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研究

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研究

2020-10-12 来源:爱问旅游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研究

作者:张志斌

来源:《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年第34期

21世纪是机遇与竞争并存、希望与痛苦并存、光荣与苦难并存的时代、人类将迎接来自许多方面的严峻挑战。心理素质将是21世纪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素质,心理健康将成为21世纪对人才选择的重要条件。教育部早在1999年就颁布《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要求从2000年秋季开学起,大中城市有条件的中小学要逐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小城镇及农村的中小学也要从实际出发,逐步创造条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但是,农村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还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农村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并不容乐观。 1 现状

1.1 学习习惯、兴趣方面:学习动机扭曲,成就需要低的心理行为较为普遍

农村小学生的学习目的不够明确,学习缺乏动机,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表现在课堂上主要是回答问题不够积极主动。绝大多数学生的学习处于被动状态,作业不能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年级越高,这种现象越明显。 1.2 情绪忧郁

农村学生给人的感觉是,没有孩子所应有的那份活泼、开朗,缺少的是阳光与朝气。面对考试,大多数学生情绪紧张,高年级学生因面临的压力更大,拿高分是直接的心理动机,已能体验或预计到考试结果对自身的潜在威胁,因而担忧更为明显,部分学生出现轻微焦虑,有的甚至属于过度焦虑。这种心理障碍如果处理不好,可能给学生带来一些不必要的负面影响。 1.3 情感冷漠,不合群,不善交流

农村学生的情感远没有城市学生那么丰富,电视里不管有多么感人的情节,他们都会表现出很漠然,即使是村里的迎丧嫁娶,他们也只会感觉热闹好玩而已。相当一部分农村学生跟同伴待在一起感觉不到快乐,有的甚至产生出自卑或自负心理。很多学生与新朋友在一起时不好意思接近,甚至只顾自己玩,不善于与伙伴沟通,彼此之间都有太多的秘密。这种心灵上的孤寂极不利于小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 1.4 胆怯、羞涩

这一点表现非常明显:家中来了陌生客人,不理睬;见了认识的长辈,不好意思,甚至躲起来,更不用说打招呼。特别是高年级学生,由于临近青春期,心理比较复杂,更显不够大方。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1.5 攻击性强

大多数学生都不肯“吃亏”,他们会在被别人踩了一脚时予以报复,包括语言上的(骂)和有形的行为(反踩一脚)。有的对玩具会有虐待行为。这种趋向的学生容易出现品德障碍。 1.6 竞争意识不强,缺乏服务意识

绝大部分学生不积极参与竞选干部,有的是明显缺乏自信而放弃竞争,有的是缺乏服务意识不愿多做事而不愿参加竞争,有的则是持无所谓的态度。 2 成因分析

2.1 家庭环境对学生心理的影响

农村家庭在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已出现明显的分化现象,贫富悬殊进一步拉大。确有一部分农村家庭勤劳致富,但仍有相当多的农村家庭因各种事因刚解决了温饱问题,有的甚至相当贫困。因此,在农村地区出现明显的“三多三无”现象:1)外出打工的家长多,对孩子的成长无法辅导;2)家长文化水平不高的多,对孩子的成长无力辅导;3)对教育缺乏正确认识的家长多,对孩子的成长无心辅导。同时,农村家长缺乏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也是不争的事实。一些家长对子女爱得过分,照顾过度,期望过高,也有少数学生父母离异,使孩子心灵受到极大伤害,这是造成部分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直接原因。 2.2 学校教育对学生心理的影响

虽然近几年来,心理健康教育已越来越引起重视,但在农村地区,心理教育的施行受师资等条件的限制,普及不够,方法简单。而且,学校教育存在“重智育轻德育,知行不一”的问题,学生心理问题未引起足够重视,心理教育意识淡泊,缺乏系统研究,这也是农村小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2.3 农村社区环境对学生心理教育的影响

农村地区经济欠发达,文化氛围不浓,小农经济意识仍相当普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态普遍存在。绝大部分农民对教育缺乏足够认识,对心理教育相关知识更是知之甚少,对子女百依百顺,包办一世的现象与“打骂教育”“黄荆棍下出好人”的现象并存。受农村社区大环境的影响,农村学生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2.4 大教育观在农村地区难以树立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三结合力度不够,对学生心理影响难以形成合力,往往出现“5+2=0”的现象,学生在校接受的教育与家庭舆论、社会氛围不一致。这也是农村学生易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之一。 3 对策研究

3.1 构建学校心理教育的组织领导机构,让心理健康教育进入课堂

将心理教育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议事日程,加强对心理教育的组织领导,校长、科研室、教导处、班主任及全体教师都要参与到心理教育中来,既开设开展心理咨询、专门的心理教育活动课,又要将之渗透于学科教学之中,并注意邀请心理教育专家及时予以指导。

3.2 根据农村小学生年龄和身心特征,加强学校常规教育,进行正面引导

心理健康教育是预防性教育,重点摆在学生心理行为的训练和引导上,不要过多地传授心理知识,避免学科化和医疗化倾向。同时通过对有心理障碍的学生的及时咨询指导、矫正训练,提高其认知评价水平和应对技巧并予以适当磨练,增强他们的适应能力和抗挫能力,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

3.3 大力加强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培训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要抓出成效,关键还在于教师心理教育知识和技能水平。因此,必须大力加强农村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并注意避免只重视骨干教师培养的倾向,否则将会出现一些教师努力消除学生的心理困惑,另一些教师又在制造新的心理障碍。 3.4 发挥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功能,共同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

全面考查学生的言行,改革教育方法,开辟与学生沟通的多种渠道,使学生随时能与教师、家长、同伴沟通,让学生有机会也有场所进行倾诉,共同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特别是要转变家长的意识和改进教育方法,因为家长教育观念、教养水平,包括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对学生产生的影响特别明显。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脱节甚至相矛盾最易导致学生出现心理障碍。 总之,农村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容忽视,任重道远。但有理由相信,只要从上到下都认真重视了,这个问题总能解决的。不过不希望用的时间太长,因为实在等不起了。 (作者单位:山东省平度市仁兆镇曲家店小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