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校园物质文化为例
姓名:刘华菊 学号:2014170037 院系:马克思主义学院
摘 要:现代物质载体是思想政治教育中主要的载体之一,开展现代物质载体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研究,对丰富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理论,优化配置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资源,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以校园物质文化为例,从其必要性、现状以及策略三个方面论述了现代物质载体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
关键词:现代物质载体 思想政治教育 校园物质文化
随着经济政治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思想政治状况也发生了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载体已经不能满足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要求,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应运而生。载体本是一个科技术语,最早出自于化学领域,后来广泛应用于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能承载和传递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或信息,能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所运用,促使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的活动形式和物质实体。”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伴随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生产力发展而形成的具有时代特征的载体形式,包括现代物质载体、现代电子媒体载体、现代人格载体等。现代物质载体是思想政治教育中最基础、最普遍、最主要的载体,开展现代物质载体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研究,对丰富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理论,优化配置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资源,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现代物质载体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的必要性。 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学校来说,校园物质文化是学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和重要载体。校园物质文化是由学校师生员工在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创造的各种物质设施,是学校文化的物体形式。良好的校园物质文化一般是通过学校环境、文化设施和学校标志等物质形式来体现的。“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美好的校园物质文化,可以促进人的身心健康;而脏乱粗俗的文化则易使人养成不良行为,对人的道德品质的养成造成不良影响。2004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该《意见》指出:“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要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形成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因此,加强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题中之义及现实要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校园物质文化引领和代表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校园物质文化是学校在
长期的教育教学中形成的,代表学校价值观和包括学校管理者在内的全体师生员工意愿的、反映学校整体形象的,具有推动学校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的一种力量。是对学校形象以及学校师生个人形象的一种倡导。
2.校园物质文化对思想政治教育客体具有规范陶冶的作用。与其观念体系相适应的优美、整洁、有秩序的环境,又对生活于其中的校园人起着陶冶情操与规范行为的作用。校园物质文化是潜在课程,是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外在条件,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它在思想教育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特点既不同于讲课和作报告的直接灌输,亦不同于规章制度那样带有强制性的行为约束,而是通过潜移默化的作用达到教育的目的。校园物质文化寓抽象的道理于形象的物质载体之中,为学生创造一个富有感染力的文化环境和气氛,学生在这种环境和气氛的影响和熏陶中,丰富其思想感情,陶冶其道德情操,锤炼其意志品格,提高其审美能力。
3.校园物质文化能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成效。校园物质文化景观包括了师生的教学设施、生活设施、主题雕塑、绿化、文化艺术设施等。教育家们历来对校园物质文化景观的教育功能非常重视。前苏联著名当代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认为“用环境、用学生自己创造的周围情景,用丰富集体精神生活的一切东西进行教育,是教育过程中最微妙的领域之一”。① 他还认为,校园美好的物质环境是教育学生爱护生物和美好事物,做善良和具有同情心的人的重要因素,是课堂无法替代的。
二、现代物质载体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的现状。 随着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素质教育的深入展开,教育环境对人的影响越来越受到重视。各级政府和各类学校越来越重视校园物质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有值得继承和发扬的方面,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1.值得继承和发扬的方面:(1)注重美化校园环境。许多学校根据自己学校教育的特点、区域特点和学校环境,合理规划和布局,充分利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栽花种草,使校园的一草一木都体现教育的熏陶。(2)对校园人文环境进行精心设计。根据自己的教育理念和办学方针设计校训、校歌、校徽、校标等。同时充分利用墙壁、走廊、宣传栏等张贴格言警句、名人肖像,或者学生自己创作的优秀书法、绘画、手工作品,引导和激励学生规范行为、勤奋学习,树立远大志向,培养良好思想品德。(3)加强制度建设。无规矩不成方圆,健全的制度是学校教育有序、有效的重要保障。许多学校都依据教育方针和教育法规,建立健全本校的各项规章制度。
2.存在的问题: (1)对校园物质文化的利用不充分。由于对校园文化内涵的把握不全 ,许多校园物质文化在学校教育中只能起到丰富学生的第二课堂的辅助作用,而没有把它提高到人文关怀和建设和谐校园的高度,没有真正起到校园物质文化的导向功能、教育功能、激励功能、约束功能、凝聚功能。事实上,校园物质文化所营造的整体人文环境是学校重要的“隐性课程”,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思想情操,道德观念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作用。(2)校园物质文化
特色不强。主要表现在整体校园人文环境缺乏个性,没有形成学校独特的校园文化氛围,削弱了校园文化的影响力和育人功能。校园整体的布局和规划不能客观反映学生的实际需求;民主化、人本化的制度建设还有待加强;学生文化活动形式单一、内容单调,对学生缺乏吸引力。(3)校园物质文化建设脱离精神文化建设。校园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物质载体,它是整个校园文化的外在标志,其核心内涵是校园文化中的精神文化因素。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目的应该是使它成为承担精神文化的载体,建设物质文化不是目的,而是手段。但是,有的学校仅仅进行单纯的物质文化建设。离开了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单纯的物质文化建设就失去了文化建设的意义。
三、现代物质载体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的策略。
正是校园物质文化有着如此重要的地位和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如此特殊和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我们要重视并努力建设好校园物质文化,让校园物质文化这朵奇葩在育人的百花园中绽放出绚丽的光彩。那么怎样去建设校园物质文化,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成效呢?
1. 要始终坚持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我们必须要从体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总体要求,来深刻认识和牢牢把握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并在实际工作中一以贯之地坚持。(1)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这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教育领域指导地位的必然要求。只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作为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价值取向,以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深刻内涵,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是非标准,我们才能在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中大力弘扬先进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积极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2)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促进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贯彻落实为目标。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也必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只有坚持不懈地引导和帮助广大师生开阔新视野、树立新理念、学习新知识,校园文化才能成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有用文化,才能成为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有益文化。
2. 要致力彰显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鲜明特色。学校在进行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时,要善于依托和利用名人、名山、名城等地域文化资源,注重挖掘、提炼其文化内涵和精神特质,并以此作为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精神养料。同时,不同的学校都有自己不同的办学特点和学科优势,并形成自己校园文化的独特风格。例如,清华大学以享誉海内外的理工科优势成就了其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文化精神,北京大学以闻名遐迩的人文科学铸就了其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文化风格,在建筑风格,学校布局,各类美化装饰等物质文化都是其独特风格的体现。各级各类学校都要善于在总结自身办学特点、发挥自身学科优势中培植与众不同、别具一格的校园物质文化,并紧跟时代步伐和世界潮流,赋予其鲜活而深刻的内涵,使之既富有现代气息,又彰显自身特色。
3. 以精神文化为内涵,以育人为目的,充分发挥校园物质文化的教育功能。
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最高层面,这一层面表现在:一是学校目标,全体员工一致努力、为之奋斗,逐步成为全体成员的共识,成为学校工作的凝聚点;二是价值观念,应通过各种途径,采取各种方式,树立全新的价值观念,使之成为全体师生共同享有的学校内评价人与事的价值,评价成功与失败,成绩与缺点的观念和标准;三是精神作风,学校可通过各种方式不断同化、培育师生员工的这种精神作风,来推广学校的行为规范,发挥精神形态的校园文化的规范功能。各学校为了实现自己的培养目标,必须要注重校园物质文化的教育功能,这种功能不同于教师教、学生学的课堂教学以单向灌输为主的教育功能,也不是以强制性的手段来使学生接受教育,而是通过非强制性的手段,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之中感染学生,使学生真正享受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成果,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 总之,校园物质文化对学生的影响虽不是立竿见影的,但却是循序渐进的,良好的校园物质文化是培养人才的肥沃的土壤,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助推剂。要使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行之有效,除正面教育、积极灌输外,还必须充分挖掘和利用校园物质文化的潜移默化作用,高度重视校园物质文化建设。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