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狼》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狼》导学案

2023-10-04 来源:爱问旅游网


《狼》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理解、积累文中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2、生动形象地复述故事情节,领悟课文的寓意及现实意义,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 力。 3、揣摩语言,体会文章的情味,学习语言简练生动、在记事基础上发表议论的写法。 学习重点

1、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积累文言词汇。

2、通过理解重点字、词、句理解课文的寓意;紧扣情节,培养丰富的想象力。 学习难点:

1、理解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古汉语现象。 2、对文章主旨的探究、领悟、理解。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请同学们说出有关狼的成语、谚语或俗语 示例:

引狼入室 豺狼当道 狼子野心 狼心狗肺 狼吞虎咽 狼狈不堪 狼狈为奸 狼奔豕突 如狼似虎 声名狼藉 狼烟四起 鬼哭狼嚎 前怕狼,后怕虎 前门惧狼,后门进狼 二、预习与交流

1、为下列汉字注音。

缀(zhuì)行 屠大窘(jiǒng) 苫(shàn)蔽成丘 弛(chí)担持刀 眈(dān)眈相向 目似瞑(míng) 止露尻(kāo)尾 假寐(mâi) 隧(suì)入 狼亦黠(xiá)矣 2、作家作品

《狼》的作者 蒲松龄 ,字 留仙 ,一字 剑臣 ,别号: 柳泉居士 世称 聊斋先生 , 清 朝著名文学家,本文选自文言短篇小说集 《聊斋志异》 。

《聊斋志异》中的“聊斋”是作者的 书屋 名,“志异”的意思是 记录奇异的事 。 作者书屋的对联是:写鬼写妖高人一等 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三、合作与探究

1、读准节奏:朗读时注意下列语句的停顿。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第1页 共5页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2、读懂文意,掌握下面加点的文言字词。 (一)重点实词

(1)缀行甚远(缀:连接,这里是紧跟的意思。) (2)并驱如故(并:一起) (故:旧,原来。) (3)屠大窘(窘:困窘,处境危急。) (4)弛担持刀(弛:放松,这里指卸下。) (5)苫蔽成丘(苫蔽:覆盖、遮蔽。) (6)眈眈相向(眈眈:注视的样子。) (7)意暇甚(意:这里指神情、态度。) (8)屠暴起(暴:突然。) (9)狼亦黠矣(黠:狡猾。) (10)顷刻(顷刻:一会儿。)

(11)止增笑耳(耳:罢了。) (二)通假字

止有剩骨:“止”通“只”。 (三)一词多义

(1)敌 恐前后受其敌:攻击 盖以诱敌:敌人

(2)止 一狼得骨止:停止 止增笑耳:通“只”,只是

止露尻尾:通“只”,只是 止有剩骨:通“只”,只是

(3)意 意暇甚:神情 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想要,打算 (4)其 恐前后受其敌:指狼 场主积薪其中:指麦场

屠乃奔倚其下:指柴草堆 一狼洞其中:指柴草堆 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指屠户 屠自后断其股:指狼 其一犬坐于前:指另一只狼

(5)之 复投之:指狼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的

两狼之并驱如故:用在主谓语之间,无实义 久之:用在表时间词语之后,无实义

又数刀毙之:指狼 亦毙之:指狼

(6)前 狼不敢前:上前 其一犬坐于前:前面

第2页 共5页

(7)乃 屠乃奔倚其下:于是,就 乃悟前狼假寐:才 (8)以 投以骨:把 以刀劈狼首:用

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来

(四)古今异义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古义:多少;今义:一门学科) ..屠自后断其股(古义:大腿;今义:屁股) .盖以诱敌(古义:原来;今义:覆盖) .

止增笑耳(古义:罢了;今义:耳朵) .一狼径去(古义:离开;今义:往) .(五)词类活用

一狼洞其中:名词用为动词,打洞。 .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名词用作状语,从隧道。 .其一犬坐于前:名词用作状语,像狗一样。 .屠自从断其股:形容词作动词,砍断。 .3、读懂课文内容。

本文叙述一个什么故事?请用一句话概括。 叙述了屠夫和狼搏斗的故事。 4、理清课文结构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遇狼(故事的开端) 惧狼(故事的发展) 避狼(故事的进一步发展) 杀狼(故事的高潮和结局) 四、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新课导入

背诵课文,导入新课。 二、合作与探究

1、这篇短篇小说通过屠夫战胜恶狼的过程,揭露了狼的贪婪、凶狠和狼诈的本性,赞扬了屠户的 机智勇敢 ,嘲笑了像狼一样的恶人,无论他们怎样狡猾,终归是要被消灭。

第3页 共5页

2、文中表现狼“黠”的句子有: 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目假暝,意暇甚;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3、文中最能表现屠户勇敢的句子是: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4、表现狼贪得无厌的句子是: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5、“乃悟前狼假寐”照应上文 目似瞑,意暇甚一句。

6、第⑤段写的内容从表达方式上看属于议论,在全文中的作用是点明主题。

7、作者发表议论,点明故事主旨的句子是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三、深入理解课文。

1、试翻译课 文,明确课文内容。可以用两个字的动宾短语对本文内容概括,是遇狼,惧狼,御狼,杀狼。

2、从这篇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出狼的哪些特性?表现在哪里?(在课文中找相关词语或句子写在下面) 特性:贪婪、狡诈阴险 表现:

贪婪: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 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狡诈: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3、找出课文中描写屠户的语句写在下面,想一想这些语句注重于人物的哪方面描写?可看出他有什么性格特点?

心理描写 惧——投骨避狼。 大窘——骨尽狼仍从。 恐——前后受其敌。 悟——刀劈两狼。 动作描写:顾——野有麦场 奔、弛——作好准备应敌。 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转视——断其股,亦毙之。

屠户是一个善良、机智而勇敢的人。

4、本文从整体倾向看,主要写的是人呢,还是狼? (1)标题。以“狼”为题,体现出作者的着眼点。

(2)行文。通过屠夫的种种情态变化来反映狼的贪婪、凶诈。每段描写均落在狼上。

(3)结尾。作者直接评论“狼性”及其结局,表明落脚点是在“狼”。由此可知,屠夫在文中的出现,是作为表现“狼”的对立面,其用意并不仅仅在赞扬屠夫的机智勇敢,更在于突出“狼无论怎样贪婪、狡诈,在勇敢机智的人的面前终究是要失败的”这一中心的。

5、文章结尾一段的议论有什么作用?“止增笑耳”的仅仅是恶狼吗?

通过议论点明文章主旨(画龙点睛)。运用比喻和讽刺的手法,把深刻的主题寓于生动的形象之中,是这则寓言的一个显著特点。聊斋故事本来就是以记叙奇闻逸事折射人间世态百情为宗旨,文中写到的这两只狼能施展诡计,前后夹击,显得贪婪、阴险、狡诈。尽管如此,最终还是毙命于屠户刀下,因此作者的

第4页 共5页

议论告诉人们:像狼一样的恶人,不管怎样狡诈,不管耍弄什么花招,总归是会被识破、被歼灭的。故事虽然短小,但其中蕴含的哲理发人深省。

6、从故事中,你得到怎样的启示?

①一切像狼一样的恶人都是以害人始,以害己终,最后的下场是自取灭亡。 ②人有狼没有的智慧、勇气和力量,人能够战胜狼,战胜像狼一样的恶势力。 ③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必须识破假象,并且不存幻想,勇于斗争。 ④除恶务尽,要像屠户那样并毙两狼,不留后患。

四、总结升华

说说自己这节课有什么收获。(知识梳理、规律总结) 理解课文寓意主旨:

狼虽然贪婪凶恶,狡诈阴险,但又十分愚蠢,在有高度智慧的勇敢精神的人面前,终究难逃灭亡的命运。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存在幻想,妥协退让,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这样才能取得胜利。这正是蒲松龄的两则狼的故事所告诉我们的。

第5页 共5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