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意
思
)是
( )。
2、“丝绸之路”是( )的通道。它东起我国的( ),往西一直延伸到(
)
。
“
丝
绸
之
路
”
因
为
( )而得名。
3、《白杨》中作者借白杨,赞扬了边疆建设者( )( )的远大志向。
4、默写书上19页“日积月累一”的《浪淘沙》(请另附纸)。 5、默写《古诗词三首》的诗句(包含朝代、作者)(请另附纸),背诵所有诗句的意思,并解释以下词义:
弄(
:( );)
;
篙棹
::
( ); 怪生:( );
清平乐:( ),“乐” 读( )音;茅檐:( );吴音:( );
相媚好:( );翁媪:( );亡赖:同(“ ”),亡读( )音,指( )。
6、《清平乐·村居》是一首( ),词牌是( ),题目是( )。
7、《冬阳·童年·骆驼队》是小说( )的( ),它是一部( )小说,作者是台湾著名女作家( )。
8、《童年的发现》一文的作者是( )国作家( )。课文中让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 )与( ),有时还面对着( )和( )。
9、默写书上45—46页“日积月累二”中的六句名言和诗句。(请另附纸)
10、默写书上48页《杨氏之子》(请另附纸),并解释以下词义:
甚:( ); 惠:同(“ ”),( )的意思;诣:( );乃:( );
示:( );曰:( );未:( )
11、《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 )。 12、《晏子使楚》课文中楚王( )次侮辱晏子,想显示楚国威风,晏子( ),维护了( )的故事。
13、默写书上65—66页“日积月累三”中的四句对联。(请另附纸)
书中出现了( )( )( )( )四种对联形式。
14、《再见了,亲人》一文中写了1958年最后一批( )离朝回国时,在车站与朝鲜人民( )的动人情景。表现了志愿军与朝鲜人民( )的真挚情谊,赞扬了中朝两国人民( )的伟大友谊。课文中出现了( )( )( )三位送行的主要人物。
15、再见了,( )!再见了,( )!
列车呀,请慢一点儿开,让我们
( ),让
我
们
( )。
再
见
了
,
(
)
!
我
们
的
心
( )。
16
、
《
桥
》
中
塑
造
了
一
位
( (
)
的
光
辉
形
象
。)
他
把,
( ),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这座桥梁是我们党以老支书为代表的( )密切联系( )的(“ ”)。
17、听写书上88页“日积月累四”中的16个磨练意志的成语。(请另附纸)
18、“程门立雪”这个成语,后来多用来( )的精神。
19、《将相和》是根据司马迁( )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改写的。以( )为背景,
以( )的活动为线索,通过( )( )( )三个小故事写出将相之间由( )到( )的经过,赞扬了蔺相如( )( )的斗争精神和以( )为重,( )、( )的可贵品质和政治远见,也赞扬了廉颇( )的精神。
20、三个小故事从结构上看,( )是( )的发展,前两个故事又是( )的起因,合起来构成“将相和”这个完整的故事。
21、《史记》既是一部很有价值的( ),又是一部杰出的( ),被鲁迅先生称为(“ ”)。作者是汉代的( )。
22、《草船借箭》是根据我国古典历史小说( )中的章节改编的。作者是( )故事以(“ ”)为主线,按照( )进行叙述。故事起因是( ),重点写了( )的经过,结果是( )。表现了
诸
葛
亮
( )。借箭
成
功
的
原
因
包
括
( )等方面。
23、《景阳冈》节选自古典小说( ),其中写了北宋末年以( )为首的( )位英雄在水泊梁
山
起
义
的
故
事
,
本
文
中
写
了
武
松
( )的故事。作者是( )。
24、《猴王出世》节选自我国古典神话小说( ),作者是( )。
25、默写书上113页中“日积月累五”中的六句歇后语。(请另附纸)
26、早在2700多年前,先人就利用( )传递信息了。“( ),寄与陇上人。”19世纪30年代,( )发明了电报,后来,( )发明了电话。( )年,第一台( )诞生。1993年,美国政府提出建设( )的计划,计算机网络把全世界连成一家,( )已经不再是梦想。
27、多媒体电脑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 )。
28、我们可以通过( )、( )、( )等途径获取资料。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要注意( ),不断提高利用( )解决( )的能力。
29
、
“
小
嘎
子
”
是
一
个
( )的男孩子。
严
监
生
是
一
个
( )守财奴的形象。
“
凤
辣
子
”
是
一
个
( )的人物形象。
30、“小嘎子”是作家徐光耀的儿童小说( )中的主人公。严监生是我国古典讽刺小说( )中的人物。“凤辣子”是我国古典文学名著( )的一个主要人物,书中以( )和( )的爱情故事为主线,展现了封建大家族由( )而( )的历史。
31、《金钱的魔力》节选自美国著名作家( )的短篇小说(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