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的历史文化
宿迁市位于江苏北部淮水之阳。
春秋时为钟吾子国,后宿国迁都于此。
秦置下相等县。
公元前113年,汉武帝封常山宪王少子刘商为泗水王,王都设于凌县,辖2.5万多户11.9万人,传五代六王,历时132年。
西汉时废凌县设下相。
历经东汉、西晋,至东晋安帝义熙元年(公元405年),改下相县为宿豫县。
南北朝、隋朝仍为宿豫县。
唐代宗宝应元年(公元762年),为避代宗李豫之讳,改宿豫县为宿迁县。
境内先后设怀文县、潼阳县、桃源县和临淮郡。
其后至宋、元、明、清时期各州屡有废替。
抗日战争至解放战争时期,运河以东为宿豫县,运河西一度属泗宿县,今晓店以北到今徐州新沂市新安镇为宿北县。
1945年9月到1946年7月曾设宿迁市,属泗宿县。
1946年6月,宿迁县(包括运东和运西)同宿北县新沂河以南地区,合为宿迁县,属淮阴专区。
1970年属淮阴地区。
1983年属淮阴市。
1987年12月31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宿迁县,设立县级宿迁市。
1996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县级宿迁市,设立地级宿迁市,辖沭阳县、泗阳县、泗洪县、宿城区和宿豫县,市 *** 所在地为宿城区。
2004年宿豫县部分乡镇划归宿城区,并撤县更名为宿豫区,区 *** 仍驻顺河镇。
宿迁境内发现的长臂猿化石,距今1000多万年,是亚洲迄今发现最早的古猿化石之一;在淮河岸边,5万年前便有先人临水而居,称为“下草湾人文化遗址”。
相传夏、商、周三代,古族徐夷在此生息。
公元前113年,泗水王国在此建都,传五代六王,历时132年。
秦代置下相县,东晋设宿豫县,唐代宗宝应元年改称宿迁至今。
在秦汉文化的风云际会之地,有一片生机勃勃的热土,那就是被清代皇帝乾隆盛赞为
“第一江山春好处”的中国江苏省宿迁市。
这个年轻的城市历史悠久,境内有江苏省发现最早的古人类活动遗址——“下草湾文化遗址”,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不以成败论英雄的英雄——西楚霸王项羽的故里,《史记》中说“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
”下相便为现在的宿迁。
地级宿迁市1996年建市,下辖沭阳县、泗阳县、泗洪县、宿城区和宿豫区,总面积8555平方公里,人口529万。
她是江苏重要和新兴的中心城市,也是新亚欧大陆桥东桥头堡城市群中一朵艳丽的新葩,作为江苏、安徽两省之通衢,宿迁人杰地灵、资源丰富。
宿迁属暖温带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水丰沛,无霜期较长,年平均气温14.2℃,年平均降水量910毫米。
境内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共有耕地675万亩,是中国著名的商品粮基地。
林业资源极为丰富,被誉为中国意杨第一故乡。
中国著名的四大淡水湖之一——洪泽湖和中国为数不多的二级水质湖——骆马湖,象一对孪生姐妹滋润这个著名的鱼米之乡。
境内河流纵横,可供水产养殖的优质水面达303万亩,盛产银鱼、鳗鱼、甲鱼、螃蟹、青虾等50多种水产品。
螃蟹产量全国第一,银鱼出口量江苏省第一。
丰富的人文和自然旅游资源是宿迁又一宝藏。
洪泽湖、骆马湖烟波浩淼,气象万千,珍禽比翼,渔舟泛影;始建于1681年的乾隆行宫气势非凡;楚霸王项羽的纪念馆——项王故里雄伟壮观;嶂山森林公园景色秀丽,自然典型。
宿迁市矿产资源丰富,石英砂、陶土储量超5亿吨,蓝晶石、黄砂储量居全国省辖市之首,这些丰富的资源为宿迁的经济腾飞提供了极好的基础。
建市以来,宿迁市年国内生产总值连续以两位数的增幅发展,全市已形成食品、酿酒、纺织、建材、电子、化工、机械等具有地方特色的工业体系。
其中,“洋河、”双沟“大曲早在明代就享有盛名,居中国十大名酒之列;spcc绢丝出口量占全国绢丝出口总量一半以上。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