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生命的论证

生命的论证

2023-01-29 来源:爱问旅游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生命的论证

作者:凌正

来源:《作文与考试·高中版》2015年第21期

【本期赛题一】在城市文明的喧嚣中,我们自以为抓住了权力和财富,就可以为生命带来滋养,却忽视或损害了那种原生的生命力。

青藏高原的雪峰,雪一色的天空,天和雪之间,是攀爬的身影。两个小时之后,攀爬者登上山峰,面对被他亲自征服的雪峰,自豪之情像一颗火种,在雪地上快意燃烧。在这一刻,他虽然疲惫,虽然付出了汗水,但终于收获了圆满的成功。也许他的队友可以帮助他,但那不是亲自征服。队友可以把他的躯壳拉到山上,但无法点燃他心中的自豪,那份自豪,属于生命力。

生命力,便是对生命的论证。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早在1943年提出了著名的“需求层次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说白了便是:生下来,活下去,活得稳,活得牛,活得有价值。前两者属于“生命”,后者便是生命的力量。生命给出了基础,生命力道出了生命的意义。

半生行走天下,探寻历史上那些闪光的生命,让他们一直闪耀下去,有人把生命渗进了《史记》;一介女流,掌握一国气象,笑对世人的唾骂,有人把生命融入了无字碑;几万种材料,多少个年头,只为把电光凝固在细细的灯丝中,有人把生命嵌入了小小的灯泡;两夺诺贝尔奖,把一生献给实验室,有人把生命炼进了镭元素。他们是自我的实现者,他们的生命力,在书写完了自己的生命之后,又拖曳出波澜壮阔的一笔,直到现在,依然成为我们笔下最闪亮的标志……

其实回想一下,我们最常形容“生命力”的,不正是那些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事物吗?夹缝中的草芽,冰雪消融后的一鉴方塘,空地上玩闹的孩童,一阵若有若无的春风。他们或许有意识,或许没有,但他们无一不是专注的,专注于顽强生长,专注于滋润万物,专注于迸发自己的活力,专注于留下美好的痕迹,他们拥有自己纯粹的使命,认真地展现他们自己。 一草一木,生来便去证明自己的生命力,这种证明,却不是简单的“需求”的堆积。 随着时间的推移,生命在累加,生命的惯性也随之变大。我们很小便被灌输生活的道理,接受“现实”的熏陶,越来越看重金钱,在乎名利,有一天突然醒悟,却怎么也停不下来追逐的步伐了。生命的质量被一堆原本不属于生命本身的事物所充斥,滞怠了我们实现自我的脚步。 大街上,公车里,人们一闲下来,就会摸出手机,低下脑袋,手指麻木地摩挲着屏幕。这些人真的无事可做吗?当然不是。窗外有不同的风景,景中有不同的人,但他们只是选择生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在自己的世界中,用虚拟代替面对面的真实,就像戴上面具,面具后的人永远是封闭的,不用费力去实现什么,不用害怕会做错什么。

现代社会有太多东西可以选择,有太多享受可以补足自己的“需求”,我们宁愿蜗居在生命的堆积中,红着眼睛,拖着疲惫的身躯获取不必要的“需求”,却也不愿意走到阳光下,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一个人的生命力就这样被一点一点地软化,终于只剩下了“生命”,没有“力”。 若是所有人都只在意堆积自己的生命,历史便不会进步!而人类文明演进的过程,就是一部生命力的交响曲。

人类是一种不安分的动物。

每个时代,都有无数的人憧憬更美好的生活。自我价值的实现,不仅关乎个人生命力,也是推动历史巨轮的力量。实践,想象,好奇,渴求,思考,验证,改良,创新,每个个体自我价值的实现,都将历史向前推动了一点点,而这一点点,正是生命力之于一个时代的意义所在。

我们站在新时代的起点,眺望远方,阳光正好,何不策马前行,活出自己的生命力! (编辑:李跃) 评点:范玲玲

作者以材料中的登山为起点,探寻伟人和凡人生命的迸发和闪耀,又透视身边人的日常惯性,剖析其本质和推论其后果,最后在推动和创造历史的背景下,鼓舞每个人活出生命力。思路清晰,论证饱满,直击每个人的灵魂深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