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论语》
一、填空。
1、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召开,中国人民喜迎客人,能表达这种心情的句子是 , 。
当别人误解自己时,我们应该采取的态度是 , 。
2、谈学习与思考的关系的句子是 , 。 3、孔子教育学生要勤学好问的句子是 , 。
4、最能体现孔子谦逊品质的句子是 , , 。
5、说明每个人都有他的长处,值得我们学习的句子是 , 。说明一个人既要善于从正面学习,又要善于从反面借鉴的句子是 , 。
6、孔文子的谥号为“文”的原因是 , 。作者强调“三人行,必有我师”的依据是 , 。 7、《论语》中的论读音是 ,它和 、《中庸》 、《孟子》 合称四书。
8、A、敏而好学B、温故而知新C、学而不思则罔D、学而不厌E、诲人不倦F、择善而从G、不耻下问
有同学错误的认为( )是“炒冷饭”,( )是老师的事,( )的人现在不多了,( )的人现在更难找。孔子不仅( ),还能做到( ),孔子说“( )”,古人尚且如此,今人难道就不能( )么? 二、词句理解
1、对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B ) A、人不知而不愠 (怨恨) B、不耻下问 (羞耻) ..C、不亦说乎 (通“悦”,高兴)D、默而识之(记) ..2、下列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C ) A、可以为师矣 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B、学而不思则罔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
C、思而不学则殆 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D、择其善者而从之 必先苦其心志 ..三、翻译句子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5、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2《世说新语》二则
(一) 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
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一、解释加点的词
期: 舍: 去: 乃: 不: 委: 引: 顾: 二、翻译句子。
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三、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人要 。
2、友人下车引之的用意是 。 3、你怎样看待元方的行为?
(二)乘船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所.....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优劣。 ......
一、 解释加点的词语。
俱:________辄:_________难:_________幸:_______ 尚:_________
舍:________本:_________所以:__________纳:________托: _______
宁:________以:_________邪:______________. 二、翻译句子
幸尚宽,何为不可?
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所托,宁可以急相弃邪?
三、回答问题。
1、华歆与王朗你更喜欢谁?谈谈你的看法。
2、现实生活中,如果遇到类似的情况,你会怎么做?为什么?
23 伤仲永 .
1父异焉,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2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3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观之。○........4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或以钱币丐之。○......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5“泯然众人矣。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 一、解释加点的词语。
隶: 未尝: 书: 为:
自是: 就: 或: 丐: 扳:
环谒: 余: 从: 称:
自: 泯然: 众人: 伤:
异: 奇: 稍稍: 宾客:
利: 书具: 二、给下列词语注音 扳:( ) 谒:( ) 泯:( ) 称:( ) 邑:( ) 隶:( ) 三、填空 1、本文选自 《 》,作者是 代著名的政治家、 家、 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2、本文寓深刻的道理于故事中,说明了天赋与 的关系。 四、选择
1、选出“之”字用法不同其他三项的一项( )
A、借旁近与之 B、邑人奇之 C、不能称前时之闻 D、下车引之 2、下列句子中的“以”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是(C )
A、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B、以我酌油知之 C、有某友以千金寄之 D、公亦依次自矜
五、解释下列词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 未尝识书具( ) 是 识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 默而识之 ( )
择其善者而从之 ( ) 借旁近与之( ) 从 与 从先人还家 ( ) 陈太丘与友期行( ) 六、翻译划线句
1、 ○
2、 ○
3、 ○
4、 ○
5、 6、 ○
七、方仲永的才能发展经历了那几个阶段?其原因是什么?这个故事给你怎样的启示?
八、有人说天才是百分之一的天赋加百分之九家的努力,你怎样看待这个问题?你认为自己能成才吗?
24、木兰诗
一、填空 1、《木兰诗》选自 宋 代 郭茂倩 编的 《乐府诗集》,是一首民歌,和 《孔雀东南飞》合称乐府诗中的“双璧”。
2、叙写木兰从军的原因的句子 昨夜 , 。 军书 , 。 阿 , 。 ..3、描写木兰出征前紧张准备的
是: , , , 。
4、写木兰奔赴前线时思念亲人的句子是: 旦 , , , 。 , , ,
。
5、描写军旅生活的艰苦的句子是: 朔气 , 。
6、表现战斗激烈而持久的句子是将军 , 。 7、写木兰战功显赫的句子是: 策 , 。
8表现木兰不慕富贵的句子是: 可汗 , ; , 。 9、成语“扑朔迷离”比喻事情错综复杂,其原话是: , ;
, !
10、面对可汉点兵,木兰替父从军的原因是: , 。
11、面对可汉点兵,木兰做出的决定是: 愿 , 。 二、阅读
(一)
木兰者,古时一民间女子也,少习骑,长而益精。值可汗点兵,其父名在军中,与同里诸少年皆次当行,木兰易男装,市鞍马,代父从军。溯黄河没,度黑山,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数建奇功。嘻!男子可以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因益信。
1、写出《木兰诗》中与划线句表达一致的句子。
东
2、用————划出表明作者观点的句子,谈谈你对“木兰从军”的看法。
。
3、选择解释错误的一项( D ) A、少习骑(小时候) B、与同里少年皆次当行(依次) C、木兰易男...装(改换) D、溯黄河(顺水而下) .
4、《木兰诗》与本文中“数建奇功”类似的句子是: 少习骑,长而益精 。 与“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类似的句子是: 双兔 ,安 。
第一册诗词填空
1、《回乡偶书》中,作者将一些具有对立意义的词两两对具,以写实的手法抒写人事沧桑的感慨地句子是 , 。这引发作者人生感慨的是 , 。 2、《夜雨寄北》中以写实的手法表达诗人思念亲人而又无可奈何的心情地句子是 , 。以虚写的手法,通过想象表达作者的绵绵不尽的思念之情的句子是 , 。 3、《淮上与友人别》中寓情于景,将离愁别绪寓于景物描写中的句子是 , 。描写离亭别宴,正面抒发别情的句子是 , 。 4、《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点明送别地点说明友人此去无比艰辛的句子是 , 。劝慰友人不要忧伤的句子是 , 。把对友人的情感升华为哲理的句子是
, 。这也是千古名句,它一扫离别的悲愁,表现出一种豪迈乐观的情绪。 5、《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回顾自己的被贬生活的句子是 , 。借用典故表达自己的隔世之感和对友人的怀念的句子是 , 。表达出作者豁达胸襟和积极进取的精神的句子是 , 。这也是隐含着新陈代谢的哲理的句子。
表明这是一首回赠诗的句子是 。 6、律诗有 联 句,分别是 、 、 、 。 7、《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通过景物描写渲染离愁别绪的句子是 , 。用拟人的手法表达对友人的同情和牵挂的句子是 , 。 8、《江南春》中描绘出江南大地生机盎然的句子是 , 。与“烟雨迷蒙梦江南”意境相似的一句是 , 。 9、《登飞来峰》中描绘红日喷薄而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景象的句子是 , 。包含哲理,与“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意境相似的一句是 , 。
10《望岳》中表现泰山雄伟高峻的句子是 , 。点明主旨,包含着人生哲理的句子是 , 。
11、《观沧海》中,叙事的诗句是 , 。 总写所看到的全景的句子是 , 。详写岛上之景的句子是 , 。描写洪波滔天的句子是 , 。描写想象中的 情景,表现作者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的句子是 , ;
, 。 综合专题
1、写出借景抒情表达离别之情的诗句两联: , ; , 。
2、写出两联意境不同,表达送别之情的句子: , ; , 。
3、写出两联描写充满生机的景象的诗句: , ; , 。 4、本册书中写送别的诗有哪几首?写出诗题和作者。
。 5、写出包含哲理的诗句四句。
(1) , 。
(2) ,
(3) , 。
(4) , 。
现代文填空 《春》 1、《春》的作者是现代散文家、教育家 。这篇文章中作者描绘了初春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首先作者为我们展现的是春回大地时的整体景象“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 , 。” 2、《春》中描绘小草情态、质地、色泽的句子是: , ,
。 描写白花竟相开放的句子是: , , , 。 描写百花颜色的句子是: , ,
。 运用比喻,形象的描绘出野花在草丛中摇曳多姿的情态的句子是:散在草丛里, , , 。 3、“吹面不寒杨柳风” , , 。
4、看, , , ,密密的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5、他们的房屋, , 。 6、“ ” , ,有的是功夫,有的是希望。
7、作者在结尾用了三个形象的比喻,既揭示了春天的成长过程,又热情的赞美了春的无限活力与创造力,收束了全文。这三个句子是:
《济南的冬天》 1、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黑, , 。
2、等到快日落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上, , 。 3、就是下点小吧, , 。
青腰雪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