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式学习于美术教育中的价值分析
体验式学习创建的是一种互动的交往形式,强调讲授者与学习者的双边情感体验。那么,在当下传统讲授法越发被淡化的美术教育中,体验式学习是否可以发挥其最佳作用?体验式学习在美术教育中的价值与意义如何?针对以上问题,本文从感官、风格、个体差异性等角度出发,透过美术的学科特性来分析体验式学习。
一、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
教育的过程贯穿人的终生,从古至今,人们对教育的探究从未停歇,对于教育的定义和方法,也众
说纷纭。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在其著作《大教学论》中提出“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这就是“体验式学习”。
体验式学习区别于一般的传统式学习,致力于在传授理论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及价值观。传统式学习往往是“灌注”教学,学生作为接收知识的容器,被动收纳教师讲授的一切知识,受教师情感的变化而变化,这种冷冰冰的教学模式常常会使学习过程变得僵化与死板。美术作为一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人文课程,具有极其浓郁的感性气息,传统式学习的弊端在美术课堂上将会尤其凸显。而体验式学习常常使用创造或创设情境的方法,帮助学生展开情感体验,主观地接受知识,所以较传统式学习更加适用于美术教育。
二、如何使眼睛感性起来?
感性情感是生物界第三个层次的情感,是感觉类生物对于环境要素价值所产生的主观反映形式。它们为了维持自己的生存,必须通过一定的主观反映方
党怡欣
式去获得来自外界各类环境要素的信息,而感觉器官就是这样一种传递媒介,这类器官的出现,使生物体形成了相对独立的感性意识。
眼睛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感觉器官,往往传递给大脑最即时、真实且直观的信息成像,而鼻、耳朵等感觉器官则以嗅觉、听觉甚至触觉等方式间接传递给大脑相对模糊的信息代码,随后经过大脑根据记忆或经验的二次处理,得出最终的信息成像。
美术因其可视性,对于人们眼睛的刺激通常大于其他感觉器官,因此反向推论:眼睛也是对美术创
作影响最大的器官因素之一。但视觉成像并不能等同于艺术成品,正如摄影艺术无法等同于绘画艺术。眼睛带给人们的直观形象总是无法摆脱既有的客观性,与美术创作一向尊崇的理想性、主观性似乎背道而驰,那么在美术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如何权衡这一冲突,带给学生更为准确的艺术理念呢?
笔者曾在一些生活细节中得到启发:香水的命名往往都非常感性,不同的人对于同款香水的感受截然不同,甚至能够用色彩简单描绘出嗅觉带来的不同画面。同种色彩能够给不同的人群带来不同的视觉想象,从而实现改善睡眠、集中精力、调整情绪等不同的实用效果。这些器官正是由于间接感知对大脑产生的不同刺激,才达到了理想化、主观化的处理效果。由此,笔者对于美术创作和美术教学产生了进一步思考:如何使眼睛感性起来呢?
这就进一步强调了体验式学习的价值,体验式学习可以通过创建情境、氛围,让学生通过互动来融入学习,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调动学生尽
133
可能多的感觉器官,发散学生思维,体现学生间的差异性与多样性。在美术教育中,教师要不断加强“体验”感,引导学生使用通感看问题,不被眼睛所传递的客观现实束缚,以此来帮助学生
教 苑个性差异的尊重贯彻整个美术教育的进程中。体验式学习不仅能够帮助学习者形成尽可能适合自己的风格,更是对人与人之间个体差异性的切实尊重,学以致用、寓教于乐,贴合人们一向推崇的人本主义教学
树立丰富多彩的情感认知、培养独特的审美态度,理论核心。在“做”中学,在“学”中做,而非采用当下普遍的讲授法和布置千篇一律的美术作业。
三、风格从“做”中呈现
从美术教育至美术学习,最忌讳的就是丧失“风格”。美国教育家大卫·库伯曾将体验式学习阐释为一个四步骤的循环过程:具体的体验—对体验的反思—形成抽象的概念—行动实验—具体的体验,如此循环。
具体的体验是一种客观存在,不为意识所转移,所以学生往往会从第二个步骤开始分流。大卫·库伯察觉到具体的体验是基于对前一个体验的反省力度,其中不可避免个体差异性与个人偏好的存在,这就给后来的循环链条带来了无限的可能性,即个人“风格”。
例如,一些学生的气质类型为黏液质,善于冷静分析,态度持重、沉默寡言,在体验过程中不愿过多地表现自己,这就形成了他们偏好思省的学习风格;一些多血质的学生活泼好动、反应敏捷,善于在体验过程中不断接受新鲜事物、展示自我,这就形成了他们偏好行动的学习风格。真正的学习经验能够使学习者发现自己的独特品质,发现自己作为“人”的特征。
当下,美术教育“随大流”风盛行,抱怨自己没有“画风”、找不到“风格”的学生不在少数。笔者认为,风格的形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强烈的个人特征、审美感受、生活经验及兴趣爱好共同构成了个人的美术风格,这就需要人们从美术启蒙抓起,将对
风格的形成除上述有意识心理活动外,其次在于无意识心理活动。学生的认知活动是由有意识心理活动与无意识心理活动共同组成的,自弗洛伊德以来,无意识心理现象越发受到学者重视。在体验式学习的过程中,无意感知、无意识记、无意再认、无意想象、无意体验等也占了很大比重,这些元素通常在潜移默化中作用于学习者的认知,是认知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能量源泉。而体验式学习的目的就在于尽可能调动这些无意识功能,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将无意识下获得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协调吸收,成为学习者的认知加持,在“做”中呈现自己独有的风格。
四、结语
体验式学习法于美术教育中的实用价值与意义
较为显著,值得人们进行进一步思考与探究。首先,如果没有掌握正确方法,体验式学习也许会造成美术教学过于主观性,学生的反思可能得出错误结论,所以教师要勤于引导,做出正确引领。其次,一味地贯彻体验式学习极可能收效甚微,理论知识与情境体验应融会贯通,互相迁移、建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正确的方法论能够指导实践,所以不能撇开艺术体验谈知识,更不可抛开美术史论、经验讲实践,体验式学习只有与传统讲授法相辅相成,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河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