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14白天与黑夜教学设计

14白天与黑夜教学设计

2021-03-06 来源:爱问旅游网
科目: 科学 年级:六 教学设计 :吴晓彬 审核: 刘春美 时间:2014.11 编号: 11

14《白天与黑夜》 学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历史上人们对昼夜变化的认识和昼夜更替变化的原因。 2.能利用已有的只是和经验对昼夜现象作出假设性解释。 3.体会与人合作的愉快和科学探究的乐趣和宇宙的神秘和奥妙。

【教学重难点】

探究昼夜变化的原因

【教学准备】

学案、课件及实验所需的器械和材料。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2分)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导入语:

老师:同学们知道地球上有哪些变化吗?学生回答后,教师出示有关白天和叶的两张照片。老师:这两张照片有什么不同?白天和黑夜有什么区别?今天我们就一起探究一下14课。 板书课题: 3.白天和黑夜 (二)出示学习目标(课件展示)

过渡语:为了能更好的完成这节课的目标,下面请同学们一起来看一下我们的自学指导

二、先学环节(15分)

(一)自学指导

自主探究课本41-42页内容,边看边思考下列问题,并在书上划出答案。 思考:

1.古希腊学者托勒密对昼夜变化的认识? 2.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对昼夜变化的认识? 3.地球自转的方向?

4.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多长? 要求:

1.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自学指导中的问题。

2.小组内交流自学指导中问题,将小组困惑记录下来准备小组交流。 3.老师指定小组成员回答问题,其他同学点评、补充、反馈。 (二)自学检测

学生回答自学指导中问题,(学生回答第一题后欣赏课件)其他同学点评、补充、反馈。 过渡语:刚才这几个问题中,你还有什么困惑? (三)我们小组的困惑。

三、后教环节(10分)

1

科目: 科学 年级:六 教学设计 :吴晓彬 审核: 刘春美 时间:2014.11 编号: 11

(一)出示学习任务和指导

1.实验目的:比较馒头在什么情况下容易发霉。 2. 小组大胆猜想讨论实验方案并展示。 3. 教师点拨规范实验方案。 (二)预设生成和点拨 预设生成:

1.实验材料:小刀、镊子、放大镜、馒头、滴管、小烧杯等 2.实验过程:

(1)用手天通的光代表太阳光把地球仪照亮。观察地球仪上是否分成了明暗两部分,思考哪边

是白天,哪边是黑夜。

(2)自西向东转动地球仪,观察:同一个地方(如插有大头针的地方)是否出现昼夜交替的现

象?分别在什么位置时是早上、正午和傍晚? (3)实验记录:

(4)实验结论:

点拨:

实验记录:1.地球仪上分成了明暗两个部分,向着“太阳”的一面是白天,背着“太阳”的一面是黑

夜。2.地球仪自西向东转动,同一个地方出现了昼夜交替的现象。当这个地方转到刚被光照射到的时候是早晨,针对这的时候是正午,找不到的时候是傍晚。

实验结论:地球是个球体,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背着太阳的那面是白天,背着太阳的那

面是黑夜。地球不停的自转,昼夜现象就会交替出现。

过渡语:下面我们检测一下同学们对这节课的掌握情况。

四.训练环节(10分)

1.古希腊学者托勒密认为_______是宇宙的中心,被称为“________”。

2. 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认为______是宇宙的中心,被称为“________”。为建立完善的宇宙概念奠定了基础。

3.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自转,产生了______________现象。地球绕太阳自西向东公转,产生了___________现象。

附:板书设计

14. 白天与黑夜

地球 自西向东 自转 昼夜更替

【教学反思】

2

科目: 科学 年级:六 教学设计 :吴晓彬 审核: 刘春美 时间:2014.11 编号: 11

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