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陈春霞,家住月塘社区严氏阁24号,80岁公公和78岁的婆婆,因中风多年卧病在床。她在高邮人民商城下岗后,为方便照顾公婆,在自己家门口开了个烟酒小商店。常言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公公婆婆在床上躺了十多年,她每天为公公婆婆喂水喂饭,洗洗涮涮,为婆婆洗澡、梳头、理发、捶背,剪指甲,精心侍侯,婆婆逢人便说:“有好儿不如有个好媳妇,我家春霞待我比亲闺女还亲。”
2、周其金,龙虬镇张轩幼儿园教师,自从84年结婚后,家中上有祖父母公婆,大伯小叔,是一个大家庭。她对长辈孝心有加,祖母年龄较大,又患气管炎,平时只要外出开会、学习,都忘不了给老人买药、买营养品。公公体弱多病,30年如一日,她都悉心照料。婆婆得了癌症,她每天和婆婆睡在一起,细心服侍,直到婆婆安详离世。她除了和祖父母、公婆关系融洽,和大伯一家、小叔一家的关系也非常好。大家庭有一点小误会什么的她都会主动化解,大嫂、弟妹开刀住院,她忙前忙后,白天上班,连续几个晚上陪在医院,妯娌间就像亲姐妹。她生活中尊老爱幼,事业上也是勤奋敬业,先后被评为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高邮市“十佳青年”、“巾帼建功岗位明星”等,多次当选为人大代表、党代表、妇女代表。
3、朱明香,高邮实验小学教师,嫁进夫家21年,一直与老人们生活在一起,视公婆如父母,与婆婆处得像母女。婆婆是个心直口快有个性的人,有时遇到不顺心的事也会发脾气,甚至也会摔碗掼盆。每到这个时候,朱明香就让开,等她脾气发过了再笑脸相迎,好像没发生那事一样,婆婆就是骂她,她也还是笑脸相迎。有人曾不解地问:“你怎么忍得下去的?”朱明香她这样说:“你把婆婆想成是妈妈,你也就无所谓啦!妈妈发脾气,妈妈骂你,你会计较吗?”婆婆夸她比儿子好,比女儿亲。婆婆心甘情愿为家庭当好后勤兵,让儿子媳妇安心自己的工作。一家人生活得和睦温馨,深得左邻右舍羡慕和称赞。问起朱
老师家庭和谐的秘诀是什么,她说是“宽容和理解”,尤其在处理婆媳关系时,要多站在老人的角度想问题,付出真心和真情。朱老师的确是这样践行的,在实验小学同事的印象中,朱老师与婆婆、女儿结伴旅行是一道亮丽的风景。
4、吴宏香,界首镇老人桥村前庄组村民,她是个地道的农村妇女,善良,勤劳,孝敬公婆。她72岁的公公多年来身患重大疾病,卧床在家。吴宏香用她那瘦小的身体,一刻不停地忙碌着,全心照顾着久病的公公。为了看病,家里几乎花光了所有积蓄,生活困难。为了一家人的生计,丈夫不得不外出打工,照顾公公的重担落在了吴宏香一人身上。她合理安排公公的生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她千方百计的让公公吃好,住好,每周定期给公公洗头,洗脚,换被褥。公公住院,她更是忙前忙后,亲自护理。她侍奉老人从没叫过一声苦,喊过一声累。这就是质朴,善良的瞿家媳妇吴宏香。
5、薛彩红,菱塘回族乡清真村村民,她精心照料年迈的公婆20多年,用爱心谱写出一个个人间真情故事。30多年前,薛彩红刚结婚没多久,婆婆就生了重病,生活不能自理,她每天为婆婆喂水喂饭,洗洗涮涮。婆婆在床上一躺就是十五年。她为婆婆洗澡、梳头、理发、捶背,剪指甲,精心侍侯,从不厌烦。婆婆逢人便说:“有好儿不如有个好媳妇,我家彩红待我比亲闺女还亲。”2005年婆婆去世后,她怕70多岁的公公寂寞,每天都要给公公讲一些外面的新鲜事和报纸上的新闻。公公去年病情加重,需要住院治疗,她一直医院跑前跑后、干这干那,同室的病人都认为她是老人的女儿,老人也感动的说:“我早就把她当成自己的亲闺女了!”
6、高桂霞,临泽镇人,10余年来,她无怨无悔地照顾多病的公婆。她丈夫独子一个,工作又较忙,两个姑子又都不在本市,伺候两位老人的重担就全落在她一个人身上。2000年,年逾古稀的公公被查出患有小脑萎缩,随着病情的加重,生活渐渐不能自理,饮食起居均需有人照料,这时的她刚刚下岗,本可有很多重新就业的机会,为了照料生病的公公,
她毅然放弃,一心一意在家照顾。夏天为公公洗澡擦身、冬天洗脚成了她每天的作业,有人问她:“作为儿媳给公公洗澡洗脚多不方便啊!”她总是轻轻一笑,“这有什么,就当是自己父亲吧!”她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公公病情严重时,大小便时常失禁,她总是默默地将弄脏的内衣内裤洗得干干净净,公公常年卧床,更严重的是四肢不能动弹,翻身都是件很困难的事,为了使公公不生褥疮,她总是按时为公公翻身捶背,伺候公公10余年如一日,直至前不久公公以84岁高龄安详离世。对待婆婆她也像对待自己的亲生母亲一样无微不至。6年前,婆婆突发脑溢血住院,她请了一位临时护工在家照料公公,自己则在医院日夜守护着病中的婆婆,正是因为她的精心照料,婆婆居然奇迹般地与死神擦肩而过。婆婆病愈出院后,由于有轻度后遗症,至两腿无力,先后两条腿三次骨折而住院手术,每次守护在病榻前的仍然是她。在医院时,同病房的病友都以为她是老人的女儿,老人每次都自豪地告诉别人:“不是女儿,是我家媳妇。”有时候邻居们也问她:“小高啊,你这样图个啥?”她总是淡淡一笑:“嫁给他们家,我们就是一家人,公婆就是我父母,照顾父母是应该的。”善良质朴的语言诠释了她美丽的心灵。“无需惊天动地,只求心安理得”。这就是高桂霞同志为人媳的真实写照。
7、徐月红,送桥镇南茶村村民,自幼患麻痹症导致双腿残疾,无法正常走路。2007年,徐月红的公公遭遇车祸,出院后因双腿肌肉萎缩不能走路,长期卧床。徐月红本来自己就腿脚不方面,但她还是包揽了全部家务,每天给公公穿衣、梳头、端洗脸水、端饭,为公公捏捏脚、揉揉腿、捶捶背,尽量让他身体的各个部位都得到活动。2010年,家中的“顶梁柱”丈夫又突遭车祸死亡。2012年,由于患上严重的肾结石,她住进医院动手术摘除一个肾。尽管接二连三地遭遇人生的打击,但徐月红克服种种困难,经历常人无法体验的艰辛,多年如一日照顾瘫痪的公公,拉扯年幼的儿子,操持这个破损的家。她把尊老敬老当作一种责任,一种义务,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这个家撑起了一片湛蓝的天空。
8、蔡远香,汤庄镇双屏村三组村民,她嫁到双屏村已经20个年头了。本来日子过得
虽然艰苦,但是在她的操持下也是其乐融融。可是2007年婆婆的中风却让她变得比平时更加的忙碌,原本只需操持家务和农田的她,把主要精力放在了照顾老人身上。蔡远香不嫌脏不嫌累,尽心尽力照顾婆婆,始终让老人感觉到清洁舒适,直到老人去世。婆婆看病时借的医药费还未还清,2011年丈夫又被检查出患了白血病,这个家庭再次受到沉重的打击。蔡远香只能接受现实,她下决心无论如何都要让丈夫接受治疗,哪怕是砸锅卖铁。在最困难的时候,她毅然卷起袖子,先后两次输血给丈夫。最终丈夫撒手人寰,六十多万的治疗费用沉重地压在了她身上,她那瘦弱的肩膀扛得颤颤巍巍。蔡远香想过轻生,但看着公公那无奈悲伤的神情,想着孩子那美好灿烂的未来,她便又多了一些活下去的希望和理由。去年,女儿考取了大学,这是她给妈妈最大的回报和安慰。
9、王春霞,卸甲镇周邶墩村村民,有她十几年如一日地服侍身体欠佳的婆婆和91岁高龄的奶奶。十几年来,她用赤诚之心书写了一曲动人的孝亲之歌,用行动传递着人间真爱。每天清晨起床,她总是先给奶奶端去温热的洗脸水,为她洗脸、擦背、梳头,锻炼她的筋骨。然后帮助婆婆做各种家务事,7点钟,准时到镇上的服装厂上班。给奶奶洗澡、换床单等都是体力活,但王春霞毫无怨言,用她的话说,这是作为儿媳妇应尽的责任,也是对自己是一种运动、减肥。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但在她这却变成了“久病出孝媳”。08年初,奶奶突发急病,正值深夜,她突然听见奶奶喊自己的名字,急忙过去一看,老人浑身发颤,满头都是汗水,她的丈夫当时正在外地培训,婆婆和公公年龄都大了,于是她自己蹬着三轮车,冒着刺骨的寒风,踩厚厚的积雪,将奶奶送到医院就诊。虽然奶奶已经91岁,说不上话,但她大脑很清晰,当大家问起她的孙媳时,说不出话的她不停的点头,能看见她眼中的闪烁着幸福的泪花。
10、李万坤,周山镇杨庙社区居民,25年来,李万坤对婆婆照料得无微不至,把家打理得井井有条,生意也经营得红红火火,是周山镇上出了名的孝媳、贤妻、良母。李万坤的公婆没有生育,她的丈夫是过继给公婆的,李万坤夫妇从不因此而怠慢两位老人,对公
婆如同亲生父母一样侍奉。15年前,李万坤的公公因病不治去世后,她更加关心和体贴婆婆。在她的细心侍候下,今年婆婆已有85岁,但穿戴整洁,干干净净,一点看不出是农村年逾80的老太太。邻里看在眼里都纷纷夸赞,这家有个孝顺、能干的好媳妇。婆婆喜在心里逢人就说:自己能活这么大岁数,一是党的政策好;二是有个知冷知热的好媳妇。进门25年,李万坤从没和老人拌过嘴、红过脸,老人逢人便讲:我虽然没生过孩子,可我有两个亲生子女,一个儿子,一个女儿。她认为李万坤两口子就是她的亲生儿女,她没有亲生子女,比有亲生子女的还幸福。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