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工程学院
刘天一
201100190055
一、工业革命回顾
工业革命(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又称产业革命,发源于英格兰中部地区,是指资本主义工业化的早期历程,即资本主义生产完成了从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过渡的阶段。工业革命是以机器取代人力,以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取代个体工场手工生产的一场生产与科技革命。由于机器的发明及运用成为了这个时代的标志,因此历史学家称这个时代为“机器时代”(the Age of Machines)。18世纪中叶,英国人瓦特改良蒸汽机之后,由一系列技术革命引起了从手工劳动向动力机器生产转变的重大飞跃。随后向英国乃至整个欧洲大陆传播,19世纪传至北美。
二、源头处看工业革命
谈到工业革命资产就不得不提到阶级革命,因为正是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间接催生了工业革命。
1603年,苏格兰国王詹姆士·斯图亚特继承了英国王位,他鼓吹\"君权神授'的说法,根本不把议会放在眼里,曾三次解散议会;他不关心英国的海上贸易,不重视建设海军;这些政策大大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引起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强烈不满。查理一世
继位后,仍然独断专行。此时的英国,国王征收各种苛捐杂税,压榨劳动人民,大量工人失业,反对封建压迫的农民要求取消地租,获得土地,革命运动随之逐渐蓬勃兴起,越演越烈。城市平民和失业的手工业者为生活所迫时常暴动,查理一世的专制统治使英国社会的各种矛盾迅速激化。
1640年,查理一世拒绝接受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大抗议书》,导致和议失败,并在1642年挑起了战争向议会军发起进攻,克伦威尔领导的由自耕农和城市平民组成的骑兵分别于1643年、1645年在马其顿荒原战役和纳比西战役中取得胜利,1649年查理一世被处死,英吉利共和国开始。在历经克伦威尔独裁统治及死后的混乱之后,玛丽二世和威廉三世回国执政,并发动“宫廷政变”,即后人称之的“光荣革命”。1689年《权利法案》公布标志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确立。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出现了长期的政治稳定的局面,再加上圈地运动与殖民扩张,在积聚了大量劳动力的同时也积累了原始资本,扩大的国内市场以及市场需求的增大,必然导致了机器生产革命的爆发,这就是工业革命。
三、中英同期历史对话
十八世纪初,飞梭、珍妮纺纱机的先后发明,完成了轻工业发展的奠基工作;十八世纪中后期,詹姆斯·瓦特两次改进的蒸汽机将工业革命推向高潮;十九世纪初期,富尔顿发明了蒸汽机为动力的轮船,无疑使得本就十分强大的海军如虎添翼;史蒂芬孙的蒸汽机车也带起了近代汽车行业的发展。至此第一次工业革命结束。
反观同时期的中国,确切地说是先后被乾隆、嘉靖、道光三位皇帝统治下的清王朝,采取了闭关锁国的政策,严格控制对外贸易与外交;同时为了加强君主专制,军机处也随之出现,将中央集权发展到顶峰;在思想上更是通过“文字狱”严加控制,大力抨击反封建思想;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引发鸦片战争,清廷战败签订《中英南京条约》。
四、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中国政治的影响
英国于十九世纪三十年代率先完成工业革命,为了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鸦片战争以中国的失败告终,之后签订了《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南京条约》的签订导致中国除了开放广、厦、福、宁、上五处通商口岸以及赔偿了大量银元之外,又被迫割让了香港岛,中国的领土因而不再完整,并且英国商人进出口的货物缴纳的税款,中方需要与英方商议协定,导致中国的主权也受到侵害。
但是以英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也对中国中国表现出了“建设性使命”:清政府设立了总理各国理事衙门,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常设的外交机构,加强了同外国的联系,也是清朝中央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半封建地化的标志。
五、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结果就是中国进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中,资本主义国家带来的资本主义经济使中国原本的自然经济开始瓦解,改变了以往闭塞的经济模式,与世界经济的联系日益紧密。但这种改变是被迫的,受到列强控制。且种种不平等条约破坏了中国的关税结构,使本土自然经济失去保护,雪上加霜。
六、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中国工业的影响
第一次工业革命也催生了近代工业的产生,主要包括洋务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所以也可以称为中国资本主义产生,其中购买洋枪洋炮以及有按照“洋法”操练军队、学习外洋科学、使用机器、开矿办厂等对外关系与外洋往来的事物有关的一切事情均被称之
为洋务,洋务派起初人数不多,但他们的势力与日俱增。在朝廷里是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的大臣奕和文祥等人,在地方上是握有实权的大官僚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人。其中以曾国藩为首的湘系集团以李鸿章为首的淮系集团,以及后起的张之洞集团影响较大,他们开办江南制造局、福州船政局、安庆内军械所等近代军事工业;洋务运动后期,洋务派在“富国”的口号下,采取官办、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等方式,开办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天津电报局、唐山胥各庄铁路、上海机器织布局、兰州织呢局等民用企业。与此同时,洋务派还开始筹划海防,在1884年初步建立起南洋、北洋和福建海军。在洋务派控制了海军衙门以后,又进一步扩建北洋舰队,修建旅顺船坞和威海卫军港。自此,一些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科学技术。
七、工业革命引起的反思
从整体上来说,第一次工业革命在给予清王朝以沉重的打击的同时也刺激了这个古老帝国的发展与崛起,虽然后来又历经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的惨痛的洗礼,但是在总的历史进程上已经开始萌发复兴之意了。
但是回过头来看,为什么清政府没有在中英战争之后迅速调整自己、加强经济管理以及军事防御,而是又屡次被列强侵略瓜分呢?
其原因要追溯到闭关锁国时期。闭关政策造成的士大夫阶层孤陋寡闻、虚骄自大,甚至在林则徐身上也不可避免地有所体现。在他被任命为钦差大臣赴广东禁烟的时候,他还认为,西方殖民主义者不过是“犬羊夷狄”,英国士兵“浑身裹缠”(指穿制服军装,扎武装带,打绑腿等),必然腰腿僵硬,打起仗来一仆而不能再起。正是这种思想不但导致了鸦片战争的大败,也使得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以后的时间里不但没能振作起来,反而间接引发了“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更加使得民不聊生,失去回天之力,即便是有些
开明的大臣积极开展洋务运动,但还是在无能的政府的干扰下宣布失败,并且再次受到中日、中法、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重创,将清王朝的统治引向灭亡。
对中国丰富而惨痛的近代历史进行反思可以发现,中国由“天朝上国”沦为鱼肉的分水岭就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时期,这时候以英国为首的国家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并将其应用在生产生活以及经济军事方面,迅速的将国家带向强大的道路,而对比之下的清王朝的“闭关锁国”政策,锁住的不仅是后来被列强大肆搜刮的财富,还紧紧地锁住了开明之士将清王朝引向强大的进步思想,而相比于富庶的财力,思想无疑更显得珍贵。
再将时间拉到二十世纪后期,正是借着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国人民开拓眼界敢想敢做,才使得中国经济迅速腾飞。直到现在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军事上也足够强大,因为我们坚信科技是发展的第一生产力。随着我们在科技上的投入越来越大,先进科技人才的大幅增多,这个古老民族的崛起指日可待。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