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高温中暑预防知识

高温中暑预防知识

2024-09-01 来源:爱问旅游网
高温中暑预防知识

在炎热的夏季,高温、高湿、强热辐射天气可造成人体的体温调节、水盐代谢、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泌尿系统等出现一系列生理功能改变,一旦机体无法适应,则可能造成体温异常升高不降,引起正常生理功能紊乱,发生中暑相关症状;特别是一些有心脑血管慢性病的患者,更应该警惕; 中暑的表现:

中暑是指高温环境下由于热平衡和/或水盐代谢紊乱等而引起的一种以中枢神经系统和/或心血管系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气温过高、湿度大、风速小、体弱、对热不适应、劳动强度过大和时间过长、过度疲劳等都易诱发中暑;

中暑的症状可轻可重,轻症中暑可出现头昏、胸闷、心悸、面色潮红、皮肤灼热、体温升高等;一旦发展为重症中暑,则可出现大量出汗、血压下降、晕厥、肌肉痉挛,甚至发生意识障碍、嗜睡、昏迷等; 中暑的治疗:

对中暑患者及时进行对症处理,一般可很快恢复;将患者迅速脱离高温环境,移到通风良好的阴凉处平卧休息,给予含盐清凉饮料;必要时给予葡萄糖生理盐水静脉滴注,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紊乱; 中暑的预防和注意事项:

1.多饮水;在高温天气,不论运动量大小都要增加液体摄入;不要等到觉得口渴时再饮水;可采取少量多次的方法,每次100毫升为宜;口渴后不宜狂饮;劳动和运动大量出汗后,不宜大量饮用白开水,应适当补充些淡盐糖水,因为大量出汗后使人体内盐分丢失过多,约占汗液的0.5%左右, 不及时补充盐分,则使体内水、盐比例严重失调,导致代谢紊乱;剧烈运动中或后,不宜大量喝冷饮,因肠胃血管受到冰冷刺激,引起血管突然收缩,使胃部痉挛,胃痛,长期如此,会导致慢性胃病;再者,剧烈运动时,咽喉毛细血管出于扩张状态,突然受凉刺激,容易引起喉部发炎,出现咽痛、咳漱等症状;夏天出汗增多,常使钾离子丢失过多,钾与钠共同维护细胞内外正常渗透压和酸碱平衡,对神经、肌肉功能,特别是心肌的正常运动有重要影响,体内钾不足时,常觉疲乏无力,食欲减退,耐热能力下降,甚至导致中暑;茶中含有

丰富的钾,夏日常饮茶,可补充人体钾元素,提高耐热能力,有效地预防中暑的发生;对于某些需要限制液体摄入量的病人,高温时的饮水量应遵医嘱;

2. 室内应保持安静、清洁、通风;早晚可将前后门窗打开,徐徐而来的穿堂风可有效地降低室温,有益空气新鲜;炎夏,容易疲倦和烦躁使人不能安然入睡;夏天应处事冷静,不宜激动,使神经处于安静状态,做到“心静自然凉”,因而会收到降温、尽快入睡的效果;保持充足睡眠很重要;因为夏天日长夜短,气温高,人体新陈代谢旺盛,消耗也大,容易感到疲劳;保持充足睡眠,可使大脑和身体各系统都得到放松,既有利于工作和学习,也是预防中暑的有效措施;

3. 午睡时间不宜过长;午睡时间过长,中枢神经会加深抑制,脑内血流量相对减少会减慢代谢过程,导致醒来后周身不舒服而更加困倦;

4. 太阳短波辐射最强烈的时间是10时-15时左右,应尽量避开这段时间外出,如需外出,应戴上宽檐帽和墨镜,或使用遮阳伞;夏季衣着以质地轻薄、宽松和浅色的衣物为好;

5. 忌受热后“快速冷却”;炎夏,人们外出或劳动归来,喜欢对着空调或是开足电扇直吹,或是立即去洗冷水澡,这样会使全身毛孔快速闭合,体内热量反而难以散发,还会因脑部血管迅速收缩而引起大脑供血不足,使人头晕目眩;

6. 空调室内外温差不宜太大;使用空调室内外温差不超过5度为宜,即使天气再热,空调室内温度也不宜到24度以下;

7. 高温时应减少户外锻炼;如必须进行户外锻炼,则应每小时饮用2-4杯非酒精性冷饮料;运动型饮料可以帮助补充因汗流失的盐分和矿物质; 夏季酷暑 需防情绪中暑

人的情绪与外界环境有着密切联系,一般来说,低温环境有利于人的情绪稳定,炎炎夏日气温逐渐升高,一旦温度上升幅度增大,人的精神、情绪就容易产生波动,会使一些人变得过于兴奋、容易冲动,甚至富于攻击性,发生一些极端行为;

在高温天气里,当气温超过35℃、日照超过12小时、湿度高于80%时,除身体会容易

中暑外,气象条件对人体下丘脑的情绪调节中枢的影响就明显增强,这时人就容易情绪失控,会容易发生摩擦或争执的现象,这种情况就是“情绪中暑”;

“情绪中暑”的人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点:

一是情绪烦躁,常会因为微不足道的一些小事,与家人或同事闹意见,而自己则觉得内心燥热,头脑糊涂,不能安下心来思考问题,经常丢三落四忘掉事情;

二是心境低落,对什么事情都不感兴趣,觉得日子过得没劲,对同事和家人缺乏热情;此种情况清晨稍好,下午变坏,晚上更甚;

三是行为古怪,常会固执地重复一些生活动作;“情绪中暑”者除表现为情绪不稳、急躁易怒外,同时还伴有头胀痛、胸闷、心跳加快和睡眠不好等症状;

预防“情绪中暑”,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一是静心养生,越是天热越要“心静”,以避免不良刺激;二是心理纳凉,可采用“心理暗示”和“心理纳凉”等方法调整情绪,正所谓“心定自然凉”,使自己能够心平气和;三是调整起居,保证充足的睡眠;四是注意饮食调理,饮食要清淡,多吃营养丰富的蔬菜水果和蛋白质食品;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