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提防(dī) 憎恶(zènɡ) ..迤逦(yǐ) 像模像样(mó) ..B.埋怨(mái) 应和(yìnɡ) ..窸窣(sū) 敲诈勒索(lè) ..C.差使(chāi) 莞尔(wǎn) ..盘桓(huán) 濒临绝境(bīn) ..D.反省(xǐnɡ) 胡诌(zōu) ..颦蹙(pín) 数见不鲜(shuò) ..
答案 C [A.憎(zēnɡ)恶,像模(mú)像样;B.埋(mán)怨;D.胡诌(zhōu)。]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这些古镇的设置是那么的规整,一条清流从远处奔来,又从这里逶迤流去,缱绻缠绵处就是一座古镇。
B.五代时战争频繁,统治者变本加利地搜刮百姓,他们给苛捐杂税立了许多稀奇古怪的名目,赋税除正项之外,还有许多附加税。
C.曾有个年轻人看到苹果落地,认真思考后他构思了革命性的理论。所以,暮然看到的欣喜,细细想来,是使生活轻松与丰富的酵母!
D.我尤爱听古典音乐里那似水缓缓流淌的美,这种清新典雅、沁人心脾的乐境,与苏州园林那优美的意境,有着异曲同功之妙。
答案 A [B.变本加厉;C.蓦然;D.异曲同工。]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亚洲国际高尔夫球博览会”的展示内容涵盖球具新品、高尔夫服装配饰、模拟器及..分析软件、高尔夫旅游等整条产业链的相关产品。
B.高中的三年生活中,王小军和李晓东无话不谈,相敬如宾,但这几天两人却因为一件....小事而闹得不愉快,大伤和气。
C.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已成为世界第二的经济大国,这令许多西方国家刮目相看,也让国人弹冠相庆。 ....
D.近日“天价切糕”遭吐槽,“切糕体”迅速走红网络。人们议论纷纷,期间最关注的..是切糕的实际价值问题。
答案 A [“涵盖”指包括,包容。B.“相敬如宾”形容夫妻相互尊敬,像对待宾客一样。此处使用对象不当。C.“弹冠相庆”指一个人当了官,他的同伙也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含贬
义)。用在这里感情色彩不当。D.“期间”指(某段)时期里面。此处应用“其中”。]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据报道,从9月30日至10月7日期间,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68 422起,涉及人员伤亡的道路交通事故2 164起,造成794人死亡、2 473人受伤。
B.今年9月,英德市政府原副市长、公安局原局长郑北泉被网友实名举报,称其与一涉毒团伙联系密切。该网友自称是郑北泉的下属英德市公安局副局长谢龙生。
C.现代诗的主流是自由体新诗。自由体新诗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产物,它打破了旧体诗的格律束缚,主要以反映新生活、表现新思想等内容为主。
D.梁博说,参赛最大的收获是拜那英为师。他从那英身上学到了如何把音乐的情感把握得更沉静,平淡,如何在唱摇滚时把安静的地方表现得更丰富,细腻。
答案 B [A项,虚词使用不当,“从”可改为“在”或去掉。C项,句式杂糅,可将“主要”删去。D项,搭配不当,应将“丰富,细腻”和“沉静,平淡”互换位置。]
5.下面最能恰当形容语段中“我”的行为的一个成语是( )
我喜欢大雾。冬末的早晨,我在大雾中前行。这片天地仿佛成为自家的花园,古旧的小巷静谧阒寂,蒙蒙云雾充塞天地,满满当当。我昂首行五步,斜身绕三圈,学老汉拄扙,学老太踮脚,学孩童蹒跚……我放飞心灵,畅想美好,憧憬未来,心沛然飘散躯壳之外,神悠然驰骋天地之间。
A.放浪形骸 B.放荡不羁 C.踌躇满志 D.兴致勃勃
答案 A [所给文段主要讲的是“我”在大雾中无拘无束的行为,所以排除C项和D项。关键在于区别“放浪形骸”和“放荡不羁”。“放浪形骸”多指人的一时的作风表现,而“放荡不羁”多指人的一贯表现和性格。]
6.在画线部分填上恰当的话,与所给句子构成排比句。要求:①围绕“快乐”这个主题;②补写的句子与所给句子的句式基本一致。(4分)
你是农民,你有播种希望、荷锄田园、欣赏蛙鼓的快乐;
仿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解答此题,要另选对象,可选“教师”“医生”等;句式方面,要和例句的结构相同,采用“你是……,你有……的快乐”的句式;内容方面,要符合“快乐”的主题。
答案 你是教师,你有腹藏诗书、躬耕讲台、收获桃李的快乐 你是学生,你有遨游书
海、采撷知识、聆听教诲的快乐。
7.请为下面这段话补写一个结尾,以揭示这个故事给人的启示。(40字以内)(5分) 维奥斯特是美国著名女作家,一次,有人问她最难忘的是什么,她说:“是我的21岁生日。”
接着,维奥斯特很有感触地叙述了那天的情形:父亲带我到纽约去玩,我穿上盛装,自觉漂亮极了,途中,我进了洗手间,在洗手间里照镜子,得意得不能自已。当我从洗手间出来下楼时,人人都在看着我,难道我如此引人注目吗?随后我听到身后有响声,回头一看,原来我的鞋跟上沾着草纸,一卷草纸正跟着我滚下楼,我明白了为什么大家都在看我。
“从那天起,”维奥斯特说,“每当我觉得不可一世时,总回头看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回头看看,往往会发现人生的一些疵点。这些疵点无不让人警醒,引人反思。 8.阅读下面这幅漫画,根据要求答题。(5分)
(1)给漫画拟一个合适的标题(不能用“无题”取名)。(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幅漫画有什么寓意?(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解答漫画题,首先要理解画面内容。这幅漫画的主画面是一个背着书包的农民工子女,挡在他前面的是几个写着牌子的高高的“门槛”,“门槛”后面是一所小学学校。根据画面内容,我们可以推测出漫画的寓意是农民工子女在城市入学方面面临着重重困难,由此
可确定标题并写出漫画寓意。
答案 (1)门槛(或障碍)
(2)这幅漫画讽刺了一些城市因种种原因致使农民工子女难以入学的不良现象。(意思对即可)
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9分)
读图、读网与“浅阅读”危机
汪涌豪
如果问现代人为什么不读书,回答常常是没时间、没精力。但另一方面,日常生活类图书之外,成人读盗墓、穿越类图书;孩子读图文、漫画的越来越多。去年图书零售市场的报告显示,虚构类书籍销售的前五名全被郭敬明与韩寒包揽,许多大学图书馆的名著出借率被排在百位之外。以图代书,在线阅读,甚至以刷微博代替阅读的人也不在少数。这种“浅阅读”风气凸显了整个社会浮躁肤浅的荒败景观。
我们无意否认知识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只是想提请注意,媒介的变化已然掩夺了阅读的本意,但大多数人对这种变化太不以为意了。尽管在生活中,他们不认为开车可以完全代替走路,赏览风景,尤其是僻远地方的美景,更是非走路不可。但一回到阅读,人们的认知就发生了偏差,对读图、读网不能代替读书的认识,并不像自己以为的那么清楚。相反,人们常常忘记:由文字构成的书籍,因符号抽象,常呈现为开放的结构;阅读在人书对话过程中,能唤起人往复思考,是最锻炼人脑的活动。其中经典阅读,尤能使人在人书互动中形成紧张的思维对峙,助成理性对感知的超越,人性对历史的体贴。
而音画构成的具象,多刺激感官,不触及心灵。耽溺日久,很容易使人产生惰性,形成按给定预设被动接受的知觉依赖,进而造成人迟钝自闭,沟通不良。情况严重的,连个人的生存都会发生问题。至于网络,因常提供即刻性与碎片化的资讯,使读网带上时尚化的“轻阅读”特性的同时,也会不同程度地损害阅读的品质,造成人智力的下降与思想的衰退。对
此,尼古拉斯·卡尔的《浅薄:互联网如何毒化了我们的大脑》指出,因网络对人“神经线路”与“记忆程序”的重新编布,使人的阅读常流于字面,而无法做深入的思考,由此,人们会觉得《战争与和平》太长,《追忆似水年华》又太晦涩,并将前人爱读经典视为少环境刺激、无处可去而养成的老嗜好,而将经典毫无顾惜地抛弃。可事实是,尽管现实世界无限广阔,虚拟空间更丰富多彩,但如果人们对虚拟空间的贪恋是以牺牲自身与客体世界的区别为代价的,就太不值了。因为众所周知,人与包括机器在内的客体世界的分离能力与分离程度,恰恰是人所具有的本质力量的表征。它不但构成了文化的基本定义,也是一切经典创造的终极要旨。有鉴于此,我们实在不能相信,一味地读图和读网能补人的精神,相反,它在提供便捷的同时容忍偷懒,因此它是弱智的,甚至是有害的。
如今已有人不再思考问题,只想着去哪里搜索现成的答案,全不知批判式思维的形成,更依赖人的“原始硬盘”——人经由经典阅读培养成的智慧头脑以及由其分析整理过的知识记忆。至于因分析能力与实际享有信息数量不对称,造成一些年轻人的价值观倾圮,就更触目惊心。而那种对深邃思想的卓越追索,对人类整体性精神出路的关切,恰恰经典里最多,甚至就是经典最显著的徽标。
(选自《文汇报》,有删改)
9.下列对“浅阅读”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浅阅读”是指读图、在线阅读、刷微博等一些不能引起人往复思考的阅读活动。 B.“浅阅读”不能取代读书,就如同开车不能取代走路来观赏美景,但人们却对此难以理解。
C.“浅阅读”易使人产生惰性和依赖心理,造成现代人迟钝自闭,沟通不良,甚至危及生存。
D.“浅阅读”使人缺乏批判思维,分析能力与实际享有信息数量不对称,使一些人的价值观出现偏差。
答案 B [B项,“但人们却对此难以理解”错,原文说“但大多数人对这种变化太不以为意了”。]
10.下列对原文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现代人们喜欢以图代书、在浅阅读、刷微博,反映了整个现代社会的浮躁与肤浅,这种现象令人但忧。
B.人们不喜欢看名著,许多大学图书馆的名著出借率也被排在百位之外,未必是因为现代人没时间和精力。
C.阅读经典能引人思考,更能使人在人书互动中形成紧张的思维对峙,从而实现理性的超越、人性对历史的体贴。
D.读图和读网无益于人的精神成长,有百害而无一利;而阅读经典却能追索深邃思想,关切人类整体性精神出路。
答案 D [“读图和读网无益于人的精神成长,有百害而无一利”说法绝对,不合文意,原文是说“它在提供便捷的同时容忍偷懒”,是说读图和读网有便捷的好处。]
11.结合文本内容,谈谈该怎样解决“浅阅读”危机。(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解题的关键是审清题干要求,然后筛选出相关信息进行整合概括。本文的论述对象是“‘浅阅读’危机”,文章主要论述其危害,同时论及解决的办法,所以要结合全文概括内容要点。既要让现代人认识到“浅阅读”的危害,又要指出批判式思维来自阅读经典,倡导人们多读经典。
答案 ①让人们真正认识到读图、读网不能代替读书;②要引导人们意识到一味地进行读图、读网等“浅阅读”活动,危害极大;③倡导人们多读经典。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6题。(20分)
竹叶舟 川端康成
秋子把水桶摆在蜀葵旁边,从梅树下的一棵矮竹上摘了几片叶子,做了几只竹叶舟,让它们在水桶里漂浮。
“瞧,小船。多有意思。”
小男孩蹲在水桶前,望着竹叶舟。然后他抬头瞅着秋子,微微一笑。
“多好的小船啊。阿弟很聪明,让姐姐给你做一只小船,陪你玩吧。”母亲说罢,返回了客厅。
她是秋子未婚夫的母亲。她好像有话要同秋子的父亲谈,秋子便离席了。因为小男孩磨人,于是她把小男孩带到庭院里来,小男孩是秋子未婚夫的小弟弟。
小男孩把小手伸进水桶里,搅和了一通,说:“姐姐,船开战了。” 小男孩看见许多竹叶舟晃来荡去,高兴极了。 秋子走开,把洗完的单衣拧干,晾在竹竿上。 战争已经结束了。然而,未婚夫却没有回来。
“打呀,再打呀!打呀,再打呀!”小男孩一边叫嚷一边越来越使劲地搅起水来。水沫飞溅在他的脸上。
“瞧你,这不行啊。你脸上净是水沫星子了。”秋子制止说。 可是小男孩却说:“不行了,船都不走啦。” 那些船果真只浮在水上不走了。
“对,对,咱们到后面的河边去吧。把船放在那里速度会快些。” 小男孩拿起竹叶舟。秋子把水倒在蜀葵下,将水桶放回厨房。
小男孩蹲在河下游的踏脚石上,将一只只竹叶舟放走,高兴得拍起手来。 “我的船最快。瞧,瞧。”
小男孩怕看不见最前头的竹叶舟,他顺着河水往下游跑去了。 秋子赶忙将剩下的竹叶舟全部放走,然后去追赶那孩子。 她突然意识到自己行走时使劲将左脚跟着地。
秋子患过小儿麻痹症,左腿小而无力,左脚跟够不着地,左脚背高高隆起,不能跳绳和远足。她本来打算独自一人,静静地度过一生,后来却意外地订了婚。她有信心用自己心灵去弥补肉体上的缺陷,可她从来也没有这样认真地将左脚跟着地练习走路。左脚趾总不容易挂住木履带,不过,秋子还是继续刻苦练习。然而,战败后她完全停止这种练习了。留在脚上的那道被木履带磨破的伤痕,好像是严重冻伤的痕迹。
小男孩是秋子未婚夫的小弟弟。在他面前,秋子下决心用左脚跟着地走路。她已经好久
不这样做了。
河床狭窄,杂草低垂在水面上,把三四只竹叶舟挂住了。
小男孩在十多米远的前方停下脚步,他似乎没有发现秋子走到他的身旁,只顾目送着顺流而下的竹叶舟。他看不见秋子走路的样子。
小男孩的脖颈深凹处很像秋子的未婚夫。秋子真想把他抱起来。 小男孩的母亲走过来,向秋子道过谢,催促孩子回家。 “再见。”小男孩爽快地说。
秋子思忖:他母亲可能是来谈儿子战死的消息,或解除婚约的事吧。愿意同一个跛足姑娘结婚,大概也是战争期间的一种感伤的表现吧。
秋子没有进屋,她去看了看邻居新盖的房子。那是这一带所没有的大房子,过往行人也总要驻足观望一番。战争期间,工程停了下来,放置木材的场地周围长满了高高的杂草。近来工程突然加快了进度,门前还栽了两棵有点怪异的松树。
秋子觉得这幢房子的外形并不典雅,而显得很简陋。窗户却很多,客厅四周都是窗户。 街房邻里都在背地里议论:这房子会有什么人搬进来住呢?然而,谁也弄不清楚。 (选自《川端康成全集》,有删改) 12.第五段画线句“她好像有话要同秋子的父亲谈,秋子便离席了”表现了秋子怎样的性格特点?(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画线句简洁明了,前句是后句的原因,考生可抓住其中的关键词分析,“好像”表明下面是秋子的猜想,“离席”是秋子的动作。秋子心里的猜想反映她的敏感;主动离开,则表现了她的懂事和善解人意。
答案 画线句写秋子察觉到未婚夫的母亲有话要同自己的父亲谈,就主动离开,表现了秋子十分敏感、懂事和善解人意。
13.“战争已经结束了。然而,未婚夫却没有回来。”请分析这句话在小说中的作用。(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作用类试题一般考查开头句、结尾句,主旨句或过渡句等的作用,考生可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来分析,这句话在文中独立成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适时补充交代事件发生的时代背景;二是没有交代秋子的“未婚夫却没有回来”的原因,设置了悬念;三是与下文的情节的关系。
答案 ①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说明文中所写事情发生在战争结束以后这一特定的背景之下。②设置悬念,引发读者思考:战争已经结束,未婚夫为什么还没回来?同时也暗示了秋子未来命运的未知。
14.小说中两次写到“小男孩是秋子未婚夫的小弟弟”,是否重复?为什么?(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同样的语句在文中重复出现,考生要先考虑是否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其手法往往起到强调的作用;其次分析句子本身的内涵,句子直接揭示小男孩和秋子两人之间的关系;最后根据语句出现的位置,结合具体语境来分析各自的作用。
答案 不重复。第一处交代了秋子和小男孩的关系,从而展开情节,秋子带小男孩玩竹叶舟;第二处与第一处合起来构成反复手法,以示强调,突出表现了秋子的善良纯洁和对小男孩的关爱有加以及对未婚夫的思念。
15.本文题目为“竹叶舟”,有何妙处?请简要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分析小说标题的妙处,主要还是从情节入手分析小说塑造的人物形象,思考小说的主题,探求作者的写作意图。
答案 ①竹叶舟是小说重点描写的对象,并以此结构全篇。小说以竹叶舟展开故事情节:把竹叶舟放在水桶里玩,把竹叶舟放在河面上玩,最后竹叶舟被水草挂住。②竹叶舟揭示了主人公的命运,凸显了小说主题。作者用竹叶舟象征主人公秋子自身的命运。
16.小说最后写秋子“没有进屋,她去看了看邻居新盖的房子”,请探究作者这样写的意图。(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这是一道探究题,探究作品结尾的情节在作品中的作用。考生首先要细读结尾部
分,理解其主要内容。然后结合秋子当时的处境以及作者这样安排的表达效果来分析秋子的举动在文中的意义。
答案 ①强化小说主旨。秋子带着茫然的心境去看一座房子,作者将房子的命运和秋子的命运联系到了一起,房子因为战争,曾经停工;又因为战争结束,加快了施工。写房子不知会有什么人搬进来,暗示战争后秋子的命运也不得而知;②突出人物形象。秋子没有进屋去宣泄悲哀,而是走到隔壁看人家造房子,看似平静的举动,却表明命运使秋子变得坚强,学会了隐忍。(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2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21题。(19分)
朱常洵传
福恭王常洵,神宗第三子。初,王皇后无子,王妃生长子,是为光宗。常洵次之,母郑贵妃最幸。帝久不立太子,中外疑贵妃谋立己子,交章言其事,窜谪相踵,而言者不止。帝深厌苦之。二十九年始立光宗为太子,而封常洵福王,婚费至三十万,营洛阳邸第至二十八万,十倍常制。廷臣请王之藩者数十百奏。不报。至四十二年,始令就藩。 .
先是,海内全盛,帝所遣税使、矿使遍天下,月有进奉,明珠异宝文毳锦绮山积,他搜.括赢羡亿万计。至是多以资常洵。临行出宫门,召还数四,期以三岁一入朝。下诏赐庄田四万顷。所司力争,常询亦奏辞,得减半。中州腴土不足,取山东、湖广田益之。又奏乞故大.学士张居正所没产,及江都至太平沿江荻州杂税,并四川盐井榷茶银以自益。伴读、承奉诸官,假履亩为名,乘传出入河南北、齐、楚间,所至骚动。又请淮盐千三百引设店洛阳与民市而中州旧食河东盐以改食淮盐故禁非王肆所出不得鬻河东引遏不行边饷由此绌。廷臣请改给王盐于河东,且无与民市。弗听。帝深居久,群臣章奏率不省。独福藩使通籍中左门,一.日数请,朝上夕报可。四方奸人亡命,探风旨,走利如鹜。如是者终万历之世。
及崇祯时,朝廷尊礼之。常洵日闭阁饮醇酒,所好惟妇女倡乐。秦中流贼起,河南大旱蝗,人相食,民间藉藉,谓先帝耗天下以肥王,洛阳富于大内。援兵过洛者,喧言:“王府.金钱百万,而令吾辈枵腹死贼手。”南京兵部尚书吕维祺方家居,闻之惧,以利害告常洵,
不为意。十三年冬,李自成连陷永宁、宜阳。明年正月,参政王胤昌帅众警备,总兵官王绍禹,副将刘见义、罗泰各引兵至。常洵召三将入,赐宴加礼。越数日,贼大至,攻城。常洵出千金募勇士,缒而出,用矛入贼营,贼稍却。夜半,绍禹亲军从城上呼贼相笑语,挥刀杀守堞者,烧城楼,开北门纳贼。常洵缒城出,匿迎恩寺。翌日,贼迹而执之,遂遇害。两承.奉伏尸哭,贼捽之去。承奉呼曰:“王死某不愿生,乞一棺收王骨,齑粉无所恨。”贼义而.许之。桐棺一寸,载以断车,两人即其旁自缢死。王妃邹氏及世子由崧走怀庆。贼火王宫,.三日不绝。事闻,帝震悼,辍朝三日,令河南有司改殡。
(选自《明史》,有删改)
1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
A.十倍常制 制:规定。 .B.所司力争,常洵亦奏辞 辞:推辞,不接受。 .C.且无与民市 市:市场。 .
D.乞一棺收王骨,齑粉无所恨 恨:遗憾。 .答案 C [市:动词,交易。]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断车载以.A. 作《师说》以贻之.
遣税使、矿使遍天下帝所.B.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大内洛阳富于.C.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贼迹而执之,遂遇害.D. 吾尝跂而望矣.
答案 B [A项,第一个“以”为介词,用;第二个“以”是连词,表目的,来。B项,均用在动词之前,构成名词性的词组,指代人或事物。C项,第一个“于”是介词,表比较;第二个“于”是介词,被。D项,第一个“而”是连词,表顺承;第二个“而”是连词,表修饰。]
1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神宗万历初年,国运昌盛,各地的进奉十分丰裕,国库中的宝物堆积如山,神宗就将这些财物的一半分给朱常洵,对他十分疼爱。
B.神宗皇帝对群臣的奏章大多不理睬,唯独福王的奏章早上递交,傍晚即答复,其要求无所不允,以致一些不法之徒和亡命之徒常常聚集在福王门下打探朝廷的消息。
C.朱常洵的过于富有,不但使他的手下狐假虎威,有扰民的举动,而且对朝廷和国家产生了负面影响。
D.在国家面临动乱的时候,朱常洵虽然也做了些积极的努力,但还是由于人心不服而导致在叛乱中身亡。
答案 A [“神宗就将这些财物的一半分给朱常洵”的表述有误,原文只是说“多以资常洵”。]
20.用“/”给文中画波浪的部分断句。(3分)
又 请 淮 盐 千 三 百 引 设 店 洛 阳 与 民 市 而 中 州 旧 食 河 东 盐 以 改 食 淮 盐 故 禁 非 王 肆 所 出 不 得 鬻 河 东 引 遏 不 行 边 饷 由 此 绌
解析 文言文断句一般要注意以下几点:1.看虚词,文言虚词(特别是语气词),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2.察对话,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遇到对话,根据上下文判断对话双方来断句;3.据修辞,文言文也讲究修辞,顶真、排比、对偶、对称、反复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利用这两大特点断句;4.文言文中的句式特别是文言文的固定结构可以帮助我们断句。
答案 又请淮盐千三百引/设店洛阳与民市/而中州旧食河东盐/以改食淮盐故/禁非王肆所出不得鬻/河东引遏不行/边饷由此绌
2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廷臣请王之藩者数十百奏。不报。至四十二年,始令就藩。(4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常洵出千金募勇士,缒而出,用矛入贼营,贼稍却。(3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第(1)句,注意关键词“之”“者”“报”“就”。第(2)句注意关键词“募”“缒”“却”。
答案 (1)大臣们奏请福王去封地的奏章达几十、上百。神宗没有答复。直到万历四十二年,才让福王离京到藩地洛阳去。
(2)常洵拿出千金招募勇士,这些勇士由城上缘索而出,持长矛冲入起义军军营中,起义军稍微后撤。
【参考译文】
福恭王常洵,是神宗的第三个儿子。起初,王皇后没有儿子,王妃生长子,就是后来的光宗皇帝。常洵在光宗之后,常洵的母亲郑贵妃很得神宗皇帝宠爱。神宗皇帝迟迟不立太子,朝廷内外疑心郑贵妃想要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于是群臣纷纷递奏章论这件事,因此被贬官流放的大臣接连不断,但上书议这件事的人仍然不断。神宗皇帝为此十分厌烦苦恼。万历二十九年才立光宗为太子,封常洵为福王,福王完婚时婚礼耗资达到三十万,又用二十八万在洛阳建造福王府第,费用相当于平常规定的十倍。大臣们奏请福王去封地的奏章达几十、上百。神宗没有答复。直到万历四十二年,才让福王离京到藩地洛阳去。
在此以前,国运昌盛,神宗派往各地的税收、矿业官员遍布全国,每月都有进奉,国库中明珠、奇珍异宝、鸟兽皮毛、绫罗绸缎等物堆积如山,神宗搜刮的财富多达亿万。当时,神宗常常把这些财物送给常洵。常洵离京出宫门时,神宗将他召回四次,约定每三年入朝一次。神宗下诏书赐给常洵田地四万顷。有关部门据理力争,常洵也上奏章推辞,最后(神宗)才将封赐减半。中州的肥沃土地不够赐给常洵,(神宗)就把山东、湖广地区的田地给他。常洵又奏请将过去没收的大学士张居正的财产,以及江都至太平沿江荻洲的杂税,还有四川盐井榷茶征收的银两给他。常洵的伴读、承奉等官,借丈量地亩之名,乘坐驿车出入河南北部、齐地、楚地,到达哪里就会引起当地的骚动。又请淮盐一千三百引,在洛阳开设盐店售盐。过去中州百娃食用河东盐,因改食淮盐的缘故,朝廷明令(商户)不是福王盐店的盐不能卖,河东的盐引不得通行,由此边境军饷不足。大臣们请求把河东的盐供给福王,并且不准在民间市场卖。神宗没有采纳这个意见。神宗深居简出很长时间,大臣递上的奏章多数不看。唯独福王的使者可以从中左门进出,一天往往奏请好几次,早上奏请的事情傍晚便下诏应允。全国各地邪恶狡诈之徒、亡命之徒往往到福王府探听朝廷的消息,争相攀附,牟取暴利。这种
状况一直持续到万历之世最后。
到崇祯皇帝时,朝廷十分敬重并厚待常洵。常洵每天闭门饮美酒,所爱好的唯有女子与歌舞表演。陕西四处流窜的盗贼起义,河南出现大旱、蝗灾以及人吃人的情况,人民怨愤之声四起,说先帝耗尽天下的财物使福王富有,洛阳的福王比朝廷还富有。前往陕西镇压起义军经过洛阳的援兵议论纷纷:“福王府金钱百万,却让我们饿着肚子去战场送死。”南京兵部尚书吕维祺正好在家乡居住,听了这些传闻后很害怕,向常洵讲明利害,但福王并没有把这些放在心上。崇祯十三年冬天,李自成接连攻克永宁、宜阳。第二年正月,参政王胤昌率军队到洛阳警戒防备,总兵官王绍禹,副将刘见义、罗泰各率领军队到洛阳。常洵接见三个将领,赐宴席并以礼相待。过了几天,大批起义军赶到,开始攻打洛阳城。常洵拿出千金招募勇士,这些勇士由城上缘索而出,持长矛冲入起义军军营中,起义军稍微后撤。半夜里,王绍禹的亲兵在城上和起义军谈笑,并挥刀杀了守城的人,烧毁城楼,打开北门让起义军进来。常洵缒城而出,藏进了迎恩寺。第二天,起义军追踪并捉住了他,于是杀了他。常洵的两个承奉官趴在常洵的尸体上痛哭,起义军揪起两人让他们走开。承奉喊道:“福王死了,我们也不愿活着,求你们给一副棺材收葬福王,我们就是粉身碎骨也没有什么遗憾了。”起义军讲求仁义便答应了这个要求。运来了一寸厚的桐木棺材,用断车拉走安葬,两个承奉在福王尸体旁边自尽而死。福王王妃邹氏和世子由崧逃到怀庆府。起义军放火烧了福王的宫殿,大火烧了多天不熄。崇祯皇帝听到这件事,十分震惊伤心,三天没有上朝议事,让河南官吏改葬常洵。
(二)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22~23题。(7分)
暮春归故山草堂
钱 起
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春 思 贾 至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22.诗人对“幽竹”的情感态度是________,对“东风”的情感态度是________。(2分) 答案 赞赏(喜欢) 责怪(抱怨)
23.两首诗都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反衬。钱诗用春残景象反衬出翠竹的“不改青阴”的坚贞和深情;贾诗以春草青柳桃花李花构成的生机盎然的浓春景象反衬无法消除的深愁苦恨。
(2)拟人。钱诗将幽竹人格化,写其“待我归”,寄寓诗人对幽竹坚贞品格的赞赏和追求;贾诗将“东风”“春日”人格化,抱怨它们不吹愁偏惹恨的冷漠无情,抒发诗人无法消除的愁情。
(三)古诗文默写。(6分)
24.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渔舟唱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声断衡阳之浦。(王勃《滕王阁序》)
(2)丰草绿缛而争茂,____________。草拂之而色变,____________。(欧阳修《秋声赋》) (3)新沐者必弹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受物之汶汶者乎?(屈原《渔父》) (4)故不积跬步,____________;不积小流,____________。(荀子《劝学》)
(5)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____________。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__(苏轼《水调歌头》)
答案 (1)响穷彭蠡之滨 雁阵惊寒 (2)佳木葱茏而可悦 木遭之而叶脱 (3)新浴者必振衣 安能以身之察察 (4)无以至千里 无以成江海 (5)此事古难全 千里共婵娟
四、作文(60分)
2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1)冒犯别人的人从不原谅别人。—赫尔巴特 (2)恕自己一过,则万过由之而生。—苏格拉底 (3)我可以原谅任何人的过错,但自己的除外。—卡托 (4)一个不肯原谅别人的人,就是不给自己留余地。—弗莱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指导】 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所给材料是由四则外国名言组成的,读懂材料是
审题立意的关键。综合分析这四则材料,考生不难看出,它们是从不同的角度来讲如何对待自己和别人的。赫尔巴特的“冒犯别人的人从不原谅别人”是从对待别人的角度来讲的,苏格拉底的“恕自己一过,则万过由之而生”是从对待自己的过错的角度来讲的,卡托的“我可以原谅任何人的过错,但自己的除外”和弗莱的“一个不肯原谅别人的人,就是不给自己留余地”讲如何对待自己和别人。考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立意:宽恕自己是万过之源;要宽以待人;原谅别人,就是原谅自己;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写作时,容易出现的问题是:(1)写记叙文时,选材老旧,语言干瘪,缺少细节描写、景物描写、心理描写等,往往写成了流水账。(2)写议论文时,选材狭窄,论证手法单一。
【佳作展台】
自律与包容有用吗?
古人有训:“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自律与包容真的有用吗?
严于律己,就是要常常约束自己,谨言慎行,不放纵,不浮夸,甚至像曾子所做的那样:一日三省,进行自我检讨。
很多成功人士都是自律的典范。鲁迅先生就是一个“不留情面”解剖自己的人;还有大作家卢梭,在《忏悔录》这本书里,卢梭就活生生解剖了自己的灵魂,做了最彻底的自我检讨。是自律,让他们提升了自我能力和修养。
红军以严于律己、坚忍不拔的精神完成了长征这一伟大创举;戚家军正是由于纪律严明,作战勇敢,才横扫倭寇;越王勾践正是严于律己,卧薪尝胆,才有“三千越甲可吞吴”的壮举!是自律,将他们引向成功的彼岸!
现实生活中,由于不自律而导致失败或误入歧途的例子不胜枚举。就拿现在的高中生来说,每天多玩十分钟,少写五分钟作业,就会导致学习跟不上进度,学习成绩在不知不觉中下降。社会上大多数罪犯也是如此,小到小偷小摸,大到贪污受贿,刚开始时,他们的不良思想还处于萌芽状态,由于不自律,逐渐养成习惯,慢慢地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看来,自律无论对个人还是集体来说,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包容别人也有这么大的用处吗?
古人用他们的实际行动给了我们一个肯定的答案。魏文侯并没有因为吴起贪而好色的缺点就彻底否定他,而是看到了其过人的军事才能,任用其为大将;唐太宗赞赏在大殿上对他进行批评的魏征。如果魏文侯和唐太宗没有包容别人的度量,怎么会创造出丰功伟绩,从而名垂千秋呢?
不仅仅是在古代,现实生活中包容别人的事情也时常发生,就如我亲眼看到的一件事:一位骑三轮车的老大爷与一位年轻人的宝马相撞,老人因把别人的车划破而惊在原地,而那年轻人却走上来问老人是否受伤且给了老人一笔修车的钱。如果社会中多出现一些像这位年轻人一样常怀宽容之心的人,我想我们的生活会轻松很多。
一个拥有宽容之心的人,他会受到世人的尊重和信赖;一个拥有宽容之心的人,五湖四海之内皆是朋友;一个拥有宽容之心的人,在任何困难面前都会所向披靡;一个拥有宽容之心的人,崎岖的小路也会走成一条康庄大道。
自律是一个人成功的诀窍,包容是一个人为人处世的必备品德,它们如两件宝物,时刻陪伴着我们,帮助我们提高自身修养,使我们的人生变得完美而轻松。
事实告诉我们:自律与包容极为有用,自律是金,包容是福。
【名师点评】 这篇文章总体上有以下亮点:①思维辩证,切合题意。文章从所给四则材料中概括出“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观点,全面,深刻。②文章思路清晰,先写要严于律己,后写应宽以待人,过渡自然,结构完整。③举例典型,极具说服力。文章选材丰富新颖,古今中外,旁征博引;从理论到事实,从正面到反面,广泛涉猎。
情感语录
1.爱情合适就好,不要委屈将就,只要随意,彼此之间不要太大压力
2.时间会把最正确的人带到你身边,在此之前,你要做的,是好好的照顾自己
3.女人的眼泪是最无用的液体,但你让女人流泪说明你很无用 4.总有一天,你会遇上那个人,陪你看日出,直到你的人生落幕 5.最美的感动是我以为人去楼空的时候你依然在 6.我莫名其妙的地笑了,原来只因为想到了你 7.会离开的都是废品,能抢走的都是垃圾
8.其实你不知道,如果可以,我愿意把整颗心都刻满你的名字 9.女人谁不愿意青春永驻,但我愿意用来换一个疼我的你 10.我们和好吧,我想和你拌嘴吵架,想闹小脾气,想为了你哭鼻子,我想你了
11.如此情深,却难以启齿。其实你若真爱一个人,内心酸涩,反而会说不出话来
12.生命中有一些人与我们擦肩了,却来不及遇见;遇见了,却来不及相识;相识了,却来不及熟悉,却还要是再见
13.对自己好点,因为一辈子不长;对身边的人好点,因为下辈子不一定能遇见
14.世上总有一颗心在期待、呼唤着另一颗心
15.离开之后,我想你不要忘记一件事:不要忘记想念我。想念我的时候,不要忘记我也在想念你
16.有一种缘分叫钟情,有一种感觉叫曾经拥有,有一种结局叫命中注定,有一种心痛叫绵绵无期
17.冷战也好,委屈也罢,不管什么时候,只要你一句软话,一个微笑或者一个拥抱,我都能笑着原谅
18.不要等到秋天,才说春风曾经吹过;不要等到分别,才说彼此曾经爱过
19.从没想过,自己可以爱的这么卑微,卑微的只因为你的一句话就欣喜不已
20.当我为你掉眼泪时,你有没有心疼过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