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5题。 材料一:
先秦诸子百家中,儒、道、墨、法、阴阳、名六家属第一流的大学派。汉以后,法、阴阳、名三家,其基本思想为儒、道所吸收,不再成为独立学派;墨家中绝;唯有儒、道两家长期共存,互相竞争,互相吸收,形成中国传统文化中一条纵贯始终的基本发展线索。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多元成分中,儒家和道家是主要的两极,形成鲜明的对立和有效的互补。两者由于处处相反,因而能够相辅相成,给予整个中国传统文化以深刻的影响。
儒家的人生观,以成就道德人格和救世事业为价值取向,内以修身,充实仁德,外以济民,治国平天下,这便是内圣外王之道。其人生态度是积极进取的,对社会现实强烈关切并有着历史使命感,以天下为己任,对同类和他人有不可自已的同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不与浊俗同流合污,在生命与理想发生不可兼得的矛盾时,宁可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以成就自己的道德人生。道家的人生观,以超越世俗人际关系网的羁绊,获得个人内心平静自在为价值取向,既反对心为形役,逐外物而不反,又不关心社会事业的奋斗成功,只要各自顺任自然之性而不相扰,必然自为而相因,成就和谐宁静的社会。其人生态度消极自保,以免祸全生为最低目标,以各安其性命为最高目标。或隐于山林,或陷于朗市,有明显的出世倾向。儒家的出类拔萃者为志士仁人,道家的典型人物为清修隐者。
儒道两家的气象不同,大儒的气象似乎可以用“刚健中正”四字表示,就是道德高尚、仁慈亲和、彬彬有礼、忠贞弘毅、情理俱得、从容中道、和而不同、以权行经等等,凡事皆能观研深究,以求合理、合时、合情,可谓为曲践乎仁义,足以代表儒家的态度。古者有儒风、儒士、儒雅、儒吏、儒将等称谓,皆寓道德学问有根底、风度温文尔雅之意。道家高士的气象似可用“涵虚脱俗”四字表示,就是内敛不露、少私寡欲、清静自守、质朴无华、超然自得、高举远慕、留恋山水等,富于诗意,富于山林隐逸和潇洒超脱的风味。我们也发现注重归真返朴,羡慕赤子般的天真或天机,保持人的真性情,厌恶人世的繁文缛节、权诈智巧,是老庄的特色。古者有道人、道真、道眼、道貌、道学等称谓,皆寓不同凡俗,领悟至道、风度超脱之意。儒家是忠良的气质与风度,道家是院士的气质与风度。
(摘编自《儒家与道家人生气象》)
材料二:
儒、道两家主张虽多有不同,各有偏重,但在力主“和”与“和潜”这一点上却是完全一致的。儒家讲“和合”、“保合”、“中和”、“太和”,孔子讲“合而不同”。道家也讲“致中和,守静笃”“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和则生万物等等。
儒家学说和道家思想都是开放性的,不是封闭的思想体系,它们随着历史的前进而不断地丰富和发展。汉代,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起初,确曾因我国囿于“夷夏之辨”一度显得孑立。但经过一番与儒、道的碰撞、辩驳、演变、磨合,外来的佛教渐渐中国化,到了隋唐,就逐渐实现了儒、道与佛的融和,三教合一,共同形成了中国恢宏独特的传统文化。这也是世界各国思想历史上未有先例的一大“典型”。之所以能达到这一点,关键在于儒家学说和道家思想这两个中华原创文化,具有博大的包容性,是坚强的“胃”,能把域外文化,如佛教,消化吸收为中国化的佛教。所以,史学大师陈寅恪早就指出:中国传统文化之精髓是“道家的真精种,新儒家的旧途径”。故此,我们认为“国学”的根基是儒道互补,缺一不可,而那种把“国学”只看做孔孟创立的儒家学说一家独踞的认识,是有重大偏颇的。缺了老子创立的道家思想的补充,儒家难撑国学这台戏,儒、道两家,还要加上佛教三足鼎立才能站稳立牢。
(摘编自韩秉方《儒道互补---国学之根基》)
材料三:
在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今天,为了更好地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如何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追求是一条重要途径,有助于克服在传承发展传统文化中容易出现的形式化倾向。
历史悠久的中华传统文化,在殷周之际出现了重要的人文转向,即由神本向人本转向,以及人道主义思潮出现。这为儒、墨、道、法等诸子百家提供了最直接的思想来源,也规定了此后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和主要走向。在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中,儒、道两家最具代表性,儒家致力于以仁为核心、仁礼相辅互动的理论构建。与儒家讲仁爱形成对照的是,道家更强调道法自然,认为文明的发展要注意克服虚伪性和工具化的倾向。道家身国同构、经国理身的理念,表现出其根本价值取向是向往真正符合人性的和谐社会与美好人生。由此,儒、道两家虽然对社会和人生的理想形成了不同的致思路向,但在拥有共同价值追求的基础上可以相融互补。在魏晋玄学那里,通过名教与自然之辨,二者实现了辩证的统一,为容纳和吸收外来的佛教准备了思想文化条件。
(摘编自洪修平《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追求》) 1.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儒、道长期共存,形成纵贯中国传统文化始终的思想流派,是因为其在发展进程中,互相竞争,互相吸收。
B.法、阴阳、名三家后来灭绝,是因其基本思想被儒、道吸收,而他们本身却不吸儒、道思想。 C.儒、道两家主张虽然各有偏重,多有不同,但是都讲“合而不同”,都讲和则生万物。 D.殷周之际出现的人文转向和人道主义决定了后世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和主要走向。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儒家的人生态度是积极的,它关注社会现实;而道家则不同,以各安其性命为最高目标。 B. 如果中华原创文化缺少包容性,不能让佛教中国化,就可能没有儒、道、佛合一。 C. 我们一般习惯于把孔孟创立的儒家学说称为“国学”,其实,这是有重大偏颇的。
D. 材料三第一段运用设问提岀论点,指出复兴中国梦需要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追求。 3.材料一中说儒道两家“处处相反”,以下不属于其“处处相反”依据的一项是 ( )
A.儒家的人生观是在生命与理想发生不可兼得的矛盾时,宁可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以成就自己的道德人生;道家的人生观是以免祸全生为最低目标,以各安其性命为最高目标。
B.儒家的出类拔萃者为志士仁人,是忠良的气质与风度;道家的典型人物为清修隐者,是院士的气质与风度。
C.儒家崇尚仁慈亲和、彬彬有礼、从容中道,主张凡事要合理、合时、合情;道家崇尚质朴无华、超然自得、少私寡欲,主张保持人的真性情,厌恶人世的繁文缛节、权诈智巧。
D. 儒家致力于构建以仁为核心、仁礼相辅互动的理论体系;道家更强调道法自然,认为文明的发展要注意克服虚伪性和工具化的倾向。
4.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4分) 5.儒家的人生观,以成就道德人格和救世事业为价值取向;道家的人生观,以超越世俗人际关系网的羁绊,获得个人内心平静自在为价值取向。回顾我国古代知识分子的沧桑历史,到处都可寻觅到这两种类型的影子,请你各举一例来证明。(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首诗,完成6~9题。
祈 祷 闻一多
请告诉我谁是中国人, 启示我,如何把记忆抱紧; 请告诉我这民族的伟大, 不要喧哗!
请告诉我谁是中国人, 谁的心里有尧舜的心, 谁的血是荆轲聂政的血, 谁是神农黄帝的遗孽. 告诉我那智慧来得神奇,
说是河马献来的馈礼; 还告诉我这歌声的节奏, 原是九苞凤凰的传授. 谁告诉我戈壁的沉默, 和五岳的庄严?
泰山的石溜还滴着忍耐, 大江黄河又流着和谐? 那一滴清泪
是孔子吊唁死麟的伤悲? 那狂笑也得告诉我才好,—— 庄周,淳于髡,东方朔的笑. 请告诉我谁是中国人, 启示我,如何把记忆抱紧; 请告诉我这民族的伟大, 不要喧哗!
[注]河马献来的馈礼:传说伏羲氏时,有龙马出于黄河,背负“河图”;有神龟出于洛水,背负“洛书”。《易·系辞上》:“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石霤(liù):滴下的水。孔子吊唁死麟:麟,麒麟;史书记载,鲁哀公郊外狩猎捕获一怪兽, 请孔子辨察,孔子视之曰:“麟也。”以袖掩面,涕泪湿袍。 6.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诗人想从“抱紧的记忆”里寻找问题的答案,但是又惟恐惊扰了五千年记忆的静谧与庄严,所以提醒“轻轻的告诉我,不要喧哗!”。
B. 对于“谁是中国人”这样一个无需回答的问题,闻一多偏偏要顽固追问,可见, 他所谓的“中国人”并非一般的“国籍”概念。
C.“告诉我那智慧来得离奇,说是河马献来的馈礼”,表现了诗人对离奇传说的质疑,凸显出诗人超出常人的清醒和勇于批判的精神。
D.本诗赞美的同时有迷惘, 诗人另一首《死水》把旧中国比作”一沟绝望的死水”, 诅咒中蕴含希望,两者炽烈的爱国情感是想通的。
7.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诗歌运用四句一节的新格律体,并采用两句一换韵的技法,在视觉上给人以整齐和谐的建筑美,听觉上给人以错落有致的音乐美。
B.诗歌标点的使用别具匠心,如第二节有疑问词却用逗号句号,四、五节陈述语句却用问号,是语气的变化更是情感的变化,耐人品味。
C. 诗歌语言庄严肃穆、蕴意深远;排比手法的运用使情感更浓烈,典故及古代人物事迹的引用使诗歌具有穿越历史的深邃,引人怀想。
D 诗歌的的最后一节与第一节完全相同,感情上是对第一节的重复,形式上是首尾照应,形成精致圆熟的结构,有回环往复的咏叹之美。
8 诗人是如何解答“谁是中国人”这一疑问的?请结合诗歌简要概括。(4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四月,兵罢戏下,诸侯各就国。汉王之国,项王使卒三万人从,楚与诸侯之慕从者数万人,从杜南入..蚀中。去辄烧绝栈道,以备诸侯盗兵袭之,亦示项羽无东意。至南郑,诸将及士卒多道亡归,士卒皆歌思东归。韩信说汉王曰:“项羽王诸将之有功者,而王独居南郑,是迁也。军吏士卒皆山东之人也,日夜跂..而望归,及其锋而用之,可以有大功。天下已定,人皆自宁,不可复用。不如决策东乡,争权天下。
【注】
项羽出关,使人徙义帝。曰:“古之帝者地方千里,必居上游。”乃使使徙义帝长沙郴县,趣义帝行,群臣稍倍叛之,乃阴令衡山王、临江王击之,杀义帝江南。
八月,汉王用韩信之计,从故道还,袭雍王章邯。邯迎击汉陈仓,雍兵败,还走;止战好畤,又复败,走废丘。汉王遂定雍地。东至咸阳,引兵围雍王废丘。
二年,汉王东略地,塞王欣、翟王翳、河南王申阳皆降。韩王昌不听,使韩信击破之。于是置陇西、北地、上郡、渭南、河上、中地郡;关外置河南郡。更立韩太尉信为韩王。诸将以万人若以一郡降者,封万户。缮治河上塞。诸故秦苑囿园池,皆令人得田之,正月,虏雍王弟章平。大赦罪人。
汉王之出关至陕,抚关外父老,还,张耳来见,汉王厚遇之。 二月,令除秦社稷,更立汉社稷。 ..三月,汉王从临晋渡,魏王豹将兵从。下河内,虏殷王,置河内郡。南渡平阴津至雒阳新城三老董公遮说汉王以义帝死故汉王闻之袒而大哭。遂为义帝发丧,临三日。发使者告诸侯曰:“天下共立义帝,北面事之。今项羽放杀义帝于江南,大逆无道。寡人亲为发丧,诸侯皆缟素。悉发关内兵,收三河士,南浮..江汉以下,愿从诸侯王击楚之杀义帝者。(节选自《史记·高祖本纪》,有删节)
【注】义帝:义帝熊心本是楚国贵族,项梁起事后,立熊心为楚怀王,以从民望。义帝与诸将约,先入关中者为王。刘邦先入关中,项羽使人还报熊心。熊心答复,照原约办,项羽因此怨恨熊心。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南渡平阴津/至雒阳/新城三老董公遮说汉王以义帝死/故汉王闻之/袒而大哭 B.南渡平阴/津至雒阳/新城三老董公遮说汉王以义帝死/故汉王闻之/袒而大哭 C.南渡平阴津/至雒阳/新城三老董公遮说汉王以义帝死故/汉王闻之/袒而大哭 D.南渡平阴/津至雒阳/新城三老董公遮说汉王以义帝死故/汉王闻之/袒而大哭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诸侯,古代中央政权分封的各国国君的统称,周代分公、侯、伯、子、男五等,汉朝分王、侯二等。 B.山东,即山的东面,这“山”既可指崤山、华山,也可指太行山。文中“山东”指的是太行山以东。 C.社稷指土地神和五谷神。历代帝王、诸侯建立王朝、国家,必设立社稷坛,社稷也就成为国家代称。 D.寡人,即寡德之人,是古代君主、诸侯王对自己的谦称。因刘邦被项羽封为汉王,所以自称为寡人。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汉王从善如流。汉王听取韩信“及其锋而用之”“争权天下”,紧接着率军在废丘围困了雍王。 B.汉王御人有道。韩王郑昌不愿归附汉王,汉王派韩信打败了他,后来改立韩太尉韩信为韩王。 C.汉王善得人心。汉王不但让百姓开垦耕种原来秦朝的苑囿园池,而且到达陕县抚慰关外父老。 D.汉王善抓时机。新城三老用义帝死一事游说汉王时,汉王为义发丧帝,为讨伐项羽找到理由。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韩信说汉王曰:“项羽王诸将之有功者,而王独居南郑,是迁也。”(4分) (2)乃使使徙义帝长沙郴县,趣义帝行,群臣稍倍叛之。(4分) 14.在《鸿门宴》中,项羽没有杀刘邦,范增说他“为人不忍”;但在本文中他却杀掉义帝,这前后矛盾的举动体现了项羽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简要说明。(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病起书怀 陆游
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①
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 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
【注】 ①天子的车驾。
15. 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用白描的手法,描绘了诗人被免官后病体瘦弱、客居江边的形象。
B.第三句为全篇的主旨所在,我们在烛之武身上也看到了这种忠心爱国的赤子之心。 C.尾联运用典故和细节描写流露出诗人欲像诸葛亮一样率兵亲征的强烈渴望。
D. 此诗从诗人衰病远谪起笔,以挑灯夜读《出师表》收结,跌宕起伏,首尾呼应。 16. 此诗感情真挚而丰富,抒发了诗人哪些情感?请联系全诗,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一个人的言谈是其性格特点的外在流露,《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公西华的谦虚,从他述志时说“______ ,_______”中可以看出。 (2)《齐桓晋文之事》中孟子一开始就抓住齐宣王想统治天下的心理,告诉他武力征服的方式是不可取的,并提出了自己的主张:“_______,________”。 (3)《庖丁解牛》中描述的解牛过程如同一场充满美感的乐舞表演,文中用两首名曲来形容解牛的声音美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18~20题。
2018年夏天,《廷禧攻略》稳居热搜榜单。精良考究的清宫美景、古典大气的高级色调、如诗如画的清雅构图,俨然一幅唯美的动态水墨画。这部诚意之作, ① ,还远销美国、加拿大、日本、中东、新加坡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海外迅速刮起了一阵“中国风”。
故事里有文化,文化里有故事。这部清宫戏一改以往套路, ② ,尤其不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彩呈现。比如,剧中嫔妃服饰使用的香云纱需经过“三洗九煮十八晒”数十道工序制成,被外国人赞誉为“软黄金”;服装上的刺绣匠心独具、栩栩如生,手推绣、打籽绣、盘金绣、球绣……一针一线都展示着中华传统的高超技艺;团扇采用的缂丝工艺是中国丝织中的顶级艺术,雕琢镂刻,立体感十足;高贵妃千娇百媚的姿态、行腔婉转的曲调,再现了中国戏曲的风范……荧屏揭开了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神秘面纱,她的独特魅力让我们感到震撼。
保护和传承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不能让非遗只出现在古书里,而要真真切切让它走到我们的生活中来,在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中不断推陈出新。 18.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
A.对偶、借代、夸张 B.对偶、借代、拟人 C.比拟、比喻、排比 D.比拟、比喻、借代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不能只在古书保护非遗,而要让它走到现实中来,紧随时代促进非遗的发展。”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3分)
20.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4分)
21. 仿照下面的示例,从备选人物中任选一个,写一句话谈谈你对他的认识。(4分) 示例:荆轲,身处危难的燕赵悲情英雄!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 备选人物:孔子 孟子 庄子
22.班内举行“不朽的红楼”读书推介会,请你从贾宝玉、林黛玉、贾探春中任选择一个,以其为中心写一段文字读给同学听,以激发同学们阅读红楼的兴趣。不少于100字。(6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1)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齐桓晋文之事》)
(2)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史记·管晏列传》) (3)“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摘自十九大报告)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感悟,请写一篇文章,正确阐述自己的观点,体现你的思辨性思考。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一、
(一)1.A. (B项,“而他们本身却不吸儒、道思想”于文无据;C项,以偏概全,“都讲‘合而不同’,都讲和则生万物”错,孔子讲“合而不同”,道家讲和则生万物;D项,材料三说的是“在殷周之际出现了重要的人文转向,即由神本向人本转向以及人道主义思潮出现”,由此可知,“神本向人本转移”和“人道主义思潮”二者都属于人文转向)
2.C.(“我们一般习惯于把孔孟创立的儒家学说称为‘国学’错)
3.B(“忠良的气质与风度”与“院士的气质与风度”只能是指不同类型的人,不能说是相反的)
4.①引证法,文章引用了名句、诗文等,既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也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②例证法,文章阐述汉代及隋唐佛教的情况,为儒学、道学是开放性的这一观点提供了例证。③比喻论证,文章把儒家学说和道家思想比喻成“胃”,形象地论述了它们的博大的包容性。(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得4分) 5.痴心于“致君尧舜上”的”诗圣”杜甫,其诗歌处处体现民本思想,在沉郁顿挫的语调中饱含忧患意识,便是儒家入世思想的印证;“诗成笑傲凌沧洲”的“诗仙”李白,不仅在皇帝面前无拘无束,更是游遍山河江川,有着狂放浪漫的个性。(6分)(两种类型各举一例,言之有理即可。) (二)
6.C(是赞美而非质疑,“超出常人的清醒和勇于批判的精神”错) 7.D(感情并非简单的重复,而是深化)
8.诗人借具有代表性的人或物含蓄表现“中国人”的特征:
(1)借杰出的历史人物寄寓“中国人”应有担当天下、奋斗反抗等精神。
(2)借中华大地的自然风物,寄寓“中国人”应具备坚韧毅力和团结一心等品质。
(3)借“凤凰授歌”等文明的繁盛景象寄寓“中国人”应热爱中华历史,传承灿烂文化。 二、
10.C(南渡平阴津,至雒阳。新城三老董公遮说汉王以义帝死故。汉王闻之,袒而大哭) 11.B(应为“崤山以东”) 12.A(“紧接着”错误) 13.(1)韩信劝汉王说:“项羽封有功的各个将领为王,大王您独自被封在南郑,这是流放。(王,名词作动词;“诸将之有功者”定语后置句;“独”,独自,唯独;“迁”,流放,放逐。每个采分点1分) (2)项羽就派使者把义帝迁徙到长沙郴县,催促义帝快走,群臣渐渐地背叛了义帝。(补出主语“项羽”;“趣”,催促;“稍”,渐渐。每个采分点1分,语意通顺1分)
14.这前后的矛盾举动,体现了项羽有勇无谋、目光短浅、盲目自尊的性格特点。(每点1分,其它答案言之成理亦可得分) 15. D(“首尾呼应”错。)
16. ①慨叹与伤感之情。年已老大,屡遭挫折,壮志难酬的深深慨叹和感伤。
②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表达了诗人的报国心声,虽遭贬谪却没有忘记为国分忧的责任。 ③乐观之情。仍对个人和国家前途充满着希望,因为盖棺方能定论。 (每点3分,共6分,答出2点即可得。其它答案,酌情给分)
17.(1)非曰能之,愿学焉 (2)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3)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每空1分,错一字该空不得分,共6分) 三、18.C
19.①原文使用叠词“真真切切”,增强语言的韵律感,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美; 还起到强调作用;②原文“我们的生活”,代入感强烈;③原文“推陈出新”,更表达了在保护的基础上发展,内涵更加丰富。(每点1分)
20. ①不仅在国内引起强烈反响(2分) ②将中华传统文化展现得淋漓尽致(2分) 21.荆轲,身处危难的燕赵悲情英雄!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
孔子,周游列国终返鲁的至圣先师!开创私学育贤达,篡得六义泽后世。 孟子,贵民轻君、能言善辩的亚圣人。仁爱及于牛,善养浩然气!
庄子:自然逍遥之真人。自得濠上乐,宁曳尾于途!
(内容上和人物贴切,前后两句内容相关即可。字数不作要求)
22.贾宝玉:荣国府的嫡系子孙。他面若中秋月,色如春晓花,性情如玉,至真至纯;他无才能补天,幸得入凡尘,鄙视功名,离经叛道。他与黛玉两小无猜,青梅竹马,既有血浓于水的亲情,又是相知相惜的知音。宝黛虽两情相悦,但“木石前盟”终成空愿。同学们,如果你想寻觅一份纯真,请你走近贾宝玉;如果你想体悟一段真情,请你走进宝黛爱情!
林黛玉:她身上闪烁着诗意和理想的光彩,充满了叛逆的精神。少年丧母,不久又丧父,黛玉只得长期寄居在贾府,幸得和宝玉有共同的理想和志向,但却被王夫人等残忍地扼杀了爱情,到头来在悲痛中香消玉殒,留下千古遗愿。让我们走进《红楼梦》,让认识这位可叹可悲的奇女子!去结识一段可歌可泣的爱情奇缘!
探春:她胸襟开阔,性格开朗,是个无人不爱的玫瑰花;她虽为庶出,却心系家族兴衰,善理财,能持家,曾经让衰落的贾府射进一束微光;她生性要强,敢做敢想,创立诗社,成就最美海棠;她静若淑女,动若英豪,最终却落得背井离乡……任何一个美好的消亡,都是那样荡气回肠。同学们,请走近探春,结识红楼。
(能概括人物经历,符合人物特点,符合推介主题,通过该人物能体现红楼梦某方面的价值(4分);语言感染力强,具有对象意识(2分)。 四、23.(略)
评分标准参照2019年全国卷作文评分标准。建议基准分43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