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在灿烂的阳光下》
作者:欧阳培财
来源:《时代报告》2012年第11期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提要:三段式的歌词,三部性的结构,T—S—D—T的调性布局,民族化的旋律风格,多变的织体,丰满的和声构筑了《在灿烂的阳光下》整个音乐作品的风格。 主题词:歌词 结构布局 旋律 和声风格
《在灿烂的阳光下》是一部以歌唱伟大祖国为主题的优秀合唱作品,该作品03年由深圳市福田区组织创作、贺慈航执笔,著名作曲家印青谱曲,作品创作后曾先后获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优秀歌曲奖、广电总局星光奖三等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入围奖、第四届中国音乐“金钟奖”等奖项。作曲者印青是总政歌舞团的专业作曲家,20多年来,他先后创作了歌曲、器乐曲、舞蹈、歌剧、音乐剧及影视音乐千余部,获得各种奖项的作品有几百部,其中《走进新时代》《西部放歌》《天路》《永远跟你走》等歌曲都在大江南北广为传唱。他的音乐作品擅长把抒情性的风格与主旋律的主题进行完美结合,使人们既感受到美的旋律,又得到思想上的教益。本作品运用了多声部合唱和数次转调等艺术手法,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合唱歌曲的艺术特征,下面就这个作品做以下分析。 一、歌 词
总首歌词分为三段,以A—B—A1的形式呈现。歌词第一段“从小爷爷对我说,吃水不忘挖井人,曾经苦难才明白,没有共产党,哪有新中国”以第一人称的手法、运用十分朴实的语言抒发了对中国共产党创建新中国的感激之情,仿佛是一位年轻人饱含深情地在娓娓诉说着长辈给予自己的思想上的启迪。接着B段“难忘开国大典的礼炮,难忘那场春风化雨,难忘那回归庆典的升旗,难忘那世纪大检阅”用四个“难忘”以高昂的气势,以排比的手陈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走过的风雨历程,赞颂建国以来所取得的伟大成就。A1段再次回到了A段词句“从小爷爷对我说,吃水不忘挖井人”,但此时旋律的调性已经升高一个小三度,使音乐有着升华的感觉,结尾时已不仅是诉说,而是一篇庄严的誓言,激情的歌颂把音乐推向了高潮。 二、结构布局
一首成功的作品无论是曲式结构和调性布局都是经过作曲家精心设计的,《在灿烂的阳光下》以歌词A—B—A1的蓝本,以三部曲式构筑作品的框架。呈示部为两个乐段:A段在F调上以二声部形式叙述,并终止在Ⅴ级上。A1段是A段在其下属调上的重复,并以bB调的Ⅲ级(G调的Ⅴ级)为中介和弦转入G调,连接到展开部,展开部为对比鲜明的两个乐段B、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C。乐段B内部可分为三个大乐句,但三个乐句调性和旋律对比不大,都在G调大上。B段与C段是两个对比强烈,风格、情绪迥异的乐段,调性上由bB调的Ⅰ级bE的Ⅲ级为中介和弦转入C段的bE调。再现部是以C段Ⅰ级、F调bⅦ级为中介和弦,转回F调作完全再现,然后接尾声,完整地结束作品。其结构和调性布局如下: 总首作品结果布局特点主要如下: 1.结构较严谨,高潮设计合理。
2.调性色彩对比强烈,多次运用加速转调,整体调性布局呈T—S—D—T的起承转合布局。
三、旋 律
呈示部的A段为二个声部的起、承、转、合的方整性句法,旋律优美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且音域较窄,音响平衡、统一在一个八度之内,恰好拟用了童声音域,结合歌词,增加了很好的叙述,回忆的艺术效果。女低声部是女高声部节奏统一下的声部加厚,这种二声部的处理避免了浓重的和声削弱旋律的表现力。A1是在A段移高纯四度叙述的基础上加入T、B声部做复调化的伴唱处理。在A1段结束处为了推起第一个高潮除了在和弦上运用一个增强力度的色彩性和弦Ⅲ外,又做了声部的假交错处理,使T部高过S声部,将旋律位置安排在易取得强唱效果的T声部的#g2上,例1
并由3/4拍的节奏拉宽到4/4拍。展开部的B段以一个进行曲式的节奏引入,例2 并在第一个大乐句里做男声二部走旋律,女声二部做衬腔式的补充处理;第二个乐句是第一个乐句的复对位化处理:把旋律声音放在女声二部声,而让男声做衬腔式的伴唱;第三个乐句加入领唱,混声四部以柱式正三和弦( I、IV、V )做固定音型化的进行,使旋律气势宏大。例3
C段是以级进加小跳为主的旋律进行、旋律流动,舒展,在4/4的拍子和激情的速度下使B段有很好的抒怀和歌唱性。结尾处在调性(属功能调)色彩和强唱效果的作用下,推起作品的第二个高潮,然后再现,综合其旋律和声部织体处理特点如下:
1.较好地综合运用了同节奏织体(A段),主旋律与伴唱织体(B段),复调织体(A、B段均有)的合唱织体写作手法。
2.声部排列较合理,音响效果平衡统一,偶尔的假交错处理,为推起高潮起了很好的作用。
3.民族调式化的旋律,配以西洋大小调式和声,使作品旋律优美,既民族化和声又丰满。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四、和声风格
和声风格几乎和作品结构布局,及旋律互不分离,但为方便分析仍把它单独论述: 1.整个作品是建筑在大小调传统和声的基础上。
2.多处副属、重属和弦的运用,使作品调性清晰:如B段第二乐句的结束处(DD—Ⅴ级);C段结束处(DD—Ⅴ级)。
3.多处变和弦的运用,增加了作品的色彩性,特别是乐段结束处变和弦的使用,为推动高潮互转调起了很大的作用,如:A1段结尾处的Ⅲ级(实际上运用了交替大小调的Ⅲ级),C段的Ⅳ级,尾声的Ⅴ级。
综上所述,此作品三段式的歌词,三部性的结构,在调性布局上是起、承、转、合的布局,主旋律优美,高潮跌起,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音乐作品的思想政治性和艺术性永远一对统一的矛盾,
《在灿烂的阳光下》这首中小型合唱作品能将政治色彩很浓的歌词写成既有政治性又有较好的思想性、艺术性的爱国主义作品,确实为合唱中的精品。 参考文献:
[1]贺慈航、印青.《在灿烂的阳光下》乐谱.
[2]谢功成、曾理中.《合唱写作技巧》.人民音乐出版社,1985年7月第一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