拆卸,设计院提供排水计算书。

18

b) 格栅的做法

格栅布置:凹面嵌入式,分上下两层。

格栅数量:每层【卸料门数量】个,共【卸料门数量】×2个。

格栅位置:垃圾坑卸料门正下方。便于垃圾坑卸料门前渗滤液排水至沟道间收集池。 格栅尺寸:上层格栅宽0.8米,高1.0米。 下层格栅宽0.8米,高1.5米。

格栅内置:井字形铸铁格条与肋梁,加装排水篦子。 排水格栅:孔径为100mmx100mm。

c) 在格栅外侧(垃圾坑侧)设置排水篦子,数量要求:两端设置,中间间隔设置,在垃圾坑

壁设置钢筋混凝土插槽,便于放置或者更换格栅。篦子的具体设计如下:

将篦子设计为凸面式钢板(20mm厚)开孔的模式,开孔尺寸根据排污孔尺寸设计(篦子侧面为H型钢),全表面进行环氧树脂防腐防锈处理,板面上开Ø50洞,每行开孔错落布置。排水篦子上面设置吊耳,斜面也开圆孔。 4.6 垃圾吊控制室应符合下列要求

1. 进入垃圾吊控制室、电气室及参观通道的穿墙管线不得直接从垃圾坑进入垃圾吊控制室、电

气室及参观通道,应采用穿出垃圾坑外再进入垃圾吊控制室、电气室及参观通道内的方式。 2. 垃圾吊控制室及控制室外走道的层高设计应考虑满足电缆桥架、消防管的敷设,吊顶的净高

度不小于3.2米。控制室外走道不应设置观察窗。

3. 垃圾吊控制室面积适当减小,有换气措施并保证室内微正压状况以防止臭气进入,内部设置

挂式空调。观察窗应充分密闭,并设计有防反光、防结露及清洁措施。 4. 应在垃圾吊控制室楼层设置厕所(并兼做保洁室)及淋浴间。

5. 垃圾吊控制室观察窗采用双层玻璃固定窗,不设置活动观察窗,样式如下:

19

6. 垃圾吊控制室观察窗采用外挑矩形形式。

7. 垃圾吊控制室观察窗外挑楼板平齐上部框架梁底设置。 8. 垃圾吊控制室内地面采用复合强化木地板。

9. 垃圾吊控制室预埋件做法:控制室洞口周边预埋通长、封闭的扁钢,便于与控制室框架进行

满焊,上部突出部分采用钢筋混凝土悬挑板。

4.7 垃圾抓斗起重机应符合下列有关要求:

1. 垃圾吊抓斗按重型抓斗选型。 2. 按照附件表1要求。

3. 垃圾抓斗起重机应采用同轨道布置;配置的抓斗起重机为4台时,宜采用双垃圾坑方式。 4. 在垃圾坑检修孔上方网架下部设计垃圾吊检修用滑车轨道。

5. 垃圾吊设计时应考虑拖令电缆的长度,保证垃圾吊工作区域覆盖整个垃圾坑,同时备用抓斗

不得影响作业垃圾吊的工作区域,且投入作业方便快捷。 6. 垃圾吊拖令电缆布置在投料口一侧。 4.8 渗滤液沟道间应满足下列要求

1. 渗滤液沟道间出口房间采用双层密封门,并与其它功能间分开,且须远离主厂房零米大厅。 2. 渗滤液沟道间0米以下部分(含楼梯间)按垃圾坑防腐要求设计;

3. 给料炉排下渗滤液收集管宜采用以下做法:渗滤液导流管埋地水平段坡度5‰,渗滤液导流

管道冲洗每台炉前设置一个,渗滤液集中收集排放管至渗滤液收集间,具体做法如下。

20

4. 渗滤液沟道间与外界联通采用密封门;渗滤液泵间与渗滤液沟道间之间不设门。 5. 渗滤液沟道间送风、排风井采用钢筋混凝土与主体结构一次性现浇结构形式。 6. 通往渗滤液沟道间的楼梯栏杆采用砖砌栏杆。

7. 渗滤液沟道间与渗滤液收集池之间加装格栅,渗滤液收集池的吊装孔周围采用格栅代替栏

杆,减少杂物进入渗滤液收集池。

8. 渗滤液收集池、渗滤液泵间、沟道间采用机械排风、机械送风的方式。机械排风、送风系统

设计原则如下:

1) 渗滤液沟道间、泵间、收集池内应设置通风系统,送风机抽风口和排风机排风口均须设置在

垃圾坑靠近卸料平台侧的墙上。在渗滤液沟道间不得有重要设备和设置人员工作场所。 2) 机械排风系统:采用防腐防爆玻璃钢离心风机(一用一备)将地下区域的臭气通过排风井抽

出,并送至垃圾仓内。

3) 渗滤液沟道间、泵间、收集池的排风设置1个排风井,位置在贴垃圾坑池壁靠近渗滤液收集

池位置。

4) 排风机和送风机均设置在7m卸料大厅平台。

5) 渗滤液沟道间和渗滤液收集池各设一个送风井。2套送风系统系统分别设置2类气源,正常

工况下气源为垃圾仓顶部空气,检修工况开启新风系统,气源为室外新风。 6) 排风量大于送风量,使渗滤液收集池、泵间、沟道间内形成负压环境。、

7) 渗滤液收集池、渗滤泵间、渗滤液沟道间应设置危险气体报警装置,信号具备就地及远传声

光报警系统。

4.9 垃圾仓负压设计要求

21

1. 垃圾仓设计时,设计院应进行垃圾仓负压计算(应考虑渗滤液处理系统的臭气)。应根据垃

圾仓容积、锅炉运行中或停运时最大漏风率来核算除臭系统抽风量,合理设计垃圾仓除臭系统,除臭系统的吸风口可考虑布置在垃圾仓上部,便于抽取臭气。 2. 垃圾仓正常运行时由锅炉风机抽风、事故工况时启动事故除臭装置排风。

3. 一次风吸入口设置在垃圾仓内尽可能高的位置以便于吸入臭气。二次风根据布置位置要求宜

从垃圾仓抽风。

4. 一次风口布置在吊车梁以上,除臭主风管顶贴垃圾仓最高处梁底敷设,支管顶贴钢屋面梁底

敷设。

5. 除臭设备布置在出渣侧,出风口穿墙面排至室外,排放高度满足环保要求。 6. 垃圾给料斗三面应设置侧翼板。

7. 垃圾卸料平台和垃圾仓不得设置屋顶风机,防止臭气外溢影响厂区环境。

第五章 焚烧系统

5.1 物料平衡图应分别标示出下限工况、额定工况和上限工况,物流量应包括垃圾输入量、炉渣、飞

灰、烟气量、烟气污染物产生量与排放量、供水量、排水量、垃圾渗滤液量、压缩空气输入量、燃料油或燃气、氨水、石灰、活性炭输入量及其他必须的物流量。

5.2 应在锅炉顶部钢架上设置检修起吊装置,锅炉房应留有足够检修空便于锅炉大修、受热面更换、

过热器的抽出与更换。

5.3 空预器凝结水去向分为两路,一路去除氧器,另一路去疏水箱。合理选择设备参数及疏水管线的

高低、走向、长度布置,管径大小设计院根据各项目具体情况进行核实设计,避免空预器疏水不畅。空预器疏水阀采用汽液两相流形式,并在图纸中标明型号。空预器高压段疏水采用闪蒸罐形式,闪蒸后蒸汽进入空预器低压段继续换热。

5.4 一、二次风机的最大流量应为最大计算流量的110%~120%,风压应有不小于20%的余量;引风

机风量宜为计算烟气量的115%~130%,风压余量宜为10~20%。一次风、二次风进口设置手摇式关断门。

5.5 一次风机、二次风机、炉墙冷却风均采用变频调速,节省能耗,降低运行成本。风机设备均设排

水孔、清灰门、整体台座。

22

5.6 二次风机做检修U型平台,宽度600mm,高与风机底座上表面齐平,设置检修平台楼梯。 5.7 一次风管流量计测点处设置检修平台。

5.8 尽量缩短渣吊抓斗与出渣口池壁的极限距离,保证渣吊工作区域覆盖整个渣坑,选择双轨渣吊、

采用液压抓斗,并充分考虑渣坑通风系统,使得湿气及时排出,免于渣吊电气设备受潮。 5.9 应充分考虑灰渣吊的检修空间。

5.10 余热锅炉二、三烟道通往出渣机的落灰管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到落灰排渣的通畅以及巡检、检修、

运行的便利性,落灰管在观火平台以上部分的采用竖直管道走向应沿着墙壁布置或者从锅炉两侧布置,并留有保温空间。

5.11 出渣机底部0m处使用围堰,出渣污水排入渣坑,并在出渣机侧设置检修平台。 5.12 锅炉疏水泵出口母管设置再循环,回流至疏水箱。

5.13 高度超过2.5米的阀门设置检修平台,阀门临近点设置支吊架。

5.14 定排进扩容器前的管道最高点处加一放气阀。定排扩容器排水管口距离池底500mm。 5.15 所有扩建预留管道接口端阀门出口需采用堵板及垫片紧固密封。

第六章 烟气净化及排烟系统

6.1 为达到更高的排放标准,同时考虑到启停炉期间兼顾布袋保护和环保指标的要求,烟气处理常规

工艺采用:SNCR+半干法+干法+活性炭+布袋除尘器;若项目需要达到更高的环保指标要求,可采用湿法、SCR等工艺。

6.2 烟气在反应塔内的停留时间不应少于20s,使得烟气中的酸性气体与石灰浆液充分反应。反应塔

出口温度不低于150℃,保证烟气在酸露点以上进入布袋除尘器,防止烟气腐蚀布袋,损坏设备。 6.3 布袋清灰用的压缩空气应采用仪表用气,储气罐疏水及各过滤器疏水采用电磁阀定时疏水。 6.4 反应塔、布袋除尘器应在顶部本体钢架上设置检修起吊装置。脱酸塔顶部设置3t的电动起吊检

修葫芦,此电动葫芦支撑在脱酸塔钢架上,并可从0米起吊设备到脱酸塔顶部平台。雾化器检修葫芦设置爬梯及检修平台。

6.5 石灰浆制备系统应在室内单独设置污水收集池和上清液池,污水进入污水收集池后应通过溢流进

入上清液池,以避免浆液外溢污染环境。

23

6.6 引风机采用变频调速,另配调风门和电动执行机构。同时,应布置在室外以减少烟气净化间的厂

房面积、节约投资,同时改善设备散热状况。引风机检修轨道与风机轴平行布置,一个检修葫芦作为风机和电机的起吊设施。

6.7 脱酸塔及布袋除尘器的公用刮板输送机采用架空布置,底下方便通行。脱酸塔下部出灰应采用刮

板输送机。

6.8 半干法脱酸塔顶部设置雾化器电控柜房间,内设空调。 6.9 脱酸塔应设置独立的喷水减温装置。

6.10 干法脱酸间与活性炭间独立房间设计,同时设计单独的活性炭存放间和干法脱酸电气设备间。 6.11 飞灰储存间应充分考虑车辆进入,并设置独立电气控制柜间。配置可移动式的散灰搅拌机。 6.12 活性碳、石灰投加系统安装计量装置,活性炭仓顶部应设置布袋除尘器及抽风机,以避免在加料

时出现扬尘。

6.13 活性炭系统应充分考虑密封,在有条件的项目可考虑采用罐车上料。 6.14 活性炭设置一套备用给料装置。活性炭间外侧设置地面冲洗水沉淀池。 6.15 粉尘去除应采用布袋除尘工艺,要求如下:

1) 布袋除尘器应采用独立分仓结构,每个仓室有独立在线压差检测变送器,应可在线更换布袋。 2) 滤袋优先选用PTFE+PTFE覆膜滤料。

3) 布袋除尘器禁止设置旁路,北方气温低地区设置循环加热系统;南方气温高地区不设置循环

加热系统,布袋进出口不设置气动阀门。 4) 布袋除尘器清灰用空气应采用仪用压缩空气。

5) 布袋除尘器采用离线清灰方式,当离线清灰时,一个布袋仓室切除后,剩余仓室布袋的过滤

烟速不高于0.8m/min。

6) 布袋除尘器应设置双层顶盖及保温,实现有效的防腐;顶部盖板采用两台平行电动葫芦起吊。 7) 布袋尺寸须采用Φ160×6000mm,花板孔中心距不低于250mm。 6.16 灰输送、制浆等公用设备均应设置备用。 6.17 烟气净化系统各单元间应设置连接平台。 6.18 引风机宜布置在主厂房外。

6.19 石灰浆制备系统、干法系统、活性炭系统、气力输灰系统干粉物料输送弯头宜采用耐磨陶瓷弯头。

24

第七章 热能利用系统

7.1 主厂房内各主、辅机、阀门等应有必要的检修空间、安放场地、操作平台和运输通道,管道布置

不阻碍通道通行。系统范围内所有保温阀门采用阀门罩方式,在保温材料表中开列清单并进行说明。

7.2 充分考虑大管道上大阀门的支吊设计,避免阀门法兰连接时受力不均,引起法兰泄露。 7.3 主蒸汽管道布置应采用单母管制系统,并核对主汽旁路暖机管尺寸,明确不同机组对应的暖机管

尺寸。锅炉出口至主蒸汽母管之间的连接管道尺寸均应按照DL/T 5054《火力发电厂汽水管道设计技术规定》进行计算。

7.4 高压给水母管、去空预器蒸汽母管应在各焚烧线之间适当位置增加隔离门或联络管道,保证一台

炉检修时其他炉正常运行。

7.5 蒸汽管道应采用凹凸法兰连接,不得采用双凸型法兰连接。

7.6 汽轮机进口主蒸汽母管与锅炉主蒸汽联络母管接口位置的确定应充分考虑各炉主蒸汽母管的沿

程管道阻力平衡,以确保汽轮机运行时的安全可靠。

7.7 汽机间运转层平台梁底,靠汽机岛凝汽器两侧上方设置预埋铁以方便凝汽器开门检修。 7.8 汽本体的疏水膨胀箱设置操作平台。

7.9 主油箱液位计引至7m层,并将预留口位置设置花纹钢板盖板。

7.10 从安装、检修及维护方便考虑,汽机房管井不得设置隔墙,0m层给水泵间与汽机间也不得设置

隔墙。

7.11 汽机房内部布置应充分考虑将来检修和空间节约的要求。如在汽轮机一侧设置检修吊装孔,要充

分考虑发电机抽转子距离的要求。

7.12 锅炉放水管应接一路管道到疏水箱,并在管道上设疏水阀。 7.13 减温减压器的设置应综合考虑节约管道和不影响参观通道等因素。 7.14 凝结水泵采用变频调速,减少运行成本。 7.15 凝汽器排污管上应设置软连接。

7.16 余热锅炉的汽水取样管道材质全部采用不锈钢,锅炉给水取样点应设置在给水母管上。 7.17 在事故油管上设置取样装置,油箱上留有滤油机出油接口并装设阀门。 7.18 至少一台锅炉给水泵接入保安电系统,锅炉给水泵应考虑给水泵的检修空间。

25

7.19 除氧器之间设置联络平台(2台或以上)。 7.20 充分利用定、连排余热,例如:用于厂内取暖。 7.21 汽封排气风机接管至室外并避免影响主立面效果。 7.22 汽轮机系统

1. 汽轮机根据锅炉参数及总产汽量确定装机容量。

2. 12MW及以上容量汽轮机系统应采用水环真空泵抽真空,按一用一备设置。 3. 汽轮发电机组DEH控制油系统应采用独立油源。 4. 汽轮机凝汽器宜采用螺旋纽带清洗方式。

5. 当采用射水抽气器时,射水箱溢水应回收至循环水池。 6. 设备冷却水回水应进入冷却塔循环水管入口。 7.23 发电机系统:

1. 发电机应采用无刷励磁发电机。 2. 发电机出口电压10.5KV。 7.24 全厂冷却水系统:

1. 工业水池与消防水池合并一体建设。

2. 冷却塔宜采用机力通风冷却塔,对于一次建成处理规模2000t/d及以上项目可考虑采用双曲

线冷却塔。

3. 冷却塔冷却水量不包含渗滤液处理站的冷却用水量,渗滤液处理站单独设置冷却塔。 4. 循环水泵采用一台变频泵+多台工频泵配置方案。

5. 工业冷却水泵应采用变频水泵。预留有二期扩建的项目,工业冷却水泵预留二期扩建位置。 6. 综合水泵房内应设置电气室,用于综合水泵房及冷却塔风机的电气控制,对应设置远端I/O

控制站。

第八章 辅助及灰渣处理系统

8.1 焚烧厂化水系统应满足下列要求:

1. 化水系统应优先采用“盘滤+超滤+两级反渗透+EDI系统”工艺。

2. 化水系统出水量设计应按夏季最大用水量核定,并留有余量,不同规模垃圾焚烧发电项目采

用的化水规模参见附件1。

3. 所有设备、仪表、阀门等组件均应以系统的通畅性、操作及检修安全性、方便性为原则,布

26

置应合理、整齐美观。

8.2 压缩空气系统:

1. 空压机宜采用双螺杆水冷式,若采用风冷应设置余热回收利用系统。 2. 冷干机均采用水冷,仪用压缩空气采用微热再生吸附式干燥机。 3. 在空压机和冷冻式干燥机冷却水入口管道手动阀后设置Y型过滤器。 8.3 汽水取样及加药系统:

1. 汽水取样应采用集中布置,在线分析加手动取样分析相结合的设置。

2. 磷酸钠加药宜采用两罐多泵,一泵对应一台余热锅炉,且预留一台备用泵的方式配置。 8.4 烟气在线监测:

1. 烟气在线监测装置应采用一台焚烧炉对应一套烟气在线监测装置的配置方案,并在厂门口设

置大屏幕显示。

2. 烟气在线监测设备间宜设置在烟囱下方。

3. 余热锅炉出口后烟道及烟囱上应预设环保检测取样口。 4. 烟气在线监测应与当地环保监管部门联网。 8.5 焚烧厂灰渣处理系统应符合下列有关要求:

1. 不宜设置炉渣振动输送和磁选系统,出渣机出渣直接进入渣坑。 2. 渣仓应设置除尘除雾装置,渣坑内不设废水收集池。

3. 脱酸塔及布袋下收集的飞灰为危险废弃物,应采用加水泥、螯合剂等稳定试剂螯合稳定化符

合GB16889-2008标准后外运填埋。

4. 飞灰鳌合稳定化及养护间一体化建设,其做法为:所有设备都应布置在房间内。飞灰鳌合稳

定化间的高度由设计院综合考虑确定,采用全钢结构形式,外加彩钢板。飞灰养护间三面墙体0~4米间用钢筋混凝土墙,4米以上采用钢结构,层高8米,外加彩钢板。

第九章 电气系统

9.1 接入系统优先采用发电机接10kV厂用分段母线,再由升压变压器接入高压母线并入电网的方案。 9.2 根据本工程接入系统设计的评审意见,提出本工程电力接入系统方案、配置、参数、计算书等,

通过技术经济分析比较,对本工程主接线提出要求。

27

9.3 主变应采用节能型油浸式变压器。对于扩建项目,当场地受限时主变可考虑采用高效干式配电变

压器。

9.4 厂用电系统应符合下列要求:

1. 高压厂用电母线电压采用10.5KV,宜采用单母线(不宜大于4台垃圾焚烧线)或单母线分段

(设有2台或2台以上发电机时)接线,电压应与发电机额定电压相同。

2. 全厂低压配电系统采用TN-S系统,低压厂用电母线应采用单母线接线。每条焚烧线宜由一

段母线供电,并宜设置焚烧线公用段,每段母线宜由1台变压器供电。

3. 厂用电系统设置一路专用保安备用电源,作为接入上网输电系统故障停电或计划检修期间焚

烧厂内的应急电源。建设期施工用电源输电线路、施工变压器宜总体考虑转入作为项目建成后的保安变压器或备用变压器。对于处在特殊环境中的项目保安电源应进行针对性设计,如位于海边的项目增加抗台风能力,处在海南省的项目可考虑增设柴油发电机作为保安电源。 4. 厂用低压备用变压器的容量,应与最大厂用工作变压器容量相同。 5. 厂用变压器均采用SCB13干式变压器。 9.5 低压变频器要求:

1. 变频器不设置工频旁路。 2. 变频器采用交流控制。

9.6 全厂电机功率不大于200KW,应采用380V低压电机;电机功率超过200KW,应采用10.5kV高

压电机。

9.7 对于一类用电负荷应由双重电源供电,当一路电源发生故障时,另一电源不应同时受到损坏,并

自动投入;二类负荷的供电系统,宜由双路供电。

9.8 电气设备的保护、监测与控制系统宜采用独立的计算机综合保护监控系统(ECS),变压器的档

次、温度、电流及10kV,400V进线、分段开关均能在后台实现三遥,继电保护设备应考虑与生产管理系统SIS的接口。

9.9 照明系统应遵循安全、环保、维护检修方便、经济、美观的原则,并积极地采用先进技术和节能

设备。

1. 生活楼过道灯采用声控。

2. 垃圾坑照明:1)垃圾坑四个角设置四个射灯,灯架固定;2)给料口标高以上2米处,靠近

焚烧间侧墙柱上设置射灯。

3. 路灯采用LED灯具,控制原理采用光控,厂区照明分区域集中控制。

28

4. 汽机间屋顶照明灯及事故照明按W 型布置,其他照明灯应合理布置,同时按照规范要求设

计。

5. 烟囱航空灯设置2层。

9.10 电气开关室应尽量布置在靠近汽轮发电机房一侧,以尽量缩短电缆、母线、母排的长度,减少穿

墙,发电机小室出线开关在满足安装位置的条件下选用小车式,发电机的励磁PT与仪表PT刀闸分开设计,各自使用单独刀闸。

9.11 电缆桥架应考虑与油管道,热蒸汽管道之间保持足够安全距离,避免电缆在油管道下面,防止漏

油进入电缆,避免夏季高温时产生安全隐患。

9.12 厂房区域布线首选桥架,其次电缆沟,再者地埋,尽量避免与管道、预埋件等冲突,在施工布线

时一定要考虑预留容量。电气设计时应考虑电缆桥架、穿线管的预埋件及穿墙孔洞。

9.13 厂用电400V系统应以锅炉和汽轮机为单位进行设计用电负荷,匹配厂用电变压器,同时考虑备

用电源的备自投方案,确保每台炉用电的安全、稳定性及便于检修维护。保安变压器确保在外线路全厂停电检修的的备用电源作用。

9.14 到室内去的电缆管道沟槽设计应考虑室外积水倒流到室内,应设置隔离和防火封堵。 9.15 电缆主通道中间加设防火墙。

9.16 直流电源系统蓄电池选用2V电池,放置在0米层,厂控配电间放在0米。全厂直流系统和UPS

共用一组电池组,单个电池2V,容量满足一二期总容量要求。

9.17 设计院按照防爆要求设计活性炭间,油库油泵房、除臭风机、氨水罐区、渗滤液收集系统内部设

备按照防爆要求设计选用。

9.18 渗滤液泵控制箱的布置放在0米层楼梯边,渗滤液泵控制箱观察井旁需要设置就地启停的防爆操

作柱。

9.19 在看火平台层(7米)、辅助燃烧器层,炉间间隔区间和锅炉水平烟道人孔层的检修箱内增设照

明用安全变压器(220V/12V),以便于炉内检修照明。

9.20 全厂接地系统为统一接地网:综合楼接地网与主厂房接地网应连为一体。

9.21 10kV工作段应设置备用回路,以考虑当最终接入系统未完成时,用此回路作为调试电源,每个

工作段宜设置一个备用柜。

9.22 对于有二期扩建项目,110kV(或35kV)接入系统宜一次完成,10kV配电室、及400V配电室应考

虑二期扩建项目的预留接口,并尽量考虑预留位置。

29

9.23 保安段负荷应包含的负荷为:给水泵(小泵)、除盐水泵、除臭系统、渗滤液沟设备配电、烟气

在线分析、满足消防要求的负荷、满足事故停机需要的负荷。

9.24 10kV配电柜及400V电源回路,循环水泵、给水泵、冷却塔风机、除臭风机、检修电源、生产

与办公的空调需要设置多功能表,其中生产与办公的空调电源应尽量分开。 9.25 每个宿舍设置独立计量电表。 9.26 发电机应采用无刷励磁。

第十章 仪表及自动化控制

10.1 焚烧厂仪表和自动化控制系统应符合下列有关要求。

1. 应根据工艺装备情况,按适用、可靠的原则,选择合理的仪表和自动化控制系统。仪表和自

动化控制系统应采用成熟的控制技术和质量可靠、性能良好的设备和元件。

2. 垃圾焚烧处理应有较高的自动化水平,应能在少量就地仪表和巡回检查配合下,在中央控制

室由分散控制系统实现对垃圾焚烧线、垃圾热能利用及辅助系统的集中监视和分散控制。 3. 垃圾焚烧厂的自动化控制系统,宜包括焚烧线控制系统、热力与汽轮发电机组控制系统、公

用工程控制系统和其他必要的控制系统。

4. 垃圾焚烧厂的锅炉热力系统、焚烧炉系统、烟气净化系统、公用系统及其他辅助系统应进行

集中监视管理和控制。锅炉热力系统、公用系统的监控应采用分散控制系统(DCS)。 1) 根据母管制汽水系统的情况宜设置一套分散控制系统。

2) 分散控制系统的功能,应包括数据采集、模拟量控制、顺序控制及热工保护与安全监控功能。 3) 分散控制系统应能够提供与外部系统(包括生产管理系统SIS)进行数据交换的标准通信接

口。

4) 分散控制系统的中央处理机、通信总线、电源,应有冗余配置。监控级应具有互为热备的操

作员站,控制级应有冗余配置的控制站。

5) 分散控制系统的上位机应能够监控整个系统的运行情况。可显示现场各种参数(温度、压力、

液位、流量等)的数值和执行机构的状态及系统设定的参数等,可进行远程控制和参数设定,能生动准确的反映工艺流程及仪表配置。实时刷新数据一旦发现故障立即报警并具有报警记录和打印功能,有历史和实时趋势图以供查阅。

5. 技术条件具备时,焚烧炉系统的监控也应纳入分散控制系统。其他辅助系统或设备宜采用远

程I/O或硬接线方式直接纳入分散控制系统。

30

6. 根据汽轮机组容量大小及控制要求,汽轮机数字电液控制系统(DEH)宜选用分散控制系统

实现,汽轮机安全监视系统(TSI)和汽轮机紧急跳闸系统(ETS)由专用控制设备实现。 7. 焚烧线的重要环节,应设置现场工业电视监视系统。

10.2 应在控制系统设计之初确定系统方案:包括整个系统的规模的规划、分系统的数量规划、总体控

制方案的规划。

10.3 明确全厂主辅设备的控制方式、范围、功能、列出主要调节及控制回路。 10.4 明确全厂DCS系统的控制范围、控制要求、功能描述、系统组成、控制水平。

10.5 控制设备的选型要做到尽可能的统一,如果无法完全统一则要尽可能的减少控制系统设备的数量

或者采取同一家公司不同规格型号的控制设备,便于运行维护及设备后期的售后服务。设计时,在满足使用的前提下,控制系统及控制卡件尽量选用价格适中的型号,以减少维护和备件费用。 10.6 自动控制仪表、阀门等一次元件和执行机构应尽量统一品牌,便于运行维护及设备后期的售后服

务。电动阀门须采用智能一体化阀门。

10.7 压力变送器、压力开关等设计布置时应严格按照各类取压管线安装规范布置,避免出现气体类取

压管积水、积油现象,特别是凝汽器测负压的压力变送器。

10.8 流量仪表应充分考虑管路布置,优先选择直管段长度要求短的流量计。流量仪表参照下述表格形

式。

电厂流量计选型参考

介质

可选用平衡

流量计、标准1.5 喷嘴、标准孔

板、插入式流

量计

直管段超过5D

优先选用插入式流量计 优先选用平衡流量计 优先选用平衡流量计

压力

位置 管径 精度 流量计类型 管径 选型

低压

(2.5MPa、汽

250℃以下)

锅炉主

蒸汽流量

DN250以下(以上口径目前光大项目没有)

直管段不足5D

供热管网蒸汽流量

DN250以下 1

可选用平衡流量计、标准喷嘴、标准孔板、插入式流

直管段

不足7D

31

量计、涡街流

量计

直管段超过7D

优先选用插入式流量计 优先选用涡街流量计

非重要工位,可停车维护点

可选用平衡流量计、标准1.5 喷嘴、标准孔

板、插入式流量计

DN250以上

优先选用插入式流量计 优先选用插入式流量计

中温中压(压力4.0MPa温度440℃以

锅炉主蒸汽流量、汽机主汽流量、抽汽流量、减温减压器后流量 锅炉主汽流量、汽机主汽流量

DN300以下

可选用平衡流量计、标准喷嘴、长径喷1.5

嘴、标准孔板、插入式流

量计

直管段超过5D

直管段不足5D

优先选用平衡流量计

高温高压(压力9.6MPa温度540℃

DN300以下

标准喷嘴、长2.5 径喷嘴、平衡

流量计

优先喷嘴流量计

高压给水 水

锅炉给水流量、减温水流量

DN150以下

可选用平衡流量计、标准1.5 喷嘴、标准孔

板、插入式流

量计

直管段超过5D

优先选用插入式流量计 优先选用平衡流量计 优先选用插入式流量计

直管段不足5D

锅炉给水流

中低压给水

量、减温水流

DN150以下

可选用平衡流量计、标准直管段1.5

喷嘴、标准孔超过5D 板、长径喷嘴

32

直管段不足5D

优先选用平衡流量计 优先选用插入式流量计 优先选用平衡流量计 选用电磁流量计 选用电磁流量计 优先选用插入式流量计

凝结水、除盐水 凝结水流量

DN200以下

可选用平衡流量计、标准 喷嘴、标准孔

板、插入式流

量计

直管段超过5D

直管段不足5D

渗滤液

渗滤液流量

1.5

处理后的污水

1.5

差压值够

锅炉一次风热或二次热风 风、冷风、

烟风

机翼式、涡街、插入式、2.5

平衡式、热式

等 差压值

不够

风流量 DN500以上

优先选用热式流量计

10.9 二次风流量计若不能满足前后管段直段预留位置要求的,可以选择其他形式的流量计,但不要选

择未广泛应用还不成熟的产品或独家生产的产品。

10.10 设计时,强弱电电缆应分开敷设,特别是计算机的数据通讯电缆还要考虑可靠的抗干扰措施。 10.11 保护接地:所有仪表盘、柜及底座、仪表外壳、桥架等需要用金属接线与接地体牢固连接。 10.12 电梯应设电话线路通往中央控制室。

10.13 凝结水泵坑内的集水坑设置1台潜水泵,实现液位控制自动启动。 10.14 UPS容量按满足一二期总容量要求设计

第十一章

给排水系统

11.1 充分考虑厂区内水量平衡,确保厂区内排水系统满足常年最大降雨量的排水能力。

33

11.2 综合利用各种废水,对生产用水水质需求较低的工艺区域应考虑节能降耗,应充分考虑各种废水

用途。

1. 垃圾焚烧发电厂的生产废水

1) 化水间的制水浓水和设备反冲洗水,可以作为排污降温井的降温用水,水降温后可以作为出

渣机、炉排漏渣输送机和烟气处理、烟气降温用水,或回用于冷却塔补充用水(视水质情况而定)。

2) 一体化净水器产生的反冲洗废水进入缓冲池后送入板框压滤机。

3) 循环冷却水的排污优先考虑从清下水排放口排放。若项目环评批复无清下水排放口,则需设

置排污处理设施,一般采用絮凝沉淀(视SS指标而定)+超滤+RO,出水回用至冷却塔,浓水优先回用至出渣机补水、石灰浆制备等。

4) 卸料平台的冲洗水排入渗滤液收集池,与垃圾渗滤液合并处理。

2. 生活污水根据环评批复要求进行处理,如不可纳管排放,单独设置生活污水一体化处理装置,

处理后的生活污水可以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杂用水水质标准,回用于道路冲洗和厂区绿化。

3. 道路冲洗水:厂区垃圾车经过的物流通道,其道路冲洗水与初期雨水收集在初期雨水收集池,

再送到垃圾渗滤液处理站处理。其他道路冲洗水,经厂区的雨水口进入雨水管网再排入雨水系统。

4. 初期雨水:收集物流通道(垃圾车行驶的路段)雨水通过截水沟和雨水口进入初期雨水收集

池,处理和去向见第3条。其他的雨水经初期雨水收集池溢流到厂区的雨水管网,厂区内的其他区域初期雨水不收集。

5. 渗滤液处理后,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工业用水水质》(GB/T19923-2005)中表1敞开

式循环冷却水水质标准可作为冷却塔补充用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浓缩液,回用于飞灰稳定化用水、烟气处理石灰浆制备用水,消纳不了的浓缩液考虑焚烧炉炉内回喷(根据环评批复)。

11.3 给水泵、循环水泵(其中一台)、工业水泵采用变频调速。 11.4 给水泵设计时应考虑检修用的起吊设备。

11.5 全厂工业冷却水系统中冷却水进各分系统前应加装总阀,以便于在管路检修、换阀门时,可以单

独隔断检修不影响其他设备运行。

11.6 设备、管道的疏放水并管连接时要对不同压力、温度区别对待,防止疏放水倒灌等引起管道水击。

34

11.7 各主要连接水管或蒸汽管在设计时应互相之间留有足够的间距,与钢结构也要有足够的间距,确

保保温和避免摩擦。

11.8 为减少耗能,冷却塔电机采用变频电机。

11.9 给水泵机封冷却及真空泵补水用水应采用除盐水,给水泵冷却水回水至除盐水箱。

11.10 锅炉排污、锅炉上设备、仪表等无压疏放水通过排污操作盘管道排至降温池,操作盘放置在渣

坑顶部或者炉顶平台,操作盘的设计参考下图:

操作盘示意图

第十一章 渗滤液处理系统

设计要求见《垃圾焚烧发电厂渗滤液处理工程设计任务书》。

第十二章

消防系统

12.1 根据项目所在地消防验收标准进行防火设计,尽量减少消防分区,避免消防分区过多。 12.2 垃圾坑必须设置消防炮。

35

第十三章 办公楼

13.1 垃圾焚烧发电厂办公楼原则上设置在主厂房内,办公室应考虑采光与通风,并充分利用主厂房结

构产生的空间。

13.2 办公室主要包括:总经理办公室、副总经理办公室、政府监管办公室、生产技术部、运行管理部、

综合部、财务部、大会议室、小会议室、交接班会议室、物品储存间、资料室。 13.3 外协单位办公室应设置在主厂房7米层垃圾抓斗检修区侧,并设独立卫生间。 13.4 办公楼走道净宽不小于1.8米。 13.5 所有房间不设独立卫生间。

13.6 焚烧厂办公楼装修标准1000-1200元/m2。 13.7 中控室的面积宜应表13.1指标控制。

表13.1中控室规划面积表(m2)

类 型 两炉一机

两炉两机(分两期建设) 三炉两机

面积 150~180 150~180 180~200

13.8 办公室与主厂房一体化设计,办公室的设计采用集中、敞开式布置,总经理、副总经理、政府

监管人员、生产技术部、运行管理部、综合部人员集中办公,其中总经理、副总经理设置独立办公室,办公室面积根据《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建设标准(发改投资〔2014〕2674号附件)》中表三县级机关办公室设置标准进行。财务部设置独立办公室。充分利用厂房因结构产生的空间,卡座设置数量满足《环保能源项目人员基本配置标准》要求,其中渗滤液技术人员在渗滤液区域设置工作卡座。

厂区办公人员配置:以下摘自《环保能源项目人员基本配置标准》20150430发布。

部门 管理层 综合管理部 财务部 生产运行部

两炉一机 三炉两机 四炉两机 3 6 3 3

4 7 3 4

4 7 3 4

备注

36

生产技术部 办公区域人员合计(人) 全场人员

9 24

9 27

14 32

83 97 115 含水处理中心人员30人

厂区办公区设置如下:

号 1 2 3 4 5 6 7 8 8

用途

总经理办公室 副总经理办公室 财务室 小会议室 敞开区域卡座 厂区大会议室

间数 1 2-3 1 1 1 1

容纳人数 1 1 3 10-15 25-35 1 第十四章

面积(m2) 30 24

24-36

根据结构产生的空间进行设计 100-130 生活楼

备注

根据结构空间设置

含政府监管人员。

根据结构空间进行调整 放置在12.5m 放置在12.5m

综合管理部仓库 1 资料档案室 1 合计

9-10

14.1 生活楼走廊净宽度不小于1.8m,宿舍宜朝南布置,设置阳台。 14.2 卫生间设在进门一侧,采用排风扇强制通风。

14.3 宿舍在空调处、卫生间、电视柜、床头柜等处安装不少于6个插座;在书桌附近安装2个网络接

口。

14.4 每个宿舍设置独立计量电表和水表。

14.5 宜在楼顶安装太阳能热水器,补充热源采用电加热,解决宿舍热水供应。

14.6 生活楼空调外机应设计排水,冷凝水需考虑排放走向,空调设备安装位置应在设计阶段即考虑美

观要求, 空调内机设置在靠阳台门侧墙体顶部,风口正对宿舍入口门。 14.7 每间配备一台洗衣机,放在阳台上。

14.8 宿舍楼一层高度为3.45米,其余楼层为3.3米;如采用地暖所有层高相应增加80mm,如采用中

37

央空调所有层高相应增加300mm。宿舍一层装修后净空高度为2.7米,北方项目应注意采暖管道对吊顶的影响。

14.9 宿舍楼一层窗户:南方为1.8米高,北方为1.65米高;宿舍二层及以上窗户:南方为1.65米高,

北方为1.5米高;窗户宽度由设计院考虑,但需注意尽量减小北方窗户宽度. 宿舍门高度为2.2m。 14.10 宿舍走道梁高≤500mm。

14.11 消防管道、电缆桥架、采暖管道等的标高设计时应考虑吊顶因素,必要时可在梁中设置套管。

综合考虑使用区域净高。 14.12 宿舍楼不设置大厅或前厅。

14.13 采用地暖的项目,走廊和室内地面完工标高需保持一致。

14.14 在宿舍楼楼梯底设置一个强电及一个弱电配电间,层高净空1.8米。 14.15 宿舍楼房间参照图14.1进行设计。 14.16 不同规模项目宿舍配置数量如下:

宿舍数量参考配置

类 型 四炉两机 三炉两机 两炉一机

两炉两机(分两期建设)

14.17 生活楼应在一楼设置活动室。

14.18 房间内应设置空调、太阳能热水器(电与太阳能两用)、网络、电视等必要的生活设施接口。

宿舍间数 70 55 46 46

38

图 14.1 宿舍楼标准设计

第十五章食堂

15.1 食堂内设置就餐区、备餐区、厨房、储存间、两个包间、厕所等功能间。设置一层楼,高度4.2

米,如采用中央空调层高相应增加300mm。 15.2 厨房面积根据人员不同控制面积为90-120m2。 15.3 存储间面积控制在30 m2以下。 15.4 包间设置2间,中间设置软隔断。 15.5 厨房与包间之间设置传菜窗口。 15.6 食堂就餐人数及结构尺寸如下:

公司定员

两炉一机 83

三炉两机 97

四炉两机 115

备注 含水处理中心人员30人

39

设计参考100 人数 结构尺寸

长:3跨×7m 宽:3跨×6m

115 130

长:2跨×7.5m+ 长:2跨×8m+

1跨7米 宽:3跨×6m

1跨7米 宽:3跨×6m 414

合计m2 378 396

十六章 扩建项目设计原则

16.1 主厂房土建一次性建成的项目,宿舍及食堂一次性建成,公用系统设备基础均预留基础位置(汽

轮机间除外),渗滤液处理站土建在项目及设计启动会确定是否一次建成。

16.2 预留二期扩建、垃圾仓采用就近扩建方案(两期垃圾仓共用垃圾吊,22.9米层以下隔断)的项

目,公用系统考虑如下:

1. 主厂房内主变间、35kV/110kV配电间两期一次建成,高低压配电间、中控室、电子设备间预留二期设备安装位置,办公室考虑两期人员数量,烟囱预留二期烟管安装位置及施工吊装孔洞。

2. 主蒸汽系统、主给水系统两期一并考虑;如一期汽机间位置不够,给水泵可分期布置。 3. 化水系统两期一并考虑,空压机系统根据布置情况确定。

4. 烟气系统辅助设备:活性炭、干法脱酸、飞灰稳定化及石灰浆制备系统一次性建成,仅与二期焚烧线相关的输送设备预留位置。

5. 飞灰稳定化及养护间一次性建成,飞灰稳定化设备考虑二期灰量,飞灰储罐考虑二期灰量。 6. 卸料平台扩建端两侧端柱及卸料平台以下中间框架柱采用双柱设计。一期施工时同时施工完二期此部分柱的柱基及承台,二期此部分框架柱钢筋用低标号砼包裹至地面1米或地面以下。卸料平台层以上扩建端中间柱子及框架梁采用钢结构形式,扩建时可方便拆除;扩建端墙面采用轻质墙板或轻质砌块墙封闭。

7. 垃圾吊控制室位于一期靠近二期扩建端端部。

8. 垃圾坑扩建端给料平台标高以上中间梁柱采用钢结构形式,中间砌轻质砌块墙封堵;垃圾坑扩建端设计时要充分考虑扩建后两个垃圾坑“边池壁”中间部位的封堵处理问题。垃圾坑上部将在二期时拆除并与二期垃圾池连接,为保证垃圾仓气密性及负压形成,垃圾坑22.90m

40

以上扩建端外墙采用砖砌墙加外包彩钢板墙面,尽量少些圈梁,多设一些拉筋(通长钢筋)进行联结。

9. 汽轮机间扩建端采用双柱设计,一期施工时同时施工完二期此部分柱的柱基及承台,扩建端7米以上中间柱子及框架梁采用钢结构形式,扩建时可方便拆除,外墙采用彩钢板。 10. 在设计时,应考虑渣坑扩建施工时能在渣坑的侧面装车,从烟气净化区域通行,二期渣坑与

一期连通,共用灰渣吊。 11. 综合水泵房一次建成。 12. 渗滤液、冷却塔预留二期场地。 13. 宿舍及食堂一次性建成

16.3 预留二期扩建位置项目(二期主厂房单独建设):

1. 中控室、食堂两期一并考虑。 2. 汽机间考虑扩建端。

3. 其他设备及设施均不考虑二期。

16.4 一、二期相同规模的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冷却塔布置方案:对于项目分两期、一二期各设置

一炉一机的项目,其冷却塔一期设置两个塔,二期设置一个塔,且单塔的冷却水量按单台机组的66.7%循环水量进行设计。

附件一 表1 序号

规模t/d

行车t

抓斗

垃圾坑宽卸料大厅化水产一体化度(m)

宽度(m) 水规模净水器

t/h(一规模套)

1

1×300、1×350、 2台车起重3台6.3m³24 1×400 2 3

1×500 600(2×300)

量11t

抓斗,2用1备

24 24

24 24

10 10

2×50 2×100

24

8

(t/h) 2×50

41

4 700(2×350)、 1×750、 800(2×400)

2台车起重3台8m³抓24 量12.5t

斗,2用1备

2台车起重3台8m³抓24 量12.5t

斗,2用1备

24 15 2×100

5 900(3×300) 24 15 2×100

6 1000(2×500) 2台车起重3台8m³抓24 量12.5t

斗,2用1备

24 15 2×100

7 1050(3×350) 2台车起重3台8m³抓24 量12.5t

斗,2用1备

24 15 2×100

8 1200(3×400) 2台车起重3台8m³抓27 量12.5t

斗,2用1备

24 15 2×150

9 1500(2×750或 3×500)

2台车起重3台10m³30 量16t

抓斗,2用1备

24 20 2×150

10 2000(4×500)、 2250(3×750)

3台车起重4台10m³30 量16t

抓斗,3用1备

27 25 2×200

备注:上述表格中垃圾坑为1个垃圾坑。 附件二:主厂房建筑室内装修一览表

附件三:垃圾焚烧发电厂渗滤液处理工程设计任务书

4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