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开发设计文档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开发设计文档

2020-11-08 来源:爱问旅游网


物流仓储管理信息系统设计报告

目录

第一章 系统规划 ........................................................................................................ 3

一、项目背景 ....................................................................................................... 3 二、系统目标 ....................................................................................................... 4 三、总体功能需求和关键信息需求 ................................................................... 5

(一) 配送中心的作业流程...................................................................... 5 (二) 配送中心信息系统的运作模式...................................................... 6 (三) 配送中心信息系统作业流程.......................................................... 7 (四) 配送中心仓储管理信息系统用户分析.......................................... 9 (五) 配送中心仓储管理信息系统功能需求........................................ 10 四、系统可行性分析 ......................................................................................... 11 第二章 系统分析 ...................................................................................................... 13

一、组织结构及人员配备 ................................................................................. 13 二、物流配送中心及仓储管理信息系统概述 ................................................. 13

(一)物流业的发展历程.......................................................................... 13 (二)物流配送中心定义.......................................................................... 15 (三)物流配送中心的特点...................................................................... 15 (四)物流配送中心的基本功能.............................................................. 16 (五)仓储和物流配送中心仓储概述...................................................... 17 (六)物流配送中心仓储管理信息系统概述.......................................... 18 三、业务流程图 ................................................................................................. 18 四、管理模块及相应的计算公式 ..................................................................... 28

(一) 库存控制和预警 ............................................................................ 28 (二) 在库盘点管理 ................................................................................ 31 五、目标系统的逻辑功能结构 ......................................................................... 32 第三章 系统设计 ...................................................................................................... 35

一、目标系统业务流程描述 ............................................................................. 35

(一)入库管理模块.................................................................................. 35 (二)理货管理模块.................................................................................. 36 (三)在库管理模块.................................................................................. 36 (四)拣货管理模块.................................................................................. 37 (五)流通加工管理模块.......................................................................... 37 (六)出库管理模块.................................................................................. 38 (七)基本信息管理模块.......................................................................... 38 二、数据库文件设计 ......................................................................................... 38

(一) 数据库设计 .................................................................................... 38 (二) 数据库的安全性和完整性机制 .................................................... 39 三、编码方案 ..................................................................................................... 43 四、功能模块的输入/输出设计 ........................................................................ 43

第一章 系统规划

一、 项目背景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物流由于它先进的组织方

式和管理技术,受到各国政府和企业的重视,成为具有巨大潜力和发展空间的新兴服务行业。一方面,生产企业把物流作为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和获取企业竞争优势的战略机会;另一方面,传统的运输、仓储等物流企业把发展现代物流作为重新打造企业,寻求企业新的利润增长点、实现企业再发展的战略目标;与此同时,政府从社会发展与产业发展高度出发,将发展现代物流作为支持经济持续发展、改善投资环境、提高社会经济效益、降低社会物流成本、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的重要战略。

欧美发达国家物流信息化的程度比较高,物流产生的价值在经济中处于一个十分突出的地位,而且借鉴现代物流科学理论的技术力量,大力改善流通领域和生产领域的效率已经很普遍。在我国,物流管理的观念还没有得到广泛的认同,物流信息化的程度也不高。不仅很多的国有大中型企业未能意识到物流的重要性,甚至是有关主管部门也还不能够真正理解物流管理对经济繁荣所起的巨大作用,这对于希望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取得长足发展的我国企业是极为不利的。 中国加入WTO后,全球众多的商业巨头已经开始争夺中国这个巨大的市场,外资的大量涌入,给本土的企业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面对机遇和挑战,企业必须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加强信息化建设。在管理上缩小同国外先进企业的差距,从整体上对企业的管理进行整合。目前我国很多企业尚处于起步阶段,一方面由于物流的观念尚未在工商企业中得到普及,国内的企业对物流服务的需求不足;另一方面,物流企业提供的服务质量不高,数量也有限,特别是对物流系统计划、设计和管理的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随着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和逐渐普及以及企业对信息的重视程度的加大,传统物流企业也面临着改变经营模式,提高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平,向高层次发展的需求。近年来,国际上一些著名的物流企业已经在中国合资或独资开展物流业务,开始了成熟的物流运作。大部分的国外物流企业已经成功运用电子数据交换(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 EDI)、互联网、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等物流信息技术,实现了物流管理的信息化。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也迫使我国的物流企业要开始进行自身的改造,不仅要利用先进的技术、设备,而且要有完善的管理,以此来拓宽服务功能,提高服务质量。因此,实现我国物流企业管理的信息化和现代化,研究物流信息系统的开发、设计以及应用已经成为我国物流企业必须重视的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物流规模也呈现出不断扩大的发展趋势。配送作为物流活动中特殊的、综合的活动形式,几乎包括了物流的所有职能,它集包装、装卸搬运、保管、运输于一体,并通过这些活动完成将物品送达的目的。物流配送中

心是实现物流配送的主要载体。

配送仓储也称为配送中心仓储,是商品在配送交付消费者之前所进行的短期仓储,是商品在销售或者供生产使用前的最后储存,并在该环节进行销售或者使 用的前期处理。配送仓储一般在商品的消费经济区间内进行,能迅速地运达消费和销售。配送仓储物品品种繁多,批量少,需要一定量进货、分批量出库操作,往往需要进行拆包、分拣、组配等作业,主要目的是为了支持销售,注重对物品存量的控制。

对于存量巨大、存货品种繁多的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要提高仓库利用率,保持高效率的货物周转,实施精确的库存控制,没有计算机的信息管理和处理 是不可想象的。仓储信息化管理包括通过计算机和相关信息输入输出设备,对货物识别、理货、入库、存放、出库,进行操作管理,进行账目处理、结算处理,提供实时的查询,进行货位管理、存量控制,制作各种单证和报表,甚至于进行自动化控制等。可以说,仓储要实现提高效率、降低损耗、降低成本,就必须实现信息化。

先进的管理信息系统作为是现代物流的中枢神经,是现代物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物流服务效率的技术保障。配送中心作为物流服务供应链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在现代物流服务中也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了进一步提高物流服务的运作效率,适时掌握货物的状态,配送中心仓储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系统目标

仓储管理信息系统是配送中心信息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因此应该把其放到配送中心管理信息系统中去进行考虑,进而制定其目标。本系统的主要目标如下: (1) 仓储作业功能完备。在系统设计之初,要充分考虑各种仓储作业流程,

注意配送中心仓储管理信息系统与一般仓储管理系统的不同之处,把配送中心所特有的某些功能(例如流通加工功能)纳入该系统中。 (2) 仓储管理科学化、自动化。系统要能为配送中心仓储的所有活动提供

及时准确的信息,保持信息的透明化,使企业可以实时掌握配送中心的库存情况及货物的存放情况,以及时调配仓储资源,提高仓库的利用率。

(3) 仓储作业的高效、准确。为了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应该尽量保持配送

作业的准确性,避免货物的错配或漏配。 (4) 与客户即时互动。配送中心的服务对象大多是超级市场或零售商,因

此该系统要能良好地与客户即时互动,能及时准确地为客户提供货物的在库实时情况,确保市场信息的准确性。

(5) 与配送中心其他子系统良好协作。仓储管理信息系统是配送中心信息

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为了保持信息的共享性以及避免大量的数据冗

余,该系统要能够通过接口与其他子系统之间进行数据交换和数据传输,并且能够相互访问,为提供一体化的配送中心信息管理创造条件。

总之,配送中心仓储管理信息系统的目标是:以较小的资金投入实现配送中心

仓储管理的系统优化,并通过系统优化能够提高配送中心仓储的工作效率,合理调配仓储资源,减少大量票据传输,是工作流程更加标准化、一体化,最终能够实现减员增效,降低仓储成本,提高客户满意度。 三、总体功能需求和关键信息需求 (一) 配送中心的作业流程

配送中心的效益主要来自“统一进货、统一配货”,统一进货的主要目的是避免库存分散,降低企业的整体库存水平。通过降低库存水平,可以减少库存商品占用的流动资金,减少为这部分占压资金支付的利息和机会损失,降低商品滞销压库的风险。统一配送的主要目的是减少送货的交通流量,提高送货车辆的实载率,从而减少送货费用。配送中心的作业流程设计要便于实现两个主要目标:一是降低企业的物流总成本;二是缩短补货时间,提供更好的服务。

配送中心一般要开展如下作业:接收种类繁多的大量物品;对物品的差错、残损和数量进行检验:按发货的先后顺序进行整理和储存保管;当接到订货通知后,立即进行拣选,按用户的要求把各类物品配齐、包装并按不同的方向对货物进行分类和发送。与此同时,还要进行流通加工和意外情况处理等业务。其业务流程可以概括为:工厂一进货一集货一储存一分货一配货一运输一用户。流程中操作的每一步都要准确、及时,并且具备可跟踪性、可控制性和协调性。具体的操作流程如下图3.1所示。

供应商进货订单进货采购信息验收入库单存储拣货单拣取库存信息拣货单拣货信息加工与包装实物流分类配送信息流配装出库单出货检查订单信息配送运输客户订单客户

图3.1 配送中心一般作业流程

(二) 配送中心信息系统的运作模式

物流配送中心是物流活动中的一个节点,是供应商和销售商之间的联系纽带,其主要目的是为了降低物流运输成本,减少产销差距的中介功能,减少销售机会的损失。配送中心这些目标的实现主要依赖于配送中心信息系统的建立,信息系统是物流配送中心的灵魂,其构建与否是物流配送中心能否真正发挥其作用的关键。信息化是现代物流的一个基本特征,已成为物流配送中心提高物流服务水平,

获取竞争优势的主要手段之一。因此配送中心要建立自己的信息系统。配送中心信息系统的运作模式如下图3.2所示。

图3.2 配送中心信息系统的运作模式

从上图可以看出,配送中心信息系统是包括配送中心业务过程各个领域的信息系统,是一个由计算机网络、应用软件及其他高科技的物流设备通过计算机网络将供应链上下游连接起来的纵横交错的立体的动态互动的系统。 (三) 配送中心信息系统作业流程

配送中心作为供货商与销售商之间的纽带,具有订单处理、仓储管理、流通加工、拣货配送等功能。因此,从广义上来讲,配送中心信息系统应该包括配送中心业务过程的各个领域的信息系统,包括订单处理、出入库作业运输、仓储作业、拣选作业、输配送运作等业务。该系统主要包括业务管理系统(采购处理系统、订单处理系统、仓库管理系统、书配送管理系统)、业务支持与决策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绩效评价系统等),总体结构图如图3.3所示。

图3.3 配送中心信息系统总体结构

采购处理系统:为了按照客户的需求及时将各种货物送到客户手中,配送中心首先要获得供应配送的商品,获取商品可以采取向供货商进行采购的方式。采购处理系统主要包括和供应商商定交易条件,根据配送中心的库存量以及比较经济的库存策略确定采购单,同时也可以在仓储管理信息系统提供库存预警时下发采购单。

订单处理系统:客户发出订单后,通过连接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确认客户的信用度,通过接口连接仓储管理信息系统查询商品库存数量,进行配送确认。同时,还要对订单的资料进行存档和维护,统计订单的数量,根据订单制定配送计划。定时查询商品的需求数据,确定库存,制定采购计划,还要打印出货单据和发票,建立应收账款档案,制作货款单据,进行结账。

输配送管理系统:根据每一个批次要出货商品所需配送车辆的种类及数量,合理制定派车计划,依据配送路线算法来确定配送车辆的装车顺序和配送线路,以及利用GIS/GPS技术进行车辆配送状况跟踪。

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主要包括供货商和客户的相关信息以及交易信息等。财务管理系统:该系统主要是连接其他的各个子系统获取相关的资料,输出相应的应收款账单,作为配送中心的收付款凭证。而且,还要输出各种财务报表以供制定营运政策和营运管理参考。

绩效评价分析系统:主要包括商品销售绩效管理、事务作业处理绩效管理、仓

库报关效率管理、配送效率管理、设施设备器具管理模块等。该系统是为了帮助高层管理者通过各种考核评估来完成配送中心的绩效管理,并制定良好的营运决策和方针。

仓储管理信息系统 (Warehouse Management System,WMS):是用来管理出入库操作、库存等的软件实施工具。配送中心的仓储管理信息系统需要其他子系统通过接口进行交流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这也是配送中心仓储管理信息系统的特点之一。其功能将在后面进行具体介绍。 (四) 配送中心仓储管理信息系统用户分析

系统需求分析是在对用户进行分析调查的基础上进行的,在系统设计之前,充分了解客户需求是完成系统设计的关键,也是系统可行的保证。本系统的主要用户是配送中心仓储部门的相关工作人员,主要有:

(1) 系统管理员:主要负责对该系统用户进行权限分配、维护用户数据等,具

有最高权限。可以添加、删除用户,修改用户信息以及分配用户权限,以及必要时对系统的数据进行相关处理等。 (2) 系统维护人员:主要负责整个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负责数据库的维护、

更新等。主要权限有:可以对系统中的业务数据进行查询,但是不可以进行修改、添加或者删除操作。 (3) 一般用户:这类用户主要是配送中心仓储部门的相关工作人员,主要是利

用该系统进行日常的工作。他们是该系统的主要用户,是该系统应该充分掌握的对象。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仓库经理。主要是仓库的库位和货物信息等进行查询,随时了解仓储动态,以便做好接货、分拣、流通加工、送货等各种准备。同时,其还可以对货物的信息进行必要的修改、添加和删除等。

②出入库相关人员。根据出入库通知单和系统中要出入库的货物信息进行核对,清点要出入库的物品,经核对无误后,进行出入库的操作。该用户只能对货物的信息进行查询,不能修改、添加或者删除货物的各种信息。但是,出入库管理员和出入库操作员可以分别对货物的出入库信息进行修改、添加或删除等。

③理货员。根据理货通知单对货物的质量、数量、规格等进行核对验收,将验收的结果记入系统,可以对货物的理货信息进行修改、添加、删除等操作.

④在库管理相关人员。在库管理人员要及时根据系统提示对货物进行盘点,对盘点的数据进行整理。

⑤拣货相关人员。根据系统提示对将要出库的货物进行拣选,记录货物的拣选信息,并可以对相关信息进行查询、修改和删除等。

⑥流通加工相关人员。对要出库的货物进行包装和流通加工处理,并记录相关信息,对相关信息进行查询、修改和删除等。

⑦系统调度员。根据货物和仓库库位的信息编排各种单据,打印报表等。该用户不能进行除查询以外的其他操作,即只能进行查询操作。 (五) 配送中心仓储管理信息系统功能需求

根据对配送中心仓储管理信息系统的目标分析,以及对其业务流程进行优化,得出该系统应该具有以下功能:

(1) 入库管理。该功能主要实现预入库、入库审核、入库验收以及确认等操作

管理,大部分的配送中心仓储都是用条形码技术,对于规模较大的配送中心可以使用射频识别技术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使用这些物流信息技术,可以提高入库操作的准确性,减少出错几率,提高效率。 (2) 出库管理。该功能主要实现出库审核、出库登记、记录出库现场作业情况等。和入库管理一样,属于业务操作工作。要根据出库记录的数据及时更新数据库。 (3) 理货管理。该功能主要实现对入库的货物进行清点、审核、安排货位、商

品上架管理以及处理现场记录等。 (4) 在库管理。该功能主要根据配送中心订货子系统提供的数据进行库存策略

的制定,实现货物的分类以及货物在库盘点等功能。 (5) 拣货管理。拣货是为了提高配送中心的送货效率,为出库做准备。该功能

需要制定拣货计划、打印拣货单和出库通知书等。 (6) 流通加工管理。流通加工作业是配送中心仓储的增值服务,也是配送中心

与其他一般仓储的区别所在,其主要功能是进行流通加工作业计划、作业数据维护、打印货物标签、记录现场作业处理事故等。 (7) 基本信息管理。该系统主要是对配送中心仓储部门工作人员、仓储库位、

供货商、客户和货物等基本信息的记录,以及对这些基本信息的维护等。 由以上信息可以得出,仓储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模块如下表: 功能模块名称 功能 入库管理 预入库管理、入库检验、入库货物信息记录等 出库管理 出库计划安排、出库检验、出库资料处理等 理货管理 验收入库货物、组织货物上架,记录理货信息等 在库管理 货物分类、库存预警管理、盘点管理等 拣货管理 拣货计划、拣货作业安排、补货计划和补货安排等 流通加工管理 流通加工查询、流通加工计划、流通加工信息维护等 基本信息管理 用户权限管理、人员基本信息管理等

四、系统可行性分析 (一)技术可行性分析

系统开发平台和系统数据库选择的原则:

(1)在选用开发平台时,既要考虑到开发平台的多支持性,又要可以与多种数据进行方便的连接,以满足系统开发的需要。而且,要考虑到使开出来的应用程序使用起来方便,用户界面友好、简单易用,又有利于开发人员的编程,减轻开发人员的工作量。同时,还要保证系统的可靠性好,易于维护和移植。 (2)在选用数据库时,应当充分考虑系统所要存储和管理的数据量,既能够迅速、快捷地调用各种数据,又要方便系统数据的管理和维护。

本系统采用Visual Basic.NET(VB.NET)开发平台和SQL Server 2000数据库。Visual Basic.NET作为微软开发平台Visual Studio.NET中的一部分,其可以支持多种操作平台,可以与多种数据进行方便的连接;SQL Server 2000是微软公司于2000年8月发布的,是一种功能强大的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具有很强的可伸缩性、可用性和安全性,可以充分保护数据的完整性,而且易于安装、部署和使用。因此,使用Visual Basic.NET和SQL Server 2000完全可以满足本系统的开发需求。 (二)经济可行性分析

本系统使用SQL Server 2000以及Visual Basic.NET作为开发工具,可以免费使用,而且作为目前业内的主流技术,管理以及维护都比较简单、方便,除了必要的设备投资外以及相关培训费用,后期的对运营费用的需求不是很高,对于物流企业在经济上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本系统在投入使用后,有利于实现仓储作业信息的透明化,使配送中心可以及时准确地掌握库内的货物存放情况,可以及时调配仓储资源,提高仓库利用率;有利于保证配送中心与客户间的即时互动,便于管理更新。利用系统强大的查询和报表输出功能,能很快地为客户提供货物在库“进、出、存”的实时情况及报表统计,确保市场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有力于提高配送中心仓储的仓储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率,特别是拣货作业的效率,以相对较小的资金投入,实现仓储管理的优化,合理调配了配送中心仓储资源,提高库房和工具的使用率,减少了大量票据的传送,规范了工作流程;堵塞了管理漏洞,管理信息系统的运用使配送中心仓储管理更轻松,同时能达到减员增效的目的,有利于降低仓储成本。这些都可以为企业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 (三)管理可行性分析

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传统的物流模式已经跟不上企业现代化的步伐,现代企业对信息流通速度的要求越来越苛刻,对供应链上下游的需求预测需要强大的

信息系统的支持,以便获得需求的随时变化,同时现代管理理论的不断发展,使得企业管理人员及决策人员能够及时掌握信息,更好地做出正确的决策。 综上所诉,本系统在技术、经济、管理上都是完全可行的,因此系统的开发是完全可行的。

第二章 系统分析

一、 组织结构及人员配备 物流企业的组织结构图如下: 公司董事会 总经理办 组织结构图

组织结构人员配备:董事会成员若干,总经理一名,各下属部门主管人员一名,员工若干,各部门下属机构组长一名,组员若干。 二、物流配送中心及仓储管理信息系统概述 (一)物流业的发展历程 (1)国外物流业的发展历程

从发达国家的物流发展动向看,物流业得到迅速发展是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开始的。在那时,流通活动的重要性逐渐增大,对运输、保管等与产品移动相关的活动实施系统化管理提到了议事日程。

从美国的情况来看,物流业是随着市场的发展不断的完善其功能,以顾客为中

仓储部 叉车组 装卸组 办公系统 理货组 调度部 劳资人事部 长途车队 劳资组 配送车队 行政组 合同车队 后勤组 人才资源室 业务部 客服中心 订单组 货物追踪 业务受理合同中心 大客户中心 运作部 财务处 市场部 理赔组 对账组 营销组 监督组 财务组 宣传组 回单中心 企划组 稽查组 计算机中IT组 策划组

心改善其经营服务的。美国物流业的发展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以储存运输为主;第二阶段以配送为主,第三阶段是采用先进的物流技术。随着物流业的不断发展,美国的物流企业也有不同的类型: ① 以运输为基础的物流公司

这些企业大都是大型运输公司的分公司,其主要的优势在于能利用其母公司的运输资产,扩展运输功能,提供更为综合性的一套物流服务。 ② 以仓库和配送业务为基础的物流公司

传统的公共或合同仓库与配送物流供应商,已经扩展到了更大范围的物流服务。以传统的业务为基础,这些企业以介入存货管理、仓储与配送等物流活动。 ③ 以货代为基础的物流公司

这些企业一般无资产,非常独立,并与许多物流服务供应商有来往,他们具有把不同物流服务项目组合以满足客户需求的能力,可以为客户办理大规模、大批量货物承运代理、报关、运输等业务。 ④ 托运人和管理为基础的物流公司

这一类型的企业是从大公司的物流组织演变而来的。它们将物流专业的知识和一定的资源如信息技术等作为物流作业的优势来源,他们具有管理大公司物流的经验,因此,也具有较强的实力。 ⑤ 以财务或信息管理为基础的物流公司

这类公司能提供如运费支付、审计、成本会计与控制和监控、采购、跟踪和存货管理等管理工具。

(2)我国物流企业的发展历程

从广义上讲,物流业包括早己存在于社会和流通活动之中的运输业和仓储业,追溯我国物流企业的发展历程,自然也离不开传统的运输业和仓储业。 在改革开放以前的近30年间,我国一直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进入流通领域的商品,主要由各系统内专业储运公司及有关的批发公司进行仓储、运输,并且储运公司是根据批发公司的销售要求进行储运。这样,涉及物流的各个环节,包括采购、运输、仓储、包装、加工等,均完全通过计划经济手段进行管理和控制。20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实行了对内搞活、对外开放的政策,宏观经济环境开始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经济大幅度增长导致了巨大的物质产品的流动,社会物流量猛增。传统的物流服务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生产发展的需要,传统的运输企业和仓储企业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首先,随着运输、仓储供给能力的提高,市场参与者的增加,竞争日益激烈,而且这种竞争已经由单纯的价格竞争开始转向服务的竞争、质量的竞争和综合能力的竞争。其次,货主企业的物流需求开始呈现多样化和高度化的倾向,己有的简单服务难以继续满

足用户的需求,必须在服务内容上进行创新。严峻的市场竞争环境以及用户需求的高度化,成为运输企业和仓储企业变革的巨大动力,促使他们转变经营观念,通过向现代物流业转变寻找新的事业发展机遇,提高企业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不少运输企业突破传统的经营观念,把业务范围向运输前后的两头延伸;货运代理企业作为托运人与承运人之间的中介,开办了代理货物托运、接取送达、联运服务等多项业务。仓储企业打破传统的经营方式,由保管型仓库向流通型仓库转变,将事业的范围延伸到配送、流通加工、货运代理等领域,综合物流服务能力不断提高。除此之外,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一些专业化的物流企业也应运而生,并且发展速度逐步加快。

尽管我国的物流业近年来出现了较大的变化,但作为现代物流业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大多数运输和仓储企业仍然沿袭着传统的经营方式,在经营观念、服务内容等方面离现代物流业还有很大距离。尽管如此,在我国,物流企业还是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据统计,一般工业从产品出厂经过装卸、储存、运输等物流环节到消费者的流通费用占商品价格的50%左右。中国仓储协会2000年所作的全国物流供求状况调查中,生产企业原材料物流和商业企业物流的执行主体主要是供货方,而专业化的物流企业作为执行主体所占的比例很低,这一方面说明我国的物流企业还未完全发展起来,另一方面也说明物流企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我们要看到,工商企业在对自身的物流管理和作业方面,已在开始外协给专业的物流企业了。随着经济的发展,竞争的不断加剧,特别是加入我国WTO以后,产生新型物流需求的企业会越来越多,这为物流企业发展提供了极大的市场需求。特别是信J自、技术的发展和供应链理论的应用,为物流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二)物流配送中心定义

物流配送中心有时候也称配送中心,是物流领域中社会分工、专业分工进一步细化后产生的。关于其定义,主要有以下几种:

日本《市场用语词典》对配送中心的解释是:“是一种物流节点,它不以储藏仓库的这种单一形式出现,而是发挥配送职能的流通仓库,也称作基地、据点或流通中心。配送中心的目的是降低运输成本、减少销售机会的损失,为此建立设施、设备并开展经营、管理工作”。 《物流手册》对配送中心的定义是:“配送中心是从供应者手中接收多种大量的货物,进行倒装、分类、保管、流通加工和情报处理等作业,然后按照众多需要者的订货要求备齐货物,以令人满意的服务水平进行配送的设施”。 (三)物流配送中心的特点

(1)配送是从物流结(节)点至用户的一种特殊送货形式。其特殊性表现为:从事送货的是专职流通企业,而不是生产企业;配送是中转型送货,用户需要什么送什么;而工厂送货一般是直达型送货,只输送所生产的东西。

(2)配送不是单纯的运输或输送,而是运输和其他活动共同构成的组合体。而且配送所包含的那一部分运输,在整个运送过程中是处于二次运输、支线运输、

终端运输的位置。

(3)配送不是广义概念的组织物资订货、签约、进货及对物资处理分配的供应,而是以供应着送货到户式的服务性供应,是一种“门到门”的服务。

(4)配送是在全面配货基础上,完全按照客户要求,包括种类、品种搭配、数 量、时间等方面的要求所进行的配送,是配和送的有机结合形式。 (四)物流配送中心的基本功能

在整个物流系统中,物流配送中心是提高整个系统的运行水平的主要一环。尤其是现代物流出现了利用集装方式在很多服务领域实现“门到门”的物流服务,将可以利用集装方式提高物流系统效率的物流对象作了很大的分流,所剩下的主要是多品种、小批量、多批次的货物,这种类型的货物是传统物流系统难以提高物流效率的对象。在包含着配送系统的大物流系统中,配送中心处于重要的位置。配送中心的功能主要是围绕着配货和送货而确定的,总体来说,其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存储功能

配送中心的主要职能是按照客户的需求及时将各种配装好的货物送交到用户手中,满足生产或消费的需要,为了顺利有序地完成向用户配送商品(或货物)的任务,更好地发挥保障生产和消费需要的作用,通常,配送中心都建有现代化的仓储设施,如仓库、堆场等等,存储一定量的商品,形成对配送的资源保证。 (2) 分拣功能

配送中心的客户大多是为数众多的企业或零售商,在这些众多的客户中,彼此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别,他们在进货或者订货的时候,对于货物的种类、规格数量等会提出不同的要求。为了满足不同客户的不同需求,配送中心就必须要采取适当的方式对组织来的货物进行分拣,然后按照配送计划组织配货和分装,强大的分拣能力是配送中心实现客户要求组织配货的基础,也是配送中心发挥其分拣中心作用的保证,分拣功能是配送中心的重要功能之一。

(3) 集散功能

在物流系统中,配送中心凭借其特殊的地位和以其拥有的各种先进设备,完善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能够实现将各个生产企业的产品集中在一起,通过分拣、配装等环节,然后向多家用户发运。一同时,配送中心也能够把各个用户所需要的多种货物有效地组合(或配装)在一起,形成经济、合理的货载批量,来实现高效率、低成本的商品流通。

(4) 衔接功能

通过开展货物配送活动,配送中心能把各种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直接运送到客户手中,客观上可以起到媒介生产和消费的作用。这是配送中心衔接功能的

一种重要表现。此外,通过集货和存储货物,配送中心又有平衡供求的作用,因此,可以有效地解决季节性货物的产需衔接问题。这是配送中心衔接功能的另一种表现。 (5) 流通加工功能

为了扩大经营范围和提高配送水平,目前,国内外许多配送中心都配备了各种加工设备,由此而形成了一定的流通加工能力。这些配送组织能够按照客户的要求和根据合理配送商品的原则,将组织进来的货物加工成一定的规格、尺寸大小和形状,由此而形成了流通加工功能。 (6) 信息处理功能

配送中心连接着物流干线和配送,直接面对着产品的供需双方,因而不仅仅是实物的连接,更重要的是信息的传递和处理,包括在配送中心的信息生成和交换。

(五)仓储和物流配送中心仓储概述

所谓仓储就是通过仓库对物资进行储存和保管。它随着储存的产生而产生,又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仓储是商品流通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物流活动的重要支柱。仓储按其功能主要划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 储存仓储

储存仓储为物质较长时间存放的仓储。由于物质存放时间长,存储费用低廉就很有必要,储存仓储一般在较为偏远的地区进行。储存仓储的物质较为单一,品种少,但存量较大。由于物质存期长,储存仓储特别注重对物资的质量保管。 (2) 物流中心仓储

物流中心的仓储是以物流管理为目的的仓储活动,是为了实现有效的物流管理、对物流的过程、数量、方向进行控制的环节,为实现物流时间价值的环节。一般在一定经济地区的中心、交通较为便利、储存成本较低处进行。物流中心仓储品种较少,批量较大进库,一定批量分批出库,整体上吞吐能力强。 (3) 运输转换仓储

衔接不同运输方式的运输转换的仓储。在不同运输方式的衔接处进行,如港口、车站库场所进行的仓储,是为了保证不同运输方式的高效衔接,减少运输工具的装卸和停留时间。运输转换仓储具有大进大出的特性,货物存期短,注重货物的周转作业效率和周转率。 (4) 配送仓储

配送仓储也称为配送中心仓储,是商品在配送交付消费者之前所进行的短期仓储,是商品在销售或者供生产使用前的最后储存,并在该环节进行销售或使

用的前期处理。配送仓储一般在商品的消费经济区间内进行,能迅速地送达消费和销售。配送仓储物品品种繁多,批量少,需要一定量进货、分批少量出库操作,往往需要进行拆包、分拣、组配等作业,主要目的是为了支持销售,注重对物品存量的控制。

物流配送中心仓储和其他仓储一样,也会增加物流成本和其他相关费用,但是物流配送中心特有的流通加工功能,把流通加工环节从生产环节转移到最接近销售的配送中心仓储环节进行。流通加工主要包括产品包装、装潢包装、贴标签、上色、组装、定量、定型等。在配送中心仓储中进行流通加工,使物品在仓储中处于停滞状态的同时,不仅不影响物品的流通速度,又能实现产品最及时满足市场不同客户的需要和消费变化的需求,降低了整体物流成本。从这个方面来说,配送中心仓储可以被看成是生产过程的一部分,生产过程中的仓储能够缩短交货时间,从而使得客户服务水平得到改善,显著提高商品的销售量。 (六)物流配送中心仓储管理信息系统概述

物流配送中心仓储管理信息系统是现代配送中心在仓储环节进行货物管理和处理的业务操作系统。它可以实现配送中心仓储的精细化管理,对货物存储和出货等进行动态安排,可以对仓储作业的全过程进行电子化操作。另外,根据配送中心的作业情况可知,配送中心仓储管理信息系统在拣货作业管理上要求比其他仓储管理信息系统高,同时具备其他一般仓储管理信息系统不具备的流通加工功能。

配送中心仓储管理信息系统需采用实时处理系统,规范管理操作人员完成作业,从收货到发货全过程控制配送中心仓储作业的各个环节,这对改善配送中心服务质量,增强配送中心在市场竞争中的主动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业务流程图

本节主要绘制该系统各功能模块以及整个系统的业务流程图分别如下:

采购部门入库管理员采购单编制入库通知书入库通知单审核入库通知书修正数据是否合格否是库位信息指定库位生成货物入库货物明细入库货物明细入库操作员

预入库操作流程图

入库操作员入库货物明细验收不合格进行相关处理合格进行入库操作不良货物信息货物入库信息理货管理员

入库操作流程图

理货管理员入库货物明细组织货物上架出现工损事故是工损事故信息否货物理货信息货物理货信息在库管理员拣货管理员

理货操作流程图

入库货物信息出库货物信息盘点信息库存控制模块货物库存量库存策略辅助决策采购点EOQ订货周期最高库存量库存量小于采购点?达到订货周期?是通知采购部门是通知采购部门

库存预警流程图

在库管理员货物货位明细盘点方式制作盘点清单盘点清单盘点货物盘点信息盘点报表盘点调整单

在库盘点业务流程图

拣货管理员订单管理部门货物货位明细货物订单制作拣货单拣货单拣货出库通知拣货信息工损事故信息流通加工信息补货部门出库管理员流通加工管理员采购部门

拣货操作流程图

流通加工管理员选择流通加工方式流通加工货物信息流通加工方式制作流通加工单货物流通加工单进行流通加工操作货物标签信息流通货物加工信息工损事故信息出库通知出库管理员出库管理员

流通加工操作流程图

出库管理员出库通知单货物标签信息核对是否一致?否修正相关数据是进行出库操作货物出库信息工损事故信息

出库操作业务流程图

入库管理员采购单编制入库通知单入库通知单审核指定货位入库货位明细表入库操作员库位表入库管理数据库入库操作员入库货位明细表验收入库货物入库信息理货管理员不良货物信息入库管理数据库理货管理员入库货位明细表货物上架货物货位明细表在库管理员拣货管理员工损事故信息理货管理数据库在库管理员货物货位明细表选择盘点方式盘点清单盘点盘点结果在库管理数据库出库通知单出库管理员拣货管理员货物货位明细表选择拣货方式拣货单拣货拣货信息和工损事故信息拣货管理数据库流通加工货物信息货物订单流通加工管理员缺货信息采购部门流通加工管理员流通加工货物信息制作货物流通加工单货物流通加工单流通加工操作流通加工货物信息和事故信息货物流通加工单流通加工管理数据库出库管理员选择流通加工方式流通加工方式出库通知单出库管理员核对货物标签信息进行出入库操作出库货物信息出库管理数据库工损事故信息

系统业务流程图

四、 管理模块及相应的计算公式 (一) 库存控制和预警

配送中心是以仓库为基础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为了满足客户的订货需求和维持货物配送的顺利进行,配送中心必须储存一定数量的货物来满足客户的订货需求。但是配送中心存储货物需要一定的维持费用,而且还存在由于货物积压或损坏而产生的库存风险。所以要严格控制库存,既要保持商品合理的库存量,又要避免库存过量,产生不必要的费用,降低企业风险。

a) 商品分类

为了使库存合理化,首先要对库存货物进行分类,在此处我们采用ABC分类方法。ABC分类法是一种依据一定原则对众多事物进行分类的方法,分类步骤如下:

(1) 把物品按照占用配送中心资源情况从大到小进行排列; (2) 计算各种物品占用金额的百分比,并进行累计;

(3) 按照分类标准,即选择断点进行分类确定A、B、C三类物品。 一般说来,对于A类物品,是库存控制的重点对象,采取定期订货的方式定期盘点库存,尽量减少安全库存,必要时采用应急补货;对于B类物品,采取适当简单的管理措施,以定量订货法为主,辅以定期订货法,适当提高安全库存;对于C类物品,采用简化的管理方式,采用较高的安全库存,减少订货次数。

b) 库存策略辅助决策

库存策略辅助决策建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建立科学的库存策略,以减少配送中心仓储成本,实现良好的库存管理。该模块是基于其他几个模块(如入库、出库、盘点等)建立的,库存策略一旦确立以后,当仓储管理信息系统对某物品进行各操作作业管理时,若该物品的库存数量低于库存下限,系统将发出预警提示仓储工作人员及时通知采购部门进行采购补货;若发现某物品库存数量超过最高库存,系统则发出警报提醒出库工作人员组织货物出库。这样可以避免不必要的缺货和积压,有利于提高配送中心的客户服务水平,提高客户的满意度。 在选用库存控制模型时,根据货物的ABC分类法,该系统对不同类别的库存分别采用不同的库存控制系统:

(1) 定量订货模型

定量订货法是指当库存量下降到预定的最低库存量(订货点)时,按照规定数量(一般以经济批量EOQ为标准)进行订货补充的一种库存控制方法。它主要是依靠控制订货点和订货批量两个参数来控制订货进货,达到既尽可能地满足库存需求,又能使总费用最低的目的。

使用该方法需要确定两个控制参数:一个是订货点,即订货点库存量;一个是订货数量,即经济批量EOQ。

订货点的确定:确定订货点主要取决于三个因素:订货提前期、平均需求量和安全库存。在需求量和订货提前期确定的情况下,不需要设安全库存即可直接求出订货点,其公式如下:

订货点=订货提前期(天)×全年需求量/365 (2.1)

在需求量和订货提前期都不确定的情况下,需要安全库存,可采用下面的公式来确定:

订货点=(平均需求量×最大订货提前期)+安全库存 (2.2)

其中,安全库存需要用概率统计的方法求出,公式如下:

安全库存=安全系数×(最大订货提前量)1/2×需求变动值 (2.3) 式中:安全系数可根据缺货概率查表2.1得到:最大订货提前周期是指超过正常的订货提前时间;需求变动值可以用下列两种方法计算: 第一种方法:在统计资料期数较少时,计算公式如下: 需求变动值=(∑(yi-y′)2/n)

式中,yi----各期需求量实际值;y′----各期需求量实际均值.

表2.1 安全系数表

缺货概率(%) 30.6 27.4 24.2 21.2 18.4 15.9 安全系数值 0.5 0.6 5.5 1.6 0.7 5.0 0.8 4.5 0.9 3.6 1.8 1.0 2.9 1.9 13.6 11.5 9.7 1.1 2.3 2.0 1.2 1.8 2.1 1.3 1.4 2.2 8.1 1.4 0.8 2.3 缺货概率(%) 6.7 安全系数值 1.5 1.65 1.7 第二种方法:在统计资料其数较多的情况下,计算公式如下: 需求变动值=R/d2

式中,R----全距,即资料中最大需求与最小需求之差;

d2---随统计资料期数多少(样本多少)而变动的常数,可查表2.2得到。

表2.2 随资料期数而变动的d2值

n 2 3 1.693 4 2.059 5 2.326 6 2.534 7 2.704 8 2.847 9 2.970 10 3.078 11 3.173 12 3.258 13 3.336 d2 1.128 1/ 0.8865 0.5907 0.4857 0.4299 0.3946 0.3098 0.3512 0.3367 0.3249 0.3152 0.3069 0.2998 d2 n 14 15 3.472 16 3.532 17 3.588 18 3.640 19 3.689 20 3.735 21 3.778 22 3.820 23 3.858 24 3.896 25 d2 3.407 1/ 0.2935 0.288d2 0 0.2831 0.2787 0.2747 0.2711 0.2677 0.2647 0.2618 0.2592 0.2567 订货数量的确定,由于对每一种具体的货物而言,每次订货数量都是相同的,

因此对每种货物都要制定一个订货数量,通常情况下以经济批量(EOQ)作为订货数量。

所谓经济批量(EOQ)就是使库存总成本达到最低的订货数量,它是通过平衡订货成本和储存成本两方面得到,计算公式为: Q*=(2DS/Ci)1/2

其中,Q*----经济订货批量;D----货物年需求总量;S----每次订货成本;

Ci----单位货物年保管费。

定量订货模型中,控制参数一旦确定,实际操作就变得很方便,确定订货量之后,仓储各种操作可以利用现有规格化器具和计算方式,可以有效地节约搬运、包装方面的作业量,还可以充分发挥经济批量的作用,降低库存成本,节约费用,提高经济效益。但是其要求要随时掌握库存的动态,要严格控制安全库存和订货点库存,订货的模式过于机械化,不能灵活多变。

(2) 定期订货模型

定期订货法是按照预先确定的订货时间间隔进行订货补充的库存控制方法。它是基于时间的订货控制方法,设定订货周期和最高库存量,从而达到控制库存量的目的。只要订货间隔期和最高库存量控制合理,就可能实现既保障需求、合理存货,又可以节省库存费用的目标。其原理是预先设定一个订货周期和最高库存量,周期性地检查库存,根据最高库存量、实际库存、在途订货量和待出库商品数量,计算出每次订货批量,发出订货指令,组织订货。

定期订货法的主要控制参出示订货周期T和最高库存量Qmax,确定了这两个 参数,就能够确定每次的订货量。

订货周期T的确定:订货周期实际上就是定期订货的订货点,其间隔时间总是相等的。订货间隔时间的长短直接决定最高库存量的大小,所以,订货周期不能太长,否则会使库存成本上升;也不能太短,太短会增加订货次数,使得订货费用增加,进而增加库存总成本。从费用角度出发,如果要使总费用达到最小,可以采用经济订货周期的方法来确定订货周期T,其公式是: T*=(2S/CiR)

其中:T*---经济订货周期;S---单次订货成本;Ci---单位商品年储存成本; R---单位时间内库存商品需求量(销售量)。

在实际操作的时候,通常结合供应商的生产周期或供应周期来调整经济订货周期,从而确定一个合理可行的订货周期;也可以结合人们比较习惯的时间单位,如周、旬、月、季、年等来确定经济订货周期。

最高库存量Qmax的确定:定期订货法是以满足整个订货提前周期内的库存需求,即从本次发出订货指令到下次订货到达即(T+Tk)这一期间的库存需求为目的,所以可以用(T+Tk)期间的库存需求量为基础。考虑到为随即发生的不确定库存需求,再设置一定的安全库存,其公式为: Qmax=R′(T+Tk′)+Qs

式中:Qmax---最高库存量;R′---(T+Tk′)期间的库存需求量平均值; T---订货周期;Tk′---平均订货提前期;Qs---安全库存量。

确定了最高库存量,订货量也能够得到确定了,订货量的计算公式如下: Qi=Qmax+QNi-QKi-QMi

其中,Qi---第i次订货的订货量;Qmax---最高库存量;

QNi---第i次订货点的在途到货量;QKi---第i次订货点的实际库存量; QMi---第i次订货点的待出库货数量。

使用定期订货法可以同时采购多种货物,减少了订货费用,还可以避免定量订货方法每天都要盘存的做法,减少了工作量,提高了效率,而且,计划性比较强,有利于工作计划的安排。但是需要较大的安全库存量以保证库存需求,又因为每次订货的批量不固定而无法制定出经济订货批量,使得运营的成本比较高,经济性比较差。

(二) 在库盘点管理

盘点就是将仓库内货物实有数与账簿上现实的数量及金额进行核对。其工作主

要包括:核对数量、检查物料损耗情况、检查保管现状以及检查常备库存情况等。该模块主要是记录仓库内实际货物的数量及其状态,以及进行盘点后的记录,看是否与系统中的数据一致,如果有出入,则需要进行数据调整,使仓库中的货物要与系统中的数据一致。进行在库货物盘点可以及时发现并纠正实际货物数量与系统中记录数据不一致的情况,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遗漏订货等情况,影响配送中心的效率和客户的满意度。

盘点方法一般有一齐盘点法、分区盘点法循环盘点法和日常循环盘点法四种。具体如下表:

方法 一齐盘点法 分区盘点法 循环盘点法 盘点时间 节假日 \\ 每月每周规定时间 盘点方式 定期 不定期 定期循环 备注 对所有货物同时盘点 把货物分区,部分盘点 适当划分库内区域,循环盘点 一个循环期可以取为六个月、三个月等 日常循环盘点法 一个循环期 定期循环 在该功能模块中设定货物盘点的周期,根据记录的上次盘点的时间,则下次盘点时间等于该物品的上次盘点日期和盘点周期之和,此时系统会提示该货物需要盘点,盘点工作人员调用该模块打印该货物盘点清单,清单上显示了货物具体的库位信息以及该货物在系统中记录的库存数。待盘点工作人员进行盘点后,和盘点清单上的数据进行核对。

在进行盘点工作时,注意对要进行盘点工作的货物暂时不作移动或出库操作,以保持货物在库盘点工作的正常运行。如果在盘点期间,不得不进出货物时,也应该在盘点时刻切断进出库货物的相关资料,将其独立分开作业,待盘点完成后再将之汇总。

盘点之后要对第一次的盘点结构进行复核,如果结果与第一次盘点数据相符合,则复核数据不需要再进一步复核,假如结果与第一次盘点数据有出入,则需要再一次进行盘点复核,直到连续盘点结果复核相符合为止,然后系统将最终的复核结果生成盘点报告书。 五、 目标系统的逻辑功能结构

前面绘制的业务流程图是对该系统功能的认识过程,绘制业务流程图一方面便于充分了解该系统的业务,另一方面,可以在业务流程的基础上进行数据流程的分析。数据流程抽取就是从业务流程中抽取能够由计算机系统自动或半自动完成的那一部分业务活动的过程,其抽取结构用数据流程图来表示。首先介绍一下绘制数据流程图所需要用到的一些规范表达图例:

外部实体数据流处理数据存储

外部项:是指不受系统控制,在系统以外的事物或人,它表达了该系统数据处理的外部来源和去处。一般用一个正方形并在其上方和左上方各加一条线来表示。正方形内部要标明该外部项的名称,为了避免在数据流程图中出现线条交叉,同一个外部项可以在同一张图中重复出现。

数据流:数据流标明了数据的流动方向及其名称,是数据载体的表现形式之一。一般都用一个带有箭头的直线来表示,箭头指出了数据的流动方向。数据流的名称即数据载体的名称一般写在数据流上方,其名称一定是名词而不能出现动词。 数据存储:该数据存储表示的不是数据保存的物理地点或物理存储介质,也不是指文件箱、磁盘或磁带,而是指数据存储的逻辑描述,实际上就是数据库的逻辑描述。数据存储一般用一个右边开口的水平长方条表示,在长方条内部写明数据存储的名称,其名称要适当并且必须是名词。同外部项一样,为了避免在一张数据流程图中出现线条交叉,同一个数据存储可以出现若干次。

处理功能:它表达了对数据处理的逻辑功能,一般用一个长方形来表示这个逻辑处理功能,从它的符号可以看出,处理功能符号由散步分组成:标识部分、功能描述部分和功能完成者。标识部分即为处理功能编号,可以用数字来表示;功能表述部分是处理功能必不可少的部分,用一个简单的祈使句来直接表示;功能完成者是该处理功能的完成者。一般地,只要不引起歧义,标识部分和功能完成者可以省略不写。

数据流程图的绘制采用自顶向下的方法,则该系统的数据流程图绘制如下:

入库管理员采购单预入库处理入库通知单查询货位信息入库货位信息入库处理入库货物信息、不良货物信息入库管理数据库货物货位分配明细存货管理员入库货物货位分配明细理货管理员理货管理员入库货物货位分配明细组织货物上架货物货位分配明细拣货管理员理货信息、工损事故信息理货管理数据库存货管理员货物货位分配明细、盘点方式制作盘点单盘点单在库盘点盘点报告信息在库管理数据库出库通知单出库管理员拣货管理员货物货位分配明细、订单、拣货方式制作拣货单拣货单进行拣货操作拣货信息、工损事故信息拣货管理数据库流通加工货物信息流通加工管理员缺货信息采购部门流通加工管理员流通加工货物信息货物标签信息、出库通知单选择流通加工方式流通加工货物信息、流通加制作流通加工工方式单流通加工信息单流通加工作业出库管理员拣货管理数据库流通加工货物信息、工损事故信息出库管理员货物标签信息出库通知单制作出库货物明细出库货物明细出库处理货位释放信息入库管理员出库货物信息工损事故信息出库管理数据库

第三章 系统设计

一、 目标系统业务流程描述 (一)入库管理模块

入库操作主要处理以下作业内容:首先从采购部门获取预入库的货物相关信息,进行预入库操作,然后根据入库货物的相关信息进行货位准备,根据实际入库时间进行入库操作。 (1) 预入库操作管理

预入库操作主要是根据入库通知单来进行。采购管理信息系统相关人员通过网络接口把采购的货物信息传输到仓储管理信息系统,仓储管理相关人员根据采购货物信息生成入库通知单,然后对入库通知单上的数据和采购单上的货物信息进行审核,确认其信息无误后,根据仓库库位信息和货物的相关信息为其指定合适的库位,生成货物入库货位明细表,交给入库操作人员,为货物入库做好准备。入库货物通知单上的货物信息应包括货物的预计入库时间、货物名称、数量等,以备为货物指定合适的库位,库位的选择要遵从货位的选择原则。要对入库通知单进行编号,以便查询。具体操作流程见第二章业务流程图相关部分。 (2) 确定货位

仓库货位是仓库内具体存放货物的位置。为了使配送中心仓储管理有序、操作规范、存货位置能准确表示,一般来说,都会对货位进行编号,一方面可以提高作业效率,减少出错率,另一方面系统可以通过货位编号将货位信息和货物信息联系起来,有利于对存放货物进行管理。 2.1货位的使用方式

货位的使用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① 固定货物的货位。货物只用于存放确定的货物,严格的区分使用,决不混用、串用。配送中心大多使用此方式。本系统设计也采用此方式。其优点是便于拣选、查找货物,缺点是仓容利用率较低。

② 不固定货物的货位。货物可以随意存放在有空的货位,不加以分类。其优点是有利于提高仓容利用率,缺点是使仓库内显得很混乱,而且不方便查找和管理货物。

③ 分类固定货物的货位。对库位进行分区、分片,同一区内只存放一类货物,但在同一区内的货物则采取不固定使用的方式。此种方式既有利于货物保管,也方便查找货物,还提高了仓容利用率。因此大多数存储仓库采用这种方式。 2.2选择货位的原则

① 根据货物的尺度、货量,特性等选择货位。要注意货物对通风、光照、温度、

排水、防风、防雨等保管要求的需要;货位尺度要与货物尺度相匹配;货位的容量要与货量接近;防止与相近货物相忌和相互影响等。

② 保证“先进先出”、缓不围急。安排货位时要尽量避免后进货物围堵先进货物,对于堆放期比较长的货物,不能围堵存放期较短的货物。

③ 有持续出入库的货物尽量安排在靠近出口的货位,以利于货物出入。流动性差的货物离出入口应相对较远。同样地,存期短的货物也应安排在出入口附近。 ④ 小票集中、大不围小、重轻轻远。多种小批量货物,应合用一个货位或集中在一个货位区,以便查找。重货应离装卸作业区最近;使用货架时,重货放在下层,需要人力搬运的重货,存放在腰部高度的货位。

⑤ 作业分布均匀。所安排的货位应尽可能避免仓库内或者同作业线路上同时己有多项作业正在进行,以免互相妨碍。

根据以上原则为要入库的货物提前指定货位,生成入库货物货位分配明细表,及时送递给入库操作员以供查看,提前做好货物入库准备。 (3) 实际入库操作管理

预入库作业完成之后,待货物到达配送中心当日进行入库操作。在进行入库之前,仓储相关人员应当先对要入库的货物进行验收。主要是对货物的种类、规格、数量和外包装的情况等进行检查,看其是否符合入库通知单上的货物信息,以及货物包装是否有损。对于检查合格的货物办理货物交接手续,然后进行入库操作;对于检查不合格的货物则视具体情况进行处理,可采取退换货、更换和加固包装等,同时输出不合格货物信息表,更新数据库。 (二)理货管理模块

理货作业管理的主要功能是:对入库的货物按照入库管理模块指定的货位实现上架管理,记录事故现场处理信息等。

理货工作人员接受到要入库的货物后,根据系统输出的入库货物货位分配明细表进行货物的存放,可以采用无线传输等先进的信息技术,以实现货物上架的自动化或半自动化,提高货物的上架处理能力,缩短上架时间,降低了仓储的运作成本,提高了效率。

理货操作完成之后,要及时对相关的数据进行更新,如库存数据、库位使用数据等,并且打印各种数据报表存档。同时还应对操作过程中发生的各种工损事故进行记录。

(三)在库管理模块

该管理模块主要是对存储在配送中心的货物进行库存策略辅助决策、库存预警、在库盘点等。库存策略辅助决策根据订货系统的商品数量、入库所需时间来辅助制定库存策略,还可以设置采购时间预警,及时更新库存表、随时记录库存

的情况,以供随时查询。 (四)拣货管理模块

所谓拣货,是依据顾客的订货要求或者配送中心的作业计划,尽可能迅速、准确地将商品从其货位或其他区域拣取出来的作业过程,其主要目的是也就在于正确且迅速地集合客户所订购的货品。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用户对配送中心的需求也越来越向小批量多品种方向发展,配送中心配送货物的种类和数量也越来越多,因此,拣货作业在配送中心作业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多,是最耗人力和时间的作业。其效率高低直接影响配送中心的效率和经济效益,也是配送中心服务水平高低和客户满意程度的重要因素。

拣货管理模块通过网络接口从订单处理系统接收到客户订单,根据客户订单作为拣货的依据。拣货方式主要有三种:按订单拣取、批量拣取和复合拣取。按订单拣取是分别按每份订单拣货,适合于操作比较前置时间短、方法简单的订单;批量拣取是多张订单累积成一批,汇总后形成拣货单,然后根据拣货单的指示一次拣取商品再进行分类,比较适合配送批量比较大的订单,通常在系统化、自动化设备齐全、作业速度提高的情况下采用;复合拣取是将以上两种方式的优点综合运用于拣货操作中。

该模块管理人员根据订单的数量和订单上货物的信息来选择使用何种拣货方式,根据订单信息生成拣货单,并查询订单上货物的库存数量,看所要进行拣取的货物是否能够满足订单上的需求,如果不能满足需求,则要通知采购部门进行采购补货,以满足客户需求。因此,该模块还包括对配送中心补货操作的管理。 拣货操作人员接收到拣货单后,根据拣货单来进行拣货。拣货时为了提高拣取的效率,最好使用一些拣货设备如自动分拣设备来进行。由于进行拣取的货物大都要在短时间内出库,最好把拣取的货物放在距离出口较近的库位上。同时记录在拣货过程中发生的事故,并制作事故报告。拣货作业完成之后,要及时更新数据库,并生成出库通知单和其他各类报表。 (五)流通加工管理模块

流通加工可以说是配送中心所特有的功能,一般的仓库不具有这样的功能。因此,可以将是否具备流通加工管理模块作为区分一般仓储管理信息系统和物流配送中心仓储管理信息系统的标志之一。配送中心对要配送的货物进行拣取后,为了便于运输和识别不同客户的货物,需要对配送的货物进行流通加工,以提高货物的附加值。流通加工是指从生产地向消费领域活动的过程中,根据需要施加包装、分割、计量、分拣、组装、价格贴付、商品检验等作业。

拣取完的货物如果不需要进行流通加工,则可以直接进行出库操作;如果需要进行流通加工作业,根据拣货模块提供的流通加工货物明细单来生成流通加工分派工作单,根据此单调配相关的设备进行操作,包括对货物的分类、过磅、拆箱重新包装、贴标签以及对商品的组合包装等等。最后,流通加工操作人员核对货物的种类和数量,要注意可以将一张出库通知单上的货物装在一个或多个货箱中,但是不能把多张出库通知单上的货物装在一个货箱中。确认无误后装入货箱

并封口,然后打印货物标签,并把标签贴到相应的货箱上。标签的内容主要包括:货物名称、数量、货主、发往地、出库日期等,主要是为了方便配送中心和客户了解货物的信息。最后,要对流通加工操作过程中发生的事故进行记录,制作事故报告。最后,所有的操作完成之后,要及时更新数据库,并打印出相关报表存档。

(六)出库管理模块

货物出库之前,首先要对出库的货物进行审核,把出库通知单和出库货物明细与系统中记录的要出库的货物信息进行核对,如果货物信息一致,则出库操作人员组织人员进行出库操作;如果货物信息不一致,则需要协调相关工作人员进行调整,直到要出库的货物信息一致,再进行出库操作。出库操作完成之后,需要更新数据库中相关数据。另外,该模块还要对出库操作过程中发生的事故进行记录,制作出事故报告(工损事故信息)。 (七)基本信息管理模块

该模块主要是记录配送中心仓储人员的基本信息、仓库库区和库位的基本信息、用户权限、供货商信息等等,是该系统的基本数据。主要是对这些数据进行维护,以及必要时进行的添加、修改以及删除等等。具体信息见数据库设计。 二、数据库文件设计 (一) 数据库设计

数据库是物流管理信息系统(LMIS)的基础, 其设计的质量影响到系统的性能。数据库管理系统从技术的角度, 给出了设计数据库模型的要求, 例如在关系模型中的规范化。但是要提高数据库的设计质量, 充分掌握用户的信息需求是关键。在系统分析阶段的详细调查中, 每个组系统分析人员通过与业务人员面谈, 对现行业务涉及的数据进行分析, 确定日常工作所需要的各种基础数据和信息。并对这些信息分类, 区分公共信息要求和局部信息要求。对于公共信息需求, 则应该从企业的角度、共享者的需求来设计其数据模型对于局部信息需求, 则根据相关工作的要求进行设计。

数据库设计一般可分为如下几个步骤:需求分析,即从数据库设计的角度出发,对要处理的对象(组织、部门、企业)进行详细调查,在了解原系统的概况,在确定新系统功能的过程中,收集支持系统目标的基础数据及其处理;概念结构设计, 其目标是产生反映组织信息需求的概念模型。它独立于数据逻辑结构, 独立于支持数据库的DBMS;逻辑结构设计, 其设计的任务就是把概念结构转换成所选择的DBMS支持的数据模型;数据库实施, 即建立数据库表及组织数据人库;运行与维护, 就是在数据库设计与应用开发工作完成之后, 系统进入运行与维护阶段, 主要是对数据库结构进行调整、修改或扩充。下面对数据库设计过程做一些详细的分析:

(1) 需求分析阶段。通过详细调查研究,获得和了解企业的组织机构、业务规则、各种应用(如各种报表、查询和屏幕输人输出格式等)以及对数据的需求,

来为概念设计奠定基础。通过调查, 获得每个用户对数据库的要求。它是数据库设计的第一步, 是整个数据库设计过程中最重要的步骤之一,是后继各阶段的基础。具体包括下列内容:

① 调查企业部门设置及职能,了解组织机构情况,包括部门组成和职责。 ② 根据部门设置和职能,进一步了解部门具体的业务活动,搞清其处理流程(即业务流程)。如果一个业务流程比较复杂,就要把总流程分解成若干个子流程,使每个业务流程功能明确、界面清楚,分析之后画出用户的业务流程图。 ③ 深入分析用户的业务流程,以数据流形式表示数据的流向,核对数据进行加工。

④ 了解上述处理工作中要求计算机实现的部分,即确定系统的处理要求和系统的边界,编写系统功能结构图。

⑤ 分析系统数据,产生数据字典。数据字典提供了对数据库时间描述的集中管理,它的功能是存储和检索各种数据描述,并且为DBA提供有关报告。

(2) 概念结构设计。描述概念结构的工具是E-R图。它表示信息世界中的信息实体及其相互关联。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主要是数据流程图,编制初步E-R图,消除冗余的实体数据和实体间的冗余联系后即为基本E-R图。 (3) 逻辑结构设计

① E-R图向关系数据模型转换。将E-R模型转换成关系数据模型,确定属性的特征和数据类型。定义一个二维关系表R(A1,A2,A2,…,An),其中R为关系名,An为属性名。确切地讲,一个关系模型对应一个数据库基本表。

② 规范化。规范化是数据库逻辑设计的指南工具,它贯穿数据库设计过程中数据分析、基本E-R图的设计和逻辑设计。在需求分析时,用数据依赖概念分析和表示各个数据项之间联系;在概念结构设计阶段,以规范化理论为指导确定关键字, 消除初步E-R图中冗余联系;在逻辑结构设计阶段, 从E-R图向数据模型转换过程中, 用模式合并与分解方法达到规范化级别。 (二) 数据库的安全性和完整性机制

(1)安全性约束。数据库安全是指保护数据以防止越权使用、修改或破坏数据在数据库系统中,大量数据库集中存放, 为许多用户所共享,使安全性问题更为突出。安全措施一般是分层设置的,包括操作系统级、数据库级、存取控制、用户标识鉴别等。本系统主要使用存取控制和用户标识鉴别来实现。

① 用户标识是系统赋予每个用户设置相应的用户名称和口令密码,用户登录时必须输人用户名称和口令,系统鉴别确认合法后方可进人系统。用户标识由DBA管理,用户可以更改自己的口令,进人库存管理系统,在“ 密码维护” 模块进行口令修改。

② 存取控制要根据用户权限区分实现。用户权限是指不同的用户对干不同的数据对象允许进行的操作权限。在需求分析时,必须确定用户情况,包括用户数、各用户工作范围、对数据库中的各类数据拥有的权限,这有助于建立全面合理的系统用户设置。

(2)完整性约束。数据库的完整性是指数据的正确性和相容性,以防止不合语义的错误信息输人输出。完整性约束主要是对数据值的约束和对数据之间的联系的约束。

① 对数据值的约束是对数据的取值类型、长度、范围、精度、缺省值、非空码、格式等的约定。

② 对联系的约束是基于结构化的关系之间具有的各种联系,因而关系的属性之间也可以有约束条件。

从该系统的数据流程图可以得出,该系统主要建立7个主题数据库,分别为:基本信息管理数据库、入库管理数据库、理货管理数据库、在库管理数据库、拣货管理数据库、流通加工管理数据库和出库管理数据库。基本信息数据库中主要包括用户权限表、员工基本信息表、客户信息表和供货商信息表等;入库管理数据库主要包括入库通知单信息表、库位编码表、库位使用表、入库货物货位分配表、入库货物信息表、入库事故信息表等;理货管理数据库主要包括货物货位明细表、理货事故信息表等;在库管理数据库主要包括货物在库管理表、盘点清单表、盘点报告表等;拣货管理数据库主要包括拣货信息表、出库通知单、缺货信息表、流通加工货物信息表、拣货事故信息表等;流通加工管理数据库主要包括货物流通加工货物信息表、流通加工方式表、货物标签表、流通加工事故信息表等;出库管理数据库主要包括出库通知单、出库货物信息表、出库事故信息表等。下面对各个主题数据库进行数据表的建立。 (1) 基本信息管理数据库主要数据表

用户权限表(用户标识#,用户名,用户密码,用户身份,用户权限); 仓库库区分布信息表(仓库代码#,仓库名,库区号,库区名,备注); 员工基本信息表(员工编号#,员工姓名,性别,出生日期,所属部门,职务,家庭住址,邮编,家庭电话,手机,备注); 客户基本信息表(客户编号#,客户名称,公司地址,邮编,负责人,联系电话,负责人手机,传真,公司网址,E-mail,备注);

供货商信息表(供货商编号#,供货商名称,公司地址,邮编,负责人,联系电话,负责人手机,传真,公司网址,E-mail,备注); 货物信息表(货物编号#,货物名称,货物型号,货物条码,供货商名称,放置货位,计量单位,货物单价,总金额,尺码,毛重,产地,备注); (2) 入库管理数据库主要数据表

入库通知单信息表(通知单编号#,货物名称,货物型号,货物数量,货物毛重,货物尺码,供货商名称,预计入库时间,预入仓库,预放库位,经办人,备注); 库位编码信息表(库位号#,仓库名,库位尺码,最大容量,备注); 库位使用信息表(库位号#,仓库名,是否使用,备注);

入库货物货位明细表(明细表编号#,货物名称,货物型号,货物条码,供货商,存放库位,备注); 入库货物信息表(信息表编号#,货物名称,货物型号,货物条码,货物数量,货物尺码,货物毛重,供货商名称,实际存放库位,入库时间,经办人,备注); 不良货物信息表(信息表编号#,货物名称,货物型号,货物条码,货物数量,货物尺码,货物毛重,货物单价,供货商名称,处理情况,备注); 工损事故信息表(事故表编号#,货物名称,货物型号,货物条码,货物数量,货物尺码,货物毛重,所放库位,供货商名称,事故发生时间,事故原因,事故处理情况,事故处理人,备注); (3) 理货管理数据库主要信息表

入库货物分配明细表(明细表编号#,货物名称,货物型号,货物条码,供货商名称,存放库位,备注); 理货信息表(信息表编号#,货物名称,货物型号,货物条码,货物数量,货物尺码,货物毛重,供货商名称,实际存放库位,货物包装情况,理货员,备注); 工损事故信息表(事故表编号#,货物名称,货物型号,货物条码,货物数量,货物尺码,货物毛重,所放库位,供货商名称,事故发生时间,事故原因,事故处理情况,事故处理人,备注); (4) 在库管理数据库主要数据表

货物库存管理表(管理表编号#,货物名称,货物型号,货物条码,货物ABC分类类别,采购点,经济批量(EOQ),订购周期,最高库存量,备注); 盘点清单(清单编号#,货物名称,存放库位,货物数量,初盘数,初盘人,初盘时间,复盘数,复盘人,复盘时间,核查人,备注); 盘点报表(报表编号#,盘点清单编号,货物名称,存放库位,账存数量,初盘数量,初盘人,复盘数量,复盘人,盈亏数量,盈亏原因分析,审核人,报表时间,报表人,备注); 盘点调整单(调整单编号#,盘点清单编号,货物名称,调整前数量,调整数量,调整后数量,调整单申请人,调整单批准人,调整时间,初盘人,复盘人,备注); (5) 拣货管理数据库主要数据表

拣货单信息表(拣货单编号#,订单号,货物名称,货物型号,存放库位,货物数量,拣货数量,预计出库时间,备注); 拣货信息表(拣货单编号#,订单号,货物名称,货物型号,存放库位,货物数量,拣货数量,预计出库时间,拣选后释放库位,是否需要流通加工,拣货时间,拣货负责人,备注); 需流通加工货物信息表(信息表编号#,货物名称,货物型号,货物数量,预计出库时间,备注); 补货信息表(补货表编号#,货物名称,货物型号,存放库位,补货数量,补货时间,补货人,备注); 工损事故信息表(事故表编号#,货物名称,货物型号,货物条码,货物数量,货物尺码,货物毛重,所放库位,供货商名称,事故发生时间,事故原因,事故处理情况,事故处理人,备注); 出库通知单(通知单编号#,货物名称,货物型号,货物数量,预计出库时间,出库仓库,备注); (6) 流通加工管理数据库主要数据表

货物流通加工单(加工单编号#,订单号,货物名称,货物型号,货物数量,货物条码,所用材料,所需设备,预计出库时间,操作注意事项,备注); 货物流通加工信息表(加工单编号#,订单号,货物名称,货物型号,货物数量,货物条码,所用材料,所需设备,预计出库时间,操作注意事项,流通加工时间,流通加工负责人,备注); 出库通知单(通知单编号#,货物名称,货物型号,货物数量,预计出库时间,出库仓库,备注); 工损事故信息表(事故表编号#,货物名称,货物型号,货物条码,货物数量,货物尺码,货物毛重,所放库位,供货商名称,事故发生时间,事故原因,事故处理情况,事故处理人,备注); (7) 出库管理数据库主要数据表

出库通知单(通知单编号#,货物名称,货物型号,货物数量,预计出库时间,出库仓库,备注); 出库货物信息表(信息表编号#,货物名称,货物型号,货物数量,货物毛重,出库时间,出库仓库,出库负责人,备注); 库位释放信息表(库位编号,,所属仓库,释放时间,统计人,备注); 工损事故信息表(事故表编号#,货物名称,货物型号,货物条码,货物数量,货物尺码,货物毛重,所放库位,供货商名称,事故发生时间,事故原因,事故

处理情况,事故处理人,备注);

其中,带#号的属性是该表的主键,其值不能为空。 三、编码方案

物流管理离不开物流信息的编码,所谓信息编码就是将事物或概念(编码对象)赋予有一定规律性的、易于计算机和人识别的处理符号,简而言之,编码就是对代码的编制过程。其设计原则主要有唯一性(能唯一识别一个编码对象)、合理性、可扩充性、简单性、适用性和规范性等;其种类主要有顺序码、位别码、表意码和合成码等。不管是使用哪种编码方法,一定要遵循以上的编码原则和充分利用各种编码的优势,使编码既能容易追加和记忆,又便于管理。该系统在进行编码设计的时候主要应用的是合成码。 四、 功能模块的输入/输出设计

信息系统的输入/输出是系统与用户的接口,对用户而言很重要,要充分考虑到系统的灵活性、易用性和实用性,因此是设计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系统输入界面主要遵循以下原则:简单可靠、易于学习和使用、色彩适中、风格一致等:输入操作要尽可能简单、易记忆,提示要简单明了;对一些参数可以设置缺省值,尽可能减少输入错误;在必要的地方设置帮助或提示功能。

输出设计主要是利用已有的输出设备,给出用户所需要的结果。其设计原则是既要全面反映不同管理层的各项需要,又要言简意明,只提供用户需要的信息。主要的输出方式有报表输出、图形输出、磁盘文件输出和网络传输等,最常见的是报表(通常情况下以二维表的形式)输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