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基础教育改革发展情况

基础教育改革发展情况

2021-09-10 来源:爱问旅游网


原平市基础教育改革发展情况汇报

原平市地处晋北中部,是忻州较大县市之一。总面积2560平方公里,总人口49.2万,辖18个乡镇,3个街道办事处,520个行政村。全市现有中小学360所,其中,小学316所,初中34所,普通高中4所,职业学校5所,在校生70243名,教职工总数5103名。

近年来,新一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发展,确立了“以再铸范亭中学辉煌为抓手,全面振兴原平教育”的战略目标,并把振兴原平教育列入 “四大会战”之一来抓,努力创新工作思路,投巨资新建校舍,宏观调整学校布局,不断加强设施配备,高薪引进校长名师,建立教师补充长效机制,深入基层解决实际困难,为教育办了许多的大事、实事、好事。市教育局紧紧围绕“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位学生”的办学目标,在“促进均衡、内涵发展、提升质量”三大板块上,重点实施了教育发展改革“六大工程、六大建设和六大改革”,有力促使基础教育稳步、健康、和谐发展。

1.各类教育齐头并进

学前满三教育率逐步提高;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在全省率先达标;范亭中学、原平一中先后命名为省级示范高中,全省一个县域内有两所省级示范高中的仅有5个县;职业教育发展壮大,市直职业中学成为忻州市唯一的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特殊教育、民办教育、成人教育也取得了新的进展。

2.办学条件明显改善

本着统筹兼顾、薄弱优先的原则,按规划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全面完成校安工程建设。总投资1亿4千万元,改造总面积26万平方米,涉及项目学校280余所。二是基本解决了全市寄宿制学校学生宿舍明火取暖和学生室内就餐问题;三是加强设施设备配置,努力打造四化

1

校园。四是农村实施远程教育工程;城区实施班班通工程,全市实施信息化工程。五是开展寄宿制学校标准化建设。六是是全面实施“一颗鸡蛋营养工程”和高三学生“一袋奶工程”。这样,通过多方投入,学校的办学条件和学生生活都有了明显改善。

3.学校布局趋于合理

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和农村学龄儿童的减少,我们在布局调整上不断完善思路,科学布局,重点解决“城区满,农村散”的现状。对农村,主要是高段集中,进一步完善扩大寄宿制学校。先后新建、改扩建高段寄宿制学校45所。城区主要是进行了“新建、扩建、扩轨和减容”,完成了实达、六小、四中的新建搬迁,新建了第八小学,为范中、原中、实验、职中、一小新建了教学综合大楼,启动了第七小学、第三高中、范亭文体广场以及范中标准化体育场建设。农村教育资源有效集中,城区优质教育逐步壮大。

4.队伍素质明显提升

在教师队伍建设上,重点抓了三个方面:补充、培训和师德师风建设。在补充上,采取高中自主招聘,中小学集中选聘的办法,先后补充教师800多名,解决了部分科目教师的缺编问题。在培训上,通过“外出取经、与北京西城区结对、聘请专家、国培计划、名师送教、网络培训”等方式,对全市教师进行了新课程培训、课堂教学技能培训、弱科培训、电脑应用培训、班主任培训等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培训,有效提高了教师的文化素质和教学技能水平,涌现了大批的市级乃至省级学科带头人和教学名师。在师德师风建设上,全面实行师德师风学习制度、民主评议制度、考核评估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大力整治教师违规行为。全市教师队伍素质有了质的提升。

5.办学行为进一步规范

2

在规范办学行为方面,主要突出“四规范、一治理”:一是规范教学。根据国家课程标准,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大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对学生作业量和作息时间都作了具体的界定。二是规范招生。义务教育阶段严格划片招生,普通高中严格实行“三限”政策,优质高中部分指标到校。三是规范办班。义务教育学校一律实行均衡编班,严禁以实验班、特长班等任何名目设立重点班、快慢班。超班额招生采取经费调整政策。四是规范教材使用。教材统一从新华书店征订,农村义务教育教科书实行循环使用制度。严禁各级各类中小学校组织学生乱订教辅资料和盗版教材。五是坚决治理“三乱”问题。同时,进行考试评价制度的改革,加强督查督办力度。规范办学和减负增效取得了重大突破,多次受到上级领导的表彰。

6.行业作风建设卓有成效

为有效促进教育系统行业作风的转变,积极营造求真务实、廉洁高效的服务环境,教育系统建立作风整顿长效机制,制定下发了教育系统工作人员上班时间“八不准”;实行局机关工作人员一日两签到制度;严格请销假制度;规定联校长吃住基层,按月制定工作计划。充分发挥政府督查室和教育督导室的职能作用,采取突击查岗、电话查岗、巡回检查等方式,对各种行风问题进行大力整治。进一步规范了工作作风,营造了良好的工作氛围。

7.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升

提升全市整体教育教学质量是教育工作的重点。在实际工作中,一是全面进行教育机制体制改革,强化学校内部管理。二是不断加强校长、教师队伍建设。三是深化课程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四是采取“联片教研、送教下乡、结对帮扶、实验课督查和远程教育的应用”等提质措施。五是进行优质校创建。六是实施名师工程,外高薪引进,内选拔培养。七是加强常规考核。通过努力,全市整体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升。小考优生率由06年的48.5%提高到54.95%;中考稳居全忻州市第一名;高考达线稳步回升;职业教育招生、对口高考就业形势喜人。先后获得了省、忻州市高中教育办学先进单位、纪检监察工作先进单位、教研工作先进

3

单位、培训工作先进单位、规范办学行为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

此外,还在农村薄弱学校建设、普通高中设施配置、乡镇中心园创建、校园及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等诸多方面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但是,由于教育投入的相对不足,改革的力度不大等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在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进程中,还存在许多不可避免的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教育发展的不均衡。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农村学龄儿童的减少,优质教育资源向城镇集中,直接导致了生源向城镇流动,形成了“城区满、乡村散”的局面。这既不利于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也加重了人民群众的负担,同时也加剧了择校现象,助长了不正之风。尽管这几年实施了布局调整,加大了对农村学校的投入与支持力度,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在逐步改善,但这一问题仍然未得到根本解决。

二是优质生源的大量流失。近年来我市生源流失严重,特别是优秀学生大量外流,直接导致高中学校新生质量越来越差,应届生高考达线率难于提高,社会反响强烈。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是从大的趋势来说,教育发展的不均衡、教育的不公平现象还很严重,而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普遍提高,学生、家长追求优质教育的需求和愿望日益迫切,导致学生向城市流动、向优质学校流动。二是从我们自身来说,由于投入经费不足等原因,在改革发展中步子慢了,办学条件与外地学校有了大的差距,更主要的是我们学校的管理粗放,注重了量的扩展,忽略了质的提升,教学改革实效性差,教学质量不能让学生、家长满意,缺乏吸引力。这成为我们目前不能回避的一个问题。

三是整体教育教学质量不高。教育的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是我们的职责。然而我们近年来的教育教学质量总体上来说还不高,表现在:城区学校差生比例较大,农村学生素质普遍较低。课程不能开全开足,学生得不到全面发展,学生知识面

4

不宽,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与学习能力较差,全市小学科学与社会,中学文综、理综为普遍弱科。高考应届生二本以上达线率偏低,考取名校人数太少,高考400分以下差生比例太大。

四是教学效率低,学生负担过重。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缺乏科学的办学质量评价体系,教学改革实效性差,学校与老师承受着巨大的社会压力,而学校与教师又缺乏科学的、高效率的办法,只能把压力转稼给学生,搞题海战术、加班、加点、辅导、补课,造成了学生身心上的沉重负担。过重的课业负担严重损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造成学生厌学情绪强烈,讨厌学校、讨厌老师、讨厌学习。

五是教师队伍建设问题。“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由于历史的欠账,我市教师队伍仍然存在着教师缺编、年龄老化、学科结构不合理、整体素质不高等问题。目前我市教师理化生、政史地、音体美等弱科教师缺位严重,质量不高,尤其缺乏名师与学科带头人。现有教师中,中青年教师少,老年教师多,特别是农村教师的主体仍是民办教师转正的,年龄都在50岁以上,老龄化问题严重,存在着严重的断层。

以上问题是各地教育改革与发展中都存在的普遍现象。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依靠社会、学校、家庭的共同努力。目前,我们已经出台了《教育振兴实施方案》,正在按照《方案》逐步铺开,重在解决制约教育发展的瓶颈,努力实现我市教育的大振兴、大跨越、大发展,使全市教育驶上良性发展的快车道。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