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高校体育与素质教育的若干方面阐述

高校体育与素质教育的若干方面阐述

2021-08-10 来源:爱问旅游网
高校体育与素质教育的若干方面阐述

实施素质教育,对高校体育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为了更好地发挥高校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作为体育工作者必须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水平及业务素质,善于吸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结合实际,把高校体育工作推向深入,全面提高学生的体质,促进身心发展。

素质教育的首要目标就是要教会学生做人,而且强调要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体育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部分在培养学生思想品质和道德观念方面具有特殊的功能。体育教学是在体育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下。采取符合体育教学任务的方法,指导、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学习体育和卫生保健知识,掌握运动技术、技能和锻炼方法,增强学生体质,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的一个有组织、有计划的教育过程。体育教学自身所具有的特点使得在其教学过程中推进素质教育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1 重视对学生道德素质、心理健康的培养

高校体育教育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公德、增强责任感、遵守社会道德规范,将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具体化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民主和法律意识等。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对大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例如,结合我国承办的奥运会为契机,在课堂上介绍奥运会的基本知识、中国运动健儿为国争光的典型事例、充分说明我国综合国力的强大,使我国竞技体育得到发展,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又如,民主与法律意识上,教师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采用比赛法,并结合学生的体育课成绩考核以及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等,进行公平竞争教育、进行民主评议等。同时进行自觉遵守体育运动和体育比赛中的规则,即比赛规则教育,从而为学生将来走上社会、适应社会要求打下坚实的基础。再如,在集体主义教育中,教师可通过一些集体项目,如接力、拔河、游戏等项目,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在证明自己力量同时,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力量更加强大,使学生正确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高校体育教育是将人的体格、人格、生理和心理融为一体的教学过程,学生通过身体锻炼和体育知识的学习,可消除心理紧张、不稳定情绪和焦虑,培养良好的心境,并为他们在活动过程和活动后带来喜悦和快乐,从而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深化学校体育改革的必然。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不仅要求有健壮的体魄,而且要有健康的心理。因此,要充

分利用体育这一独特的教育方式,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通过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顽强向上的精神及坚强的意志,发展他们的创造能力和思维能力。指导帮助学生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培养他们自信、自尊、自爱等品质,克服保守观念、封闭思想、胆怯心理、自卑意识、社交恐怖症等不健康心理。

2 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所谓终身体育,就是要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体育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要使学生终身受益,促进其身心两方面的健康发展。大学生也处于身体生长的关键期,在此期间学生能否打好良好的健康基础关系到他们在校期间的学习和身体健康,同时也关系到终身的健康。这就要求体育教师树立“终身体育”教育为目标的教学思想。通过师生互动,使体育教学充分体现时代体育发展特色。同时,体育教师要注重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体育锻炼,培养学生体育的兴趣和爱好,培养学生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及热情。使学生在体育锻炼中由被动变为主动,在体育活动中产生浓厚的兴趣,增强体育意识和自我锻炼能力,从而达到体育教学的真正目标。特别强调的是,体育锻炼不能停留在课堂,要把课余自我锻炼的习惯纳入经常持久性,进而养成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自觉行为。

3 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发展学生个性

为了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体育教学中还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而教师只是作为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有些项目如短跑、投掷、跳跃等在各个年级重复出现,教师就没有必要再重新教一遍动作,可以让学生自己去讨论、去解决,或通过学生之间的互相帮助去完成,在一些技术细节上学生解决不了的,再由教师加以启发、指导、示范,而后放手让学生去练。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为重要的一点在练习过程中练习一个动作应允许学生自己有创意,在进行准备活动时,也可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组织,学生在组织时往往有很多新的方式,教师从中也可得到启发,从而更好地完成教学。同样,结束时的放松内容也可让学生自己组织,甚至课堂中一些内容也可让学生自行组织练习,并且给每个学生机会,教师作适当引导。从而使他们的主动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个性。在体育课中可以让学生自由锻炼,更好激发学生的体育热情。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练习自己感兴趣的项目,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这就为终身体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此外,在运动过程中我们也要注意让学生

加深了对体育原理的理解和对运动的体验,从而帮助学生树立自我锻炼的意识,培养自我实践的能力。

4 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

学校体育以其丰富多彩的内容和形式,为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如田径、体操、球类、游戏等项目,在集体注视下完成个人练习、整体练习;各种体育竞赛和体育表演或技评等,都是在同等条件下进行的。竞赛是体育运动的突出特点,作为运动者都有尽快实现追求目标的心理动机,所谓求胜心切。为此,他们有必要不断开发和发展自己最大能力的新的运动技术与方式。这种创造性的心理动机与行为,能使他们逐渐形成准备和乐意接受未来社会的各种新事物的心理倾向。因此,学校通过开展各种不同形式的体育竞赛能较好地动员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竞赛或练习中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

5 要重视对学生体育兴趣和爱好的培养

体育教师要高度重视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并使之贯穿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在指导和组织学生进行体育活动时,应充分挖掘学生对运动的内在潜力和乐趣,以良好的教学形式,丰富生动的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兴趣,并把稳定的兴趣培养为自我锻炼的习惯,使学生学有所得,受益终身。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加强体育基本知识教学,开阔学生视野,教会学生运用知识技能的方法及科学的健身方法,增强学生自我锻炼的能力。

6 加强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

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完成学校体育目的任务的重要组织形式,是提高学校体育整体效益、实现学校体育目的任务的重要途径之一。它是巩固和提高体育课效果,使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发展。它是学生在校期间参加体育活动中内容最丰富、时间最多、形式最活泼的一项活动。学生的身体素质、“终生体育”意识的形成,以及作为新时代人所应具备的思想品质,都可以在课外体育活动中得到培养和锻炼。因此,必须把课堂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紧密联系起来,开展丰富的课外体育活动,如,迎春接力长跑、拔河、球类比赛等。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爱好,提倡小型多样、生动活泼;持之以恒,讲求实效。在普及体育活动的基础上,建立以传统项目为主的运动队,对有特长的学生要进行定时定点的训练,使他们在学校体育活动中起到骨干作用。同时要健全学校体育竞赛制度,常年持久,每年举办1次运动会,举办4~5次体育比赛。只有这样,才能很好地完成学校体育的目的任务,巩固和提高体育教学的效果,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各项素质。

7 结语

综上所述,素质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体育教学是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几方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切不可将其相互割裂、相互对立起来。我们的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增强社会功能,同时对素质教育进行科学评价和综合考核,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良好思想品质、高尚情操、有广博的文化知识和健壮体魄的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跨世纪人才。

参考文献

[1] 关于实施素质教育的几点意见[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 [2] 杨贵仁.试论学校体育与素质教育[J].中国学校体育,199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