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政策与经济增长如何协调
作者:张水茂
来源:《人民论坛》2016年第26期
【摘要】税收是政府收入的主要来源,也是政府调节经济的重要手段,一般受税收政策、经济波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为充分研究税收政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文章对我国现行税收发展的整体情况进行了分析,重点围绕当前现状开展论述,提出了促进我国税收政策与经济增长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税收政策GDP 经济增长 政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812 【文献标识码】A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我国税收政策经历了三次变革,自2001年起,我国税收政策逐步与市场经济体制相匹配。新世纪以来,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驱动下,经济发展进程不断加快,推动着国家税务部门完成税收总额呈现持续上升的总体态势。税收是政府收入的主要来源,已成为政府调节经济的重要手段。 我国现行税收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我国税收收入呈持续上升态势,税收增速稳中趋缓。依托于我国国民经济运行态势良好的背景,我国税收收入呈现持续上升的态势。从我国税务部门完成税收增速来看,2006-2011年间,均保持高位上升态势,平均增速为22.59%,除2009年受全球金融危机的波及,增速仅为9.8%,其中2007、2010年增速更是超过了30%。但自2012年起,我国税务部门完成税收增速在未受显著外部冲击的情况下呈现出明显下降的态势,2014年增速更是达到近几年的最低点,仅为8.8%。进一步分析,税收收入总额不仅受税收政策、经济波动等因素的影响。作为国民经济运行的“晴雨表”,其增速放缓更是宏观经济发展阶段性转变的体现。自2012年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增长明显放缓,2012、2013年国民生产总值(GDP)增速均为7.7%,2014年GDP增速为7.4%,明显低于2008年金融危机前10%以上的平均增速。总体来看,我国税收收入绝对值呈现持续上升的格局,税收增速有所缓,呈现下降趋势,即税收收入相对值稳中趋缓。且在未来一段时期内,预计我国GDP增速均会保持在7.5%左右,由此税收收入增速也将继续保持个位数增长的态势。
税收结构有所改善,新业态成为税收增长主要驱动力。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税收收入结构也有所改善。以2014年的税收结构数据进行分析,分行业、分地区的税收结构表现于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中、西部地区税收比重下降,分别为16.9%和16%;东部地区税收比重上升,达到了67.1%。第二,第二产业(工业)税收比重下降,为45.4%;第三产业(服务业)税收比重上升,达到了54.3%。第三,石油、金属、化工等传统制造业的税收比重下降;现代制造业、服务业税收增速呈现上涨态势。汽车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制造业税收增速达到17.3%;通信、电子设备制造业税收增速达到13.7%;电气机械制造业税收增速达到14.8%。第四,建筑业、房地产业税收增速放缓,分别为9.5%和7.2%。
另外,税收结构的优化、改善反映着我国经济结构转型态势的良好进程。一方面,国内部分产能过剩行业增长放缓。如2014年,我国煤炭、石油、冶炼行业税收增速与上年同期相比,分别为-27%、1%、-8.6%;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对税收增长贡献度不断下降。另一方面,新业态成为税收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如2014年,我国电子商务平台发展迅猛,实现交易额1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5%,推动了服务业增值税、营业税等税种的持续上涨;汽车、电子通信类产品消费势头强劲,促进了消费税、企业所得税等税种的持续增长。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将逐步由工业主导型向服务主导型转变,新的税收增长点正在逐步形成。
税收政策不断调整,结构性减税稳中有为。自2010年以来,我国为促进经济稳定增长、调整产业结构,出台了一系列税收调整政策。在2014年更是加大了结构性减税力度:1月,将铁路运输、邮政业纳入到“营改增”试点;6月增加电信业的“营改增”试点;12月启动了煤炭资源税改革,推进行业“清费立税”。除此之外,还继续展开免征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减轻农村金融机构税负;扩大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范围等。大力度的结构性减税,给税收征收总量造成了一定的压力。如据国家税务总局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实施“营改增”共减税1738亿元。当前在经济上行压力大的背景下,减税政策给企业结构调整、升级、转型起到了“减压增劲”的作用。
促进我国税收政策与经济增长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强化税收政策的调控功能,提升税收政策与经济周期的匹配。历史经验表明,经济的发展呈现周期性波动是客观规律。我国推行市场经济体制,为适应经济运行周期性变化的特点,必须强化宏观税收政策的调控功能。
第一,统筹全局,把握宏观经济运行的总体方向。当前,我国经济运行正处于结构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推行结构性减税有助于推动经济转型;经济上行压力大,适当减免税负,促进实体经济的稳定发展;通过减免电子商务平台的税收,促进新兴产业的发展,成为税收增长的驱动力。同时,要把握税收调控的重点,避免因调控手段不合理导致对经济运行呈现反向抑制。
第二,尽可能缩短税收政策调控的滞后性。在现实的经济运行中,任何一项税收政策从实施到最终发挥作用,都必然会经历一段时期,称为时滞性。时滞性的存在,导致税收政策的调控功能难以及时发挥,甚至失效或是反作用。由此,在调整税收政策时,既要适应市场经济运行的规律,又要尽可能缩短时滞性,促进税收政策与经济周期相匹配。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坚持税收政策公平与区别对待相结合,促进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在现代税收政策中,坚持公平税负是推行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实施区别对待是促进区域、行业经济协调发展的客观要求。由此,在实施税收政策时,必须注重公平与区别对待相结合。
兼顾税收政策的公平与效率,促进区域、产业经济的均衡增长。公平与效率如同一对“双生体”,必须同时兼顾,不可偏废某一方。税收政策的实施,必须以兼顾公平与效率为基础,否则可能导致经济发达地区发展速度更快,落后地区发展更滞后,使区域间经济差距增大。甚至导致大范围的区域比较优势无法发挥,呈现经济增长慢、效率低的情况。近年来,我国为促进区域、产业经济的均衡增长,实施了一系列的战略部署。如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战略、鼓励高科技产业创新等。税收政策的制定,必须符合国家发展规划,统筹兼顾,既要关注重点地区、产业领域,又要兼顾一般地区、产业领域。
总体而言,税收政策必须结合中、西、东部区域经济、产业发展现实,统筹计划,有侧重点地鼓励发挥优势产业,促进经济、产业的均衡发展。尤其是当前处于经济结构转型的关键时期,税收政策要适度向高新技术产业、创新产业、出口产业倾斜。如当前国家税收政策规定,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可减按15%税率或按法定税率25%减半征税。
强化税收政策的协调功能,丰富调控手段、提升效率。第一,强化税收政策的协调功能,促进与区域、产业总体规划相适应。把握国家经济发展总体战略部署,引导资金、生产要素在各区域间的合理流动;促进税收政策的区域化、时序化,加快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结合区域经济的特点,有步骤地引导产业结构升级;促进产业向知识技术密集型转变,着力于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稳步发展;税收政策适度区别对待,缩小税收政策梯度差;优化资源配置,促进资源在区域、产业间的自由流动;发挥区域相对优势,促进资源开发、利用效率的提升。 第二,不断丰富税收调节手段,促进调节效率的提升。从当前我国税收政策来看,主要推行以直接性鼓励为主的调节手段。要逐步完善税收政策,就必须推动调节手段向间接性鼓励转变。税收政策改革的方向应是不断创新、完善调控手段,促进调节效率的提升。尤其是实施以间接性鼓励为主的税收优惠政策,其调节作用会更加明显与突出。如对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加速折旧,促进企业加大“硬件”投资,提升生产效率。对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加大设备、研发投入有着积极作用。除此之外,还可逐步推行税收信贷、税收饶让等间接性鼓励方式。 (作者单位:江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参考文献】
①郑振儒,张斌:《试析 2002~ 2012 年中国税收收入与经济增长的关联》,《税务研究》,2013 年第10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