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速度的培养是阅读教学中一个重要的任务。当前,中学生阅读水平在速度上与可能达到的指标相比普遍要低几倍,甚至十几倍。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急需尽快获取各种信息资料,成倍提升工作效率与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快速阅读理解水平是实施英语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不过,训练学生阅读速度必须建立在学生对文章内容处于陌生状态的基础上,所以,在学生初次接触阅读课文时,应该采用自上而下阅读模式,不失时机地培养他们的快速阅读习惯、快速阅读理解水平。这个阶段的教学设计主要如下:
1、引入题材。可采用设疑悬念、直观导入、故事导入等引入方式。
2、实行快阅。可向学生介绍组读法、察读法、浏读法、略读法、跳读法等快速阅读方法。
3、检测理解。可采用问答题、判断题、选择题、做笔记、填图表等检测形式。
二、Second–reading 采用交互作用模式,侧重培养阅读理解综合水平
语言心理学的图式理论认为,阅读过程是读者通过视觉器官接受以文字符号形式输入的外部代码,再结合大脑中的内部代码(即图式)实行编解码认知加工,从而理解并提取信息的过程。根据鲁姆哈特(D·Rumelhart)1977年提出的交互作用模式,这个过程实际上也即是读者大脑中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认知加工交互作用的过程。相互作用模式(the interactive model)也可称为图式理论模式(the schema theory model)。按图式阅读理论,读者的阅读水平由三种图式决定: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语言图式是指读者对构成阅读材料的语言的掌握水准。内容图式是指读者对文章所讨论的主题的熟悉水准。形式图式是指读者对文章的体裁的理解水准。在阅读过程中,读者大脑中的这三种图式与文章的语言、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其结果决定了读者对文章的理解水准。
阅读的关键在于理解,尤其是深层理解。交互作用模式对提升学生的英语阅读综合水平能起关键的作用。借助形式图式模式,教师可引导学生弄清文章的文体思路,理解各种不同体裁的课文的结构特点。例如教\"Earthquakes\" 时引导学生归纳出文体思路是accidents--- causes --- solutions---- prediction。借助文章体裁结构协助理解文章实际上也是一种阅读策略,同时也有助于学生下一阶段完成重建语篇的表达训练。借助内容图式,教师可启发学生寻找或利用文章上下文线索去激活自己大脑中相对应的背景知识内容图式。例如教“Earthquakes”时引导学生回忆“板块学说”(plate tectonics)相关内容,将文章内容与大脑中的相关信息联系起来有助于学生更深刻理解文章的细节内
容、中心思想、作者的写作态度、写作意图及文章的“弦外之音”。语言图式在阅读理解中起着基础的作用,没有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就发挥不了作用。教师应结合课文内容提升学生识别文章中词、短语和句子的水平。例如教“Earthquakes”时引导学生理解“shook”、“jumped”、“stay up”等在文章中的意思。这样做,学生读懂文章的水平才会逐步提升,下一阶段实行语言知识的学习和应用才会有基础。总之,综合利用形式图式、内容图式、语言图式来指导二读课文,对提升学生阅读综合水平是必不可少的。这个阶段的教学设计主要如下:
1、细读课文。可采用全文阅读,逐段阅读,合段阅读等阅读方式。 2、检测理解。可采用问答题、判断题、讨论题、选择题等检测形式。
3、阅读析评。可采用学生发言、教师总结或师生一起讨论归纳等双边活动形式。
经过二读课文及完成一些深层阅读理解问题后,学生对文章有了深刻的理解,吸收信息或利用所获得信息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水平也得到培养。阅读吸收信息, 吸收是为了表达。所以,教学活动的设计不应只停留在输入的层次上,应该使语言输入(听与读)和语言输出(说与写)之间产生一种平衡。使用所学语言知识以及题材信息重建语篇、提升学生语言表达水平势在必行。
三、Post–-reading 采用自下而上模式,侧重培养知识综合使用水平
自下而上模式是指阅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从最小的单位——字母和单词(从底或下层)识别开始,逐步弄懂(在顶或上层)较大的语言单位——短语、分句、
句子和语篇的意义。按照这个模式去理解阅读过程,教师在教授阅读课时主要任务就是协助学生解决语言上的障碍,即弄清词、短语和句子的意义。 由此看来,阅读课教学既是一门阅读课,也是一门语言课。随着学生对课文理解的深化,教师必须提升学生对语言知识的掌握水准。阅读理解的问题,说到底就是语言方面的问题。所以,通过阅读,能够学习语言知识,通过学习语言知识,有助于提升阅读水平。阅读水平与语言学习,两者相辅相成、密切关系;另外,中学英语大纲规定,在英语教学中要努力使基础知识转化为言语技能,并发展成使用英语实行交际的水平。为此,在完成二读课文之后采用自下而上模式深化语言知识的学习与使用则是提升学生阅读水平和语言表达水平的必然要求。这个阶段的教学设计主要如下:
1、归纳知识。可引导学生按语言单位来分类归纳;也可按段落顺序或情节内容来归纳排列。
2、深化知识。可介绍一词多义、词与词区别、长句分析和逻辑纽带等拓展性知识。
3、使用知识。口头上可采用命题发言、口述大意、复述课文、话题讨论等准交际或交际练习形式;笔头上可采用改写、缩写、书面表达等准交际或交际练习形式。
实践证明,把阅读课教学活动分成三个阶段,不同阅读活动阶段采用不同阅读理论模式以实现阅读课教学的最终目的这是非常必要的,也是非常恰当的。这种做法有以下主要特点:
1、它使学生的综合水平得到了训练。在认知水平方面,快速阅读理解训练促使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高度集中;深层阅读理解训练使学生思维水平、想象力得到发展。在语言水平方面,各个阶段中阅读理解问题的解决使学生的听说、读写水平得到全面培养,尤其是阅读理解水平更得到了充分发展。在交往水平方面,同学们在老师引导下,在交流与讨论中相互合作、相互沟通,最后得出理解比较统一的答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相互沟通水平、协调合作水平、凝聚力自然也就得到了培养。另外,通过重建语篇训练,学生的创造水平也将得到培养。
2、它表达了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在素质教育的全体性方面,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表及里的阅读理解练习能给不同水准的同学提供体验成功乐趣的机会,能调动全体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在素质教育的整体性方面,这种教学设计主张适合各类体裁的阅读课文,挖掘文章的内涵和主旨,使各种有用信息渗透到英语教学之中;整个过程始终贯穿着培养学生的各方面水平,全方位开发学生的潜能。在素质教育的主体性方面,这种教学设计克服传统的教师讲、学生记的弊病,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学会思考、学会分析、学会发现,学会表达,真正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主导作用。
3、它有利于学生逐步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所谓认知(Cognition)就是通过学习过程的感知、领悟、推理及转化,从而实现对学习信息的理解、发现、知晓和理解。所谓认知结构就是学习者头脑里的知识信息网络结构,即已有的全部观点的内容及组织结构。从整个教学设计来看,它将学习内容有序地组织起来,并进一步内化形成新的知识结构,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阅读是一个综合过程,水平的提升更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为此,不同年级应有不同阅读达标要求,课堂上各阶段的阅读理解训练也应随之有所侧重。总之,教师若能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合理、灵活地把上述教学设计使用于阅读课文教学中,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目标是完全能够实现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